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320章 梁公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320章 梁公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5 19:14:19 来源:文学城

长城郡地处旧日宇文氏与徒何氏交界之地,因两国经年征战,境内百姓如同惊弓之鸟,四散流离。

攻克重镇琪树城之后,成之染派高寂之率甲骑溯流而上,在北洛水一带游荡。长城郡城邑听闻琪树城陷落,甲骑兵锋所至,纷纷献城投降。

高寂之在郡中征收粮草,浩浩荡荡地运回琪树城。琪树城守军原本在城外谷地屯田,如今小麦也快要成熟,待麦收之后,军粮又有了着落。

诸将佐心里有了底,登城北望时,入眼山川也不复先前峥嵘模样。此间景致虽然与江南迥异,整军饬武,秣马厉兵,又好似金陵出兵前的时日。

只不过那样的日子,距今已隔了两个年头。

尽日炎炎,酷暑蒸腾,冯翊太守卢昆鹊遣使前来。

成之染还以为冯翊郡有变,待见到使者才知道,原来是远在金陵的萧群玉传送音讯,信使入关之后取道冯翊郡北上,卢昆鹊于是派人马一路护送。

这位卢太守,倒也想得周全。

成之染拆信来看,眸光微动,看不清神情。

信使等着她回话。

成之染当即提笔,修书一封,让信使交给萧群玉,道:“京中安定,我没有什么要说的。萧长史劳苦功高,且让她放心,此间事了,我自当回京。”

信使暗暗记下,又听成之染问起家中音讯。

他笑道:“萧长史正让属下禀报府主,前些日子小娘子补了场周岁之礼,在徐府操办了一日,朝中大臣都送了贺礼。中书令萧公听闻小娘子抓周抓到了夜明珠,还写了一首诗送给她。”

成之染眉间一动:“抓到的是夜明珠?”

信使道:“萧长史说那是交州进贡的海珠,小娘子抓住了就不肯松开。”

成之染笑了笑,垂眸掩去眼底的喟然。

她的掌上明珠,倘若将来能永世无虞,便是她最大的心愿。

信使千里迢迢赶来,也替诸将佐在京亲眷送来了家书。

众人围着他问个不停,成之染含笑静坐,似乎在凝神谛听,又似乎神游天外。

徐崇朝收到了家中来信,他三妹娴娘春日里已与谢鸾完婚,他这个做兄长的,到底是没有赶上阿妹大婚。他琢磨着写信给徐望朝,对方若是知道这个好消息,还不知会高兴成什么样子。

待送走信使,众人仍议论不休,中军大帐内谈笑风生。

徐崇朝见成之染良久不语,仿佛心思沉沉的模样。他回想一番,问道:“萧长史来信,说了些什么?”

果然,成之染轻笑一声,道:“你可惯会戳人的痛处。”

宗寄罗在旁听出此话不寻常,追问道:“金陵可有大事发生?”

成之染扬手将信笺给她,宗寄罗读罢,吃惊道:“朝廷为何又与慕容氏交好了?”

数月前,金陵遣使北上云中城,与慕容氏通和,去岁大河之上的刀光剑影,仿佛也在彼此谈笑间灰飞烟灭。

倘若不是成肃授意,朝廷不会有这般手笔。

“太尉不回金陵却待在彭城,我只道他督军清剿苏弘义乱党,筹谋渡河北伐慕容氏。可如今打退了苏弘义,他又跟慕容氏交好。”成之染揉了揉眉心,眼底泛起难以抑制的倦怠。

诸军驻守在关中,除了要荡平关陇,更重要的是与慕容氏对敌。她虽未明言,诸将佐岂会不知。朝廷既然与慕容氏通和,显然并不会很快再兴兵北伐,那么他们留驻在关中的兵马,又何年何月才能回去?

想到来日归期缥缈不定,众人都横生忧愁。

成之染不是多愁善感的性子,更明白将来的事情多思无益。眼下还有徒何氏大敌在前,城外的麦子长得格外好,不多时就要黄熟,这一季军粮,断不能马虎。

天公作美,晴檐曝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琪树城外田野上麦浪翻滚,沙沙作响。

军士都脱了衣甲,赤膊在田中劳作,驰骋沙场的骏马如今拉着大车,毛皮被麦芒划过,时不时打个响鼻。

收麦如救火。劳作的军士仿佛不知暑热,紧锣密鼓地往来收割,趁着这几日晴天,再仔细晾晒打场。

军中上下奔忙了旬日,终于赶在阴雨来临前收麦入仓。山原间惊雷滚滚,瓢泼大雨摇荡着琪树城,浩荡游尘都随着泥流席卷而去。

关陇之地的暴雨,比众人想象中迅猛许多。城外河谷中水浪滔滔,淹到快要与岸脚齐平。滩涂上丛生的苇荡,只露出半截在风中摇曳。

诸军都躲在城中避雨,在山中伐树的役力也只能停工,好不容易等到雨霁天晴,才陆陆续续回去修治攻具。

雨后的山路泥泞不堪,新平郡来使却不敢耽搁,快马加鞭送来了消息。

沈星桥率军与元破寒会合,一鼓作气,接连攻下泾水沿岸的安定、平原、陇东三郡,兵临徒何氏旧都高平城。

徒何乌维之子徒何赤辞节节败退,如今正据守高平城。

沈星桥派人给成之染送信,问她可还要继续进兵。

长安出兵前,她已告知对方驻守陇东诸郡。沈星桥如此发问,似乎不太像他旧日行事。

成之染并未多想,叮嘱使者道:“不要把徒何氏逼得太紧。网开一面,才能抓到大鱼。”

那使者领命而去。

————

盛暑之际,城中苦热。诸军将士时常到城外下河,凫水摸鱼,绿荫里消夏。

军中难得有一阵闲时,柳元宝傍晚归来,从河中捞了几条不知名的肥鱼,在营中烤熟了,鲜美香气飘出二里地。

成之染身着单衫,与众人围坐火堆旁,看那几条鱼炙烤得滋滋乱响。

日头已落下,山风一扫白日缠绵的闷热,蝉鸣却依旧聒噪。隐约有那么一瞬间,她仿佛回到许多年前的京门故里,她三叔带着她和柳元宝到河沟里捉鱼,傍晚时在小院里生火,火星飞溅,火苗斑驳,也是如今这一番光景。

只是那样的日子早已暗淡不可寻,成誉再也不会带着她山中抓野兔、水边割苇草,他早已作为彭城忠武公病逝在荆州刺史任上,化为永夜星河中供人仰望的那一颗。

柳元宝翻动着烤鱼,动作娴熟,如幼时一般。同样这一双夹持木棍的手,也已经拿起了刀枪。

她何曾想过会有今日。

众人笑闹声消散于夜空,树影在檐下抖动,不时传来几声飞鸮流响,她仿佛听到一声叹息。

徐崇朝随她回到住处,沉沉静寂中望见了她明亮而出神的眼睛。

他情不自禁地吻上了这双眼睛,对方并没有躲闪,垂下的长睫拂过他唇边,如同柔软的苇花在风中摇曳。

京门江岸上连绵不绝的苇荡,洁白而丰盈,一团又一团,将他整个一颗心填满。

暗夜中的温存恍惚而克制,未卜的前路和既往的风尘,通通被抛诸脑后。成之染想要流泪,又不知为谁而哭,滚落的泪珠隐没在枕席之间,静静地弥散在琪树城的夜里。

————

鸡鸣欲晓,行路迷蒙。浩浩荡荡的人马行进在山路上,惊动草窠中鸟雀,呼啦啦从林端飞起。

祠部尚书殷适之鞍马劳顿,有些吃不消,可想起怀中的诰命,又只得强打精神。

似关中这般荒芜之地,他这辈子不想再来第二次。

抵达琪树城时接近正午,城中听闻祠部尚书到来,都知道非同小可。

成之染亲率诸将佐出城相迎,见殷适之风尘仆仆,与她父亲相仿的年纪却千里奔波,一时竟有些不忍。

然而朝廷既然派祠部尚书前来,必然是极为重要的事。

果然,殷适之上下打量她一番,笑道:“殷某先恭贺节下了。”

成之染不解其意,将使者一行迎到中军大帐,殷适之取出了圣旨。

成之染长跪听旨,殷适之嗓音不急不徐,老迈之中带着几分憔悴的沙哑。

她听得分明,天子要为她晋爵,由县侯升为郡公。

凭借她北伐之功,这封赏并不令人意外。

诸将佐为她开怀,成之染却没有接旨,迟疑道:“圣朝以孝治天下,我岂能与父亲同列?”

殷适之身为祠部尚书,这道理不会不知道。他只是笑了笑,道:“朝廷无乱命,第下领旨便是。个中情状,礼毕容禀。”

成之染心下一沉,架不住众人规劝,恭恭敬敬地领旨谢恩。

眼见她收了印绶,殷适之将人扶起,颇有些感慨:“年少有为,年少有为啊!”

“尚书方才所言……”成之染胸中沉闷,饶是不想问下去,也不得不开口道,“还请解惑。”

殷适之手捻着须髯,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他说道:“太尉已受相国、梁公、九锡之命,定都于彭城。”

梁国公超脱于百官之上,因此身为成肃之女,她位居郡公,也不算逾矩。

成之染默然良久。怪不得她父亲不肯离开彭城,原来是这般打算。他是什么时候有这个心思?是回到彭城时,是攻克长安时,还是早在洛阳时?

众人见她似乎并没有多少喜色,不由得担心。

成之染手捧着锦帛织就的册书,指尖传来温润的凉意。她安抚似的笑了笑,对殷适之道:“今上恩德,下臣无以为报。只是下臣受之有愧,请今上收回成命。待攻灭徒何乌维,再谢罪御前。”

殷适之大惊:“第下,不可啊!”

然而成之染拿定的主意,旁人是说不动的。

殷适之哭笑不得,只得将印绶收回。此番碰壁,他无意在琪树城久留,任凭诸将佐百般挽留,只休整了一宿,又匆匆回京复命。

成之染将人送走,炎炎烈日下遍体寒凉。她父亲终究还是晋封为梁公,她祖母从庐陵郡公太夫人升为梁公太妃,或许会很高兴罢。

没有人会以为成肃德不配位,即使是她挑剔的目光,也不得不承认他实至名归。

只是这梁公之命……

成之染苦笑。

他本可以做梁王,如今却只做梁公。或许心中也还是有所戒惧。

她突然迫切地想回到父亲身边,亲口问问他,这梁公,到底有几分深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