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87章 赴宴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87章 赴宴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6 19:28:14 来源:文学城

乾宁二年除夜,京门。

大江沿岸,街头巷尾,处处张灯结彩,挂起绚烂锦旗。这日午后又天降瑞雪,飘飘洒洒绵延到入暮时分,华灯初上,明艳艳的大红灯笼亮起来,将漫天飞雪照出一派红彤彤的喜庆色彩。

高墙外爆竹喧天,更衬得成府无限冷清。一片缟素中,青石板路上空空荡荡,正堂中烛火摇曳,大大小小十余口齐聚一堂,却丝毫没有欢声笑语。

二郎成雍原本驻守金陵石头戍,年节特意告了假回来,此时端坐于温老夫人下首,与成肃各怀愁绪,絮絮低语。

堂中落针可闻,他兄弟二人的说话声也显得清晰。

成肃看起来漫不经心,眼神时不时飘忽不定。

一个多月前,许是感怀于成肃中年丧偶的境遇,天子突然提起从前被百般推辞的诏令,又要任命成肃为侍中,进号为车骑将军,似是要用显宦荣宠填补他内心的哀伤。

成肃自然是坚辞不受。哪怕天子派百官前来京门敦劝,几乎将成府的门槛踏破,他也没有丝毫动摇。

天意由来高难问。天子的旨意,他兄弟二人即使在自己家中,也不敢公然议论。只彼此无奈摇头,欲言又止。

若说朝廷有什么变动,那便是会稽内史江岚前不久升任江州刺史。江州刺史一职,与庾氏交战时原本授予了赵兹方,顾忌着李劝星不满,赵兹方惶恐辞官,这职位便空缺着。如今江岚补上了,兜兜转转,到底还是落在徐宝应的亲旧身上。

成之染默不作声,坐在成肃下首摆弄着碗筷。

过了这一天,她便到十五岁了,按道理正是及笄的年龄。

然而从前祖母总是念叨她及笄,一门心思等着邻里来说亲,她幼时从未对这般年华有什么憧憬。若说稍微有那么一点期待的话,便是盼望着母亲亲手为她挽起长发、插上发簪。

可如今,这唯一的念想也消散了。

“啪嗒”一声,不知是谁打翻了杯盏,下首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成之染垂眸,耳畔稀落的爆竹声倏忽如鼓点,一浪高过一浪地猛烈起来。子正已到,新年就这样悄然滑了过去。

无声的银雪还是飞满天地,经久不休。

————

天子的任命悬而不决,总拖着也不是办法,于是成肃选了个良辰吉日,轻车简从,去金陵辞官。

成之染目送他离去,转头便进了书斋。

自发妻去世,成肃对长女总怀着愧疚,不再像从前那样约束她。成之染得以进出书斋,安静地坐在屏风后听将佐往来议事。

书斋中素净了不少,华丽的陈设都悄悄撤下。屏风前一张坐榻,铺着厚厚的毡席,榻侧一个小小的凭几,已被倚靠得光可鉴人。榻前桌案上放着几摞书卷,案角的灯盏已燃尽,铜盘中留下黑糊糊的一团。

这实在不像是庐陵郡公的书斋。

成之染自嘲地笑笑,在那坐榻前逡巡许久,缓缓落座。从这里望去,门外的一切尽收眼底。

白花花的日光直刺眼。

成之染怔愣了半晌,目光移到面前的书卷上。

是《六韬》。

她阿父识字不多,军中往来的文书,常常需要旁人来念给他听。话虽这么说,他居然开始读兵法了。

成之染随手翻看了几页,心中不由得惶然。许多年以前海寇作乱,她二叔仓皇从三吴赶回来,在家中待了很久,那时候,他时常教她读书识字,所用的除了五经,偶尔还有他视若珍宝的兵书。

原来文弱如二叔,胸中也是有豪情块垒的。

徐崇朝走进书斋,看到的便是成之染垂眸凝思的一幕。她从前躁动不安,鲜少有如此安静的时候,徐崇朝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成之染闻声抬头:“阿兄?”

徐崇朝扬起了手中的信函:“是给义父的。”

成之染接过来一看,目光在信封上顿了顿:“怎么没落款?”

“是我表兄送来的,”徐崇朝解释道,“我恰巧碰到他家的小厮,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亲手交给义父。”

成之染瞥了他一眼,直接将信函撕开了。

徐崇朝惊道:“你这是作甚?”

成之染一动不动:“许阿父看得,不许我看得?”

“你可真是的……”徐崇朝懊恼不已,抢又抢不得,只得眼睁睁看她读下去。

成之染将信件读完,神色竟有些莫名,半晌皱起了眉头。

“阿兄,三娘近来如何了?”

“我年节时去金陵,她一切都好,还时时盼着你过去。”徐崇朝往旁边一坐,眼睛还盯着她手中的信笺。

“她跟那位周郎君……”

徐崇朝似是一叹:“与周家的婚约,起初定的是去年冬天。但是……后来推迟了,还没商量好日子。”

至于推迟的原因,他虽未明言,成之染也是清楚的。他毕竟是成肃的义子,徐娴娘虽不必为柳夫人服丧,避讳几个月却也是理所应当。

徐崇朝见她沉默,疑惑道:“怎么突然问三娘?我表兄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成之染将信笺扣在桌案上,反问道:“阿兄觉得呢?”

“我岂能猜到?”徐崇朝无奈,“莫要卖关子。”

“我也猜不到,”成之染喃喃,示意他将信笺取走,缓缓道,“江郎君在指责周士诚,何以至此?”

徐崇朝读着书信,眉头也渐渐皱起。

江岚去年年底新任了江州刺史,在这之前没多久,都官尚书周士诚外任为东阳太守。都说人往高处走,可周士诚的走向,显然并不太乐观。

东阳郡,正是在江州治下。两家人眼看着要结为姻亲,江岚却在此时致信成肃,痛斥周士诚与庾氏余党过从甚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如今大魏境内的庾氏余党早已清剿得一清二白,江岚所指的不是别人,正是庾昌若之弟庾钦年的嫡孙庾载道。颍川庾氏虽篡逆,天子念及旧日庾钦年尽忠帝室的情分,独独赦免了他这名嫡孙。

若说周士诚与庾载道勾结,虽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徐崇朝收起了信笺,道:“等义父回来,他自有计较。”

————

成之染眼巴巴地盼着,成肃却直到十日后才回来。

见他眉宇间神色舒展,想来是这一趟还算顺遂,成之染问道:“不过是辞官,如何便去了这么久?”

“你阿父辞官,可不是容易的事,”成肃捻了捻须髯,脸上难得带了笑,“幸好有何主簿指点,到金陵之后我先去了趟廷尉。”

廷尉掌平诏狱,是审问戴罪之人的地方,成之染不解:“去廷尉作甚?”

“皇帝先前劝得那样紧,我却执意忤逆他,岂不是为人臣子的罪过?”成肃似笑非笑道,“没想到皇帝早想到这一节,已下诏不许狱官受理此事。我便又入宫请辞,来回折腾了几次,皇帝才最终答应,准许我继续留在京门。”

成之染越发不解:“他这又是何苦呢?”

成肃戳了戳她的脑袋:“皇帝的心思,朝廷的意图,岂能让你随随便便猜出来?”

成之染犹豫了一番,从身后拿出了江岚的书信:“那江郎君的意思,阿父总可以对我说说罢?”

见她擅自拆了信,成肃脸上闪过微妙的神色,眸中的情绪尚未明朗,目光便被信的内容攫住了。

成之染暗自揪心,成肃慢慢看过后,却轻轻一哂:“周士诚素有才望,自以为当得起宰辅的位子,资历却无法与王平之相比。这次要离开京师,他也是奔着江州刺史去的,没想到去了东阳,也难怪愤愤不平。”

成之染道:“话虽如此,他总不至于与庾载道有什么瓜葛。”

“他们一帮年少相知的贵游子弟,还需要什么瓜葛?”成肃挑了挑眉头,“江郎这是提个醒,往后留心便是了。”

成肃说罢笑了笑:“想来周士诚在东阳,不曾对江郎有什么好脸色。”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成之染在父亲神色间察觉出一丝微妙,许是因周士诚之事而发,又或许仅是顺利辞官的喜悦。

————

成肃迟疑了一阵,借着成之染擅自拆信的由头,又不准她去书斋。成之染抗议一番,见父亲心志坚定,越发气恼了。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她赌气在院子里杜门不出,将满院牡丹射得七零八落。

温老夫人瞥见了,气得直跺脚:“这牡丹金贵着呢,被你这败家子糟蹋了!”

成之染斗气:“既然长在我的院子里,要杀要刮,还不是我说了算?”

温老夫人斗嘴斗不过,便去向成肃告状。

成肃好言劝走了母亲,便听徐崇朝说道:“狸奴这性子,向来受不得拘禁。如今看来是憋坏了。”

成肃略一沉吟,道:“过几日府将杨大奎做东,他家的牡丹最是鲜艳。你且去问问,狸奴可想去?”

成之染哪有不想去的道理,还没听徐崇朝说完便满口答应。

她不认得杨大奎,想来对方也不认得她,于是便心安理得地将长发束起,穿上宣武军的黑衣,作军士打扮,垂眸敛首。

那一日春光正明,成肃盯着她这身静默的黑衣,终究没有说什么。

杨大奎并非京门人,自打从了军,这才在城里置办了宅子,将妻儿搬来一同居住。

他家的宅子自然比不得成府,对于平常人家而言也算宽敞了。院子方方正正的,清一色白墙青瓦,角落里花花草草,看得出常有人打理。屋前空地还种了些菜,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成之染四下打量着,随宾主一行进了屋,不由得一怔。

这主屋还是严整的,布置也非常讲究。素净的地面纤尘不染,光可鉴人,似是刚刚才擦过。她正要踩上去,心中一动,抬起的脚又放下。成肃和徐崇朝走在最前面,自然没看到她的小动作,倒是成肃身旁近卫常宁瞥了她一眼,暗含催促。

成之染连忙跟上去,小声道:“收拾得这样干净,这位杨将军家中定是勤快人。”

常宁不置可否,目光在屋中不动声色地掠过。

风吹帘栊,帷幔飘飘。这一幕本如和风般轻柔,成之染却险些透不过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