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65章 两望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65章 两望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成之染不欲声张,在刺史府往来一切如旧。眼见得天时渐短,下游却迟迟没有音讯,众人都等得焦躁。

宗寄罗日日打马上城头远望,回府见成之染稳坐厅堂,不由得问道:“你怎么一点也不着急?”

“着急又有什么用?”成之染一笑,“有太尉坐镇东府,金陵出不了乱子。许是被什么事情牵绊住了,倒也无妨,我等就是了。”

宗寄罗蹙眉:“麻烦可都在这里,金陵能有什么事?”

“多思无益,”成之染摇头不语,半晌放下手中簿册,道,“不过你说的也对,荆州诸事确有几分棘手。国朝自乾宁八年土断,在荆州虽有收效,但恐怕仍有未尽之力。前者放还军中老幼兵卒,总得补充些兵源进来。我如今尚可亲自督责此事,只是不知将来刺史到来,可否有一般手段。”

她所希望的,不过是继任者萧规曹随罢了。然而这也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

宗寄罗思忖道:“那位裴太守,可否代为助益?”

成之染沉吟一番,道:“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裴善渊尚不知被寄予厚望,此时正站在府门前,身后一行人马风尘仆仆,略显拘谨地打量着眼前的宏阔府邸。

见成之染手下军主石阿牛走出,裴善渊难掩兴奋,连忙招手道:“石军主,劳烦给太平侯通传,益州有使者来了!”

听闻是益州来使,石阿牛不敢耽误,当即到府中送信。宗寄罗刚听到门外有来使,欣喜得一跃而起,然而听石阿牛说完,使者并非从金陵来,而是……从益州?

她很是意外,甚至还有些惶惑。益州虽是她的故乡,如今却仿佛一场陈年旧梦,乍然听旁人提起,又显得有几分陌生。

成之染让使者进来,裴善渊跟在后头,却在堂前止步,好奇地朝里边张望。

成之染朝他挥手:“裴太守,来!”

裴善渊喜出望外,进屋便侍立一旁。

那来使见堂首众星捧月般端坐一女郎,垂眸掩去了眼底诧异,恭恭敬敬地行了礼。

成之染查看了文牒印信,确实是益州来使,益州刺史董荣还特地给她写信问安,让使者一并带来。

她问道:“刺史一切可好?”

董荣没什么不好,自从伐蜀途中柳诣病逝,董荣得了刺史之位,两年来倒也是兢兢业业,生怕因为这位子来得轻巧,被旁人耻笑。

至于此番派使者前来,一来是听闻太平侯坐镇荆州,特地来拜望一番,二来,则是为了西戎的消息。

“西戎?”成之染目光一顿。

使者解释道,董荣自上任以来,对四方防务很是上心,数次遣使往返于河南道,与西戎诸国往来。不久前,凉州酋帅屈脱末遣手下到访锦官城,声言凉州不甘再受宇文氏驱迫,愿意为大魏前驱,共灭关中。

成之染问道:“凉州来使如今在何处?”

使者道:“来使带来屈脱末奏表一封,请刺史转呈天子。人早已走了。”说罢,他让随从将奏表取来,小心翼翼地呈给成之染。

成之染扫了一眼,并未将奏表拆开,只是打量那来使,道:“既然是上呈天子的奏表,刺史何必拿来给我看?”

董荣不会不知道,益州向天子奏闻,大可不必从荆州手中走这遭。

使者恳切道:“刺史听闻太平侯在江陵,此事他拿不定主意,特此向太平侯禀报。”

成之染轻笑一声,这个董荣倒是有意思。她起身朝东一拜,遥遥向金陵行礼,不假思索地拆开了奏表。

这使者说的没错,那位凉州屈脱末,果真在宇文氏眼皮子底下,与益州暗通款曲。无论他这番心意有几分真假,于金陵而言,这可是一件怀柔远夷的美事。

董荣哪里是想让她掌眼,分明是要将这个功劳拱手让她。

成之染将奏表合起,对那使者道:“董益州此事做得好,我再派些人与你一道回京,早日将这好消息送到朝廷。”

使者颇有些迟疑,这并非董荣本意。

成之染不容他解释,径自道:“路上可耽误不得,若是去迟了,北伐大军就要从金陵出师了。”

使者被她唬住了,抬头却见这年轻女郎展颜一笑,眸中夹带着戏谑,方知她说的是玩笑话。

然而她不与董荣争功,却是无可非议。

成之染将使者款待一番,接风洗尘,养精蓄锐,又挑选数名精干士卒,与使者一道东归。

徐崇朝见她一连数日面带喜色,心知她是为凉州之事欣悦。饶是不忍心给她浇冷水,他思前想后,还是道:“西戎狡诈,未必可信。”

“可信不可信,又有什么要紧的?”成之染不以为然,与庭前遥望天边舒卷残云,唇边浮起浅淡的笑意,“凉州地僻,倘若能出兵为宇文氏掣肘,自然是好事。倘若不能,他既有二心,又岂会为宇文氏尽忠卖力?况且天下形势已分明,大魏与宇文氏必有一战。若我倡言北伐,朝中有谁能阻拦?”

“北伐……”徐崇朝似是一叹,“倡言容易,兴兵却难。举倾国之力,赴万里之遥,不可不慎重。”

成之染抚剑沉吟,良久不语。

徐崇朝望着萧萧秋叶,道:“起风了,回屋罢。”

成之染一动不动,忽而侧首看他,轻叩着剑柄,道:“攻灭宇文氏,第一步须得夺回洛阳。倘若雍州从南阳出兵,洛阳便腹背受敌。”

徐崇朝一笑:“这是庾昌若第二次北伐的路线。”

成之染失笑,喃喃道:“庾昌若……”

她轻叹一声:“其人未必不可称豪杰。”

徐崇朝未置可否。

成之染徐步回屋,忽而想起了什么,郑重其事道:“我早已思量多日,如果怀中是女儿,就叫做‘洛宛’。”

洛阳南阳,山河两望,终有一日,同归一国。

“洛宛……”徐崇朝轻语,凉风自庭中掠过,吹动屋檐外枝叶沙沙作响。这低语飘散在风中,倏忽杳无踪迹。

————

江陵又一场秋雨过后,金陵远客终于姗姗来迟。

成之染闻讯赶到江畔,烟波之间巍峨船队浩荡西上,紫袍金带的贵人前呼后拥,施施然于桃花渡口登岸。

见到对方熟悉的面容,成之染悬着的心登时落下。

来人果然是她二叔成雍。

叔侄重逢,几多感慨。成之染将成雍迎接入城,在军府众人面前做足了礼节。

成雍此行并不单单是来赴荆州刺史之任,他还被朝廷拜为骠骑将军,都督西土诸州军事。

第二品骠骑将军,多少武将毕生孜孜以求的名位。成雍有几分本事,成之染心中自然清楚,正因为清楚,竟生出几分酸涩的艳羡。

谁能不说她二叔好命呢?

成雍颇有些自知之明,虽身居高位,待人倒依旧谦逊和蔼。随行而来的一干佐吏,都是成肃精心选派来辅佐他的。

成之染将人请到槐荫堂,屏退了一干侍从,只留了徐崇朝几人,这才问成雍:“京门重地,阿叔既然离开,有谁能接替?”

比起荆州刺史的人选,她更不知徐兖二州刺史花落谁家。

说起这件事,连成雍都有些一言难尽。他故意卖关子让成之染来猜。

成之染不敢在他面前乱说,只道不知。

成雍啧啧了两声,道:“你祖母那位四弟,从前你也见过的,可还记得?”

温老夫人在家中行二,有两个阿弟,一个名为温三顾,一个名为温四迟。她父亲早亡,姊弟几个相依为命过来的,后来成肃发达了,对这两位舅父也颇为看顾。

成之染脸上露出难言的惊诧:“温四迟?”

成雍瞪了她一眼,责备她直呼长辈名讳。

成之染还没从意外中缓过神来,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样:“那可是京门!举足轻重的徐兖刺史!他有何功绩,足以担当如此大任?”

此间并无外人,成雍也随她一叹,摆手道:“金陵如今的局势……唉,你回去自然知道了。”

成之染稳了稳心神,问道:“我祖母已经七十余岁,她四弟年纪也很大了罢?这也行?”

成雍又是一叹:“这不是朝中无人可用吗?”

成之染冷哼了一声:“是东府无人敢用罢?”

徐崇朝看了她一眼,好一番欲言又止。宗寄罗与岑汝生面面相觑,默契地垂眸不语。

成雍却只是摇头,半晌道:“你那送信的使者,早就到金陵了,我今日才来,你可知为何?”

成之染略一思忖,单凭将温四迟扶上兖州刺史之位,恐怕她父亲已费了不少功夫。金陵乱状,可以想见一斑。

然而成雍开口,还是让她吃了一惊。

“你父亲如今蒙朝廷恩宠,天子要给他加太傅之衔,拜为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不过这太傅、州牧,你父亲坚辞不受。”

众人闻言,惊疑不定。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成之染缓缓从座上站起,眸光闪了闪,对成雍道,“阿叔莫欺我读书少,上一个这么做的人,是庾昌若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