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80章 北伐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80章 北伐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徐望朝被眼前壮观摄住心神,一时间心潮澎湃。饶是他早在伐蜀之时,便见过成之染扬刀跃马的模样,可如今这一双凤目,一派身形,端的是英姿飒爽,想见古人之遗风。

岑汝生也望着她,眸中熠熠,似有所感。

徐望朝听到他低声说了句什么,依稀音声浅浅飘散在巨大的校场之中。

他不由得好奇,忍不住问道:“岑郎说什么?”

岑汝生唇角慢慢勾起,道:“许多年前我初见彭城忠武公时,祖父望见他,说他仿佛当年谢将军。那时我并未全然懂得,如今却是明白了。”

外兵参军裴子初看了他一眼,眸光闪动,一言不发。

“仿佛当年谢将军……”徐望朝喃喃失神。他父亲徐宝应曾是陈郡谢峤麾下名将,在他孩提的印象里威武庄严。如今昔人业已作古,往事俱已成烟,身为成之染麾下数千将士中的一人,他又能否成为第二个徐大将军呢?

成之染检阅人马已毕,与诸将佐会聚于镇**府。大军将在出伏之后发兵,除长史萧群玉留守镇**府外,其余一干将佐都随军出征。

军主石阿牛家在京门,特地告假回了一趟家,向家中妻儿告别。他本是京门一带的贫苦孤儿,起自幼军,因军功累加封赏,才得以娶妻生子,在世间有了归宿。

成之染问候他家中情形,石阿牛笑道:“家里大的小的,可是舍不得我走。我那大儿如今懂事了,还想让我问问将军,这一去什么时候回来啊?”

成之染心中黯然,道:“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

“也好,也好,我跟他也是这么说的,”石阿牛点了点头,道,“他如今四岁,胆子小得很,担心我一去不回。他是不知道老父的厉害,不管这场仗打多久,我总得回去,我还等着他长大成人,让我来结发戴冠呢!”

那是极漫长的来日,浩荡星河中随意的一瞥,如同远隔天际的长安一般,邈远而又令人充满希冀。

军中多少人家中都翘首以盼,远征的丈夫儿子得胜归来,一家人团圆美满。

“会有的,会有那么一天的。”成之染思及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洛宛,眸中浮起一层潋滟云翳。

她与她的女儿只有数月的缘分,如今出征在即,也只能将婴孩送到徐宅看顾。徐家上下大都是女眷,又有府中的乳母傅姆随行照料,她的洛宛大可以安静平和地与她相离。

不知等到她回来,又是怎样的光景。

大军临行前,为父居丧的柳元宝听闻北伐消息,脱去了丧服,效仿春秋晋襄公之礼,以墨绖从军。

白发苍苍的柳访亲自将小侄送到镇**府,成之染讶然,问道:“元宝何至于此?”

柳元宝红了眼眶,居丧经年,使他消瘦了许多,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

“女郎可还记得小时候,算命先生为我说的那句‘将门有将’?阿父以此期许我,以战功光耀门楣,我岂能忘记?”

成之染对他放心不下,道:“太尉麾下兵强马壮,你不去找他,找我作甚?”

“我又岂是贪生畏死之徒?”柳元宝望着成之染,道,“你既是前锋,这一路最难打的仗都在你肩上。我自然希望,能做前锋中一员悍将。”

成之染思忖良久,终究答应他请求,署为镇**府参军。

柳元宝千恩万谢,竟哭了出来。

柳访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息无言。

朝廷北伐之际,身为祠部尚书的柳访却转任到会稽王的司徒府,待会稽王北上,则由他统领府中诸事。

这无疑出自成肃的安排。

成之染心中不安,迟疑的神色被柳访看在眼里。四下无人时,他问道:“狸奴心中仍有挂念?”

那些在心中横行肆虐的猜测,终究不能在青天白日下诉之于口。她只是掩饰般一笑,道:“会稽王深明大义,此去洛阳,居功至伟。他少子幼孙俱在京中,屡经波折,实属不易,惟愿舅父好生看顾,以安其心。”

柳访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颔首道:“狸奴所求,亦是我心中所念。”

————

王师北伐那一日,正是金陵秋高气爽的时节。

旭日东升,霞光万丈。巍巍宫城比往日愈加庄严肃穆,吉时已到,金鼓齐鸣,响彻云霄。白衣天子峨冠博带,乘舆缓缓驶出宣阳门,率文武百官到江畔渡口相送。

江天一色,楼船林立,猎猎旌旗在晨风中翻飞如潮,仿佛沧海之间即将破浪而出的蛟龙。

眼前是士气高昂的玄甲将士,身后是浩浩荡荡的文武百官,成之染一时恍惚,望着天子沉静如水的侧颜,耳畔只余下风声水声和殷殷祝语。

天子立于高台之上,于众人之间投来一瞥,对成之染道:“镇国大将军重任在肩,前锋陷阵,自当勉力为之。”

他的目光如此专注而深沉,令她霎那间回到彼此初见的许多年前。时移世易,物换星移,成之染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无力自保的瘦弱孩童,此时该是她手提重剑,为天子驱除胡虏,重振山河。

成之染郑重上前,慨然一拜,道:“臣若不能北定长安而再拜御前,便如大江之水永不复还!”

她发下宏愿,指江水为誓,百官喟然。

天子垂眸,亲手扶她起身,目光落在她与成肃身上,如有千钧。

临别之际,他为这父女二人斟满美酒,道:“愿诸卿凯旋归来,同饮庆功之酒,共享太平盛世。”

说罢,他举起酒盏面向三军,百官与将士纷纷效仿,酒香四溢,驱散了云水之间的清冷之气,天地间仿佛也为之动容,云卷云舒,风起云涌。

战鼓轰鸣,震耳欲聋,大军缓缓启航,破浪前行。送别的人群中,何知己与成昭远并肩而立,望着各奔东西的诸军人马,不约而同地叹息一声。

何知己略略挑眉,问道:“大郎君何故叹息?”

成昭远望着他,英挺的面容带着浅淡笑意:“太尉将东府托付于仆射,亦是将大魏托付于仆射。如此重荷,晚辈惶恐,忧心不已。”

何知己道:“何某有一日在,大郎君亦不必担忧。”

成昭远微微颔首:“如此,便好。”

————

成之染统领大军,沿江西上,到豫州历阳城外采石渡渡江。大江横亘,江阔云深,唯独此处最是狭窄,向来为江津要冲。

从采石渡登岸,沿颖水西上,行军十余日,便到了淮南郡治寿阳城。后将军宗棠齐率军驻扎在此,奉成肃之命修治陂塘,整顿屯田数千顷,已等候大军多时了。

他与宗寄罗叔侄久别重逢,一时间感慨万千,恨不能与他们一道北上,真刀真枪地与胡虏死战。

宗棠齐设宴款待大军,于席间委婉地向成之染表明心意。

成之染当然不会答应,道:“将军驻守寿阳,乃西路大军后方根基所在。淮南郡与汝南、新蔡二郡毗邻,二郡如今仍沦陷宇文氏之手,大军此行沿颖水北上,进击南顿,不免有后顾之忧。唯有将军率兵威慑,汝南新蔡叛军才不敢出兵阻挠。”

宗棠齐明白这道理,退而求其次,道:“节下持节督军,若许我西进,攻取汝南、新蔡,何尝不是大功一件?”

成之染摇头:“汝南、新蔡与我豫州山水相连,有犬牙交错之势,孤绝于外。待我军攻克洛阳,横断大河之时,别说是汝南、新蔡,宇文氏在河南淮北之间十余郡,都必将不战而降,重归于我朝治下。”

河南淮北诸郡沦落敌手,不过是十几年前的事情。郡县官守也大都是汉人,只是心怀叵测,做了墙头草罢了。

大军此行的目的是夺回洛阳,大功告成,兵锋所至,一切都迎刃而解。

宗棠齐无奈,脸上便有些丧气。他与桓不识年岁相仿,已过了不惑之年,眼见得桓将军率军为北伐前锋,心中艳羡不已。

他仍不甘心,道:“若洛阳平定,我愿意跟随节下,西上叩关。”

成之染细细打量他,道:“洛阳在天下之中,河南淮北,多所依凭。然而城池与慕容氏隔河相望,在胡虏兵锋之下,纵然我军收复洛阳,亦不能掉以轻心。不知将军可愿意戍守洛阳?”

攻城不易,守城更难。洛阳之地,与慕容氏之间山川相近,个中险峻,成之染并不讳言。

座中众人齐齐望向宗棠齐,却见他思忖良久,缓缓点了点头。

“倘或如此,必不负节下所托。”

宗寄罗心下怪异,待散席之后,忍不住问成之染道:“军中早已定计,待前锋三路人马会聚洛阳,须得等太尉大军到来,再一同西上。洛阳的守将,想来太尉心中已有了人选。为何今日要许给我阿叔?”

“军情瞬息万变,将来如何,犹未可知,”成之染似是一顿,道,“今上既然已许我都督前锋,太尉纵然知道了,也无话可说。”

月色如水,竹影参差,习习秋风吹动二人衣襟,依稀碎语飘散于凉夜,旋即杳然无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