“苏公,君上已同意你的请示,请进吧。”
“……那真是麻烦公旦了。”苏忿生一口气卡着下不来,语气生硬。
姬旦心里有些疑惑,不知道又有谁惹着对方了。但是他不想徒生事端,所以只是微微点头。
姬诵握紧手里的种子,主动道:“我要回去了。”
姬旦向他点头示意,领着苏忿生向前走。
等走到屋前,姬旦还是忍不住轻声提醒他:“苏公,进门之后,还请收敛情绪。”
苏忿生冷笑一声,扬声道:“公旦还是先关心关心自己吧。君上交给你警戒四周的任务,你却连门都守不好。五岁小儿能随意进出,公卿大臣却要在门外等你悠悠赶来。这就是众人称赞的处事周全吗?或许是我瞎了才看不见这一点吧!”
姬旦面露惊愕,略有沉吟,还是轻声道:“苏公还是请进吧,不要让君上等太久。”
另一边,姬诵根据条件思考了一下,决定把种子埋在池塘边的泥土里,这样距离他的住处不远,一打开门就能看到,浇水也方便。
但他远远地看见后院的门似乎也有侍卫在守着,就停下了脚步。
姬诵想起来苏忿生的话。是不是他一开始就不应该进来?
现在门口有了守卫,也就是说,如果他回到后院,大概也许可能就进不来了?
姬诵远远看了一眼门后的池塘,转身就走。
种花什么时候都行,既然他随时能出去,但不能随时进来,那没有什么事还是留在这里好了。
虽然他也不知道留在这里能干什么。
于是姬旦好不容易送走了苏忿生,就看见姬诵又走了过来。
“世子怎么又回来了?”
姬诵:“我想再待一会儿。”
姬旦无奈扶额。“那世子就跟在我身边吧。”
于是两人走到正门附近的位置,等待室内商议的结束。
姬旦袖手而立,合眼假寐。姬诵坐在走廊的木扶手上,靠着柱子玩弄手里有些干裂的两粒花种,有时晃着腿哼歌。
等到太阳越过头顶,开始往西边走的时候,正厅的门终于打开了。
姬诵抬头看去,第一个出来的不是他的父亲,便又收回了目光。
姬旦倒是一直看着。
出来的大臣们又看向这边的,姬旦温和地点头,那人脸色复杂,想说些什么,最后摇头走了。
姬发出门后左右看了看,便直朝姬旦的方向走去,走到近处才发现姬诵也在。
“诵?我还以为你已经回去了。”
姬发招招手,姬诵从栏杆上跳下来,快步走到他旁边。
姬发把手搭在他肩上拍了拍,又看向姬旦:“旦,这次辛苦你了。至于苏公说的那些,不是你的问题,你别放在心上。他这个人,心情不好就冲人发火,有时候我也被他弄得恼火极了。”
姬旦摇头:“是我话太多,让苏公觉得自己被小瞧了吧。警戒的事是我没做好,本应受罚。”
姬旦看了一眼姬诵,见姬发本人没什么反应,便直言道:“关于这次的事,诸公的态度如何?”
姬发眉头紧皱:“不好说,有人有些退却,有的人却想趁机提高声势。接下来无论做什么,大概都会有反对的声音不。”
“那接下来依旧按原来的安排?是否需要表面上隐蔽一些?”姬旦忧虑道。
姬发突然笑出声来,低头看向自己的儿子。“诵,你说呢?”
姬诵不太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疑惑地问:“他们在吵架吗?是因为今天的太阳,为什么?它现在不还是和往常一样吗?”
“是啊,太阳已经恢复了正常,但人却像惊弓之鸟一样不安。谁让我们不懂得上天的旨意呢?”姬发叹道,“旦,暂时不要轻举妄动,派人多留意殷商王庭的动向吧。”
姬旦点头应命:“也不知那边会有何变化……”
姬发哈哈大笑:“这有什么好担忧的!像纣王这种人,难道会因为一次短暂的天象就改变志向吗?他人的惶恐不安会让他在意吗?”
姬旦也笑起来。若真是如此,事情也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等姬旦走后,姬发收起笑容,烦躁的揉着额头。等他低头看向自己的儿子,面色又柔和起来。
姬发蹲下身,眨眨眼睛:“诵,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
姬诵也眨眨眼:“有什么不一样吗?”
姬发道:“好消息能让你高兴,坏消息让你不高兴。先听好消息,那么就算知道了坏消息,一开始的快乐是纯粹的。先听坏消息,接下来的好消息就会把难过的情绪冲淡。”
这两个词在姬诵的脑海中打转。
“我还是觉得没有什么不同。”他最后说,“我要听先发生的消息。”
“那就是坏消息。”姬发略带歉意地笑了笑,“阿父之前答应要带你去军营看看,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怕是今年内都不行了。以及,等不了两个月,我这边会特别忙,大概不能回家了。”
姬诵点点头,没什么反应。
姬发之所以想带他去军营,因为他自己这个年纪就天天想着去军队,所以认为这个条件对姬诵也极其有吸引力。
这不是他的错。大部分男孩小时候都幻想着上阵杀敌。
但如果他能有多一点空闲的时间和姬诵相处,就会知道姬诵对军队没有半点兴趣。或者说,没有对任何东西表现出长久的兴趣。
至于没时间回家,自从姬诵出生以来,他就没时间回家,几个月见一次是常有的事。
姬发当年花了很大功夫才让姬诵记住这是父亲。而叔虞,姬发曾经以为他记得自己,后来发现其实他只是叔虞“见人就笑着要抱抱”的对象之一罢了。叔虞的世界里暂时只有邑姜和姬诵。
“然后是好消息。”姬发的笑容真切了一些,“接下来几个月,我会一直待在家里。”
嗯?
姬诵忍不住瞪大双眼。
夜晚,姬发点了一盏灯看竹简,觉得太暗了,就起身又拿来一盏。
邑姜道:“你把灯拿走,我们三个怎么办?”
“你们又不看书。床左边不是还有一盏么,你们靠着左边躺。”
于是邑姜拍拍叔虞,让他往左边挪了挪。
“诵,要不要也到左边来?”
姬诵躺在原地不动,只是头往邑姜身上靠了靠。
“我无所谓。我喜欢暗一点。”
“好,那开始讲故事了。今天讲什么呢,不如讲舜帝小时候的故事吧。”
姬诵觉得这个姿势有些别扭,坐起来往前一扑。
“诵,把被子盖好。”
姬诵侧过身子。“我好热,我过会再盖。”
于是邑姜继续讲故事:“传说,舜的父亲不喜欢他,喜欢他的后母和后母生的弟弟。”
姬诵:“这个我听过了,换一个吧。”
“不要不要。”叔虞滚了大半圈,撞到姬诵身上,死死抱住他,“我想听这个。”
姬诵嫌他太热,把叔虞扒拉开。“好吧,那就再听一遍。”
邑姜笑了笑。“舜的父亲经常迫害他,无缘无故打他,让他多干活,还不给他饭吃。”
“哇!”叔虞抬头大叫道,“好可怕,为什么要这么对他呢?”
又看向姬发:“父亲会这么做吗?”
姬发还没说话,邑姜先冷哼一声:“我还没死呢。他先过我这一关。”
“夫人!”姬发不满道,“我才不会做这种事。我只希望孩子们过得开开心心的。”
叔虞又看向姬诵:“真的吗?”
姬诵拍拍他:“真的。父亲和阿娘一样,从来不打人。”
又附到他耳边悄悄道:“不过这次父亲要连待几个月呢。要是他哪天生气要打你,你就来找我。我带你一起跑。”
于是叔虞安心的又躺下,钻进姬诵怀里。这次姬诵没有推开他。
邑姜继续讲着,讲舜的举动如何被大臣们得知的,讲尧对舜的考验,讲舜的家人们都阴谋,一直讲到舜帝继位,依旧和以前一样孝顺父亲。
叔虞问:“舜帝的父亲对他这么坏,为什么他不报复回去呢?”
邑姜:“因为舜帝心胸宽广,选择了维持家庭的和谐,这样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
姬诵:“或许只是舜帝太忙了,不想在他们身上花费心思。”
邑姜用手指点了点姬诵的额头。此时两个孩子又缩回她怀里。
“好了,故事讲完了,睡觉。”
叔虞费力从邑姜身上爬过去:“我要靠着阿兄睡。”
然而姬诵想爬到另一边:“太热了,我要睡在边上。”
叔虞听到,又想再爬回去。
两人被邑姜一把抓住。
姬发躺在最左侧,无奈道:“就没有人想跟我睡吗?”
邑姜笑着伸出手打他:“我跟你睡。你下床到我这来,让诵睡那里。”
一阵窸窣之后,几人终于到自己的位置。
姬发:“要把灯灭了吗?”
邑姜低头看了看把头埋进她怀里的叔虞,和暗处侧过身睡的姬诵:“不用了,留一盏灯方便照顾孩子。”
按理说舜的故事这个时候还没产生,别管(
【接下来是成王时间】
摘一下尚书的内容开始联想
《召诰》里召公说:
“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 王是刚刚处理国家政事。啊!好像教养小孩一样,没有不在开初教养时,就亲自传给他明哲的教导的。
《洛诰》里周公说:
“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我告诉您治理洛邑的重大政策。你却谦逊不敢举行继位大典。
又道:“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王啊!您应该同官员一同到洛邑去!不要像火刚开始燃烧时那样气势很弱;那燃烧的馀火,决不可让它熄灭。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正是成王亲政,他已经20岁了,但召公和周公的语气仿佛还是对着一个小孩子。
这里面有许多可能的原因,可以慢慢脑补(当然我没有任何文学功底都是瞎想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人设,没有任何研究价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世生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