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92章 疑念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92章 疑念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成肃的提议,徐崇朝本不想跟家中说起,可钟氏这段时日格外关切,他招架不住,只得一五一十地说了。

钟氏且喜且忧,喜的是成肃竟找了这么显赫的人家,忧的是自家门第难以相配,若像赵家的事情一样一波三折,她可受不住。

见儿子不乐,钟氏怪道:“怎么,这门婚事你还不愿意?”

徐崇朝对上母亲的目光,心里只剩下为难,他斟酌一番,道:“兰陵萧氏门高非偶,儿只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门当户对?”钟氏皱了皱眉头,道,“人往高处走。你家今时不同往日,若不能借此攀升,往后在金陵可怎么过活?”

“阿母……”

“你阿姊阿妹都指望着你,阿蛮,给阿母也争口气。”

他母子二人交谈,徐丽娘和两个阿妹在侧,都一言不发。

徐崇朝仍在争辩,徐丽娘抬眸看了他一眼,若有所思地收回目光。

徐娴娘看得着急,又不想让母亲和兄长为难,于是求助地拉了拉二姊的衣摆。

自从徐丽娘从北地回来,整个人变得寡言少语,钟氏也有所顾忌,对她可谓是百依百顺。

“阿母,”徐丽娘突然开口,打断了钟氏的追问,“或许阿蛮心里有了人,阿母该问问才是。”

徐娴娘诧异地望向二姊,不由得为兄长捏了一把汗。

钟氏略一沉吟,问徐崇朝道:“阿蛮,此话当真?”

碍于阿姊阿妹都在场,徐崇朝面上发烫,动了动嘴唇,到底没好意思说出来,只道:“望阿母成全。”

徐雅娘惊讶道:“真被二姊说中了!阿兄,是哪位娘子?”

徐崇朝不肯开口。钟氏挥了挥手,对三姊妹道:“你们先出去。”

徐雅娘颇为遗憾,一步三回头地跟两位阿姊出门,见二人面色如常,不由得一顿:“阿姊怎么不惊讶?”

徐娴娘与徐丽娘对视一眼,勾唇笑了笑:“阿兄藏不住心思。”

“是么,我怎么没看出来?”徐雅娘还想追问,两人都缄口不言。

一炷香的工夫,徐崇朝也出来了,徐雅娘好奇地问这问那,徐崇朝颇为无奈:“待为兄事成之后,再告诉你也不迟。”

徐雅娘四处询问不得,一脸郁闷地到屋里找钟氏,却见钟氏在案前以手扶额,正唉声叹气。

徐雅娘问道:“阿母有何烦心事?”

钟氏收敛了叹息,目光幽幽地望着她,半晌道:“四娘,你可要做个好孩子。你这些阿兄阿姊,一个个的太不让老母省心。”

徐雅娘不敢说话了。

徐崇朝口中心仪之人,着实让钟氏犯难。她思前想后,不知如何向成家开口。

徐崇朝只得拖延着,成肃问起时,便含混过去。如此几回,成肃也渐渐明白了,他这个义子确实无意与萧氏联姻。

成肃不由得称奇,天底下这般好事,竟也会有人拒绝?

他并不强人所难,转而又问道:“你中意的那娘子,可与人家说好了?”

徐崇朝不免局促:“还不曾。”

成肃啧了一声:“此事还需多上心,若你不便开口,义父替你打听。”

徐崇朝试探道:“无论我所求为何,义父都肯答应么?”

成肃不疑有他,颔首道:“我能为狸奴求到的,自然与你一碗水端平。”

徐崇朝拱手拜谢。

成肃侧倚着凭几,随手翻了翻案上的文书,动作顿了顿,道:“过几日是柳家大舅父六十大寿,到时候我与狸奴赴宴,你可要同去?”

柳家大郎君柳访,比成肃还要年长十岁,年轻时素来是乡里称颂的读书郎。他学问精到,曾被丰城县公谢峤举荐到国子学,如今也以通直散骑侍郎之职侍奉于禁中,参平尚书奏事,兼掌侍从讽谏。成肃对妻兄向来敬重,纵然是冗务缠身,也务要亲自到柳府走一趟。

徐崇朝心中一动,欣然应允。倘若柳访能为他说几句话,成肃这一关或许便没那么难过。

————

柳访年纪虽高,却生得鹤发童颜,双眸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举手投足流露出读书人的文雅。他儿女成行,子孙满堂,家中男丁也多是文儒出仕,家风与兄弟柳诣家迥然不同。

柳元宝也跟着父亲前来祝寿,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人群突然间一静。他回头望去,原来是成肃到了。

太尉的仪仗,素来是威风堂堂。成之染知道她舅父不喜浮夸,到了柳府门前便让人退下。

成肃听之任之,见柳访在门前相迎,一时间心中慨然。他威望素著,不怒自威,道旁众人都恭谨垂眸,直到一行人步入正堂,才恢复如初。

成肃与柳诣在正堂交谈,俯仰今昔,感慨万千。成之染退到堂下,却见柳元宝笑呵呵过来,朝她招招手。

成之染看到了柳元宝,旋即也看到了柳诣。她倏忽想起数月之前,对方曾向她提起谢岐在三吴之事。她迁延日久,到现在都没有向谢家人问清楚,一时间心虚不已。

好在寿宴上人多,二人也没有多少交谈的机会。酒过三巡,主人翁似有些醉意,长子柳元庆操持寿宴,连忙服侍父亲去后宅休息。

刚回到屋中,柳访半睁的双眼便睁开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道:“一见狸奴,便想到你阿姑,我果然是老了。”

柳元庆想起成之染的模样,也有些感怀。柳访是长兄,柳宣娘生女又晚,成之染跟柳元庆的儿女差不多年纪,在他印象中,素来是活泼好动的小丫头。

可许久不见,她身上平添了几分深沉内敛,眸中坚毅更带着成肃的影子。

柳元庆叹道:“这些年,狸奴也是不容易。”

柳访望着窗外明媚的春光,缓缓道:“成郎带着他那个义子过来了。”

他阿妹无子,成肃的子嗣都是妾室所出。柳访知道个中曲折,对成肃之举也无可非议,但心中总还是介意的。

成肃来祝寿,并没有与庶子同行,何尝不是顾及他家的考量。

若他没记错,成肃庶长子已经十二三岁了,寻常公侯世家,这个年纪的嗣子早该立为世子了。庐陵公府正是门庭煊赫的时候,难不成成肃还没有立嗣之意?

柳访不愿意多思多想,索性闭上了眼睛。

柳元庆琢磨着父亲的话,道:“我看那小郎倒是一表人才,是个体面人。姑丈好眼光。”

柳访依旧闭着眼,道:“他是当子侄,不是当女婿。”

柳元庆笑道:“当女婿也未尝不可。近来京中传言姑丈看上了豫宁县公世子,我看以谢氏的脾性,这事成不了。”

柳访睁开眼,缓缓道:“谢家的事情,你操什么心。”

柳元庆连连称是,却见父亲从矮榻上坐起身,似乎凝神谛听着什么。

“阿父……?”

“有人过来了。”

不多时,小厮进来道:“主君,三郎君兄妹和成家女郎求见。”

柳访让他们进来。几个小辈规规矩矩地站了一行,向柳访行了个大礼。

柳诣小女三娘才六岁,依照兄姊的嘱托,甜甜地说了通吉祥话,引得柳访哈哈笑起来。

众人唠了会儿家常,柳访问道:“三娘如今可进学?”

一提起这事,柳三娘顿时耷拉了脸,在伯父面前诉苦道:“已经跟着家中女先生读了几天书,属实是无趣。”

柳元庆笑道:“你都学了些什么?”

“在学《诗》,”柳三娘想了想道,“背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这闲工夫,我想去江上划船。”

众人都哄笑起来。柳访道:“进学是好事,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柳三娘撇嘴:“反正我也做不了阿伯这样有学问的人。”

她阿姊二娘年纪稍大些,笑道:“你若有志气,学阿兄阿姊上战场也行。”

“那倒不必了,”柳三娘连连摆手,“我胆子最小,进学刚刚好。”

柳访含笑望向成之染,问道:“狸奴小时候,是跟着你二叔读书识字罢?”

成之染点头称是。她二叔成雍以北徐刺史之职镇守彭城,她有一年多没见到他了。

柳访提醒道:“如今天下太平,你久在京中,多与世家女郎打交道。于文墨一道,莫要荒废了。”

成之染一口答应,颇有些心虚,却听柳访道:“西府那位李公有几分文才。当初你父亲南征归来,天子在西池设宴,诏令群臣赋诗庆贺,李公的诗作功力颇深。”

成之染笑道:“既然能得阿舅青眼,李公倒是有本事。”

柳访笑了笑,点到为止。他似乎有些疲惫,众人不便再叨扰,没坐多久便起身告退。

成之染走到庭中,不由得回头一望,心中忽然冒出个念头,她舅父博学多识,有些事,或许他知道。

柳元宝见她停下脚步,道:“怎么了?”

“你们先走着,”成之染扭头往回走,道,“我去去就来。”

柳访仍倚在榻上,听闻脚步声去而复返,缓缓睁开了眼睛。

“阿舅,”成之染急匆匆进来,道,“我有一事不明,还请阿舅解惑。”

“是世家的事?”柳访问。

成之染一愣,没想到对方竟一下猜中。

柳访道:“不妨说说看。”

“谢家那位卫将军,与三吴有何渊源?”

听她冷不丁提起谢岐,柳访思索了一阵,问道:“为何说到他?”

成之染略一迟疑。

柳访倒也不追问,顿了顿道:“谢家与三吴渊源颇深,岂止一位卫将军?先朝天下离乱时,陈郡谢氏避居江南,正是到会稽投亲靠友。当初谢太傅更是隐居会稽,为庾昌若所召,才出仕朝廷。卫将军在七星山战后亦曾出任会稽内史,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既然如此,想来谢氏在会稽树大根深。”

柳访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以阿舅之见,张灵佑之乱,可与他有关?”

柳访似有些意外,柳元庆也一挑眉,道:“阿妹,话可不能乱说。”

柳访隐约明白成之染之意,然而他略一沉吟,道:“斯人已逝,这种事,谁能说得清?”

是啊,除了谢家人,谁能说得清?

成之染一拜:“谢阿舅指点。”

柳元庆纳闷:“你难道明白什么了?”

成之染笑而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