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21章 典刑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21章 典刑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中军议事堂。

成之染求见成肃,在门外候了许久才让进,一进门便见成雍和李临风端坐于成肃下首,二人都盯着案上的茶盏细思。

尚不待成之染开口,成肃一眼望到她下颌淤青,皱眉道:“这是怎么了?”

成之染敛眉,将宫城之事一五一十道出。她说完半晌,成肃仍一言不发。

李临风突然说道:“那葛六害了规矩,依军法严惩便是了。”

此言一出,成肃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

成之染觑着成肃神色,一颗心渐渐沉下去,扬声道:“第下?”

午后日光淡薄,照在成肃眉眼上,更显得疏离。半晌,他略一沉吟,道:“李将军以为如何?”

李临风似有些迟疑,话到嘴边绕了绕,道:“杖一百,死伤无论。”

“将军!”成之染诧异,分辩道,“杖责虽重,可那厮罪行,依军法当斩。”

李临风如何不知,他看着成肃,心中也拿捏不准对方的态度。

成肃闻言,意味不明地笑了笑:“你这丫头,看不出李将军在为你出气?”

成之染蹙眉,她自然知道军棍有轻重,将军有令,手下人不敢懈怠,一百军棍打下去,那葛六早就没命了。可是……

她摇了摇头,正色道:“这不合规矩。”

李临风勾唇,眼底却毫无笑意,道:“军中久战疲敝,哪还有那么多规矩?”

他这话意有所指,成之染不由得心生怪异。平日里李临风最是低调,一举一动都遵令而行,向来不插手军政,可他今日所说的,明里暗里都是试探。

她蓦然想起当日李临风不明不白的话,电光石火之间似有一线乍隐乍现。

葛六一帮人淫辱女俘,连徐丽娘都听闻了,那姓田的幢主又岂会不知,可他却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甚至于杜延寿,都对葛六的暴行无动于衷。若非军中轻贱战俘,他们又岂会如此?

李临风之所以这么说,想来成肃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成之染暗暗捏紧了拳头,道:“宣武军向来军令严明,不从军令无以正风纪。还望第下秉公行事。”

见她声色俱厉,成肃微微颔首,对侍立一旁的沈星桥道:“去严查此事,若确有其事,一律斩首示众。”

沈星桥领命而去,李临风目光落到成之染身上,似乎舒缓了许多,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了几句,便起身告退。

屋中一时间鸦雀无声,成雍干咳了一声,打破了屋中微妙的静寂。

“狸奴,你方才去宫中作甚?”

成之染自然而然地落座,看了徐崇朝一眼,道:“我去看徐家二娘。”

听她提起徐丽娘,成肃道:“我早已命人看护她母子,自不必担心。”

成之染问道:“阿父能护她一时,可若是回京之后呢?”

“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成肃叹息道,“乱军之中有一刻安宁,已然是万幸。”

成之染默然:“若二娘只是普通的俘虏,她又会如何?”

“如何?若她运气好,便没入奴籍听凭配遣。若运气差些,触了天子的霉头,连命都没有了。”

许是意识到徐崇朝在场,成肃的语气稍舒缓了些:“不过二娘毕竟是好命,我自会尽力为她周旋,纵然不得意,还有江郎能相助。倒不必为她担心。”

“那她的孩子……我记得名为虎头,阿父也会救他罢?”

成肃似有些疲惫,道:“狸奴,二娘还年轻,往后日子还长着呢。”

她会重新嫁人生子,忘掉齐地这段时光,忘掉独孤氏的孩子,以徐氏女的身份继续活下去。

话已至此,成之染也没什么可说的。她随徐崇朝出了门,感觉他今日格外沉闷。

“都是因为独孤灼!”成之染喃喃,“若他肯服软求情,也不至于惹怒了阿父。”

“独孤灼不会服软求情。”徐崇朝应道,语气中难掩失望。

成之染诧异于他确信的口吻,道:“你去见他了?”

徐崇朝点头,不愿再多说什么。

“你不该去的。”

身后猛然有人插句话,让二人俱是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成雍。

“阿叔可吓死人了!”成之染抱怨道。

成雍笑了笑,对徐崇朝道:“你从南归之日起,便与独孤氏异路。你义父也不希望你再见他。”

徐崇朝问道:“义父知道了?”

“我不知他是否已知晓,但切莫再有下次。”

徐崇朝苦笑:“不会有下次。”

庭院里人来人往多有不便,徐崇朝不欲多言,不久便离去。成之染将成雍请到住处,为难道:“我阿父不肯保全二娘稚子,该如何是好?”

成雍道:“不是还有江郎吗?”

“若此事推到金陵去解决,到时候众人皆知,事情便复杂多了,”成之染摇头,“江郎固然会为那孩子求情,可他毕竟有血脉之亲,免不得被人弹劾徇私,说起来又是一桩麻烦事。”

“那你的意思……?”

“在这里了结此事,便只当他们已死。”

成雍不赞同:“即使在军中,也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看在徐大将军面子上,你阿父愿意为二娘谋划,可她那孩子生为独孤氏之子,你阿父心中有顾忌,也强求不得。”

成之染似有些颓然:“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

成雍不搭言,起身在屋中逡巡了一圈,转身道:“狸奴,你就这么想救那孩子?将来他若长大了,恐怕不会记得你这份恩情。”

“阿叔这是哪里话?我岂会在乎这些?”成之染不满,“只是顾念徐家人,不忍看他们骨肉分离罢了。”

见成雍不语,她接着说道:“娴娘这些年一直盼着她阿姊平安顺遂,更何况阿蛮……阿蛮与她母子二人相见却不能相救,心里又怎会好受?”

半晌,成雍喟叹道:“狸奴啊……”

成之染焦急道:“阿叔难道能眼睁睁见死不救?”

成雍将她安抚住,斟酌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便是你阿父,也不会冷血无情。只是身为诸军统帅,他还有许多需要考量的事情。若他见到那孩子,或许这一切还有转机。”

成之染苦笑:“他连丽娘都不愿去见。”

“山不就我,我便就山,”成雍温言道,“这不是还有你吗?”

“我?”成之染抿唇思索了半晌,眸中神色不明。成雍只耐心等她开口,负手望着门外荒芜杂乱的景致。

“那孩子性情滞讷,若来求见我阿父,如何能将他说动?”

成雍笑了笑,道:“倘若他精敏聪达,反而是祸根。”

————

晚间风起时,广固城外有轻雷隐动。成之染在屋中枯坐,恍然发觉四下已昏暗。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院中杨柳都冒了新芽,随风在暮色中婆娑。

她想起成雍所说的话,心头仍是一团乱麻。

第二日清晨,有军士过来通禀:“成大将军请女郎过去一趟。”

成之染刚用过朝食,正打算去宫中找徐丽娘母子,闻言心里便一沉。待到了中军议事堂,赫然入目的竟是葛六和他那几个手下。

他数人跪在正中,在众人齐刷刷的目光中哀嚎,全无昨日打人时的威风。成之染步入堂中,葛六的脸色变了变,旋即痛哭流涕地求情:“小将军!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小将军,您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我们这回罢!”

看来军中已彻查此事,坐实了几人的罪名。成之染见他低三下四的模样,只觉得可笑,避得远远的,道:“难道是我逼你干犯军法的?”

葛六噎了噎,刚想说什么,上首的成肃已没了耐心,挥挥手让人带下去,命令道:“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这便是要斩首示众了。

葛六一行人顿时面无人色,被拖下去时鬼哭狼嚎,不知什么人吓尿了裤子,留下了一路腥臊。

堂中诸将佐摇头叹息,交头接耳议论着。其中不乏有人为葛六惋惜,据说他原是军中猛士,也算是田幢主手下得力的队主,因不光彩的罪名命丧三齐,实在是令人唏嘘。

成之染冷眼看这场闹剧,寻思着成肃总不会专程唤她来看热闹。果然,成肃处理完此事,周身仍带着杀伐决断的威严之气,说出来的话也令人心头一紧。

城破第八日,他召集众人,要对城中降民战俘做个决断了。

此前众人曾多次集议,但一直争执不下。李临风主张怀柔远民,虽驱除胡虏,但三齐旧吏一如从前,仍各司其职,由魏军留重兵驻守。

桓不疑则与之针锋相对,以为三齐吏民不可用,广固城作为独孤氏老巢,更应该彻底清剿,不放过遗民余孽。听说羊粲亲自找成肃求情,桓不疑也不肯让步,定要将广固城中男丁屠灭,妇孺没入军中为奴婢。

他二人意见相左,诸将佐各有附和,而如何定策,最终还需成肃拿主意。

而成肃,恐怕是偏向桓不疑的,更甚者,桓不疑的态度正是他的授意。

成之染思及李临风当日与她说的话,不由得忧从中来。眼见着桓不疑占了上风,她皱着眉头开口道:“独孤氏在广固不过十余年,城中百姓如何便成了遗民余孽?往上数三代,哪个不是大魏的子民?大军奉皇命北伐,正是为收复故土、安抚百姓,若一味滥行杀戮,又将以何等面目向天子复命?”

“女郎还年幼,话说出来太轻巧!”桓不疑并不相让,“我军此次出征不过三万人,至今已战损三千,尤其是广固一役,伤亡何其惨重!女郎怜悯那些人,死在齐地的将士,又有谁来讨公道?”

北地天寒,行军劳苦,两军僵持数月之间,冻馁而死者不在少数。见成之染不作声,桓不疑又道:“三齐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百余年间数易其主,人心思变,最难教化。若不给他们颜色看看,大军撤离后,谁能镇抚住?”

“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王师若硬是以暴制暴,与百姓结下怨仇,往后才更难镇抚!”成之染看向何知己,希望对方能为自己说句话。

何知己默然听二人争辩,闻言对上她的目光,无声地摇了摇头。

成之染一怔。当她愣神的工夫,桓不疑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全然没把她说的话听进去。

他兀自分辩一番,见成之染不吭声,便收敛了凌人的气势,干咳一声道:“攻灭独孤氏,这才是开始。如何在齐地经略,才更费脑筋。女郎?”

成之染漫不经心道:“桓将军所言极是。”

听她这么说,桓不疑脸上浮起淡淡笑意:“正是这个道理。李将军意下如何?”

李临风略一迟疑,摇头道:“若此事不决,当奏禀天子,听凭圣裁!”

此言一出,诸将佐议论纷纷,连成肃都看了他一眼。

桓不疑一句话噎住。李临风毕竟是李劝星之弟,在军中地位仅次于成肃,再说下去两边面子上都过不去。

屋中陷入了沉寂。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何知己突然发话,“况且这生杀之事,怎好让天子为难?”

李临风欲言又止,皱起了眉头,到底没再说什么。

半晌,成肃开口道:“广固城数月不降,上至齐主,下至吏民,都难逃干系。我军为吊民伐罪而来,对此等冥顽不化之徒,自不该手下留情。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子以仁孝治国,想必也不愿赶尽杀绝。”

李临风点头称是,面色稍稍舒缓些,问道:“依第下之见……?”

“独孤氏一族身为罪魁祸首,都已收押在廷尉,过几日便解赴京师,由天子发落。其他附逆文武百官,罪不可赦,一律夷三族,妇孺没入军中为奴婢。至于寻常百姓,便网开一面,不再追究。”

他选了折中的路子,让诸将佐挑不出毛病。

见成肃已经让步,成之染也不好再说什么,心知这军令一下,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她默不作声地退出议事堂,堂外正候着一人,见她走出来,踌躇着不敢向前。

身后传来杜延寿的声音:“还愣着作甚?快快向女郎赔礼!”

成之染这才看清,面前这人竟是田幢主。

他为何而来,她心里清楚,摆手道:“不必了。”

田幢主似有些无措,紧张地望向杜延寿。

杜延寿刚想开口,成之染便道:“杜将军更不必计较这些。那恶徒罪有应得,田幢主并未亏欠我什么。”

杜延寿笑道:“女郎大度。”

成之染摇头,道:“军中多事,还请将军多替我阿父解忧。”

杜延寿笑笑,与她客气了一番,目送她离开院落。

田幢主仍一脸懊恼:“将军,都怪我有眼无珠……”

杜延寿摆摆手道:“都无妨。往后管好你手下人,别再惹乱子便是了。”

田幢主忙点头称是,忍不住又道:“此事本无人知晓,据说是女郎去宫里,听彭鸦儿手下提起来……”

杜延寿瞥了他一眼:“旁人那些事,少留心。”

田幢主不再说话了。杜延寿将这名字默念一番,转身进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