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84章 年关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84章 年关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暮色沉沉,坊间响起梆子声,再过没多久,坊门便要落锁了。成之染向钟氏道了别,与赵蘅芜一道出门。登车之时,她察觉身后视线紧随,落帘的间隙一瞥,望见徐崇朝稍显暗淡的目光。

成之染闭了闭眼,到底没再将车帘掀起。

赵蘅芜家住城西,与成之染并不顺路。二人路上分开后,成之染倚着厢壁,竟有些昏昏沉沉的。明明大半天尽是玩乐,她却感觉比行军还疲惫。

牛车吱呀一声停住了。成之染心中一动,唤道:“阿喜?”

阿喜此行随她来,隔着侧帘道:“女郎,徐郎过来了。”

成之染心中一紧,尚不及开口,却听到徐崇朝似乎与阿喜说话,旋即车门一开,人已钻进了车里。

“阿蛮!”成之染难掩惊诧,又不知他与阿喜说了些什么,没来由有些慌张。

徐崇朝比了个嘘声,低声道:“小点声。我来看看你。”

“我有什么好看的?”

徐崇朝盯着她,问道:“午后在后园,你看到我了。”

他并非询问,而是以肯定的语气说出。

成之染侧首:“嗯?”

徐崇朝伸手拉她,成之染将他推开,两人一时僵持住。

徐崇朝问道:“狸奴,这是怎么了?”

车厢虽宽敞,可两人挨得近极了,彼此的气息交缠,成之染稳了稳心神,道:“你可曾与蘅芜有婚约在身?”

徐崇朝眸中闪过一丝诧异,急切道:“不过是父辈戏言,我从未答应。”

见成之染不语,他连忙解释道:“我长姊与赵郎成婚时,蘅芜才出生没多久,我年纪也小。赵家伯父与我阿父多年同袍,一时兴起,才开了什么换亲的玩笑。他去世得早,这事再没人提过。”

成之染闻言,心中竟有些酸涩。赵兹方之父是宣武军故将,当年谢峤将军的旧部,他与徐家才是真正的通家之好,两家的孩子打小便相识,如今更亲如一家。

她闷闷道:“你认识蘅芜,比认识我早许多年。”

“这哪有什么先来后到?”徐崇朝趁机拉住她的手,道,“她比三娘还要小,我向来都是当阿妹看的。”

成之染侧首望他:“我也比三娘要小。”

“这可不一样,”徐崇朝失笑,认真道,“当初遇到你,我就想……”

他顿了一顿,勾唇笑起来,却不肯说下去了。

成之染追问:“就想什么?”

徐崇朝不语,英武的面容带了几分忸怩。他一手将人揽过,在对方唇角和面颊落下一串温柔缱绻的吻。

温热的气息如同羽毛从心尖扫过,成之染心如擂鼓,神智却无比清醒。

阿喜他们可都在外面,掀开帘子便一览无余。这未免太过于冒险。

她将手搭在徐崇朝肩上,缓缓拉开了距离,长久地凝视着他。

徐崇朝问道:“怎么了?”

成之染并不作声,半晌,她摇了摇头,抬手轻轻描摹着对方的眉眼,道:“坊门要关了。”

徐崇朝打量她神色,探身吻上她唇瓣。

成之染没有避开。

“那便告辞了。”徐崇朝低声说道。

————

金陵的雪下了一层又一层,深深浅浅地铺陈到年关。海寇初平,百废待兴,成肃身居扬州刺史,又新任太尉,府衙俨然如同一个小朝廷,军情政事桩桩件件如雪片,府中整日里人来人往,忙碌得如同市集。

成之染到底还是被成肃拉到了沧海堂,代替他生病的书吏念诵文书。这活计枯燥而庞杂,每每从连篇累牍的文字中寻取真意,都仿佛抽丝剥茧,耗费心力。

也难为她父亲终年累月浸淫其中。

偶尔她也能看到熟悉之人的消息。先前随成肃征伐的部将大都加官进爵,不少人镇戍一方,建威将军董荣从下邳送来拜帖,倏忽让成之染想到,平齐竟已是两年之前的事了。

当初海寇进犯金陵,伐齐大军仓促南归,只留下降臣羊粲都督诸郡,并一干三齐士族作宰。年来朝廷陆续派人到三齐为官,新晋的奋武将军彭鸦儿亦在其中,他口中三齐景象,似乎与往日独孤氏在时并无二致。

“三齐之间,羊毕封高而已……”成肃闭目叹息,道,“独孤氏虽败,豪强大族还独善其身。”

成之染道:“羊毕封高在三齐经营日久,所求不过是保全门户罢了。倘若能归心朝廷,给他个一官半职又有何妨?”

成肃道:“不错,世家所求不过门户。可若是胡虏以重利招引,他们岂能不动心?”

毕竟,慕容氏隔河南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成之染摇头,“似这等豪强大族,恐怕是只能威逼,不能利诱。只要我军拒敌于大河之外,三齐士族便心向朝廷。”

成肃不置可否,突然笑了笑:“先前谢三郎也是这样想的。”

他冷不丁提起谢鸾,成之染顿觉无语,道:“难不成他如今有了新想法?”

“那倒是没有。”

成之染干巴巴地笑了笑,问道:“谢三郎打算如何拒敌?”

成肃道:“听说他正在写平虏三策,若一切顺利,明年便能拿出来。”

成之染一愣,没想到谢鸾居然当真对靖边之策费了番心思,心中一时也有些好奇。他一介书生,能写出什么高论?

她默然良久,道:“慕容氏固然要打,可如今大魏腹心之疾,在于蜀中。蜀中一日不能平,西陲便一日不能安定。”

成肃亦有所感,从几案上翻出一封书信,道:“这是你三叔写来的。”

成之染细细一看,信笺的落款还新,想来是江陵快马加鞭送来的。先前广武将军刘和意带兵收复要塞白帝城,西土大受振奋。成誉在荆州操练军士,积草屯粮,人马盛壮,待来年水涨之际,便打算乘势西上,与乔氏逆贼来个了断。

成之染将书信放回案上,抬眼看着成肃道:“阿父,若三叔出征,我也要随他前去。”

成肃道:“你三叔何等人物,难道信不过?”

成之染摇了摇头。她并非不相信成誉的本领,只是……他的伤,不知现在如何了。

成誉素来报喜不报忧,坠马受伤之事瞒得紧,家中恐怕都还不知道。成之染自不会违逆她三叔,于是抿了抿唇,道:“正是因为信得过,我才要随他历练,学着做一军统帅。”

成肃哈哈一笑,道:“此事答应你也无妨,但为父也有条件。”

“哦?”

“来年你便满二十岁了,纵然是男子,也到了加冠之时。平蜀之后,功业已建,须得成家。”

成肃紧盯着女儿,隐隐担心她如往日般炸毛。然而成之染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平静,她点了点头,道:“我答应阿父。”

成肃不由得默然,半晌颔首道:“好,好……”

————

新年如期而至。自从乾宁六年出征伐齐,成之染已有两年在外漂泊着度过团圆夜。如今终于又同家中长幼齐聚一堂,竟是前所未有的热闹和喜庆。

太尉府的花灯从街头绵延到巷尾,迎风晃动时,仿佛雪海中绽放的繁花锦绣,一派富丽堂皇的大户人家气象。

成之染驻足片刻,便移开目光,逢年过节时府中门庭若市,人声喧闹更胜过花灯璀璨。她身为庐陵郡公长女,难免要酬答待客,将拜访府上的女客迎到中堂。公府的排面,还是得祖母温老夫人和叔母桓夫人撑起来。

成之染掐指一算,举家迁居金陵已有四五年,然而她久居丧中,又南征北战,与京中仕女鲜少交游。桓夫人一刻不停地向她引见,瞧众人含笑打量她的神色,浓重的考究意味溢于言表。

成之染笑容逐渐变得僵硬。

她打着二娘琇莹的幌子,趁人不备溜出堂中,望见九重天幕中淡漠的层云,心中竟生出难言的愁闷。

成琇莹年纪六七岁,打扮得俏丽可爱,她张着水灵灵的大眼睛,仰头对成之染道:“阿姊不在家,外头的人隔三岔五就来打听你。”

成之染问道:“打听我什么?”

成琇莹想了想道:“伯父不想让外人知道阿姊不在家,就说阿姊生病了。方才她们见到阿姊活蹦乱跳的,都很吃惊呢。”

成之染默然。

成肃虽默许她在军中历练,可此事毕竟只有少数人知晓内情,成肃对外隐瞒,何尝不是以为杂处军中有损女子清誉。

成之染无奈地笑笑,问道:“那二娘知道阿姊去哪儿了吗?”

成琇莹用力点了点头:“阿姊去打仗了,我才不会说出去。”

成之染赞许地摸了摸她的脑袋,却见琇莹将小手一指。

“阿姊,那边有人在看你。”

成之染循迹看去,不由得一愣。有一人长身玉立,素衣白裳,在簌簌落雪的树下朝她望过来。

竟然是谢鸾。

谢鸾怎会到内院?

成之染四下一看,不由得恍惚,她只顾着跟琇莹说话,不知不觉间竟来到了前院。前堂中传来阵阵谈笑声,夹杂着成肃的声音,顺着风吹到她耳边。

谢鸾似乎也有些惊讶,礼貌地朝她颔首致意。

成之染心念急转,猜测对方或许是与同僚一道,来向上官拜贺的。毕竟他父亲谢让与成氏并不相熟,而谢鸾的模样显然是在等人。

待那人出来,成之染愈加诧异。她怎么从不知道,徐崇朝竟与谢鸾有同僚之谊?

徐崇朝原本打算同谢鸾一道离开,可出门见到成之染,脚下便有些迟疑。

谢鸾侧首望向他:“徐郎?”

徐崇朝很不好意思:“我还有些事……”

谢鸾目光一顿,淡淡道:“无妨,我在此候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