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臣妻乃是长公主 > 第4章 第三章 美人含笑

臣妻乃是长公主 第4章 第三章 美人含笑

作者:四只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07 17:26:34 来源:文学城

侍讲的谢学士一把年纪了,苍颜华发,下巴上的白须都长到了胸口。

不过他看上去精神矍铄,尤其是讲学时,他侃侃而谈,声音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关于各种政治上的见解是一针见血,还兼能旁征博引,诸子百家的著作是信手拈来。令学生拍案叫绝的同时,又感叹其学识渊博。

“国之根本在民,人民生活是否幸福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富强的标准。”谢学士捻捻胡子,“而圣明的君主和有才干的官员在位百姓就不会受饿挨冻的原因,并不是他们能够亲自种粮食以供百姓吃食,亲自织布以共百姓穿戴,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开发天下百姓的增产生财之道。”

“衣服与粮食需要靠人民自己的劳动换取,举国上下百姓千千万万,君臣们要做的便是对应国情,借助法律,利用政府来颁布适宜的政策来引导人民过上安乐的生活。”

谢学士扫视了学馆一周,望着后排心不在焉的某人,目光一沉。

“现在我来抽一抽诸位。”他右手还握着一把戒尺,就这样背着身走到李孜的书案前,“燕世子,请。”

李孜淡然一笑,将左手把玩的精致玉器塞到一旁不知所措的伴读怀中,这才缓缓地站起身来。

谢学士用戒尺敲了敲他面前的书案,不急不慢地开口道。

“前朝历经百年兵连祸结,后有先皇拨乱反正,一统天下,这才建立了我朝。如今传至圣上,处理战乱遗留下来的局面依旧是我大晋君臣的首要之责。燕世子对此,可否结合目前国情,提出一个首要方针。”

李孜挑挑眉,从容不迫地答道:

“学生认为,首要的便是增强法制建设。老师刚才也说了,社会的安定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而作为中央政府,理所应当要利用法律为人民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有了这样一个环境,人民才能进行劳动生产。”

“当然,酷法是不可取的,应礼法结合,最好用道德指引他们。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但不是政治清明与否的基准。学生建议我朝可以效仿西汉兴起之初,废除苛刻的法律,去掉繁琐的规章,使法治简单易行。”

“当时虽然法网宽疏,然而吏治却成绩斐然,社会秩序蒸蒸日上,人民也没有邪恶的行为,生活安定兴荣。因为,在学生看来,治理的关键在于用德,而不在于用严厉的刑法,刑法只是德的一种载体。”

谢学士欣然地点点头。

学馆内的学生当中,有几个好事者带头鼓掌,于是学馆内的学生们便受了这感染,几乎所有人也跟着鼓起了掌。

陆询舟与李安衾是这几乎中的例外。

“殿下不认同燕世子的观点吗?”陆询舟侧过头去,看见李安衾一副淡然的模样。

李安衾没看身边的小伴读,不置可否道:“陆询舟,你既然不认同李孜的观点就应该举手站起身来阐述你的观点,而不是心虚,故意来问我。”

她低头在课本上做着批注,从始至终都没有转过身去看李孜的热闹。

“毕竟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就需要那一部分人的坚定不移。”

尽管面上说着冷的话,她心里却愣了愣。

直接叫全名,会不会有点生硬啊?

那下次怎么叫她?

询舟?

不行,太亲昵了,感觉更像是情人间的称呼?

小舟怎么样?

不对!这是母女间才会的称呼吧!

眼见着李安衾正有条不紊写着簪花小楷,突然,那笔锋一歪,划出了一小道墨迹。

再看李孜那边,这掌声刚歇下来,前方不远处有个人举起了手。

“陆询舟,你有何看法?”谢学士眼里有了些笑意,“站起来说说。”

“老师,学生认为燕世子的观点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只不过这法治不应当放在首要。”

“何出此言?”谢学士故意问道。

“开国之初,百废俱兴,这农业才是首要。”

李孜对着远处的人眯了眯眼睛。

陆询舟。

姐姐的新伴读。

他莫名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学生觉得,建国之初,前朝战乱遗留下的局面满目疮遗,百姓还处于贫苦的生活,人性如此,一旦贫困就很容易产生邪恶的念头。”

陆询舟顿了顿,说实话,看到李孜那似笑非笑的神情,她就有点担心自己才来崇文馆上学第一天就要得罪人。虽说她不怕他人报复,但这日后的人际关系怕是会艰难些。

不过她也只停了一秒,便又继续道:

“大家有没有想过?如今国家统一,国土之大百姓之多并不比夏禹、商汤时代少,再加上没有发生连续多年的水旱灾害,然而国家的储存却比不上禹、汤之时,这是为何?”

馆内一片寂静,大部分人都在思考着陆询舟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唯有李安衾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是由于土地还有潜力没有开发。”

门外突然传来一声铿锵有力的回答。

有人大笑着自门外走进,但见此人生得面容白净方额广颐,眼窝微陷,相貌不俗且有飘飘欲仙之气,可谓俊爽有风姿。

“见过许詹事。”谢学士连忙行礼

来者正是太子的重要心腹,时任正三品太子詹事的许从简,也是当今太尉的嫡长子。

“谢公不必如此。”许从简说罢笑着向馆内的诸位殿下行了一礼,“微臣见过诸位殿下。”

说是作揖,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揖是真正作给那两位皇后所出的太子的亲妹妹们。

“继续吧。”许从简看向陆询舟,微微颔首。

陆询舟按下心中的不安,点点头,又开口道:

“没错,正是因为土地还有潜力没开发,百姓还有余力没有发挥,游手好闲的人还没有全部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百姓贫困,产生邪恶的念头,贫困产生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就不能安心定居乡村,于是人们背井离乡。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还是不能制止犯罪发生。”

“这样的话,即便是慈母也不能保全她的儿子,国君又怎么能保有他的百姓呢?所以要让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增加储备,以充实粮仓,预防水旱灾害,然后就能获得民心而拥有人民。”

“就像老师所说,对于人民,全在君臣们如何正确的管理和引导他们。”

“善哉!”

谢学士难得的表扬了一句。

他望向李孜。

这燕世子,想来已经得到了他给的这份不露声色的教训。

这回许从简带头鼓起了掌,整个学馆内再次响起了比刚才更加热烈、更加持久的掌声。

李孜面上也含笑跟着鼓掌,心下却已经飘忽到坐在陆询舟身旁的李安衾的身上。

不同于对以前那些伴读的冷淡态度,李安衾这次居然也跟着轻轻鼓起了掌。

他还看见两人相视一笑,姐姐的眼里似乎盛满了赞许与笑意,那美艳至极的脸实在是勾人心魂。

李孜能感觉到姐姐对他这个堂弟从来都只是面上和气,刚才在他发言时姐姐从始至终都没有看自己一眼。

反而是这个伴读发言时,姐姐全程都盯着人家,听到妙处还会肯定地点头。

所以,姐姐是不是比起我更喜欢那个伴读多一点啊。

陆询舟。

他默念那个名字。

燕世子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书案下握着的拳头也愈发得紧。

.

“大殿下,皇上和太子邀您去尚书房享用午膳。”许从简肃然道。

“皇姐,父皇和皇兄肯定是要给你挑驸马了。”李吟霁挑挑眉,“唉,真羡慕皇姐不久后就能出宫开府了。”

毕竟她李吟霁可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纳上几十个面首,和美男们过上夜夜笙歌的快活日子。

李安衾宠溺又好笑地用手指点点李吟霁的额头,随后动作温柔地将妹妹额前的一缕碎发撩到耳后。

“你呀你,成天就想着这些。”

李安衾扭头对上陆询舟不可思议的目光。

她抿了抿唇,在称呼上又纠结了一秒。

“陆询舟。”

“臣在。”陆询舟收回有些逾越的目光。

“回景春殿的路知道怎么走吗?”

“不知道。”

果不其然。

“霁儿,你帮我把她带回去吧。”李安衾往许从简的方向使了个眼色,轻声同她耳语 ,“下次帮你一把。”

李吟霁瞬间会意。

“皇姐,包在我身上。”

.

李安衾走进尚书房时,皇上正与太子议论着什么,而偌大的食案上则摆着琳琅满目的肉菜。

门外的刘公公通报了一声,李促抬头看见了心爱的长女,于是连忙朝她招招手。

“桑桑。”李促莞尔一笑,“赶紧过来,朕和玱儿正讨论着你的终身大事呢。”

待李安衾落座,李促迅速夹了一个玉露团放到她面前的盛满的栗米饭上。

“桑桑,这是你最爱的玉露团。”

“桑桑谢过父皇。”

李安衾笑笑,用银筷夹起来咬了一口。

馅芯的奶酪口感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唇齿间还有淡淡的樱桃香萦绕。

纵使她李安衾喜好清淡饮食,但面对这样的点心,她还是很难招架得住。

“哎呀。”一旁的太子李玱突然感叹,“这‘玉露团’名字起得实在好啊。父皇,宋朝不是有个词人叫秦观吗?儿臣记得他有一首《鹊桥仙》挺有名的。”

“对对对。”李促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又夹了一块炙肉放到李玱的碗中,“那句怎么说来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啧,写得实在好哇。”李玱由衷地夸道,然后低头将炙肉就着米饭一筷子塞到嘴里。

很难想象,一个是一国之君,一个是未来的一国之君,两个人凑在一起会跟相声捧哏逗哏一样,你一句我一句,好笑中也带着些许平常人家的温馨。

李安衾一阵无奈。

“食不言,寝不语。”她试图用古人的话搪塞。

李玱见妹妹这副模样,索性当场摊牌。

他不知从哪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李安衾。

那册子的封面上还用端正的楷书赫然写着:

玉郎集。

“李安衾。”李玱这次直呼其名,“你都十七了,是时候该挑个驸马了。”

李促附和地点点头:“桑桑,不是父皇想赶紧把你嫁出去,而是按我朝规定,皇子公主需成婚才能出宫开府,你若将来要在朝堂上辅助玱儿,你不开府怎么招募贤才?”

“可是我现在没有心仪的郎君。”李安衾摊开手。

“你可以先婚后爱嘛!”李玱一脸认真,“你皇嫂和孤就是这么来的,这个词也是她教孤的。先成亲,再培养感情。”

“嗯,那也得适合,两厢情愿,才能培养感情。”李安衾觉得自己的太阳穴突突的跳着,“皇兄,你和皇嫂的感情是凤毛麟角,不能以偏概全。”

“没事,桑桑,朕和玱儿你挑的肯定是整个长安城最好的儿郎。”李促道。

好烦呐!又在催婚,真搞不懂皇子公主需成婚以后才能出宫开府的规定是哪个古人定的。

李安衾又咬了一小口玉露团。

好奇怪啊!

她居然有点想她的小伴读了。

.

陆询舟跟着李吟霁和她的伴读乘辇至景春殿,一路上下来,轿辇里很闷热,而且二殿下看她的眼神的眼神实在渗人。

她有点心烦。

“二殿下一直盯着臣,是不是有些逾矩了。”她终是忍不住了。

“陆询舟。”李吟霁慢条斯理地整整身上的襦裙,“你是不是懂巫蛊之术?”

“嗯?”

陆询舟纳闷地看了身旁李吟霁的伴读一眼,人姑娘脸上云淡风轻,看样子已经习惯了二殿下时不时的语出惊人。

“要不你怎么能这么快拿下皇姐!”李吟霁语气极为坚定,“皇姐对除亲人和采薇以外之人从来都是冷若冰霜,你和她才认识不到两天吧,怎么皇姐就如此喜欢你?”

“二殿下哪里看出来大殿下很喜欢我?”陆询舟扶额,“就凭我刚刚发完言时她对我笑了一下吗?”

“她还对你笑了!”李吟霁大惊,“她不仅为了你凶我,而且还对你笑了!”

“咳咳咳,二殿下景春殿到了。”她的伴读提醒道。

陆询舟至今记得她下辇时李吟霁给她的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可惜年少的她满脑子都是如何偷闲与游侠话本,等到她忽然明白的那一天,那份“意味深长”却早已成为了现实。

所以——

理不理解于她而言无所谓,重要的是,最后的那个人是她。

一直都是她。

有没有一种可能,皇嫂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呢?

1.这个前面没有解释过,为什么初夏时节陆询舟还要穿长袖,这个嘛,古代人比较禁欲,而且有提到过,这个衣裳是用蚕丝制成的,冬暖夏凉。

2.李孜的观点,我参考《史记》的《酷吏列传序》和路温舒的《尚德缓刑书》,陆询舟的观点则是参考晁错的《论贵栗疏》中的前半部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三章 含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