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亭外[民国] > 第19章 我的先生[4]

长亭外[民国] 第19章 我的先生[4]

作者:荔子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8 20:35:26 来源:文学城

柳时繁去年毕业后便选择了留校任教。

她当了一学期助教,学术成果虽然尚不足以评教职,但因为辅助教学的能力突出,这学期被特别聘为工学院的实践课教师。

叶从舟其实并不太能理解,这样一位理应埋首在整日轰鸣的实验室里的女先生,怎么洗一个番柿都能洗出长日悠悠、安静美好的境界?

两人从联大新校舍出发,去小东门得绕行大半个昆明城。

“这里就是江西会馆了。”路上,柳时繁指着一处环境清幽的小院子介绍道,“实践课常设在这里。尤其到了夏天,这里可是午后小憩的绝佳去处,但也得是没有课的时候。”

叶从舟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心下却在计较另一处疑惑。

工学院设在南边的迤西会馆,左近的江西会馆虽靠北些,距离小东门仍有不短的距离。

那么,为何柳时繁会赁居在小东门附近的圆通寺街?

论生活气息,比不上东北边靠近联大和云南大学的文化巷和凤翥街。

论便利,相较南城财盛巷一带也还差得远。

她看起来并不缺钱,也不是很俭省的样子,同样的条件,完全可以在工学院附近任选一处房子,也可省去诸多麻烦。

何况,她看起来确实也是个怕麻烦的人。

得,情报工作者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自顾自笑着摇摇头:叶从舟,人家爱住哪儿住哪儿,你管呢。

柳时繁支起一颗番柿的绿蒂去碰叶从舟的衣袖,拉回对方的思绪,继续说:“江西会馆这处院子虽好,可一上课就不得了啦,锯木头的、焊铸的、稀里哗啦转水车的……真是让人一个头两个大!”

“那确实。”这些年,叶从舟跟爹娘练就下来一身捧哏本领。

他们并行走过高低起伏的石板街巷,昆明的屋宇大多建造得不高,这是相较北平来说,而花卉遍地,不知冬夏,天上是一种极纯净的蓝,落在地上就成了城中央的翠湖。

在碧海蓝天里漫步,叶从舟也乐得听柳时繁讲学校的事。

“还有航空系那帮家伙,只差在我脑门儿边上拉风机了!”柳时繁笑道,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转而问,“你之前念什么专业?怎么外语那么好?”

叶从舟有些难为情地回答:“北平沦陷前后,在辅仁西语系念了一年多,后来到海德堡大学又念了一学期神学,结果上帝和天使都不肯认我,反而是德语的圣音跟我越来越亲近了。”

这话不知怎么竟将柳时繁逗乐,硬是一路从大西门笑到了小东门,竹篓里的番柿一个个都快要被颠了出去。

叶从舟在对方的笑声里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颇有种受宠若惊的感受。

从前只会被爹娘嫌弃笨嘴拙舌,原来自己竟也能讲笑话的么?

小东门外,是延绵流转的盘龙江。

江水穿行而过之处,水田如织,烟波浩渺,一径纵入南郊五百里滇池。

柳时繁一时兴起,又邀叶从舟在江边漫步。

两人盘桓多时,赏过春光碧影,喂过红嘴鸥方归。

这一段临时起意的游赏,在叶从舟看来是尽兴而归,而柳时繁在推开住家合院的篱笆门时,仍在跟他念叨着说,即此江景,亦不如湘水,后者尤其是在细雪天里,宛如一幅米南宫的水墨画,风致极佳,飘逸旷达,又不失蕴藏千年的苍茫力量,当真使人流连。

于是叶从舟目色神往,并重复这日午后的第二十六次“那确实是”,旋即却想到,两年多前的文夕大火早将那一幅水墨画付之一炬,目色瞬时冷却下来。

这时柳时繁过来拍拍他的肩,温声说:“那片土地的生命力是永远烧不死的。”

下一刻,他听见对方终于反应过来,发出一声预料之中的惊呼:“怎么,你也住这儿?”

·

合院面积不大,但柳时繁还是用藤篱辟出一块花园,时值春日,园子里开了许多白碧桃花。

三间平房中有一间被改成工作间,一间作卧房,剩下一间房东留着养猪。

起初柳时繁也是不乐意的,很是抗议了一次,可房东说,养猪可比租给他们那群穷酸师生赚钱得多,他不介意三间房子一起用来养猪。

柳时繁迅速缴械。

莫不是房东心回意转,嫌赚钱太多,改做慈善了?

柳时繁上上下下细细打量了一遍叶从舟,遗憾地说:“真是难为你了。”

“房东说,先生屋里是有隔间的。我竟不知,原来是位女先生……”

叶从舟并不感到被难为了,可要说为难,倒确实是有点为难,“不如,我整理一下工作间。”

某种迟钝的犹疑从柳时繁的脸上一闪而过。

并且被他敏锐地捕捉在眼。

“我帮你吧。”她说,“毕竟,云轻有些收藏放在里面,不能磕了碰了。”

“有劳。”叶从舟低眉。

诚如她所言,工作间里堆满了风格各异的民族工艺品和善本古籍。

“临时大学从长沙迁来的时候,云轻和你的小表哥,还有我,我们都报名参加了湘黔滇步行团,溯湘水而上,再从湘西、黔东,一路走到昆明,走了足足有六十八天呢!”

柳时繁一边掸去书架上的浮尘,一边说,“他们两个喜欢收集小玩意儿,我呢,就爱听听各地的民歌,有时也学着唱一唱,刚到云南时,还学过两句滇剧,没学太明白,现在早都忘了个干净。”

她忘记那些民谣小曲或许还费了些时日,而叶从舟不过小半日,就几乎想不起午后那一眼忧郁温和的笑容究竟是不是眼前人的了。

正暗暗好笑着,看见对方从书架旁的画篓里摸出一根黄藤手杖。

柳时繁将手杖高举到叶从舟眼皮子底下,神气十足地说:“走到后来,我们实在也有些累了,非靠这个不行。你看,这是我家祖传的,比他们半道捡的树枝都可靠。听说蒙自专产手杖,文学院设在蒙自那半年,你小表哥在当地淘换了不少,做工也算过得去,可还是比不上我的。”

到此为止,叶从舟几乎就要确认,这位“老柳”压根儿也没记住那位“老陆”的名字,只会“你小表哥”、“你小表哥”的打迷糊眼儿。

换个角度想,他们俩也算是挺默契地“相熟”了。

“你带了被褥么?”柳时繁放下手杖,目光落在叶从舟放在门口的小皮箱上。

多半就是些换洗衣物和书本吧。

房东还真是……只顾收钱,真当养猪么?

柳时繁摇摇头,见对方神色间略有些踌躇,便大方地说:“没事,我有。”

嗐,谁叫她答应人家表哥的托付了呢。

叶从舟抱歉地道了声“冒犯”,跟着信步迈入柳时繁的房间。

窗下摆着两盆姜花,甜香怡神,白色的花瓣很小,但很有生气。

花前是一张木床,床单被套都是素雅的滇蓝,虽瞧着窄小,但足够一个人用。

“云轻搬走后,我就把隔板拆了,小床也放去隔壁。”柳时繁从雕镂精致的红木长柜里抱出一床绒毯,眯了眯眼,不确定地说,“好像书架后面那一堆书底下,就是床了。”

她将绒毯塞进叶从舟怀里,又取过门后挂着的一团毛毡,搭在绒毯上面:“这个也很有用。先借你,走前别忘了还我。”

叶从舟进滇时便见过这种样式的毛毡,知是马帮赶马人常穿的披毡,环绕肩头垂挂下来,活像是一口沉钟。

“你是先生,穿成这样多不体面。”披毡从绒毯上滑下来,他堪堪腾出一只手接住,又再搭回去。

柳时繁立刻重重地嘁了一声,不客气地反驳道:“农人朋友都穿这个御寒,连佩弦先生都穿呢,先生教书做学问就是了,为何要管体面?”

见她眉目间似乎很有些不高兴,叶从舟便解释道:“我明白不能以服貌论人的道理,但,毕竟自古以来,我们的文化中,服饰也是礼仪的一种。”

这时柳时繁眼中的不悦才稍稍缓和:“也算你有些道理吧,可是冬天都快冻死了,还管什么礼仪不礼仪?”

“昆明的冬天还会冷?”叶从舟奇怪道。

来前便听闻昆明四季如春,因此他箱子里装的大多是轻薄衣裳,虽见到赶马人衣着厚重,也只认为是对方职业所需,并未做他想。

此刻听柳时繁的意思,倒是还有冷的时候?

莫非这披毡,还真能派上大用场?

“冷的。”第一眼的温和忧郁此刻在柳时繁脸上又短暂地停驻片刻,她由衷地慨叹道,“你还不知道吧,这里的雨水季节,冷得是真想哭啊。”

她的神情太过真诚,以致于叶从舟不得不仔细地斟酌半晌,终于决定托她有机会问马帮朋友,可否帮忙购一件披毡与他。

“你这会儿又不怕折了体面?”柳时繁笑问。

“那还是命重要。”叶从舟恳切地回答。

柳时繁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片刻,伸开手掌与他,以不容商量的气势说:“法币五十!”

叶从舟当然是大吃一惊:“昆明的物价已经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了吗?”

记得在北平,曾听流亡在京的东北学生提起,申请学校贷金后,政府每天发四毛钱,就足以在当时物价在全国尚趋前列的北平吃得很好了,有肉有鸡蛋,偶尔也吃鸡肉和鱼。

“这如今只是昆明城里一担米的价格。”柳时繁眨眨眼,“马帮的兄弟也得吃饭呐。”

她的语气很是严肃,却让叶从舟不禁觉得,她是在笑。

多么惊才风逸的女先生,偏偏长着一张闲不住的嘴,叶从舟这才反应过来,多半,她就是那位“马帮朋友”吧。

房东:不用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我的先生[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