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74章 江岚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74章 江岚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6 19:28:14 来源:文学城

江岚一行到徐宅时,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宅中草木皆蓊郁,森森然有贵府气象。江岚在庭前香樟树下伫立良久,回身见狸奴正呆呆望着他,不由得笑道:“小娘子,久违了。”

算起来,他已一年多未见狸奴。奉迎皇帝回京后,他进号右将军,出任豫州刺史驻守西府,李劝星率诸将平定庾氏余党,由兖州刺史转任豫州,江岚便出任会稽内史,都督江东五郡军事,名义上还是会稽王的属官。江东虽富饶,毕竟不如西府显要,就军中地位而言无疑是落了下风。

对于这样的任命,纵使江岚不说什么,他手下的军将也按捺不住发牢骚,连赵小五和叶吉祥都面色不豫。

他母亲徐氏宽慰道:“山阴有山有水,是个好地方,我乐得留在此处。”

江岚只笑而不语。赵兹方辞了江州刺史之职,如今他又被调离豫州,冥冥之中似有一只手,将徐宝应的子弟拆散得零落。为他尚未成年的外弟考虑,这样的形势恐怕不乐观。

然而李劝星的战绩无可非议。清剿庾氏绝不是容易的事,大司马庾昌若名门贵子,年不及弱冠便名满天下,尚主封侯,出将入相,叱咤风云数十年,姻亲故旧遍及朝野,早已与大魏世族盘根错节,甚至与帝室密不可分。

旁人且不论,庾慎终嫡母是已故的临川大长公主,庾慎行更是先帝的姊夫,而庾载明之妹则嫁给了宗室苏弘信,正因如此,身为一郡太守的苏弘信勾连西州官长一同谋反,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李劝星率领诸将征讨拥众寇乱的十余个郡县,居功至伟,让他做豫州刺史,并无不妥。

可是,到底是心有不甘。

狸奴走上前,道:“江郎君。”

无论过去了多久,江岚在她心目中永远是初见时清朗意气的少年郎。不过时光到底是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记,方才一眼望见他,狸奴竟从挺拔的背影中看出了一丝沉郁。

这次特意奏禀天子到金陵,江岚把一家老小都带上了。独女江萦扇年方六岁,与徐家年幼的小郎君玩得不亦乐乎。稚子无知,径自在庭中玩闹,江岚在树下低语,声音更显得沉重。

当初徐宝应被庾慎终暴尸街头,宣武军将士暗中为他收殓了,直到击退庾慎终,才归葬到京门徐氏墓地里。

徐氏自徐宝应祖辈起南渡江东,初时倒也是人丁兴旺,近百年动乱侵扰,彼此之间早已经疏远。因此徐宝应蒙难时,并无可靠的宗族作为倚仗。这一支祭祀重任,也落在嗣子徐崇朝身上。

江岚这一次回来,就是为了到京门为外祖和舅父祭扫。钟氏千叮咛万嘱咐,还派亲信罗三郎同他们一起回去。余下的府中妇孺则在后堂立起列祖列宗的灵位,纷纷焚香祭拜,祈求先人护佑。

因着忌日的缘故,宅中谈笑声淡退。饶是徐贺朝一般稚子,也察觉满座弥漫的悲戚,较平日安分了许多。

晚宴时狸奴安坐在徐娴娘身边,听钟氏与其他女眷交谈。徐宝应四子四女,除了端娘和崇朝贺朝兄弟外,都是妾室所出。徐宝应在时,钟氏秉持着主母的职分,诸妾室丝毫不敢逾矩,徐宝应离世,这一家十余口同患难,反倒是比往日更为亲近。

众女眷感慨今昔,泫然欲泣。钟氏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家中天塌了需得她顶上,孀妻寡母拉扯这一大家子,谈何容易?恨只恨长子年少,尚未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若他同长姊端娘一般年纪,借着徐宝应的东风,与江岚一同入仕,徐家怎会是今天这局面?

徐奉朝生母陈氏安慰道:“夫人还要看开些。赵郎如今是宣城太守,江郎更做了会稽内史,两人都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

“我又何尝不明白,”钟氏叹息道,“只是我一家孤儿寡母,在偌大的金陵城,到底是人单势孤。”

她似是想起了什么,瞥了徐丽娘生母陶氏一眼,声音中夹杂着一丝愤懑:“若二娘还在这里,早就嫁了金陵的仕宦人家。”

陶氏听她提到徐丽娘,一时间神色复杂,半晌道:“妾也常常这么想,可惜二娘没福分。”

见众女眷都垂眸不语,钟氏便向徐娴娘生母钱氏道:“钱娘,若我没记错,三娘已十四岁了罢?”

“正是,”钱氏连忙点头道,“三娘恰好比大郎小三岁。”她拿不准钟氏的意图,小心道:“三娘自从来到金陵后,认识了不少大家闺秀,比往日大有长进。”

徐娴娘低头红着脸,悄悄听她们谈论。钟氏打量她一番,点点头:“多交结仕宦人家,总归是好的。”

钱氏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徐家如今门户艰难,既然指望不上男儿仕宦闯出一番天地来,便只能依靠联姻这条路了。徐家如今适龄的女郎只有三娘一个人,钟氏的希望也寄托在她身上。

可是,婚姻大事,终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单指望三娘,又能如何呢?

江岚之母徐氏听她们说道了半天,沉吟道:“阿妹,桂郎这里倒有些门道。”

桂郎,正是江岚的小字。

钟氏道:“不知阿姊指的是……”

“桂郎先前人虽在山阴,心里头一直挂念着三娘的终身大事。军府中有个参军叫周士显,写得一手好文章,听说桂郎还有未出阁的阿妹,便有意结为姻亲。”

“周氏?”钟氏皱了下眉头,似有些疑惑。

“正是汝南周氏啊!”徐氏笑吟吟说道,“三朝皇后,两代宰辅,端的是门庭显赫。”

“周士显……”钟氏念叨这名字,问道,“他与那个尚书周士诚是什么关系?”

“只是同族的兄弟而已,”徐氏解释道,“周士诚是庾慎终的姊夫,我知道阿妹对此必然会介怀。可这些世家大族,哪一个不是姻娅相连?若认真起来,终究是分不开的。说句托大的,庾昌若还是临川大长公主的驸马,难不成因此徐家便不与帝室联姻了?”

钟氏明白这道理,但心里还是不痛快,道:“话虽如此,汝南周氏这样的门户,我徐家岂能高攀得起?”

“既然是周氏有意,又何来高攀一说?”

钟氏似有些犹豫:“阿姊且让我再想想。”

徐氏道:“周家那边的儿郎,是周士显的侄子,今年就要行冠礼,不知有多少人盯着呢。阿妹若觉得妥帖,还是早早定下来,也免得夜长梦多。”

“啪嗒”一声,徐娴娘触翻了茶盏,汤汤水水沿几案流下,搅得她一番手忙脚乱。

狸奴连忙为她拿帕子擦拭,徐娴娘神色有些不自然,羞赧之外,更有几分落寞。

钟氏看了她一眼,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江岚回来,徐氏拉着他到钟氏屋里商量了许久。不消说,还是为了三娘的婚事。徐娴娘不知他们商议了什么,一整天都神思不属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狸奴猜测她挂念着谢鸾,纵使周氏好出身,难免心里有落差。

徐娴娘绞着帕子,解释道:“我岂会不自量力,奢望谢氏那样的人家?只是……只是这件事,实在太突然了。”

赵蘅芜笑道:“不管怎么说,那可是汝南周氏。这天降的好事,三娘还不愿吗?”

是啊,她又有什么资格不愿呢。徐娴娘抿了抿唇,眼神中满是怅惘。

江岚在金陵待了三五天,临行前已说服钟氏,与周家定下了婚约。

狸奴随徐娴娘送他一行到长亭。徐娴娘含着笑,可眸光全无神采,倒显得思虑重重。

江岚安慰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三娘莫要想太多。”

徐娴娘只答应着,也不知有没有听进去。

江岚看了看狸奴,问道:“三郎君已与宗氏订婚了?”

狸奴愣了愣,反应过来他在说成誉,迟疑道:“两边都有意,只是宗氏遭逢大难,这事便没人提了。”

长亭外杨柳依依,江岚的目光沿着官道向远方绵延,喃喃道:“大丈夫何患无妻?”

狸奴不由得怅然。

徐娴娘不了解其中内情,回府的路上向狸奴询问一番,才知道煊赫如荆州刺史,也难逃被母亲指婚的命运,一时间哭笑不得。

她似乎下定了决心,拉着狸奴和赵蘅芜道:“事已至此,你们可要多多陪着我。以后……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未出阁的女子结伴游乐,终究是比嫁为人妇后自由得多。

狸奴心有戚戚焉,便对她百依百顺。徐娴娘和赵蘅芜酷爱玩双陆,饶是狸奴不喜欢博戏,一来二去,便也时常下场玩几回。她一点就通,不多时已玩得得心应手,徐娴娘和赵蘅芜轮番上阵,都不能奈她如何。

徐娴娘诧异极了,便拉着狸奴去孟府找孟二娘讨教。

“孟二娘可比我高明多了,该让你们好好切磋。”

孟二娘是孟元礼的次女,闺名唤作如燕。人如其名,生得小巧玲珑,长相俊俏,头脑也机灵。狸奴与她对战,总要你来我往难解难分,但时间一长,她摸到了孟如燕的路数,渐渐便占了上风。

孟如燕自叹弗如,摇头道:“成娘子果然是个中里手,放眼全金陵,恐怕只有萧九娘才是你对手。”

萧九娘。

狸奴记得徐娴娘也曾提过这个人,纳闷道:“世家大族的女郎,也玩博戏吗?”

孟如燕笑道:“闺中女子,若没有三五闲情消磨时光,这日子可太难挨了。”

她说这话时神色幽幽,恰有初夏和风穿亭而过,吹得她衣袂飘飘。若不是骄阳明艳照得亭中亮堂堂,她那神情仪态竟生出几分哀怨。

不过这感觉也就一瞬间,下一刻孟如燕兴奋道:“过几日端午,江上有龙舟竞渡,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