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18章 抗辩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18章 抗辩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成之染随那军士回到主将驻地,沈星桥自去向成肃汇报军情,她脚下一拐,便望到院中枯树下有个人影,到近前一看,那人普通兵士的打扮,似乎有数面之缘。

“女郎,”那兵士恭敬一礼,道,“请罢。”

成之染压下满心疑虑,跟着这兵士穿过寂寥的院落,从角门出去便到了另一处宅邸。夜里黑灯瞎火的,门口的牌匾也看不分明。成之染不由得止步,迟疑道:“这是去哪里?”

“我家将军正在此等候。”

成之染暗自抚上腰间长刀,不动声色地跟着他入府。中堂正灯火通明,透着暖融融的生气。

那兵士敲了敲门,道:“将军,成娘子到了。”

里头传来平静的声音:“快有请。”

堂门被徐徐拉开,成之染步入堂中。堂首坐着位四十出头的将军,面庞黝黑而瘦削,一双虎目倒映着烛光,抬眼时自有无言的威严。

正是李劝星同祖兄弟,兖州刺史、征虏将军李临风。

他平素寡言少语,一切依令而行,在军中低调的很,然而到了战场上,却如游龙入海,叱咤生风。

成之染没怎么跟他打过交道,因此听闻李临风找她,她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李临风客客气气招呼她落座,不咸不淡地闲谈起来。

成之染勉强应付着,半天都不见对方进入正题,耐心即将告罄时,突然听对方说道:“军中皆言女郎乃成公喉舌,这可是真的?”

成之染一怔:“此话怎讲?”

李临风笑了笑,道:“无他,只是平齐一役,每当诸将议而不决,总是女郎出面解题,正与成公所谋相符。因此诸将私底下,总疑心女郎与众人辩驳,是成公的指使。”

“这是哪里话!”成之染稍有些不满,“我自有我的考量,只是英雄所见略同罢了。”

“哦?”李临风收敛了笑意,道,“那依你之见,如今三齐已定,又该何去何从?”

“自然是留兵驻守,以免胡虏卷土重来。”

“是这个道理,”李临风颔首,又问道,“广固城降民数万人,该如何处置?”

“任他各自归田里,安稳度日便是了。”

“那伪朝的降臣呢?”

成之染略一迟疑,道:“一视同仁。”

堂中有刹那静寂。

李临风似是低叹一声,起身在堂中踱步。

成之染越想越古怪,忍不住问道:“将军因何发问?”

李临风不语,烛火将他的身影拉长得扭曲,在堂中斑驳陆离。北风在外间呼啸,隐约有枯枝落地的声音。

半晌,他终于开口:“大魏失三齐,至今已有百余年。成公此番收复故土,立不世之功,善莫大焉。古人有三不朽,立功扬名,正在此时。”

这话虽不假,可云里雾里,让成之染越发摸不着头脑。她正要发问,李临风却挥手止住,道:“天色不早了,我派人送女郎回去。今日之言,愿女郎来日勿忘。”

成之染心有不甘,可望见对方立在光影里,面容冷硬而淡漠,便只好压下心头疑问,中规中矩地行礼告退。

广固城的夜静默无声,成之染躺到久违的榻上,忽觉得四周黑暗有如实质,浓稠得月光也化不开。

————

广固城虽已攻下,军中大小事务却一点也不少。收押俘虏,清点伤亡,谕告四方,大营中人来人往,军中一连数日都不得闲。成之染跟随成雍到内府清点吏民簿籍,天刚蒙蒙亮便埋首于书册中,往往披星戴月而归。

她叫苦不迭,心想这可比行军打仗累人。成雍却不以为意,手握竹简时颇有几分悠然自得的意态。见成之染一脸倦容,他笑道:“莫担心,今日便能将簿籍整理完,往后可就清闲了。”

成之染杵着下巴,见屋内数十名文吏往来匆匆,一刻不停地翻阅着书卷,便挤出一丝笑容:“借阿叔吉言。”

成雍说到做到,当日点灯熬油,三更之时到底是清理完毕。成之染回到住处,只觉得脚步虚浮,不多时便沉沉入梦,还没觉出所以然,耳边又人声嘈杂。

成之染从睡梦中惊醒,下意识握紧榻边的短刀,掌心传来冰凉的触感,才怔怔地松了手。

今日不必去监理簿籍了。

用过朝食后,主将中堂外三五成群地站着许多人。成之染扫了一眼,拉住路过的张来锡道:“这是怎么了?”

张来锡摇头:“我这才刚来……”

他话音未落,堂门便吱呀一声打开了,众人齐刷刷望去,门扇间赫然是徐崇朝的身影。他神思不属,抬头时正对上众人的目光,脚下停顿了一瞬,便敛眉走下了台阶。

何知己正站在阶前,上前道:“徐郎君……”

徐崇朝似是回过神来,勉强一笑道:“诸位久等了,成大将军有请。”

何知己欲言又止,到底什么也没说,与诸将佐一同进了屋。

张来锡也准备进去,成之染问道:“仗不都已经打完了吗?”

张来锡不语,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打个哈哈告辞了。徐崇朝听到她这句话,淡淡道:“不,现在才开始。”

成之染见他神色憔悴,想来昨夜没睡好,一时间不知该从何开口。

徐崇朝却显得无谓,见庭中人群散去了,便负手站在老槐树下,望着盘虬卧龙的枝干出神。

“这几日你不在,军中一直在商议如何处置俘虏,”他声无波澜,又喃喃低语道,“稚子何辜……”

成之染不由得一晃神,眼前闪过徐丽娘母子抱头痛哭的情形,心中一动道:“阿兄果真想救下那孩子?”

“这是什么话?”徐崇朝轻笑,“他毕竟是我阿姊的骨肉。”

“阿兄可想好,他将以何等身份活下去?”

徐崇朝默然良久,道:“便说他是赵家遗落北地的孩子。”

那孩子若能救下来,断不能顶着独孤氏的名姓在大魏招摇,而徐家孤儿寡母,又不能平白多出个子孙,反倒是赵家看起来名正言顺。

成之染不客气道:“依阿兄看来,赵郎君心中可愿?”

赵兹方对独孤灼,避之唯恐不及,又岂会庇护这遗孤?

徐崇朝眼神黯淡下来:“待我与他再商量商量。”

“倘若这孩子长大成人,立志要报亡国破家之仇,又该如何?”

徐崇朝摇摇头道:“有我阿姊在,他不会。”

“纵然他不会,心中又岂能无怨?”

春寒料峭,吹得人脸颊生疼。徐崇朝不由得变色:“那又能如何?难道要我眼睁睁看他丧命?”

成之染不语,低头碾着地上的残雪。

徐崇朝来回逡巡,神色渐有些燥郁。成之染生怕他发火,小声道:“他父子性命,岂是军中能说了算的?”

徐崇朝驻足,皱眉道:“金陵又岂是我能说了算的?”

“或许还有一个人,”成之染略一沉吟,见对方投来探究的目光,便说道,“独孤灼之所以沦为阶下囚,还不是因为他不肯出降?被押解回京,恐怕是九死一生,除非……”

“除非怎么样?”

“除非他服软,为妻儿老小求个生路。”

独孤灼哪里是服软的性子!

见徐崇朝又蹙眉,成之染便不吭声,不料他略一思索,目光又有些狐疑:“狸奴,你可是与义父商量好的?”

成之染一头雾水:“我与他商量什么?”

徐崇朝不再多问,只答道:“方才我向义父求情,他也是这么说的。”

成之染吃惊不已,干笑了两声,忽而又有些踌躇:“我哪里知道……”

徐崇朝倒是不在意,暗自拿定了主意,这两天去会一会独孤灼。成之染却不放心,心头总有种怪异的感觉,连忙道:“阿兄若要去,千万叫上我。”

徐崇朝打量着她,未置可否,堂中忽传来一阵骚动,喧闹间有人扯着嗓子大喊道:“万万不可!请第下三思!”

二人俱一愣,犹豫了一瞬,再赶过去时,屋门已大开,众人三五成群地出来,一个个鸦雀无声,人群中弥漫着诡异的寂静。

成之染抢进屋一看,张来锡正长跪不起,何知己在旁劝说,上首的成肃旁观不语。

见成之染进屋来,何知己声音一顿,张来锡回头一看,登时便眼前一亮:“女郎来得正好!广固城中军民数万人,岂能一杀了之!”

成之染一惊:“参军这是什么话?”

张来锡张口欲言,忽想起自己仿佛在告状,又讪讪地闭了嘴,迟疑地望向成肃。

成肃朝他摆摆手。

何知己见状,朝成之染拱手道:“女郎有所不知。王师北讨,此乃天命所在。广固城士庶不服王化,不遵教令,负隅顽抗,冥顽不灵,以至王师曝露于野,损兵折将。若人人皆如此地一般,天下何以定?”

见成之染皱起了眉头,成肃铿然起身,道:“此等刁民,终是祸根!男子年十五以上,断不可留。妇孺则赏赐将士,充奴婢役使。怎么,你也要反对?”

他声如金石,夹带着赫然杀气,一时将成之染震懵了。她将脑海中只言片语连缀起来,不可思议地望向成肃:“这可是当真?”

回答她的是一片沉默。

成之染只觉得荒唐不已:“独孤灼成擒,第下又何苦为难百姓?他们久困于城中,死的死逃的逃,留下这些疾苦老弱在,又能成什么气候!”

“女郎此言差矣,”何知己捻须说道,“城中数万人,俱是抵死不降的亡命之徒,大军终不能长居此地,一旦撤兵,如何能将这些人镇抚?为长久之计,切不可放虎归山。”

“何主簿……”成之染悚然一惊,没想到何知己竟然也赞同这么做,顿时失了几分底气,勉强道,“百姓都手无寸铁,哪里有那么穷凶极恶?数千人镇守广固城足矣!若军中无人肯留,那便让我在这里。”

成肃只把这当个笑话,见张来锡再没有言语,便挥手下了逐客令。

张来锡心有不甘,正在迟疑间,门外通传进来道:“羊令求见。”

成肃声无波澜:“让他进来。”

张来锡只好起身告退。

成肃望向成之染,后者并没有回避的自觉,只是稍退后一步,站到始终沉默无言的徐崇朝身侧。二人不约而同地朝门口望去,羊粲的身影逆光而来,显得单薄而凌乱。

他娓娓而谈,亦是为了如何处置城中军民之事,成肃对此也并不意外。见他们彼此心知肚明的样子,成之染恍然想到,或许今早议事时,军中便已经定计,甚至已调兵遣将各自行动了。

羊粲言辞恳切,态度仍不卑不亢:“三齐沦陷于夷狄之手,至今已有百余年。大魏既无力招抚,百姓又岂能坐以待毙?依附于胡虏,也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成肃反问道:“权宜之计,到兵临城下,仍不肯出降?”

“在下惭愧,既寄身于独孤氏,终究有君臣之义,”羊粲眸中似有水光闪过,沉声道,“我泰山羊氏自古为诗礼世家,纵然在下为保全身家性命而投奔阁下,家中到底还是有执拗愚忠的兄弟,为了名节而宁死不降。在下虽为其痛心,也只能无可奈何。在下向来了解愚弟的为人,他身为汉人,何尝不日夜盼着王师北伐?只是身为独孤氏之臣,许多事身不由己。城中百姓,亦是如此。”

成肃抬眼看着他,神色莫辨:“既是为了这名节,那我成全他们便是了。”

羊粲一愣神,眼见得成肃目光转冷,顿觉得颈后发凉。

“第下!”成之染喊道,“城中百姓大都是汉人,难道不是大魏的遗民?王师北伐却屠戮遗民,又是何道理!若世人知晓,又将以何等目光待我?三晋和关中的父老乡亲,哪里还敢再盼望王师!”

成肃皱眉道:“你又懂什么!”

“我不懂!”成之染气道,“张参军出身凉州,他难道不懂?他宁愿放弃赏赐的奴婢,也要向第下进言,又是为什么!”

羊粲深深望了她一眼,朝成肃郑重一拜:“请将军收回成命。”

堂中顿时又陷入沉寂。成之染掌心沁出一层薄汗,紧张地盯着成肃。

成肃忽而问徐崇朝道:“阿蛮怎么看?”

猛然被点到,徐崇朝神色微动。他目光缓缓扫过堂中,拱手道:“人命关天,不可不慎。”

成肃闻言,默然良久,沉吟道:“此事还需再议。”

听闻此言,成之染暗中松了一口气,眼见得羊粲僵硬的脊背也稍稍舒缓。成肃摆摆手便要送客,成之染脚下迟疑了一瞬,思及对方对独孤灼的态度,到底没把为徐丽娘母子求情的话说出口。

她神思不属地出了门,不经意间对上徐崇朝的目光,一时间怔忪:“怎么了?”

徐崇朝欲言又止,见羊粲似有话说,便等着对方开口。

羊粲清癯的面庞愁云未散,眉间萦绕着有如实质的思虑,比往日苍老了许多。

他向二人道声谢,目光追寻着天际流云,不由得长叹一声。

成之染不好说什么。以私心而论,虽然羊粲是成肃派元破寒从洛阳请来的帮手,可一想到往日城头上慷慨陈词的羊茂,眼前这人便失了光彩。

今日这一切,到底还是各自的选择。

羊粲是何等机警之人,见成之染并无搭言的兴致,便草草与徐崇朝寒暄几句,匆匆离开了军府。

成之染心头一团乱麻,隐隐约约总感觉漏掉了什么。她百思不得其解,索性不再去多想。徐崇朝突然说道:“元郎受了伤,你可去看过?”

成之染被他一点,先前的古怪顿时都明晰起来。今日诸将佐议事,始终未见元破寒身影。倘若他也在,岂会是张来锡独自与成肃争辩……

见她眼中有了光,徐崇朝无奈:“他伤得不轻。”

“我再去看看!”成之染皱起了眉头,要拉徐崇朝一起。

“我还有些事没办完,晚些时候再去。”

成之染挂念着元破寒的伤势,也并未在意,当下便与他道别。

徐崇朝送她出了府门,在街头矗立良久,终于像下定决心一般,埋头向廷尉狱走去。

军汉罗三郎见势不妙,连忙上前拦住他:“大郎君三思!成大将军正在气头上,这时节切莫与独孤氏再有勾连!”

徐崇朝止步,沉声道:“阿姊昨日如何恳求我,我岂能置之不理?”

罗三郎摇头:“可成大将军那边又如何交代?”

徐崇朝深吸一口气,军靴踩在冻结的泥泞里,发出沉重的咔嚓声。

“顾不得那么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