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302章 北望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302章 北望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7 19:07:43 来源:文学城

征虏将军钟长统率粮船抵达前锋大营之时,山原间榴花如火,望之令人神往。

他倏忽想起十年之前,他作为成肃中兵参军率人马驻守京门的时节,从大江上游庾氏手中辗转生还回到京门的成家小娘子,年少懵懂,鲜妍明媚,也如同这榴花一般。

如今当年的小娘子已经长大,身着明光甲,立于辕门下,噙着笑意迎接他。

成之染如何不喜,眼前的这位征虏将军,那可是她的衣食父母,供养三军的粮草救星。

钟长统受宠若惊。他能护送粮船顺利抵达,离不开前锋阻击敌军的战绩。

听对方赞不绝口,成之染只是一笑。

桓不识道:“今日钟将军到来,我军可谓是双喜临门。”

钟长统“哦”了一声,问起另一桩喜事。

“宇文拔陵死了!”桓不识笑道,“那老贼,也到日子了。”

此事钟长统不知,追问起其中情形,据说是宇文拔陵看到领军护军的头颅,急火攻心,发病呕血,不治身亡。

成之染道:“如今潼关守将乃卫将军屠各段师,他手下人马不少,仍不可小觑。”

钟长统随她来到中军大帐,感慨了一番,道:“节下也不必过虑,太尉已经在洛阳,不久后将亲率大军前来,前锋无后顾之忧,尽可放心便是。”

话虽如此,他行军途中已然知晓,驻守彭城的成肃之所以提前出征,落得被慕容氏铁骑沿河阻拦的困境,正是因为眼前这前锋违令从洛阳进兵。

如今成肃就要到潼关,纵然是父女,二人相见,也不免令他揪心。

成之染似乎对这些不以为意。若只是为了运粮,她父亲不必派出位高权重的征虏将军,钟长统此行,除了运粮,更重要的是替成肃盯着她,以免她再次违令出兵。

她只是笑笑,道:“我何尝不盼着太尉前来,潼关,还是要留给太尉来打。”

钟长统不解其意,成之染也没有解释的意图,笑吟吟对他说道:“宇文氏大军齐聚潼关,长安守备必然空虚。雍州和梁州的兵马,如今也到了大展身手的时候。我去向太尉说这话,只怕太尉不肯听,只好劳烦将军出马,代为传达。”

她在舆图中向钟长统指点一番,钟长统深以为然,拱手道:“节下吩咐便是。”

“传令襄阳,率军从武关北上,进攻虎蹋城,”成之染指向长安东南,又将目光移向西南,接着道,“传令汉中,率军从子午谷北上,兵进杜陵。”

钟长统颔首:“如此一来,可合击关中。”

他当即修书一封,派亲随回洛阳给成肃传信。成肃不久后回信,一切都依他所言。

————

江陵,南郡太守府。

时值溽暑,天时盛热。

南郡太守裴善渊正在小院中纳凉。头顶的香樟树格外繁茂,撑出巨大的阴凉,新绿的枝叶随微风婆娑,一阵又一阵淡淡香气低回飘荡。

烈日下一个小小身影飞奔入内,人还没踏进院里,激动的声音已直抵树下。

“阿父!阿父!襄阳来信了!”

裴善渊登时从胡床上跳起,迎上去一把将信函抓过,拆信的手还有些颤抖,费了好一阵,才将那一纸书信取出。

幼子裴子敬张大了眼睛,一脸期待地望着他。

裴善渊读罢大喜,大笑道:“总归有今日!”

裴子敬接过信函,还没有读完,却见裴善渊大步往门外赶,走到半途又折返回来,到屋里换了身整肃的衣衫。

裴子敬问道:“阿父这是去刺史府?”

裴善渊脚步一顿,似是想起了什么,猛地一跺脚:“竟不知刺史今日可还在府中……”

“在的,在的!”裴子敬道,“谢长史不是说,今日有事与刺史商议?”

“差点给忘了!”裴善渊顿生笑意,对他道,“阿奴在家等着,我去去就回。”

裴子敬乖巧地点头答应。年幼的他知道父亲等来了一件期待已久的大事,连同他的那一颗心脏,也轰轰烈烈地随着父亲而跳动。

许多年以后,那时火辣辣的日光宛如昨日,他父亲匆匆离去的背影也仿佛就在眼前,而脚下的江陵早已改换了云天,新朝旧代的富贵荣华,却永远无法将他心底空缺的一角填满。

他永远记得,魏乾宁十二年夏,他父亲向荆州刺史,亦即后来的衡阳王成雍自请出兵,率一军人马北上,随雍州刺史岑获嘉一道,从武关进军关中。

山河邈远,古道苍茫。那是他一生怅然北望的起点。

————

潼关外,古道荒凉。天地间一丝云翳也无,烈日烘烤下,树叶打了蔫,军中上下,人也没精打采的。

聒噪不绝的蝉鸣之中,襄阳和汉中陆续传来音讯,与大军约定了长安会合之期。

成之染虽生欢喜,眼下却仍有烦躁之事。

接替宇文拔陵戍守潼关的屠各段师,仿佛经受了什么莫大的刺激,竟将人马开出潼关来,试图与南军一战。

成之染自然不怕他,当即率大军列阵相迎。屠各段师的人马不战而溃,屠各段师趁乱单骑出逃。

这场仗打得稀里糊涂,仿佛只是故意来惊扰南军一般。

诸将佐也摸不着头脑,有的骂屠各段师虚晃一枪,有的则认为敌军已失去斗志。

屠各段师也不给他们验证的机会,败了那一场,便闭关不出。

一场又一场疾风骤雨过后,成之染数算着时日,估摸着从襄阳出发的岑获嘉诸军越过武关,将要抵达山岭另一侧的虎蹋城时,招呼元破寒到中军,命他率手下人马翻山越岭,前往虎蹋城接应。

元破寒喜出望外。他数位兄长与姑丈卢昆鹊,都一并随岑获嘉出征。他离开襄阳已经两年多,倘若能在虎蹋城与他们会合,何尝不是件幸事。

临行前,成之染叮嘱他道:“偏军自虎蹋城出山,长安必有所动作。倘若遭逢重兵,众寡不敌,万望郎君审时度势,慎勿以卵击石。”

“女郎笑话了,”元破寒笑道,“我祖父在时,贺楼天王曾称赞‘元氏用兵,未尝一败’。我几位兄长,多少都有些父祖遗风,如今终于回到关中去用兵,岂能有不胜之理?女郎且放心,纵使宇文绎亲自围堵,我也绝不会放他生还!”

成之染闻言,忽而笑了笑,道:“也好,也好。”

元破寒见四下无人,压低了声音问道:“倘若我先入长安,该当如何?”

成之染微微挑眉,仔细打量他认真的神情,不由得默然。

元破寒亦不言语,半晌道:“我不打长安便是了。”

“元郎……”成之染似是喟然,端正了神色,道,“倘若你先入长安,我自当上请天子,封你为秦州刺史。”

元破寒略略吃了一惊:“此话当真?”

“军中无戏言,”成之染颔首,道,“你我大可一试。”

元破寒思忖良久,抱拳一笑:“遵命。”

————

乾宁十二年秋七月,成肃大军离开洛阳城,进抵弘农郡,与潼关大营相距不足百里。

成之染率诸将佐前去相迎,略显萧条的郡府之中,她再次见到了阔别近一年的父亲。

成肃眸光幽幽,待众人恭敬行礼,只道:“起来罢。”

酝酿一路的满腹质问,在见到成之染的那一刻,似乎都消弭于无形。他颇为苦闷,有些话倘若不说,难解他心头之恨,可若是当真说出口,又有些于心不忍。

成之染比离开金陵时消瘦了许多,明明二十多岁的年纪,与他相仿的一双凤目,隐约流露出几分沉重而沧桑的神情。

旁人家的娇娇儿,岂会如此?

便是随他出征的襄远,也不会如此。留守后方的昭远和追远,更不会如此。

困阻河上的刀光剑影,此时都已经烟消云散,他却实实在在地从成之染脸上,看到了潼关苦战的艰难。

罢了,罢了。他心中暗自摇头叹息,招手对成之染道:“过来。”

成之染略略一惊,不由得与徐崇朝对视一眼,两下里都有些踟蹰。

徐崇朝不动声色地上前几步,道:“太尉……”

成肃瞥了他一眼,似是笑了笑:“好徐郎,不必担心。”

徐崇朝垂眸,微微红了脸,脚下却一动不动。

成之染轻轻拉了他一把,移步到成肃面前,道:“太尉,幸不辱命。”

成肃气笑了。若说她如期攻取洛阳,那确实不曾辱命。可她偏偏又擅自从洛阳出兵,如今受阻于潼关之外,又显得困顿。

他问道:“倘若我不来,你几时攻破潼关?”

成之染如实答道:“宇文氏将重兵会聚潼关,大将军宇文拔陵已经病死,卫将军屠各段师也屡次败军,现下他所能依凭的,除了这潼关天险,只剩下北岸并州刺史李寿宜镇守蒲坂城。数月来我暗中命军中伐木造船,如今河水大涨,正可借此时机,溯流而上,乘舟径进,直抵长安。”

成肃闻言,沉默了许久,道:“孤军深入,太过凶险。”

成之染并不指望他立时答应,毕竟远道而来的太尉不曾与宇文氏交手,也不知宇文氏诸军是何等难缠。

成肃想了想,又问道:“宇文氏河北太守薛会宁,你可见过他?”

“不曾。”成之染摇头,将先前渡河接应薛会宁未果之事一一禀报。

成肃道:“数日前他送信到弘农,约定与我军合兵攻打蒲坂。你以为如何?”

成之染摇了摇头:“纵然他有心,我军也不必在此耗力。待我从水道入关,潼关一带守军自然西上追击,到时候,潼关可不战而破。”

成肃皱了皱眉头,并未将她的话听进去。他唤来振武将军董和均,吩咐他带兵到河北与薛会宁接应,两下里合兵进攻蒲坂。

董和均是老将董荣长子,亦随军征战多年,成肃对他称得上放心。

成之染嘀咕了一声:“那李寿宜也不是好对付的。”

成肃难得笑了笑,道:“你可别小看了董郎,先前大军被慕容氏困阻于河上,是董郎率军冲杀上岸,终日鏖战,歼敌数千,追逃数十里,斩了慕容氏冀州刺史那罗延,杀灭了胡虏威风。区区一个李寿宜,不在话下。”

成之染听他提起慕容氏一节,心中难免生出些愧疚。她沉吟良久,道:“既然如此,愿董郎马到成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