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澄水如鉴 > 第11章 盛世覆灭

澄水如鉴 第11章 盛世覆灭

作者:必可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01 11:19:27 来源:文学城

李晋喜欢站在含元殿的阙楼上俯视盛安。

在这座建于三层高台的宏伟建筑上,他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城中,是巧夺天工的雕廊画栋,是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是车水马龙的宽敞街道,是热闹非常的坊间集会。

而在都城之外严密的帝国路网上,不论日夜,使节奔走、僧侣流动,商贸往来横通东西,文化交流纵贯南北。

元日的朝会上,各国的使节不远千里前来朝觐,皆以能登上麟德殿、面见陇帝为荣耀,琳琅的贡品车队如水流般,由四面八方汇如皇城。

而在朝堂之上,五姓七望的古老贵族不断认识到陇朝的盛世气象,从分散的孤立状态,渐渐向统治者的身边靠拢。

日渐完善的科举制度如同血管,将优秀的仕人源源不断地输送进帝国的心脏,再将个人的能量汇聚后,泵向王土的角角落落。

宣平帝安坐帝位,在他身后是崔氏、赵氏两大开国柱石,分别执掌昆岗军和丽水军。

陇朝李氏夺下北朝杨氏的天下不过区区几十年,边军各部的领将还未及更换,其中心念旧主者不在少数。

唯独崔家昆岗军和赵家丽水军,乃是崔敬州和赵岘在追随高祖李慷打天下时,一兵一卒积聚而来的亲兵,是李晋最信任和依仗的军事力量。

李晋极目远眺,北据高岗、南望爽垲,终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窥。

怎一个天下太平、皇恩浩荡。

逃亡两年后,李晋终于又登上了含元殿。这次再望旧景,他不觉感慨,只觉后怕。

就是在他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国土之上,他得到的不是人人感念皇恩、忠于皇室、爱戴君父,而是逆贼一朝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

东西南北共四十七州的守军张崔旗、开城门,敲锣打鼓地迎昆岗军入主。之外不战而走、毫不抵抗的城池简直不胜枚举。

在盛安城破的前半月,宣平帝担忧百官及亲眷受叛军所害,自顾不暇之时,仍是不顾劝阻,顶着风声泄漏的危险,通知百官随其南逃蜀地。

然而百官报答他的,是大半数甘愿留于城中待崔家入主,而后迫不及待入伪朝为官,为推倒陇朝这座断壁残垣不遗余力。

崔敬州扬马入盛安的当日,开太仓粮库、发二百万石粮食,赈济城内六十万户。

那一天,城内欢呼声从正午绵延至日落,一刻不歇,大街小巷能听到的,全都是以崔敬州为主角的赞歌。

好像没有任何人想起来,他们赶跑的那位皇帝,也曾为这个国家的生民呕心沥血过。

就像没人知道李晋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时,是怎样的感受。又是怎样承受着来自所有人的背叛。

他们只知道,一年半后,伪帝崔敬州暴毙,宣平帝卷土重来,用蛰伏半年积蓄起的力量,对准群龙无首的伪朝一击致命。

陇朝复辟,迎来的是一位不再对任何人报以任何信任的、冷酷的皇帝。

为期四年的大清洗开始了,那是一场远比两年战乱更恐怖千万倍的灾难。

凡是入伪朝做官者,夷九族。

凡投敌者,夷九族。

凡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夷六族;凡知情不报者,夷六族;凡被俘变节、而非自尽以明志者,夷六族……

那几日,纵深二百八十九丈的丹凤门广场上,遍地都是刑场。

文官、武将,高官、小吏,杖杀、绞杀、毒杀、鞭杀、凌迟、车裂……

短短三个月后,官吏连带亲眷、族人,共伏法八万余人。

诺大的陇朝官场、各级官吏上万人,经此一劫后,所剩不足千人。

那段时日,活着的人,远比已经伏法的人更痛苦。今朝上朝去,不知今夜是否就是举家亡魂、共下九泉。

怎一个惶惶不可终日了得。

待朝堂清洗完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看着暂平的风向,小心翼翼的喘了口气。

然后就是第二轮清洗、第三轮清洗……直到从庙堂到江湖,凡有定点牵连者,哪怕只是给昆岗军牵过马的马夫、做过饭的伙夫、指过路的农夫,都无一幸免于难。

甚至到了最后,杀红眼了的宣平帝已经丧心病狂到,当年凡是领过崔敬州赈济粮的百姓,都要问斩。

这一杀,杀的是人命,是人心,更是一个王朝的气数。

自此,经过连年的战乱和震怒皇权的洗劫,陇朝、盛安,再不复当年的繁华胜景。

不论城市乡村,人人诚惶诚恐、纷纷惊扰奔走,引得流民四起、举国萧条。

这一动乱,便是十二年至今,仍未恢复元气。

然而,最令人费解的,是当年宣平帝理直气壮杀了数以万计无辜的人,戕害的至亲也十指难数。

可是李谊,崔敬州的亲外甥,他谋朝篡位的目的,却始终没有受到明面上的波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