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平城的古老街巷弥漫着艺术气息,宛如岁月深处流淌的幽香。画坛新秀萧逸尘的画室就隐匿在幽静胡同深处,斑驳的木门上悬挂着“逸尘雅居”的匾额,透着文人雅士的清高疏离,仿佛是岁月沉淀下来的艺术宣言。
暖阳透过窗棂,洒在画布上,楚云舒手持画笔,小心翼翼地勾勒着静物油画。粗陶罐质朴无华,插着几朵野花,光影在画布上交错,鲜活与质朴相得益彰,宛如一首田园诗篇。萧逸尘负手站在一旁,赞许道:“云舒,你这用色愈发老练了,对光影的把握也恰到好处。不过,画中还缺了点灵魂,得融入生活感悟,让观者能感受到你的心境,那才是真正的艺术境界。”楚云舒恭敬地放下画笔,微微鞠躬:“师父,多亏有您的教导,我才能有今日的进步,您的教诲我都铭记在心。”
楚云舒自幼父母双亡,被萧逸尘收归门下。在师父的悉心教导下,他不仅学得了一身精湛的绘画技艺,还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就像幼苗得到了充足的呵护与滋养,茁壮成长着。画室不远处住着苏婉清和叶烈阳,三人年纪相仿,自小一同玩耍,感情深厚,青梅竹马的情谊如同一幅斑斓的画卷,在岁月里徐徐展开。
苏婉清家境殷实,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她明眸皓齿,性格开朗,在胡同里是出了名的美人,宛如一朵清新脱俗的尘世莲花。叶烈阳则家境贫寒,父母早逝,他只能靠帮工送货来维持生计。但他的骨子里透着一股坚毅,空闲时会跟萧逸尘学习文化知识,对绘画也颇感兴趣,虽然天赋不及楚云舒,可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却让人不得不佩服。
晌午时分,苏婉清提着食盒蹦蹦跳跳地来到画室,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银铃般回荡在胡同里:“云舒哥哥,烈阳哥哥,我带好吃的啦!”食盒放在桌上,打开后,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和精致的小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画室。叶烈阳送货回来,满头大汗,憨厚地笑道:“婉清,又麻烦你了。”楚云舒从画架前转身,温和地笑着:“婉清,你怎么又亲自跑一趟。”三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欢声笑语回荡着,如同一首欢快的乐曲。彼时,他们正年轻,还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悄然转动,即将把他们卷入爱恨纠葛的漩涡,而那漩涡的深处,藏着无尽的悲伤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