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姐 > 第146章 生意来(上)

长姐 第146章 生意来(上)

作者:月照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1 12:00:30 来源:文学城

春苗归来引起的议论一波又一波,从一开始的好坏参杂到后来人人夸耀,宋家再一次成为靠山村人人羡慕的人家,这样的羡慕夹杂着敬意与嫉妒。村长娘子带来的几个小姐妹,人人穿着稠衣系着彩裙,与村里的姑娘是那样泾渭分明。

春苗将周小娘子诸人安排在一边靠窗的位置,不教别人打扰她们。这些姑娘只跟自己人说话,不像村长娘子,村长娘子来了还要同一些长辈问好。周娘子等人自己带着彩线和绣花绷子,对着窗,你看我的配色,我看你的针脚,锈得累了,还要拿出茶水点心来吃喝,年纪小的姑娘难免嘴巴馋直瞪瞪地盯着,如此两回,一位小娘子拿了一座竹屏风来隔开了众人。

也有年纪大要脸皮的女孩儿,看到周娘子等人摆开茶点就拎了同来的妹妹回去,小妹妹不想走,吃不到闻闻味也是好的。大姐便揪了妹妹的耳朵回去,妹妹也不敢大声哭,一路眼泪汪汪瘪着嘴跟了回家。

靠山村的人知道那些姑娘是县城的,还是县衙官吏人家的女儿,巴结还来不及,哪里会说这些女孩儿不好,这就是权势地位不同带来的。宋老四已经算是富户,当年春花下乡依旧被靠山村的婆婆妈妈们挑剔不是个会过日子的。如今这些娇小姐,每两日才上一回学,两个钟头的功课倒要花一个钟头吃吃喝喝,这些妇人不仅不会说,还会腆着脸来问:“要不要烧些热水来?”

周家小娘子们与村里人说不到一处,虽然大家说的都是官话,可是乡下人嗓门大,一开口就跟打雷似的,小娘子们一见这些人开口就皱眉头,时间长了,自然没有人再找她们说话。来学针线的不是小姑娘就是年轻媳妇,脸皮还没那么厚,知道讨人嫌了还一次次凑上去。

若是换了上年纪的妇人,忙着躲的就是这些小娘子子了,这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女人一旦生了孩子就把女孩儿家的娇羞全部抛去,不管哪里就能解了怀奶孩子,甚至还要互相攀比谁家孩子喂养得好谁的奶水足,那胸大奶多的便会生出一股斗了胜公鸡般傲然得意的神色来,全然不顾周遭男人热切眼神粘在上面。这些奶公鸡再年长一些嘴里荤话不断,见了人不管是谁也敢贴上去讲话。村东头的周婆子便是这样的翘楚。

周婆子是靠山镇西边小村庄嫁进来的,刚嫁进来时也是腼腆文静的小媳妇。只是周婆子生得丰满,嫁进来头一年就生了一个儿子,那胸脯满得衣裳都要勒不住,他男人说他媳妇奶水多得儿子吃不完,每晚他都要吃夜宵。村里男人也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嫉妒,见了她总是要调笑几句。过来两年她又生了一个儿子,应对调笑的人底气也足了,直接回了去:“是啊,我儿子吃不了。你要不要来吃,叫声娘,我也喂你两口。”

村里人惯会取笑人口头占两句便宜,并不敢真做什么。这周家的媳妇一旦撒起泼来,男人们也扛不住,从此只剩下周家媳妇调戏村里男人的话,再没有人敢问道她面前来。周婆子从此越发地无所顾忌起来,说得急了村里男人全是她儿子孙子,要点脸面的男人都要避着她走。

周婆子没有孙女,只有两个孙子,一个十二,一个八岁,这女红班与周婆子本搭不上关系。周婆子也看不上春芽,整日躲在家里像个老黄牛似的不停干活,孤零零一个人,是个傻的。春苗回来,周婆子倒是想请春苗给她做两件好衣裳穿,都是一个村子的,想来她不好意思说不。周婆子好不容易存了几尺细稠,这不就拿到女红班来了。

“春苗啊,我小时候还抱过你呢。”周婆子一进来就要拉了春苗的手与她述说旧情。春苗手里的绣花针轻轻转了个弯,一下子戳到周婆子的手背上。周婆子忙甩了手叫起来:“哎呀,哪里来的——虫子,咬了我了。”周婆子看着春苗手里亮闪闪的针硬是咬着舌头改了口音。

“哪里来的婆子喧哗,这里是学堂,什么时候许老婆子进来了?”靠窗的竹屏风打开,一名面目俊秀的姑娘柳眉倒竖怒喝道。

这村塾每个村子都有,给小孩子学认字用的。大正朝地规矩凡是大正朝子民须得识字,知道自己名字怎么写,知道契书怎么定。历来卖人都是父母说卖了就卖了,大正朝不是,这买卖人口必得本人签字按手印,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读书从来都是费钱的事,这村塾虽然教不了几个大字,却是一个村子地位最高的地方。只因这村塾是县衙拨款下来盖的,教书先生也是县衙指定了人来。靠山村的教书先生就是村长的老爹,靠山村识字最多的人。

周婆子叫这面生的小娘子一声喝住了,涨红了面皮退了出去。可是周婆子这么多年在靠山村几无敌手,人人尊她一声“周阿奶”,哪里是那么好被一个小姑娘吓回去的。

周婆子出了村塾的门,也不走远了,只管拉了进出村塾的小姑娘小媳妇问话,不出半天就知道了这些姑娘是村长媳妇娘家姐妹。村长娘子姓周,周婆子也姓周,周婆子在心里暗自念叨着说不得五百年我们还是一家人呢。

周婆子全然不记得被小姑娘呵斥出来的事,听说小姑娘们要喝下午茶,吃茶点,回家烧了一壶热水提了过来。这一次周婆子不再进屋,她站到窗前絮絮叨叨说着:“周家小姑娘,我是周阿奶,我们是本家呢。”;“周家小姑娘,你看我们长得还有是不是有点像呢?”;“你看这是我小孙子,你看他鼻子尖是不是跟你一模一样”。说着她还伸手想要拿了姑娘们的茶碗要给她们倒茶。一群小姑娘跟她拉扯不清又被她说得辩驳不得,“啪”地一声关上了窗子。

村塾里面的人听着周婆子在窗外絮絮叨叨,都低下头抿着嘴悄悄地笑。周家小娘子被周婆子烦得不行,回家与村长娘子说了,村长也拿这个老婆子无可奈何。最后还是村长老爹,在女孩儿去学针线的下半晌,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村塾门口的路边守着,再不许闲杂人等在村塾闲逛。周婆子不死心,想与村长老爹歪缠,说她也是村长的亲家。

村塾里这些闲事与春芽无关,她每日派了林子去接送春苗,林子带着大黑母子,周婆子嘴巴野,野不过狗子,林子一声“上”——大黑母子都往周婆子身上扑,大黑个子老大,站起来有大半个人,张开狗嘴对着周婆子就要下嘴,吓得周婆子立刻尿湿了裤子,偏偏大黑只是张着嘴巴对着周婆子的脸,口水都要滴到她脸上去了。村长后来更是借了大黑母子陪着他爹,周婆子这才消停了下来。

春苗去村塾教女红之后,春芽赶忙叫人在新家的院子里打了水井,后院的茅坑也挖了,牲口棚和柴火棚也赶在一起搭建了起来。宋大伯去瞧了日子,在六月初六正式搬进了新家。林子原本与春芽一起住在东屋,春苗回来之后只缠着春苗,春芽一个人住在东屋,春苗和林子住进了西屋。

宋阿爷带着木头用竹子编了两张炕席,铺了两天春苗说夜里太凉。宋阿爷又带着木头拿新麦秆编了两张炕席,春苗在席子上缝了细棉布,这才好了。春芽也觉得好,要给宋阿爷屋子里也换上这样的炕席,宋阿爷阻止她道:“春芽你这屋子地基往下挖了,屋顶又厚,本来就比我那屋子凉爽,这才用不着竹席。我那屋子西晒,比你这里要热许多,用竹席才好。”木头也这般说,春芽就由着他们去了。

春芽东屋明间临窗位置有一张书台,摆着春芽从府城买回来的《千家诗》和《四方食记》,书页已经被翻得微微起卷,一看就是主人反复观摩珍爱的书本。书旁边一叠浅黄的粗纸,压着一块不知道从那里捡来的灰石头镇纸,纸上面是春芽工工整整的小字。

镇纸前面是一块笔架,上面挂着两三支竹笔,这是春芽平常看书练字的地方,如今春芽已经可以写的一手方方正正的好字。笔架前面又有一个笔架,大大小小架着十来支粗细不等的竹笔,这是春苗描花样子的笔,春苗画画非常出色,寥寥几笔便可勾勒出院墙的模样,再添几笔就是花朵盛开的院子,每次春苗作画都引得木头林子大气不出地在旁边观看。

西屋有四扇大窗,窗下是春苗的绣架,绣架上是绣了一半的荷塘,荷塘上面探出来一支桃枝,枝头挂着两个晶莹饱满的水蜜桃,粉嘟嘟的绒毛仿佛伸手就可以摸到,引诱着看的人伸出手来把桃子摘下。锈架旁边放着一本反盖着一本《笑林记》,林子的笑话人人都听够了,只有刚回来的春苗捧她的场。锈架后面是一连四扇竹屏风,隔开了俩姐妹睡觉的炕,屏风后面离着梳妆台,另一边靠墙也立着梳妆台,上面散落着一柄梳子两朵绢花。

柱子家如今宋阿爷带着木头住在西厢,柱子一个人住着主屋,屋里能收拾的都收拾了,墙面也重新粉刷过,春芽找木工张定家具的时候将柱子屋子门窗全部修整过,如今只等着新女主人入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