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沉月无明 > 第46章 第四十五章

沉月无明 第46章 第四十五章

作者:M凌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1 14:03:08 来源:文学城

这几日,信王朱由检每天早出晚归,饱尝风霜之苦。他亲自带了锦衣卫,满京城搜寻叶向高的下落。朝廷持续了一个月的渺无头绪的找人行动,终于在信王的监领之下,稍稍理出了大致方向。

信王将南北两件离奇之事整理在一起,不仅发现了多处共通点,他甚至开始怀疑根本就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特别是在详细审讯过许显纯之后,自己心中更是坚定这一想法。

不过,未免惹来不必要的非议,直至目前他并没有向第二个人提起过,只是写了一封奏帖,托刘端面呈皇上。而他自己则全面采纳杨沫的建议,把搜查重点转移到曾经与东林、叶向高交好的一部分人身上,而不再是盯着客魏势力不放。

这自然引得他们十分不快,清白之名无端蒙尘,随信王而来的锦衣卫又在自家府邸出入自由,让不知情的人看来,还以为他们欺师灭祖、丧尽天良!

头两天,还没有人知道信王真实来意的时候,他们尚且对于自己被问询颇有微词;等到被查问的人越来越多,各人之间又互通有无,猜准了信王的真实意图之后,再没有人打开过自家大门。

更有激愤者,约上三五个同道直接去堵几位内阁的家门,声称自己是被信王逼得走投无路,才斗胆前来“陈情申冤”。韩鄺几人这才了解到此事调查进度。阁臣们商议了下,决定请孙承宗出面劝阻信王,切勿操之过急,在没有确凿实证之前,擅自审讯朝廷命官,不仅他们颜面上过不去,朝廷的颜面也难保全。

可信王只用一句话就把孙承宗给说服了。

他说:“他们所谓的清白之名难道还比叶大人的性命安危更为重要?”

随同前往的锦衣卫早就向信王提议,索性把可疑人等一并全部抓回诏狱审问,这么每天一家一户地跑,吃闭门羹、遭白眼不说,还白白损耗时日。堂堂一个王爷,竟还要与他们这些庸腐书生磨嘴皮子、斗小心眼儿,想想都不值当!

这当然被信王一口否决,逮捕入狱只会后患无穷!找叶向高单凭自己一个王爷或者锦衣卫远远不够,掳走叶向高的人一定蓄谋已久,说不准就是准备和朝廷对着干。他只能希望通过自己的苦口婆心能让他们这群人早日明白这个道理。

只不过,就事态发展来看,已经事与愿违。

因为田尔耕收到了一封手书,就在他随侍信王,满城搜寻叶向高下落的当天凌晨。一颗石子裹着一张白纸,破窗而入。信上写得非常清楚直白,就是请田尔耕暗中阻止信王的行动,打乱他的计划,延缓信王找到事实真相。

田尔耕虽认不出那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但看完信就已经猜到半夜扰梦的究竟是何人。

要让锦衣卫办成事或许有一定难度,可要让他们办砸事情简直易如反掌。

田尔耕特意全部挑选了自己的亲信组成这次搜捕行动的主力军。一半归信王,一半归自己。虽然王府的护卫跟随有些出乎意料,可仔细一想那几号人要是能成气候,信王也就不用事事亲力亲为。

信王查问言官们进度受阻,另一边田尔耕追查药铺却是出奇的顺利。田尔耕根据那天给叶向高治伤的药方,在京城几大药材铺里都打听了相关药材的出入情形。

那伙人十分狡猾,一张药方里的几味药,分别在四五家药材铺里购置,而且散布于内外两城。若非田尔耕多留了个心眼,把铺里的账簿强行要来,经过一番仔细比对,恐怕没有谁会注意这些相距甚远的药材都是用的同一张方子。

不过这也让田尔耕确信了另一件事,正如信王所言,这伙人不仅不是单独行动,而且必然有一个严密的组织。他们调度有方、分配有节,甚至各司其职。

药材是在同一天里,几乎前后至多差不了一个时辰从铺子里卖出去,如果不是因为其中有一味药只有一家铺子里有大量存货,而让田尔耕抓住了漏洞,想必依他们分而买之的方法,当真就此被蒙混过去。

然而,田尔耕查到这里就收手了。他时刻牢记密令的指示,没有将如此重要讯息回禀给信王知道,而在次日直接带了锦衣卫去逮人封铺。京城三家大药铺,半天的时间里悉数被查封,从掌柜到伙计,一个不留全部被捕入诏狱。

可怜的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事,得罪了什么人。

田尔耕看似冒了个大险,但其中得失厉害他比谁都清楚。搜寻叶向高下落是受了信王的命令,而抓人封铺只不过是为了保证不走漏风声,打草惊蛇。事情即便闹大,皇上怪罪下来有信王顶着,信王怪罪下来顶多就是斥责几句,毕竟田尔耕这个锦衣卫副指挥使的官衔,信王朱由检可没有权力说裁撤就裁撤。

无论如何,信王这个黑锅是背定了!

果然,锦衣卫把人抓走不久,那些个憋了几天气正无处发泄的言官们找到了突破口。此事表面上看起来,与他们并无直接利害关系,而内中深究又全是信王滥用职权、肆意妄为的恶果。他们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好久。

以刑部给事中张大人为首的十几个科道官,在刚得到这个消息的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回家各自草拟奏陈去了,并相约未时同往刑部。他们大概以为合力斗倒了孙承宗,这位次辅大人从此以后都会给他们一分薄面,他又曾是天子的老师,皇上也会赏他一分薄面。这么一来二去,只要能面见皇上,亲述实情,接下来惩处信王之过、还自身清白则指日可待。

一群人聚到刑部的时候,正巧遇上出来的孙承宗和韩鄺,两位阁老约好了一道进宫面圣。

韩鄺一看见十几个人围在衙门口,心里就有不好的预感,“你等候在此处,有何要事?”

孙承宗眼神尖锐,不仅看见了十几个人,还看见他们每一个人手里都捧着一份奏本。他逐渐放慢脚步,并且拉停了韩鄺,小声道:“麻烦事。”

经孙承宗一提醒,韩鄺也注意到了科道官手上的奏本,脸上神色也随之变得阴沉。“辽东之事难道已经传了出去?”

张大人见两位阁臣越走越慢,索性领着十几个人迎上去。草草施礼之后,就开门见山地道明来意。

韩鄺原本还想取一份奏本仔细看看,幸亏被孙承宗及时阻止,拉了回来,“依老夫所识之信王,绝非此等胡作非为之人。想必其中存有误会,还是待我等先向信王了解事情来龙去脉,诸位再行打算。”

“谏言直陈乃吾等首要之职,倘若遇事都要依首府所言商量着来,皇上又如何能知晓民苦,体察民情!”

孙承宗原本好心,却被指“蒙蔽圣上”之嫌,自然心生不快,甩袖道:“诸位大人都有面圣奏陈之权,自行进宫即可,何苦多绕刑部这一趟?”

“二位是百官之首,难道纵容信王如此薄待朝廷命官?”

“汝等究竟是弹劾信王扰民,还是弹劾信王扰官?”孙承宗讽刺道。

“孙大人,下官之前弹劾你是为了正明视听,请你万勿因此亵私报复,以致百官离心!”

孙承宗立时火冒三丈,迈开大步冲上前去,“一派胡言!”

多得韩鄺及时劝阻,双方才没在刑部衙署的大门前哄闹起来。其实,他这几日已经被这群人惹得不胜其烦,想必今天的奏本也和往常一样,就是发发牢骚,接了也就接了,索性和之前累计在内阁里的一并呈上。

反正今天还有辽东的军政要事,想来皇上也不会在这上头苦花费一番功夫。而且,对孙承宗来说,实在不宜与他们再起冲突。于是韩鄺随了他们意愿,亲自收揽这十几份奏本,并且告知他们,自己和孙大人即刻就进宫面圣。

科道官们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孙承宗依旧忿忿难平,韩鄺无奈地表示自己也不想蹚这一趟浑水,可无奈内阁首辅的名号摆在头上,丢的又是前任内阁首辅。只不过是在皇上面前提上一句,依照前番皇上对信王的态度,想必不会深究追责。

天启今日心情不错,许久没有要紧军报的辽东总算来了消息,虽然又是伸手要钱要粮,他们准备扩充军队、坚固堡垒。

对于被困在千篇一律的案头文书里的天启来说,辽东军报是最有意思,也最不一样的。登基之初他还特意命人还原了辽东战势图,依据战报,把分属大明和叛贼建州的地域划归清楚,上头摆上自己制作的各类木偶,充当军马战将;天启甚至还推演过收复辽东的作战计划,计算过所需的兵马粮草,部署过必争的战略要地。

只不过因为未亲身参与过行军打仗,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给公之于众,除了近前的魏忠贤和刘端,谁也没见过大明天子的这颗“宏图伟志”之心。

两位阁臣进来的时候,天启正在专心致志研究辽东军报。他一见到他们来了,急忙招手至身前,主动询问关于辽东的各类事项,以及自己所不清楚的疑惑。

孙承宗见到天启如此求知之态,颇感欣慰,并且十分详尽地一一解答。韩鄺也没闲着,从旁提点关于军饷粮草用度,似乎一切都显得极为平顺祥和。

连刘端也放下心来,他原本以为两位阁臣带了十几份奏本急着进宫,还以为又有什么糟心的消息。

大约小半个时辰过去了,三人商议出一个大致数目,但由于户部尚书并未列席,只能等明日再行定夺。

天启抬头看了看门外,发觉天色逐渐暗沉下来,还刮起了大风,吹得门窗呼呼直响。“已经这么晚了?你们在宫里用了膳再回去吧。”

韩鄺和孙承宗自然连连推辞,谢了皇上好意,正要携同离开之际,韩鄺这才想起留在自己身上的那份奏本。

“罢了,明日再说吧。”孙承宗小声劝道,近来难得一见龙颜之悦,就不要再败了他的兴致。

韩鄺不以为意,答应了他们总不能食言。他反复絮叨只是提一句,无伤大雅,随即折返。

孙承宗不放心,也跟了回去。

正吩咐刘端去坤宁宫用膳的天启,看见两位老臣去而复返,以为他们禁不住佳肴诱惑,便玩笑道:“哈哈,两位大人这乾清宫的御膳定叫二位流连忘返!”

说得刘端也抿嘴偷笑起来。

韩鄺连忙一本正经地解释,“皇上,老臣受人所托,想问一问正阳门之事进展如何?”

虽然已经说得很委婉,可还是扫了天启的兴致,“信王刚刚抓了侯国兴和客光先,这几日应该满京城在搜寻叶向高的下落。”

“老臣斗胆一问,信王还需多少时日找回叶大人?”韩鄺边说,边从袍袖里拿出奏本。

刘端的心又悬了起来,看来刚才暂托的那些奏本并不是来自辽东。

天启看了韩鄺一眼,没有说话,方才扬起的笑容此刻已然全部消失。

过了许久,天启缓缓开口问道:“就这一份?”

“皇上,其余的在臣这儿。”刘端小声答道,“容臣梳理之后,再行呈交。”

“都是询问何时结案的吗?还是......责问信王搜寻不力啊?”

“回皇上,”孙承宗觉察出天启语中愠怒,抢在韩鄺之前解释道:“他们只是心急,想让叶大人早日归来。毕竟快一个月了......”

“老师,朕当日已经言明,一月之期作废,只要能把叶向高找回来,信王要查多久就查多久!”天启慢慢站起身,离开龙椅,“更何况,前几天信王不是已经把侯国兴和客光先给揪了出来吗?你们还有不满?”

“皇上,臣等绝无不满,仅仅只是问问情况。”孙承宗暗中扯了扯韩鄺的衣袖,示意他赶紧告退。

韩鄺重新把奏本收了回去,躬身一拜,道:“臣等告退。”

“别走。”天启一伸手,拿住韩鄺的手臂,顺势取走他手里的奏本,“二位阁老既是受人所托,这一知半解的回去,恐怕没法交待。让朕看看,朕来当面告诉他们。”他踱步走开,而后慢慢打开奏本,嘴里还吩咐刘端把剩下的一并取来。

刘端不敢抗旨,唯有诺诺遵命。

天启这一次览阅地出奇认真,字字斟酌、细费思量,可随着垒起的奏本不断减少,皇帝的脸色越发严肃沉重,周围旁人必恭必敬站立地笔直而肃穆,谁都不敢多发出一丝异响。风不断从大门口灌进来,呼啸过每个人的耳边,吹起一阵阵凉寒心颤,谁也不知道这阵突如其来的安静之后会是怎样一番局面。

“全部给朕宣进来!”

及至最后一份奏本被重重摔在地上,一场雷霆震怒蓄势待发!

那十几个人来得很快。宣旨的小太监刚出紫禁城没多久就看见一群御史候在宫门前,他们似乎早知会被宣进宫,一直远远跟着两位阁老后边。小太监认不全人,拿出刚才偷偷记下小纸,点兵点将似的一个个名字喊过去。

张大人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宫,“人都在此,不必再对!即刻让我等进宫面圣!”

随即,十几个人围拢上前,那阵势把小太监吓得够呛。

“诸位大人,且请稍待,皇上想一并宣入......”他边说边不自觉后退。

“不多不少,十五个!我等敢作敢当,绝无避退!”

小太监看他们越走越近,已经不敢再强行拦止,恭恭敬敬站到一边,请他们入宫。

没一会儿,这一行人就来到了乾清宫里,站到了天启皇帝面前。他们分列两排,各施礼数,等着皇帝发问。

“哼,来的可真快。”天启轻声呢喃之际,斜眼看了看侍立在旁的韩鄺和孙承宗,见他二人面露讶色,想必也是才意识到被人给利用了。“这前面的东西都是你们写的?”天启此刻已经坐回了龙椅,指着乱叠在阶前的奏本问道。

张大人又是第一个走出队伍,拾起属于自己的那份,佯装掸掸尘土,显然是在刻意表达自己的不满。“回皇上,正是出自下官之手。”

看见张大人这么做,其他人也都跟着做,各自去找奏本,乾清宫忽然变得嘈杂起来。

韩鄺没想到他们一个个竟然如此没规矩,马上开口阻止:“放肆!圣驾在前,岂容尔等胡来!”

“韩大人,臣等只是在答皇上所问,何来放肆之举?”张大人立刻反驳。

“无妨。”天启并不介意这些细枝末节,“既然拿回了自己的奏本,就别再递送进来,也不要再托人转交。叶向高的事儿,信王已经日夜加紧搜查,国丈亦从旁协助。你等即便上书催问,没找到就是没找到,朕交不出人来,你们这些个东西进呈再多也是枉然。诸位大臣,何必非死盯着这一处不放,大明天下难不成就没有第二桩值得悉力共济之事?”

“皇上,臣等今日所参并非叶大人归期之事......”

“哦?怎么,现在又不那么急着想让叶大人回朝了?”天启打断了他的话,有意嘲讽道:“可朕还是那句话,找不找叶大人和你们催不催没有半分关系!各自回府去吧,此事你等不必再管!”

“皇上,叶大人当然要找,但绝不是目下这个找法!国丈大人之前与民相安无事,可为何偏偏信王一接手,闹得京城秩序大乱,怨声载道!”

“那你来告诉朕要怎么找人!”天启被气得拍案而起,“秩序大乱、怨声载道的怕不是百姓,而独是你们!信王只不过带了几个人,到处打探情况,怎么偏到了你们府上又是这个不知,又是那个不许的!真想让找回叶大人,就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什么毁你们清白之名,他魏忠贤被禁了一个月的足,可曾见他喊过一声,写过一字?!”

“皇上,怎能拿一阉人与臣等相提并论!”

“怎么不能!”天启急步走上前,厉声质问:“同殿为臣,同样是朕的臣子,他魏忠贤能被怀疑,你们就一定是清清白白的?依朕之所见,魏忠贤就是不懂瓜田李下的道理,想把叶向高请进京城为来年京察早做准备,半途却不知被哪一伙贼人盯上,这才落得个千夫所指的下场。他被罚被禁,是他活该。而你们呢?上书陈情之际,个个说得义正严辞,等到信王真要找你们的时候,又个个退避三舍,生怕惹来官非。你等后生就是如此对待叶向高的吗!他的性命还比不上尔等所谓之清誉?”

“皇上,魏忠贤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番若非应天府内有义士相助,叶大人能否平安离开尚且存疑,也许还没进京就被许显纯给藏匿起来,当作要挟我们的筹码。魏忠贤本想以叶大人安危作要挟,趁京察之际,好将臣等尽数除去!”

“听听你们说的是什么话!若非,也许,本想!朝堂要是全凭尔等一面之词,还有什么是捏造不出来的!居然还敢妄赞那群贼寇是应天府义士!他们明目张胆在皇家属地抗犯皇家卫队,惊扰圣祖灵修,这与公然造反何异!你,还有你们!是不是与之暗中来往甚密,私相授受?”火冒三丈的天启开始口不择言,想到什么直接冲口而出。

向来把清白看得大过天的言官们,哪里受得了如此侮蔑,这简直比杀了他们更难受!“臣等如有贰心,天诛地灭!”

“皇上,他们虽有过失,但绝无可能铸此大错。而且应天府距此千里之遥,彼地乱事绝无可能肇因于此!还望皇上慎言!”韩鄺觉得皇上已经被怒火冲昏头脑,倘若再缄默不语,无异于眼睁睁看自己的同僚上绝路。他说完之后,还轻轻推了推身旁的孙承宗。

“皇上,韩大人所言甚是,臣复议。”孙承宗好像只是为了顾及韩鄺的面子,才不冷不热地说上一句。他大概是现在整座乾清宫最冷静的那个人。吃过这伙人大亏的孙承宗比起韩鄺,多留了一个心眼。

应天府距京城虽远,可距东林书院近得很。即便杨涟、左光斗等人被捕入狱,使得庙堂之上东林势力锐减,但处江湖之远的东林书院却不容小觑。

漫说叶向高之前所在的应天府,就算是他身在京城,他若是振臂一呼,或恐亦有百应之效。可偏偏一个月以来,整个京城里,翻来覆去只有眼前这么几个人一直上蹿下跳,孙承宗莫名觉得此中另有蹊跷。

而且,他曾经从信王处获知,叶向高在京被劫之事与应天府的乱子关系甚为紧密,不仅相似度极高,连他们对付锦衣卫的手法都如出一辙。再者,无论是在南京抑或京城,叶向高的主动归朝和被动掳劫都显得极为轻而易举,未受一点阻滞。

孙承宗甚至觉得,叶向高早就知道自己会被劫走,这才故意给骆思恭留下了一件铁证如山的血衣,既能马上做实许显纯之罪,又将魏忠贤逼入险境——这种“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像极了叶向高往日的行事作风,但他却在被掳走的时候以及之后,竟然没有留下一丁点儿线索,又着实与此相悖。

然而因为拿不出确凿实据,骆思恭又三缄其口,孙承宗和信王的“大胆枉测”一概不成立,更不可能公开讨论。一切都只能静待信王的消息。

“孙大人,你当初立下一月之期誓破此案,怎么到了今日信王却还是没能找出人来?你这个刑部尚书恐怕也难辞其咎!”那伙人里又跳出来一个,对于孙承宗态度暧昧的话根本不屑一顾。

“难怪这几日信王领着锦衣卫在京城内肆意妄为、扰民生息,想来是信王又受了大人摆布,妄图保全自己名声,方才孤注一掷,造出此种恶行!”又一个御史迫不及待为自己人声援。

“荒唐!”天启勃然大怒,直接把手里的茶碗摔得粉碎,滚烫的茶水飞洒开来,烫得他手上直接起了水泡。天启却什么都没顾上,两大步跨到他们面前,厉声呵斥:“之前逼得朕的老师上书请辞,如今还要冤枉朕的弟弟为非作歹。朕的臣工里头,偏是只有你们这群绝德至行之辈。朕一日不将此找叶向高的事儿托付给你们,你们一日不会罢休!争权攘位到了此番境地,还恬不知耻地指摘孙大人保全名声。朕看,就是你等暗中使诈,偏不让寻人之事顺顺当当地进行下去!你们学的什么礼!安的什么心!”

“大殿之上,圣驾面前,岂容尔等如此放肆!”几乎从来不在朝政大事上开过口的刘端也已经忍无可忍。

刘端原本以为,两位阁臣已经成功劝下盛怒的皇上,他就想递上杯热茶,舒缓一下皇上紧绷的情绪。哪知道这群不知好歹的书呆子不仅不接受孙承宗和韩鄺的好意,居然还砌词捏造信王是非,这完全就是踩过皇上的底线,更别说又间接害得皇上万金之躯受损,连累自己也遭殃。

“皇上,臣等一片赤胆忠心,日月可鉴!”

“臣等章书所奏俱为实情,请皇上万莫听信小人谗言佞语!”

“哪来的谗言妄语!朕告诉你们,你们手里的那些玩意儿,只有朕一个人看过!他们连一个字都没瞧见!他们根本不知道里头写了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朕原本只是想让你们自己收回这些东西,不做追究;可你们实在欺朕太甚!不把司礼监放在眼里,不把内阁放在眼里,不把信王放在眼里,更不把朕放在眼里!”天启怒气冲冲走到御书案前,一把扯下置于其上的一块黄澄布帛,两叠垒得又高又齐的文书出现在众人眼前。天启依然觉得不够解气,又猛力将它们全部推倒,“五天之内,看看你们写了多少东西!辽东军政要事,尔等不闻不问,偏偏一心钻营此事,朕一天不把搜查找人的职衔给你们,你们一天不会让朕有安生日子过!”

“皇上——”随着几十本奏章掉落在地,御前也跪倒一片,“臣等不慕求高官,不妄成权宦,唯期真相大白天下!”原来他们既不是愧疚,也不是害怕,只不过换了种方式宣告自己的诉求。

开阔整洁的乾清宫正殿转眼变得拥挤纷杂,十几颗人头此起彼伏,无端端造出一波行将就义的凛然声势。虽然现在他们跪伏在地,可在他们自己的心里却比谁都要站得高、看得远,甚至看见了将来大明的前景,只要不按他们所言,迟早乱象丛生,民不聊生!

“信王前番私自调兵入城,擅自在正阳门设卡盘查,甚至领着一大群人近逼宫城!如今又纵锦衣卫和王府卫队恃势凌人,闹得满城风雨,怨声载道,皇上若再不及时遏制,他日之信王恐酿昨日宁王之祸端!”

“皇上!宁王叛乱毕竟已过几朝,但当年福王之患,先帝与皇上深受其害!难道皇上忍心尚未出世的皇子再受此等苦楚?若不将信王之声势遏于今日,他朝后患无穷!”

“混账!”天启哪里受得了这群人公然污蔑自己的弟弟清白,原本一心想大事化小的皇帝如今已经被愤怒占据全部理智,他暴跳如雷地指着这群“大逆不道”的臣子,厉声下令:“刘端!把他们全部推出午门!统统杖毙!”

“皇上!皇上三思啊——”两位阁老虽然极不认同这群科道官的看法,但是面对皇上盛怒之下,骤起的杀心更加不能允许。“言官谏言,乃其职责所在,皇上因此妄动杀心,只会落得千载恶名!”

“皇上,他们所言所行虽然可恶,但其罪绝不至死!”

刘端也不敢贸然遵行,站在原地,等着两位阁臣劝皇上回心转意。

天启根本没理会他们,猛力把刘端退了出去,“刘端,你想抗旨不成!”

“小臣不敢。”逼于无奈,刘端只能叩首领旨。起身的时候,偷偷瞄了眼韩鄺和孙承宗,只能请他们多帮帮忙,自己尽量拖延时间。

二十几个带刀侍卫鱼贯而入,将地上跪着的一群人全部架了出去。

言官们毫无惧色,个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臣等死不足惜,只请皇上早日惩治魏忠贤、找回叶阁老、问罪信王!”

“推出去!一个不留!全部杖毙!”天启彻底被这群人气疯了,拾起一份份奏本朝他们奋力砸去,他恨不能亲自动手,将这些无端冤枉离间自己兄弟感情的小人全部打死,活活打死!

天启更为痛恨的是他们提起神宗时候,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立储之争”。虽然他父亲最后得以保全太子之位的确有东林据理力争、蹈死不让的功劳,然而对于如今已经登临帝位的朱由校而言,频繁被人提及幼年之殇,更将自己的父亲和祖父完全放到对立面,早已经恼羞成怒,他连当日亲手救他出西李魔爪的杨涟都能做到不闻不问,更何况是这群并无尺寸之功的科道官呢?

每当被逼入这境地,他就对当年皇祖父的处境感同身受。也难怪皇爷爷宁居深宫,也不想多和这群人打交道。全不是老师曾经所言的疏于怠政,完全肇因于这伙言官仗着圣训荫佑,把所谓“直言诤谏”当成一切胆大妄为的借口,把政见派系划分得清清楚楚,“非他族类”便群起攻之!

自以为是的正义远比他们所仇视的邪恶更为戕害人心。不容异见的固执,说到底也只不过是妄尊自大的愚昧。

朱由校恨透了那些动辄离间祖孙情、父子情、兄弟情的“直臣”们!他知道自己做不成好皇帝,也做不成孝子贤孙,但胆敢有挑衅骨肉亲情者,天子手中的生杀大权亦绝不姑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