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臣妻乃是长公主 > 第94章 第九十二章 疑窦

臣妻乃是长公主 第94章 第九十二章 疑窦

作者:四只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15 10:31:01 来源:文学城

那时,李安衾眸色微动,刚想伸手摸摸小绥白嫩的脸蛋,不料不远处却响起那道极为熟悉的声音。

“陆绥,回来。”

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冽,只是语气不再温柔,而是李安衾从未听过的严肃。

李安衾抬眸看向那对夫妇,面色淡然自若。

陆询舟一把将陆绥拉回来,而后对上那道冷淡疏离的目光,她的心咯噔了一下,随即故作镇定道:“微臣教女无方,还请殿下恕罪。”

小绥明明最初就是她们一起养的孩子,可是到了最后,自己连“阿母”的称呼都要被她剥夺。

陆询舟身后的郎君牵走孩子,低声温柔地跟陆绥说着什么。李安衾将这一切看在眼底,那时女人眸中骤起的笑意掩去了阴翳,时隔几年见到她这副似笑非笑的模样,陆询舟还是忍不住像年少时那般在心里发怂。

“陆刺史说得在理。”

李安衾慢条斯理道。

“那本宫便罚你丁忧的俸饷削之一半,如何?”

陆询舟微微低首,恭敬道:“微臣自甘领罚。”

韩邵将公主殿下对这名清官的刁难看在眼里,他心下虽然诧异,但还是知趣地不敢说什么。

李安衾敛了笑,最后暗含不舍地看了一眼被护在梅观尘身后的小绥,随即便故作淡然地与韩驸马回府。

“辞非你还好吗?”梅观尘走上前关怀起好友。

陆询舟无奈地看了一眼缩在阿耶旁边的陆绥,看样子她也知道自己犯事了。

“回家吧。”她叹了一口气。

一家三口并肩回府,路上陆询舟顺手轻轻掐住陆绥软软的小脸,幽怨又无奈道:

“你呀你,阿娘的俸饷被扣了一半,你这是要叫我喝西北风吗?”

.

再家用完午膳,陆询舟出门去大长公主府拜访李容妤,赶在宵禁前到了丞相府。

给阿娘守了一夜灵,翌日随陆玉瞻动身,奉丧归葬母亲的故乡扬州。

虽然卿许晏生前已经完成了“中央化”,户籍在与陆须衡成亲后便迁来了长安,可是古人持有“歿侍先人,以墓为家”的强烈观念,父母死后通常要由子女将其遗体归葬故乡或先茔。

贞安五年,五月三十一日,陆询舟和陆玉瞻随着运送母亲灵柩的车子到达了扬州。

按照晋律,父母去世,朝廷官员需要上奏辞官,奉丧归葬,在父母的故乡守孝三年。

古代官员守孝期间并无俸禄,只有朝廷照常发放俸饷,丁忧期满的官员大多能官复原职。不过幸在圣人背后的摄政公主开恩,以“国家栋梁”之由,将兄妹二人的孝期降为一年。

陆询舟摸不清李安衾对自己的态度,虽然她丁忧期间的俸饷的确被削之一半,但是孝期却被降为一年。

不过,就算是守一年孝,她与陆玉瞻依旧会认真对待这件事。

当然陆询舟也不忘对于母亲死因的怀疑,她想过开棺验尸,可是自古以来尸体就是不祥之物,更别说在没有意外死亡的背景下,子女强硬要求仵作检查父母的尸体是一件多么不尊重亡者的事情。

而陆询舟作为朝廷官员,这样做只会被世人扣上“不孝”的罪名。

初到扬州,在下葬完母亲的尸体后,兄妹二人住进了墓边搭建的茅屋[一]。

夜间,陆询舟靠在母亲坟茔边的大树上,仰望苍穹上的亿万颗星子,夜空浩瀚而壮丽,她看见璀璨的星河于天边似要倾泻而下。

盛夏的蝉鸣不止,广陵卿氏的家族墓群里很安静,列祖列宗似乎都在和蔼地看着这两个守孝的年轻人。

陆询舟望向同是出来纳凉的陆玉瞻,眸色微动,而后开口问道:“二哥可否告诉我,我不在长安的这段时间,阿娘可有得罪他人?”

陆玉瞻摇着蒲扇的手一顿,随后摇头:“阿娘生性淡泊,怎么可能会得罪他人。何况她身为当场丞相,天下文人的领袖,就是得罪了他人,嗯,我想那人也不敢计较。”

“真的吗?你再想一想。”陆询舟沉声道。

虽然陆玉瞻不理解妹妹所怀疑的“阴谋论”,但到底是为了阿娘,他也不好明面上拒绝。

“嗯——”

陆玉瞻闭目回忆了一会儿。

“别说,好像真有这么一件事。”

“说。”

陆玉瞻睁开眼,望向妹妹:“贞安二年,你当时在福州治灾有所不知。那时阿娘居然在清暑宴上顶撞了摄政公主殿下,暗讽当朝权贵在民生疾苦时骄奢淫逸。”

不过陆玉瞻很快就摇了摇头,劝说妹妹将心放一放。

“不过这都三年前的事了,怎么可能到现在才翻出来报仇?何况阿娘作为顾命大臣向来是站在陛下与殿下那边的,摄政公主殿下没有理由加害于她。辞非,你还是不要多想了,死者已矣,我们还是安心给阿娘守孝吧。”

陆询舟不语,她继续仰望着苍穹之上的璀璨群星,清冷的凤眸中闪过一丝忧疑。

之后在扬州守孝的期间,陆询舟不忘关注长安那边的政局走向。

入秋时,嘉允大长公主携女儿安乐郡主离京回封地安享余生,大长公主的车队途经扬州,李容妤夜间偷偷带着李烬月来卿许晏的墓前祭拜。

祭拜完爱人后,李容妤避开安乐郡主与陆二郎,将陆询舟带到她的马车上,告诉这个年轻人一个她与卿许晏隐瞒了许久的秘密。

“我和哥哥们都不是阿娘亲生的,只有郡主殿下才是阿娘的孩子?”

陆询舟不可思议。

李容妤憔悴地点点头,眼角微红。

“你二兄与三兄是陆须衡私下与外室生的孩子,为了让他们名正言顺成为嫡出的孩子,所以阿晏当年与陆须衡闭府谢客,请假去陆家在金陵的庄子里将那外室暗中接来养胎。”

“而小舟你是阿晏弟弟的孩子,你的生父当时与一流浪的罗刹[二]娘子相爱,她被藏在卿府的后园中整整三年,恰巧那时你阿娘因为弹劾燕王,出狱之后在扬州赋闲了一年。卿老员外为了让你生父娶名门之女,又不想闹出人命,所以让阿晏把尚在腹中的你认下,并不经她的同意便对外宣称她怀孕了。”

“你小时候不是在扬州住过一阵吗?那段时间是因为陆须衡不想认你作女儿,阿晏与他争执了许久,最后在你四岁那年把你接回长安。后来过了几年,你生父便与新妇去世了,陆须衡也彻底接纳了你。”

“阿晏她这辈子活得很苦,几乎所有人都把她看作有利可图的物品,不断去压榨她的利用价值。我十七岁时尚且年轻,不知道她原来活得那么苦,我幼稚地只想着情情爱爱,想着如何挽留阿晏的心。”

“那时有个南魏的巫医云游至长安,我昏了头,去拜访她,询问有什么巫术可以让一个女人永远爱着我。她说她有一瓶药丸,可以使我与阿晏发生亲密之举后怀孕。”

“后来,我生下了烬月,但是阿晏不知情。那时,我天真地本想以此要挟她,但是在看见她与陆须衡的那些表面恩爱后,我害怕了,我害怕要挟后结果是阿晏的失望和无休止的厌恶。”

女人越说越难过,她颤抖着自己的身子。陆询舟见罢温柔抱住她,李容妤哭着抱紧了她。

陆询舟温声安慰:“可是,我早已把您当作我的阿母。阿娘也永远都是我的阿娘。”

“小舟……你说我要怎么办?”

陆询舟感到她衣物的背后已经被大长公主的泪水弄湿。

最后,陆询舟只是笑道:“您不用怎么办,您只有和郡主殿下好生的活下去,阿娘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欣慰的。”

.

肃杀的清秋之后便是漫长而寒冷的冬日。

那一年,轰轰烈烈的“贞安改革”拉开了序幕。

卿许晏去后,丞相之位空置了许久,朝中不少人都对这个位子虎视眈眈。不料朝臣们暗暗斗争了许久,最后一纸废丞相之位的诏书轰动了全天下。

此后,在以韩太傅为代表的关陇新贵的支持下,圣人背后的摄政公主撕下了这两年内穷奢极欲的伪装,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

许多旧式江南权贵在这场改革中被逐出朝廷,贬于江湖之地。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李安衾故作消沉的两年中,暗卫营的监察与报告从未停止,凭借巨大的消息差,李安衾继“羽林之变”后完成了朝中新旧权贵的交替,并通过完善三省六部制对扶持她的关陇贵族形成了权力的制衡。

这项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便是:分割相权。丞相一职被废,原先的相权被分配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的手中,李安衾改“丞相”为“宰相”,同时为了避免三省长官独断专行、沆瀣一气,她在尚书左右仆射的监督基础上又设一项保障——

除三省长官为天然宰相外,圣人可指令其他官员参与朝政机密。其本官阶品较低者,则用“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亦为宰相。[三]

陆询舟听到了这个消息,心下疑惑顿起。

阿娘才去世不久,他们就开始了改革。

废丞相,削弱相权,改其为“宰相”,并分化事权。

如果阿娘没有去世,这项改革不就没有办法开始了吗?

陆询舟好像发现了什么。

胸口又在隐隐作痛。

她抬头望向茅屋外银装素裹的世界,苍天给她的世界不多了,当明日的太阳从东边升起时,陆询舟的生命将又被无情地剥夺去一天。

她能感受到,体内的蛊毒在日渐恶化。

在每日太阳下逐渐变短又逐渐变长的树影中,陆询舟窥见死亡正在打着节拍,朝她大步走来。

.

贞安六年,五月三十一日,陆询舟和陆玉瞻丁忧期满,正式返回长安。

按理来说,丁忧期满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可是陆询舟却发现,她原先所任的福州刺史已经被一名在党派斗争中失败遭逐的大臣替代。

那日,黄衣使者领着大队人马停在了陆府的门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槐路清肃,台阶重峻,经邦论道,变谐是属。然而表德优贤,昔王令典,庸勋纪绩,列代通规。福州刺史陆询舟,地胄清华,风神闲悟,立志温裕,局量宏雅。爰自义旗,早参缔构,冥契所感,实资同德。譬兹梁栋,有若盐梅,翊替绸缪,庶政惟允。历居端揆,彝章缉穆,元功懋德,膺兹重望。可太常寺卿、金紫光禄大夫。”[四]

刘公公对着陆府内跪着的众人朗声念完圣旨,而后和蔼地对跪在他面前的陆询舟道:

“陆询舟,接旨吧。”

夏日的阳光肆意地炙烤着大地,陆询舟抬眸的一霎被耀眼的暑光晃了眼。

这大概——

便是逃不过的宿命吧。

她接过刘公公手中的圣旨,恭恭敬敬地同家人叩拜皇恩浩荡。

“微臣陆询舟接旨,谢主隆恩。”

[一]守孝期间要住在父母的墓地旁边。

[二]罗刹,唐朝人对莫斯科大公国(今俄罗斯)的称呼。小山是中俄混血,我特地研究过,中俄混血偏中式的长相其实也有不少,小山属于是只继承了俄人母亲五官深邃立体的基因(高挺秀气的鼻子肯定是随老爸),又有父亲那张玉质金相的皮囊和东方人完美的骨相。

[三]这一段摘自网络。

[四]电视剧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断句是有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文中圣旨的内容出自唐高祖李渊的《授裴寂司空诏》,略有改动。咳,裴寂在正史上是个投机小人,我只是单纯借用唐高祖封他的圣旨,请不要误会我。

小山最终选择顺从地留在长安是因为她要调查卿许晏的死因。

真正的强度还没上来,我们这边接着虐。

我相信,诸位肯定也觉得目前的虐度还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4章 第九十二章 疑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