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二月,天气也逐渐暖和了起来,舒宁在李福晋门外站岗也好受许多。
今儿李福晋倒是多留了她和尹佳氏一会儿:“这皇上都进后宫快一个月了,眼瞅着去年和前年选上的这一波人都被翻了牌子,倒是咱们咸福宫落得下乘,你们两个人竟没一个争气的,真是叫本宫失望啊。”
舒宁不明白,她还能怎么争气?她还能控制皇上翻谁的牌子?她连皇上的面都没见着呢。
“万琉哈格格倒是罢了,都进宫一年了,也没能见到皇上的面,只怕是皇上真忘了她,想不起来了,也就在这后宫之中慢慢的熬着,一年一年的,也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
但是尹佳格格,你可得争气呀,你可是去年刚进来的新人,皇上肯定记得你,眼瞅着你比万琉哈格格还小三岁,花一样的年纪,应该更可人疼才是,若是也如万琉哈格格一样,被皇上忘在后宫之中一年多,那可当真是耽误了。
这两年进来的人之中,果然还是乌雅小福晋有福气,就住景仁宫,得佟佳娘娘提携,这才在一年内就封了小福晋,保不定哪日,生下皇子,就能成为福晋呢。”
舒宁同情的看了尹佳格格一眼,李福晋说尹佳格格可比说她话多多了,但却没想到尹佳格格瞥了一眼舒宁,不屑的扭头,然后冲着李福晋蹲下行礼:“求福晋帮我。”
李福晋这才笑了:“是了,这才对嘛,我们同处一宫,我比你们年长,资历又高,还是主位,自然是该照顾着底下的人的。”
舒宁看着李福晋的样子,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李福晋为什么一直对万琉哈氏横眉冷对,原来根源在这里。
当初乌雅格格得到佟佳娘娘提携的时候,李福晋也曾召她过来,说过几句话,和这几句很是类似,但万琉哈氏没应,李福晋就叫她回去了。
因为两个人都在绕弯子似的说话,舒宁当初并没能深究其中之意,如今想起来才发现,原来是这个意思。
也正是因为此,李福晋对万琉哈氏十分冷淡,甚至有些苛待。
“蓝玉,来,去把我妆匣里那只珊瑚手串拿过来,那样鲜亮的颜色,还是得配年轻格格才合适。”李福晋和气的笑着说。
“多谢福晋。”尹佳氏拿到手钏立马戴在手上,并且向李福晋谢恩。
从李福晋那里出去的时候,尹佳格格看到舒宁,还很得意的扬起了下巴,似乎是觉得舒宁有些不识好歹,自己今儿得到了李福晋提携,以后肯定落不到舒宁的地步,
但舒宁看到尹佳格格的样子,却只觉得悲哀,康熙那么多嫔妃,她从未听说过尹佳氏的名字,而如今她觉得非常厉害的李福晋,到最后不也只封了嫔,甚至连封妃都没有,尹佳氏跟着她能有什么出路?
当天晚上,舒宁就看见敬事房的太监王松过来了:“格格大喜,皇上今儿翻了您的牌子,赶紧收拾收拾,预备着见驾吧。”
尽管舒宁想象过侍寝这回事儿,但真的到这一刻了,还是有些紧张,只是时间不等人,也没空给舒宁想这些,身边的银枝给王公公塞了银子,王松笑眯眯的接了,这可是光明正大赚外快,叫沾喜气,所以敬事房的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后宫里的主子们送翻牌子的消息。
舒宁坐着轿子往乾清宫而去,却不是直接送到皇上所在的昭仁殿,而是先到了浴房,洗了个澡之后,却也没有像电视剧演的那样直接被被子裹着抬进去,而是由嬷嬷伺候穿戴,给舒宁换了一身粉蓝色衣服,送了舒宁进殿。①
舒宁看着自己这一身,倒比原来自己穿的还要精致一些,粉蓝色其实就是浅蓝色,算是饱和度比较低的蓝色,再加上舒宁皮肤白,倒显得她整个人嫩生生的。
舒宁进殿的时候,皇上正坐着看折子,舒宁也不敢动,只依例蹲下请安。
皇上没看她,只是道:“起来吧,过来磨墨。”
舒宁走到皇上身边,拿起墨条,四四方方的,和舒宁认知中的墨条一模一样,墨条正反写着三个大字,但不是简体,也不是繁体,舒宁认不出来,倒是两侧都镶嵌米珠大小的珍珠,一侧还有龙纹,应该是双龙戏珠,细细去看,右侧用楷书写了几个字:“康熙丙辰孟冬月曹素功顶烟”。②
舒宁小学每年暑假都被妈妈送到少年宫上课,暑假基本上都在少年宫度过了,舒宁觉得她妈妈主要就是不想带娃,所以才每个暑假都把她送出去上课。
书法算是舒宁一直上的课了,自然知道磨墨的要点,要轻而慢,速度正好,要保持墨的平正,要垂直地在砚台上打圈儿,不能斜磨,也不能直推,宁愿磨的少一点,也不能多了,不过多了也不大要紧,就和和面一样,干了加水,稀了加面,最后总能磨好。
康熙伸手沾墨,批完了一沓子折子之后,才看向舒宁:“磨的不错,你识字?”
舒宁看向康熙,近距离看他,脸上的确有一点痘印,不过不多,也不深,甚至比舒宁青春期长痘没处理好留下来的痘印还浅一点,一般不注意看不出来。
原来舒宁是很紧张的,这毕竟是皇上,封建社会下最高的统治者,皇权的代表,更不用说清朝的皇上,还是天下所有人的主子,其他人都是他的奴才,随便开口,就能要了她的命。
但现在,舒宁觉得自己松了口气,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是皇上,但同样也是个人,一个看起来和其他人没什么特殊的人。一个生了病会难受,长了痘痘,会留下痘印的人。
“回皇上,奴才认字,小时候学过几年,只是认的不多。”③
万琉哈氏的确是识字的,清朝太监都是穷苦出身,一般不识字,但宫女可都是出身八旗的,尤其是清初的宫女,家里做官的话,一般都是识字的。只不过又不需要科举,十几岁又要入宫,也就是仅限于认字而已。
“你是去年小选进来的?”
“回皇上,奴才是前年十二月进来的。”
康熙看舒宁并没有像他最近召幸的嫔妃一样战战兢兢,笑了下:“那该有一年多了。”
舒宁见皇上笑了,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也笑着回他:“是有一年多了。”
看着舒宁轻轻一笑,康熙低声道:“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④
舒宁没听清:“什么?”
“没什么,朕觉得你穿蓝色好看,以后可以多穿穿,至于现在,安置吧。”
事毕,舒宁觉得体验感不错,康熙这技术,起码能卖个大几千块。
最后,康熙看着喘气的舒宁叫了水,洗漱之后,舒宁原本应该是要回去的,皇帝一般独宿,不会留嫔妃过夜,但康熙看着外边的天色,再看了看明显很累很困的舒宁,满意道:
“乾清宫旁边的围房有干净屋子,你今天就睡那儿吧。”⑤
舒宁这个时候的确困的不行了,因为每天早上都要去给李福晋请安,所以舒宁每天都起得很早,为了保证睡眠时间,舒宁每天睡的也很早,现在早就过了平常她睡觉的时间了,再加上更刚刚运动了一番,实在是又累又困,不用再从乾清宫跑到咸福宫再睡自然是好的。
“谢皇上。”
既然都已经睡这边了,第二天早上起来,舒宁自然是不用去像李福晋请安的,又因为如今无皇后,舒宁也不用去向皇后请安,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舒宁这一觉睡的很好。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银枝高兴的嘴角都压不下来:“皇上让格格在乾清宫围房休息,可见是心疼格格呢,这下李福晋可没话说了。”
舒宁洗漱更衣之后往咸福宫方向走,刚到屋子里坐下,银叶把茶泡好,就见内务府的人来了,皇上赏了舒宁两匹妆缎、四匹云缎。
倒是颜色有些令舒宁意外,天水碧、孔雀蓝、窃蓝、月白、群青、水绿,全都是青蓝色系的。随后她又想起昨天皇上夸了一句她身上的衣裳,也就明白了是为什么。
银叶有些不明白:“皇上赏就赏了,怎么是这个颜色,蓝色倒罢了,但这天水碧和水绿?”⑥
银枝倒是明白了:“估摸着是看我们格格昨天穿的蓝色衣裳好看,所以多赏赐一些,让格格穿了给皇上看呢,天水碧和水绿虽是青色,但难以染色,也是稀罕,穿个新奇而已。”
有新衣服穿舒宁自然是高兴的,这时候的衣裳是真的当钱用的,有强盗抢劫就专门抢别人的衣裳然后拿出去换钱,冬天的棉衣是能送到当铺里当的。有时候,就算是拿着钱也买不到好的料子,所以有时候料子甚至比钱还重要。
在这个后宫里,服缎疋数,也就是一个人一年能领到多少匹缎子,是很重要的参考数值,同一个位份上,每个人能领到的缎子数量也可能是不一样的。⑦
比如格格位份上的缎子,就是一年八匹,真的就仅仅只是勉强够用而已,如果要想穿的好一点,那就得靠赏赐了。
先敬罗衣后敬人,在物资不充分的古代,就是实打实的规矩。
之前银枝银叶她们两个去领炭,人家都不用问你是哪个宫的,看衣裳和打扮就知道你主子不得宠。
“如今还不暖和,这颜色倒是春夏穿着正好,看着就清清爽爽的。”舒宁看着这几匹料子感慨。
“没事儿,年赏中的料子有丁香、退红、大红、海棠红,之前就送去绣房了,等她们做完,才到这批皇上新赏的,估摸着,到初夏正好做好呢。”银枝道。
舒宁摇了摇头:“不行,皇上既然赏了,那我就得穿,先做这批皇上新赏的去绣房吧,之前送过去的,你去说一声,先放一放等这批做好了再弄。”
银枝听了舒宁的话也知道自己想错了:“是奴婢疏忽了,奴婢这就去说。”
①:康熙住昭仁殿,来自他孙子乾隆,《御制题昭仁殿诗》可供考证。诗下有注云:“皇祖在御时,常寝兴于此。”
②:来自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曹素功紫玉光墨,原墨上写的是康熙乙丑孟冬月曹素功顶烟,乙丑是康熙二十四年,这里因为时间线,改成丙辰,也就是康熙十五年,孟冬是冬季第一个月,也就是十月。
③臣妾是戏文里的说法,实际上应该没有,《周礼注》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尚书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战国策》曾言:“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所以其实不是啥好词。
清朝皇上是最大的旗主,所有旗人对于他来说都是奴才,所以实际上只有旗人能这么自称,表示自己和皇帝的亲近,属于民的,不在旗的汉臣,才称臣。
不过应该也不是那么严格,就像是年羹尧,雍正成为亲王的时候,年家被分到了雍正旗下,所以雍正是年羹尧的旗主,年羹尧也应该自称奴才,但是年羹尧在康熙朝晚年就已经中了二甲进士,按升迁速度,绝对是平步青云,所以他给雍正写信,就自称职务,然后被雍正骂了一通。
“在朝廷称君臣,在本门称主仆,故自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至公等莫不皆称主子、奴才,此通行常例也。且汝父称奴才,汝兄称奴才,汝父岂非封疆大臣乎?而汝独不然者,是汝非汝兄之弟,亦非汝父子矣!又何必称我为主!既称为主,又何不可自称奴才耶! ...”
不过在雍正登基之后,却又改了,他在下令编纂《钦定八旗通志》时明确规定:“凡奏章内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词,不宜两样书写,嗣后着一概书写‘臣’字。特谕。”
所以其实奴才这个自称含贬义也是真的,要不然年羹尧也不会因为骄傲所以不自称奴才了,清朝这么自称是因为本身民族底蕴不够,最开始的时候,还有奴隶制,甚至其实八旗制度也比较原始,称奴才就是残留下来的一种习惯。
然后等乾隆的时候,又从臣改成了奴才,乾隆二十三年(1760年)对官员自称作出明确规范,其中大意是:“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
在乾隆三十八年,满人大臣天保和汉人大臣马人龙向乾隆一起上奏了一道关于科场舞弊案的折子,署名的时候,写的是“奴才天保、马人龙”,乾隆大怒,马上下令把二人招近宫中一顿申斥,因为他觉得马人龙身为汉臣,不配自称奴才。这个应该还是为了维护清朝满族统治的基本盘。
内务府包衣也是旗,不是民,至少在康熙朝,一般自称奴才表亲近,如果和皇上熟悉,自称我应该也不是不行,这主要是看关系,女主第一次见康熙,自称奴才比较合理。
④:宋代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⑤:来自养心殿东耳房体顺堂是皇后被召见来侍寝前的临时住处,西耳房燕禧堂是皇贵妃侍寝时的临时住处。乾清宫也有左右耳房,很可能也有临时住处的作用。
我找到的国家地理报道,紫禁城(四)帝后生活(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07日 11:35))里有一句:“围房是等级更低的妃嫔们侍寝前的值房。传云皇帝召幸妃嫔,由太监驮入寝宫,纯属无稽之谈。”这里就采用这个观点了,总感觉驮进去真的有点奇怪。
⑥:元明清以青、绿为贱色。
明·王可大《国宪家猷》、清·翟灏《通俗编》等多种古人笔记中,均有这样的记载,在春秋时出现一种风俗,典卖妻女以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据说可能是戴绿帽子的由来。
不过最早好像是《元典章·礼部二》规定:“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青与碧、绿为一色系,都是“贱色系”。
明代朱元璋继承了元朝的规定,据明余继登《典故纪闻》记载:“洪武十二年,始令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⑦:服缎疋数,缎疋(缎疋),亦作" 缎匹 "
清初服缎匹数是表示宫廷等级的第一标准,跟一切物质待遇和礼仪待遇都直接挂钩,所以是很重要的事情哈。——橘玄雅
我没找到格格位份上的服缎疋数,但康熙十六年庶妃分等级的时候,大答应(使唤大女子),也就是清宫剧里的答应服八匹缎,康熙二十一年宫分从贵人、常在、大答应、小答应(官女子)分别是二十匹、九匹、八匹、六匹。
康熙帝的端嫔董氏,她是康熙二年被孝庄文皇后选中后直接送进康熙帝宫里,当时给的等级是八匹。康熙八年,升为十二匹,康熙十年生育公主后,升为二十匹,康熙十六年封嫔后,升为三十匹。
这里就当格格也是八匹吧,年俸也参考答应,一年三十两银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侍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