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37章 城防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37章 城防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微风初起,溽暑未散。船行江上,顺流破浪。

江上不比海上,寻阳以下千里大江,平静得如同白练。孟夏时节不多风,唯有不尽潮气拂面而来,氤氲着日光,令人心中郁郁。

然而一想起岭南,此间闷热便少了几分恼人。

立于船头的壮年男子长出一口气,望着宽阔的江面收回思绪,岭南日色将他皮肤晒成了古铜色,较从前更多了几分威严。候在一旁的兵士见他回神,小心道:“将军,大将军有请。”

壮年男子半晌不言语,那小兵便有些着急,催促道:“大将军有要事相商……”

一个眼刀横过来,小兵愣愣地住了声。

眼前玄色身影一晃,衣甲窸窣作响,人已往舷梯去了。木梯发出沉重的声响,每一声都昭示着来人的不悦。

张灵佑等在爵室,倚栏听着脚步声由远及近,毫不客气地停在侧旁。

他一动不动,余光里那身影很是不耐烦。

“叔度,你还是沉不住性子。”

张灵佑开口,语气平淡。他生得白面长须,相貌周正,即使在军中,也常常一副儒生打扮,青衫广袖,羽扇纶巾,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几分清雅。

因此当他投来谦和质询的目光,郑显的火气腾一下便上来了。

“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说这些!”

张灵佑侧首看他:“那该说什么?越靠近金陵,越得留心。”

郑显恨恨道:“我看你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他说的是承平年间败于宣武军的旧事。张灵佑不以为忤,有一搭没一搭地晃着羽扇,问道:“当初劝我起兵时,你是怎么说的?”

“我?”郑显不假思索,道,“我说,你难道还能在岭南待一辈子吗?”

“不是这一句,”张灵佑摇头,“你说成肃在广固与胡人厮杀,这一仗不知要拖到猴年马月,对我们而言,正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郑显道:“不错。”

“可如今成肃回来了!”张灵佑用力一拍羽扇,“他竟然活着回来了……”

“那又如何?”郑显不以为意,道,“你怕他,我可不怕。”

张灵佑看了他一眼,道:“我并不怕他。只是此人远比江岚李劝星难对付。”

郑显嗤笑道:“我大军十余万人,舟师盛壮,今非昔比。荡平金陵都不在话下,他带着一群伤病残将,又能奈我何?”

张灵佑又摇头道:“成肃其人深不可测。胡骑剽悍,城池险固,尚不能将其阻拦,足见其老谋深算,诡计多端。金陵又与寻常城邑不同,更不可掉以轻心。”

“难道我掉以轻心?”郑显不满道,“如何攻下金陵,我早在岭南便考虑好了。你我兵分两路,于新亭和白石南北夹击,成肃纵有三头六臂也救不得!”

他话音刚落,张灵佑又摇头道:“我已经说过,金陵山川交错,个中形势复杂,贸然分兵,一旦失利,士气低落,何以为继?我将身家性命抵在此处,万不能轻举妄动。”

郑显气道:“哪个不是抵上了身家性命?你坐拥大军,岂能如此畏首畏尾?”

“我乃是已死之人,再也输不起,”张灵佑叹道,“人命危脆,人心亦然。叔度,我不能输,否则便是万劫不复。”

郑显听他这么说,皱起了眉头,道:“依我之计,必得金陵。”

“昨夜斥候来报,孟元礼已望风自裁。想来金陵早已是人心惶惶,用不了许多时日,便自会分崩离析。我等以逸待劳,岂非上策?”

郑显强压着怒火,道:“你还等着他们投降吗?”

张灵佑淡淡道:“若他能君臣束手,肉袒牵羊,有何不可?”

“笑话!”郑显不知从何说起,怒极反笑道,“如今掌权的可是成肃,又不是王平之那样的软骨头!”

“朝中还能有几个成肃?连孟元礼都吓破了胆,更何况旁人?”张灵佑似是一笑,“自岭南北上这一路,献城投降的还少吗?”

郑显不由得一噎,直指着他道:“你真是异想天开!”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亦是为诸军将士考虑。”

张灵佑说罢,忽而神色一紧。二人交谈间,楼船已行至江心白枫洲。这一片沙洲周延数十里之广,横亘于烟波浩渺的大江上,土地平整,屋舍俨然,林梢间隐约可见层楼高企的馆驿,正是官府设在洲中的客舍。

他连忙吩咐属下:“停船,驻扎白枫洲!”

“不可!”郑显抬手喝止住那人,厉声对张灵佑道,“主上,你仔细看看,前面便是新亭了!主上若是不放心,我愿带兵从新亭登岸,为诸军前锋!”

张灵佑自然望见了新亭,望见了叠翠蒙茸间高耸的重檐歇山顶。这处数百年来风雅不绝的饮宴之所,不知迎来又送走了多少王侯将相,如今面对江上遮天蔽日的战船,也只于回环险阻的丘墟垅堑中无言矗立。

这盛壮形势让张灵佑愣了愣,他回过神来,道:“不能往前了,再往前便没有屯驻之地。”

“请主上让我一战!”郑显一拜,道。

“不可——”

张灵佑紧盯着属官:“速去传令,退回白枫洲!”

那属官噔噔跑下舷梯,高声呼喊了什么,江上顿时号角声大作。帆移影动,人马喧腾。

郑显撑着栏杆,泄愤般挥了一拳,铿然有声。半晌,他抬头道:“主上误我!”

————

江上悠远的号角声飘散于孟夏溽暑,千顷茂林间,百里长山下,敌船如黑云般缓缓后撤到白枫洲。

石头戍城头,成肃长舒了一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肃穆和威严重新回到脸上,深沉似水的眸子逐渐亮起来。

他大笑几声,一拍墙垛道:“天不亡我!”

诸将佐惊魂未定,实在是笑不出来。白枫洲距离石头戍不过十余里,敌船瞬息之间便可兵临城下,只不过是来早来迟的问题。

成之染方才紧张得小脸煞白,如今终于挤出了笑意,道:“敌兵不进反退,已如强弩之末,再难成气候。”

成肃点点头,扭头问成雍:“何知己到哪儿了?”

成雍擦了擦额角冷汗,道:“这两日便能到金陵。”

成肃哼笑了一声:“我等得,张灵佑不一定等得。”

他沿着城墙走了两步,眉头又紧皱起来。

“第下,旁人可指望不得,”成之染上前劝道,“张灵佑此时止住了,说不定何时又顺流而下。我军务必要趁此良机,多修些工事为上。”

成肃并非没想过,只是先前忙于调兵驻守,顾不上这些。他问道:“你待如何?”

“若要把守石头戍,淮口、后渚和越城不可不设防。若贼寇由白石登岸,庐龙山不可不设防。若贼寇闯入玄武湖,宫城以北的药园不可不设防……”

她竹筒倒豆子般叙说一通,成肃连忙叫停:“你想的倒也周全,可军中无人,做不得那些。”

成之染正要分辩,徐崇朝说道:“远的顾不上,眼前淮口却并非难事。江岸上草木丰盈,伐来堵塞淮口,明日便能做成。”

成肃思忖了片刻,点了点头,当即便吩咐振威将军杜延寿带二千人到城下封锁淮口。瞭哨一直紧盯着白枫洲,遥望见敌船密密麻麻地停靠在岸边,直到入夜都没什么动静。

成之染放心不下,然而神思已倦极,恍惚间回到将府,仿佛听到夜风中叮叮咚咚的铃响。

她赫然止步,细听时,寂寥月色里隐约传来深沉的水声。

徐崇朝投来问询的目光。

成之染用力甩甩脑袋,连那点水声也听不到了。

徐崇朝似是一笑:“狸奴,你要睡着了。”

成之染点了点头,强撑着眼皮跟在他身后,梦游般回到住处。徐崇朝送她进屋便离去,她隔着门扇伫立良久,耳畔又响起铜铃声。

————

这一夜睡得并不安稳。次日一大早,江上便传来鸟雀啁啾。成之染随成肃诸人巡城一圈,四下里乱糟糟的,成群结队的兵士往来不绝,招呼着,号令着,在一片斧斤声和打桩声中费力地拖运树木。城周和淮口的树栅已初具雏形,看上去严整森然。

日头渐渐升起来,煌煌地照着,炽热得晃眼。一阵江风刮来,嘈杂人语间,轻微的铃声仿佛烟波间的细浪,一眨眼没了动静。

成之染敏锐地捕捉到这声音,循声张望着,忽而见城西烽燧墩台竖着高高的哨岗,四角都挂着风铃。

这太奇怪了。

她遥指着那哨岗,问孟元策道:“那里怎么会有风铃?”

“那可不是一般的风铃,”孟元策目光一沉,道,“是招魂铃。”

成之染讶然。

“据说当年庾昌若北伐失利,折损了许多人马,回来后便在石头戍最高处,挂了那铃铛招引亡魂。”

成之染半信半疑:“庾昌若都死了几十年,为何不取下?”

孟元策叹道:“庾昌若虽死,这些年征战殒命的将士何曾断绝过?”

他语调低沉,眸中闪过一丝哀伤,似乎是想起了英年早逝的兄长和阿弟。

成之染扶着墙垛,道:“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不知何时才能终结这乱世。”

孟元策并不搭言,目光落在飘渺大江上,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