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341章 入阵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341章 入阵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3 18:48:43 来源:文学城

离开洛阳前,成之染郑重其事地拜会宗棠齐,把对方吓了一跳。

“是我有求于刺史。”成之染道。

宗棠齐面色颇有些一言难尽,道:“节下与我,何必如此客气。”

成之染似是一笑,命左右抱来一堆簿册,道:“乾宁十二年,我从洛阳出兵时,被宇文氏困阻于潼关之下,多亏了弘农郡百姓纳粮,才让我大军免于饥荒。我那时许诺,待战事平定,将加倍偿还,没想到一去经年,延宕至今。”

宗棠齐会意,慨然道:“这有何难!宗某定不负节下所托,况且弘农百姓乃忠义之士,我再为他们免三年租税,节下以为如何?”

成之染颔首:“如此甚好。”

了却这一桩心事,离开洛阳的路上,她神色舒缓许多,反倒是宗寄罗一直心事重重。

成之染与她并辔而行,将众人甩开不远不近的距离。

宗寄罗看了她一眼,不由得叹息一声。

“若我没猜错,你叔父问你的婚事了罢?”成之染问道。

宗寄罗点了点头,沉吟道:“去岁柳家派人到洛阳议亲,那时关中还乱着,这事也没定下来。”

“那么如今呢?”

“我阿叔自是愿意的,待我回金陵,有兄长为我张罗,”宗寄罗忽而笑了笑,道,“张罗就张罗,我也没什么。”

成之染讶然,道:“这可是你的终身大事。”

“生死之外,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宗寄罗抬眸,望着眼前绵延不绝的官道,夹道落花倒映在她的眸中,跳动着如同烛火。

成之染不由得默然。

“你还记得金城的韦雁娘吗?”宗寄罗问道。

成之染略一思忖,想起那个被徒何乌维毒哑的美人,道:“她?”

“她本是金城太守的女儿,京兆韦氏出身的贵女,却遭逢战乱,流落街头。她说她要到陇西寻找她失散的阿妹,也不知我军走后,她有没有去陇西,有没有找到她阿妹,”宗寄罗侧首看着她,道,“关陇这一路,盗贼蜂起,流民遍野,饥寒冻馁相属于路。那些妻离子撒家破人亡的百姓,所求的又是何物?”

成之染喃喃:“活下来,已经是万幸。”

宗寄罗闭上了眼睛,任凭坐骑载着她前行,骀荡春风从她的颊边吹过,那一丝暖意一直流淌到心底。

“我要好好活下去,裂土封侯,百世其昌,儿孙满堂。将来史官执笔,也要留下我宗寄罗的名字。”

成之染望着对方扬起的唇角,一抹笑意也从颊边绽开:“你可愿与我合传?”

宗寄罗睁眼看她,笑道:“再好不过了。”

两人对视一眼,不由得笑出了声。

徐崇朝众人跟在后头,都一头雾水,不知她二人因何发笑。然而旬月以来笼罩在众人心头的浓云,终于因这笑声而稍稍消散。

众人过了荥阳郡,便沿着颖水南下,从来路折返。春夏之交,颖水沿岸的草木都疯长起来,时不时一场霖雨,将田亩草泽浸润得清亮。

自从乾宁十一年平定河南,荥阳以南诸郡都划归豫州统领,因战乱平息,数年间城邑滋长,眼见得丰裕了许多。

唯独想到如今的豫州刺史,正是年仅七岁的彭城郡公成治远,成之染心中又有些郁郁不平。

“看那边,好大的船队!”人群中有人吆喝一声,众人都侧首观望。

隔着茂盛的树丛,颖水烟波微茫,数十艘高舰浩浩荡荡,徐徐溯流而上。大船上旌旗飘扬,影影绰绰是一个“苏”字。

成之染勒马注目,缓缓目送这船队擦肩而过。若她没猜错,这是会稽嗣王从金陵远道而来,正去往洛阳。

她驻足良久,直到高大的楼船远去,才沉默地收回了目光。

承祚,承祚,她只与这孩子有一面之缘,如今他也该四五岁了罢。生在天家,有许多身不由己,但愿他能如其名,终有一日,挑起这苏氏的大梁。

巍峨楼船上一派沉静肃杀,东海王侧妃赵蘅芜身着重孝,守着窗儿出神。经年困顿已让她形容消瘦,一路上不施粉黛,更显出几分暗淡。

颊边的泪滴已被风吹干,眼睛却还似桃核一般肿大。旁人只道她恪守孝道为会稽王尽哀,她也不知这哀痛究竟是为了阿翁,还是为了她自己。

怀中的苏承祚稍稍动了动,让赵蘅芜回过神。

“阿母,岸上有许多骑马的人。”苏承祚道。

赵蘅芜也望见林间道上有人,隐约倒像是些骑兵。刀鞘闪烁的日影,陡然将她拉回了金陵,府邸外那一双双窥伺的眼睛。

她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搂紧了怀里的孩子,泪花涌上了眼眶。

“我怎么这么苦命……怪成家,都怪成家,若不是他家逼迫,你我母子岂会沦落至此?”

苏承祚听到他母亲呢喃,这话他早已听了无数遍,他只是沉默地望向窗外,那里有他从未见过的风景,也有他模模糊糊并不清晰的将来。

————

成之染率军抵达江畔采石渡,正是江南淫雨霏霏的时节。彭城郡公成治远驻守姑孰城,听闻镇国大将军归来,早已征调船只在渡口等候,接众人渡江。

成治远年方七岁,饶是比同龄孩童生得高大,在人群之中也不过小小一个,举止之间仍旧是稚子模样。

他名义上的母亲宗纫秋戴着帷帽,众星捧月般站在相迎的佐吏之间,如同一尊精雕细琢的玉像。

一别数年,彼此怅望。成之染何曾想到,她离京时还在东府打滚的八郎,如今竟已被她父亲推上豫州刺史之位,这般懵懂的孩童,怎么看也不像是能理政的模样。

而实际上代他理政的,正是成肃派出的大将丘豫。

丘豫与成肃一般年纪,进退之间已显出老态。

成之染不无忧虑,拉着成治远的手,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成治远眨了眨眼睛,对她道:“阿姊不必为我担心,豫州事有不决,我派人去问梁公,从不曾耽搁。”

倒是个机灵的孩子。

成之染微微摇头:“彭城,毕竟太远了。”

“阿姊回金陵,不会再离开了罢?”成治远极为专注地望着她,道,“倘若我遇到难事,可不可以派人问阿姊?”

丘豫闻言,不由得看了看他。

成之染目光一顿,伸手摸了摸成治远的脑袋,道:“那当然。”

丘豫嘴唇动了动,到底没说些什么。

成之染急于回京,无暇在此地久留,当即与豫州众人作别,疾驰向金陵而去。

成治远望着那漆黑铁甲奔流,如黑龙一般消失在山野之间,伫立良久,缓缓收回了目光。

丘豫犹豫了一番,欲言又止。或许是他多心了,眼前这稚子才不过七岁,能有多少弯弯绕绕的心思?方才说的那些话,只是姊弟之间的密语罢了。

成治远不给他太多考量的机会,骑上自己心爱的小马驹,哒哒地回城去了。

然而他那短短几句话,在成之染心中划下了不深不浅的痕迹。她那时未曾留意,后来的一切乱机日深,都是由此等草蛇灰线而来。

————

镇国大将军渡江音讯早已传到金陵,天子命群臣南下新亭相迎。

天色未明时,高冈下挤满了朱紫冠盖,鼓吹早早地列阵,一个个翘首以盼,直到日上三竿,风露渐消,出外探看的小吏匆匆来报:“镇国人马要到了!”

众人都为之一振,整顿衣衫,极目南望。柳梢风动,参差披拂,依稀露出官道上斑驳的人影,明光闪闪的,是高扬的旌旗大纛。

巨龙从山野之间探首,迤逦展露出峥嵘黑鳞。浩荡铁骑摇撼着大地,层叠的震颤如同江潮,猛地将众人呼吸攫住。

成之染望见新亭乌压压的人群,勒马放缓了步伐。早有金吾卫在道旁列队相迎,她纵马来到新亭之下,为首相迎的那人,正是留守金陵监军的成昭远。

成昭远还不到弱冠之年,已是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一身清白的牡丹纹裲裆,在一众簪缨朱紫中格外引人注目。

他高高拱手,朝她笑了笑,道:“阿姊。”

霎时间钟鼓齐鸣,中书令萧璞、尚书令成雍、吏部尚书孟元策率百官致礼,恭贺镇国大将军凯旋之声不绝于耳,惊起层林间鸟雀翻飞。

成之染翻身下马,打量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不由得神情微动。这一路她心中多烦忧,从未想到朝廷竟郊迎至新亭。悠悠日影落到她眸中,一时间令她目眩神迷。

她曾无数次被人高接远迎,然而今日的盛况,却是头一回。

精甲曜日的金吾卫在前引路,百官簇拥,护送她前往金陵。浩浩荡荡的人群过了南篱门,金陵百姓便聚集在道旁观望,得知是平定关陇的镇国大将军归来,一时间奔走相告,万人空巷。

众人行进到朱雀航,桥头挤满了男女老幼,争先恐后,竞相目睹镇国大将军风采,金吾卫阻拦不住,队伍只得停在大航外。

护军将军孔松乔生怕耽搁了时辰,站在车上劝百姓退后。他已经六十余岁,白发苍苍,慷慨陈词之际,身子止不住发抖。

成之染看得心惊,生怕这老将军有什么闪失,她正要上前,却被孟元策拦下,好在孔松乔将百姓说通,人群泄开一道缝,金吾卫见缝插针,护送着成之染一行驶过朱雀航。

朱雀御街平坦开阔,直通皇城宣阳门,一路上鼓乐大作,百姓夹道相迎,欢呼雀跃,呼喊声传到成之染耳中,她不由得侧首一笑,望见百姓闪动的眸光,竟如同星子一般。

一股热流自心头涌起,在眸中激荡,湿润了眼眶。

古道黄沙,坚城飞雪,焚天烈火,都仿佛黄粱一梦,唯独眼前汇聚的点点星光,足以填补整个空缺的胸膛。

队伍临近宣阳门,两侧的金吾卫也越来越多。城楼上站了许多人,明黄伞盖下有个素衣身影,远远望过去是如此熟悉。

耳畔乐声不知何时已止息,宫廷乐师在城门外恭立已久,不约而同地钟鼓齐鸣。

那曲调铮然入耳,仿佛将人的心弦一拨,宛转高昂,雄浑通荡,直直融到血脉里,在周身涌动,驱散郁积于胸怀之中的疲倦烦闷。

成之染高踞马上,心神一动,抬头望去,对上了那双深沉似水的眸子。

“太平侯。”

她仿佛听到天子喃喃低语,穿透奔流不息的钟鼓乐声,清晰而直白地响在她耳畔。

隔着十余年斑驳破碎的时空,他不是金陵的天子,她也不是凯旋的功臣,日月流转,光阴倒悬,江陵的炬火好似灼灼红日,兵锋相迫的暗夜犹如寒沙覆雪。

她依旧是那样仰头望着他。

这一刻,恍如初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