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03章 箕尾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03章 箕尾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大军在下邳登陆,将船舰辎重留在此处,如先前的部署,徒步赶往琅邪。

徒步只是军中大多数兵士,而诸将则骑着高头大马,免去了步行之苦。

成之染骑着一匹通体乌黑的良骥,是大军出发前成肃送给她的。这匹马性格温顺,挑不出什么毛病,可较之白蹄,总差了几分机灵。

她跟在成肃马后,一路上颇为无趣,回望身后连绵不绝的战车,和烈日下辛苦步行的军士,心头升腾起庞大的虚无。

此行箕尾山,成败在此一举。

————

齐土,广固城。

含元殿前丹陛巍峨,玉柱金庭,鎏金的重檐歇山顶熠熠生辉,琉璃兽脊勾连着斗拱飞檐,左右两侧高阁如凤凰垂翼,在骄阳似火的明亮天色中,更显得恢弘壮丽。

大殿正中,御座之上,年轻君主望着下首滔滔不绝的群臣,眉宇间多了几分烦恼。

广固城南距箕尾山之险,向来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因重山阻隔难以逾越,齐军将驻防重点放在了山地两侧的梁父和莒城,分别防范来自西方和东方的威胁。

起初他以为魏军只是图一时之快,在两国边界耀武扬威便罢了,因此甚至没有派出像样的人马去阻拦。

可自从魏军自下邳登陆,北上攻入琅邪后,他倏忽意识到,这种步步为营的策略恐怕并非只为骚扰报复,而是以攻灭齐国为目的。

大殿上,他的心腹重臣达奚遁正慷慨陈词:“南军已抵达琅邪,再往前便到了东莞,气焰如此嚣张,岂能坐视不管!依臣之见,王师正应当南下迎击,凭借箕尾山天险,将南军前路阻断。他们既远道而来,急于争锋,若前进不得,则军心涣散。陛下命梁父和莒城出兵,以轻骑切断他后方粮道,待其断粮疲惫时腹背夹击,取贼首之头如探囊取物!”

独孤灼眸光沉沉,却并不发话。

达奚遁等得焦躁,忍不住偷眼打量君主的神色,正犹疑之间,忽而听尚书令羊粲开口道:“将军此计虽绝妙,可惜施展不得了。如今南军已进占琅邪,距箕尾山只有百里之遥,不仅王师没时间周密部署,而且梁父和莒城也来不及出兵。”

“方才是上策,我还有中策!”达奚遁瞥了他一眼,对独孤灼道,“南军千里奔袭,远来疲敝,正是寻衅求战的时候,此时必不能让他如愿。臣恳请陛下命沿途州郡坚壁清野,让百姓入城,并焚荡粟苗,绝不能给他就地取食的机会。若南军粮草仰赖后方补给,我军再筹划出击,轻易便能断了他的粮。”

说完,他挑衅地看了看羊粲。对方只闭口不言。

“臣以为此计可行!”兰陵王拔略番赞同道,“当年贺楼氏对付庾昌若,也是用了这一招,结果庾昌若大军饥馑,只能草草退兵了。”

他正值壮年,音声豪迈,久久在殿中回响,直至消弭于无形。

独孤灼揉了揉眉心,神色有些不耐烦:“何必如此大动干戈?”

群臣皆一怔,纷纷垂眸不语。

“我大齐城邑何其盛,京畿百姓何其多!让百姓入城固守,谈何容易?更何况青苗布野,仓促之间也收割不完,”独孤灼缓缓起身,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南军自金陵千里而来,正如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朕坐拥五州之地,麾下铁骑万群,岂有怕他的道理!便让他越过箕尾,到平地与我决一死战,又有何不可?”

群臣面面相觑不敢言,达奚遁硬着头皮道:“臣也这样设想过,但此计实在是下策。”

“卿难道忘了,当年拥兵北伐的庾昌若,正是败于我独孤氏铁骑之手!”独孤灼眸光闪动,道,“放南军越过箕尾山,固然有风险,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唯有与南军正面作战,才有机会将其全歼。只要这一战而胜,便可保十年安宁。”

这话不能不令人心动。拔略番迟疑了一番,道:“陛下若定要与南军正面决战,倒不如翻越箕尾山迎击。即使出了些差错,还可以退守山中。”

独孤灼眸光一冷:“朕意已决。”

他一甩袍袖,端坐于御座,吩咐道:“即刻修缮广固城,命临朐加强防守,将梁父和莒城众军调回都城备战。”

当即有臣下领命。独孤灼正调兵遣将,殿中忽又站出一个人,嗓音老迈却难掩铿锵,正是太尉独孤珪。

“陛下既不能逆战却敌,又不肯徙民清野,却引狼入室坐以待毙。大齐必亡矣!”

独孤灼冷眼看着他,道:“太尉果然是老了,说什么胡话?”

“臣不能眼睁睁看着先帝江山沦落敌手!”独孤珪扑通跪倒,高喊道,“还望陛下三思啊!”

独孤灼面无表情:“朕意已决,违逆者斩!”

独孤珪只伏地不起:“先帝创业艰辛,陛下守成之主,岂能视同儿戏!”

“住口!”独孤灼赫然站起身来,喝道,“来人,把他押下去!”

群臣恻然,只垂首不语。独孤肆被甲兵拖下殿去,号叫之声绵延,在金殿高阁间萦绕,久久不绝。

————

箕尾山一带崇山峻岭,丛林蓊郁。层峦叠嶂,隐天蔽日。

浩浩荡荡的人马行进在蜿蜒山路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盛夏的日光从枝叶间漏出,成之染仰头,从缝隙中窥见白云悠悠,雄鹰翱翔于天际。

前方山路转了弯,墨绿的峡谷赫然入目,仿佛是巨斧在山峦中分离劈开一道缺口,两侧的悬崖峭壁巍峨高耸,望之令人生畏。

众人都提心吊胆,不只因山路陡峭,更担心敌军伏击。绵延数里的队伍一片静默,只余闷头行进的沙沙声。

成肃与几名心腹将领骑马在前,每到山形险要处,众人便议论一番。如何据险设伏,如何排兵布阵,讲得头头是道,仿佛下一瞬那嵯峨巨石间便闪出人马,将大军杀个措手不及。

成之染心惊胆战听了这一路,半个人影也没见到,不由得愤愤。

徐崇朝笑道:“独孤灼若能有这般谋略,岂会让我军进入箕尾山?”

确实是这个道理。

饶是如此,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夜幕降临前便选好开阔地带安营扎寨,四下里布防。也只有在此时,奔波了一整天的大军得以稍加休息,围坐在营帐内外聊聊天。

盛夏山林间正燥热得很,日落后也不见凉爽。成之染狼吞虎咽地吃了干粮,便寻了个风口乘凉。

元破寒笑着凑上来,一屁股坐到旁边山石上,问道:“女郎这一日可还好?”

出征这一个多月以来,嘘寒问暖成了他每日惯例,乘船便问她是否晕船,骑马便问她是否颠簸,如今进了山,在狭窄山路上兜转起伏,他的关切更多了。

成之染这些年骑马并不多,行军自下邳奔赴东莞这一段,已经足够她受了。翻越箕尾山这条路,是她纸上谈兵想出的制胜之计,可当真自己走起来,方知其中颠沛之苦。

她这有坐骑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数万徒步的军士。

然而路是自己选的,这些苦,也只能咬牙往肚子里咽。

成之染与他闲谈几句,眨了眨眼睛问道:“元郎,你马鞍上挂着的皮囊壶,里面装的是什么?这一路总不见你打开。”

原来她一直偷偷观察吗?元破寒心情大好,笑道:“正是江陵的佳酿,如今还不到喝的时候。”

成之染怪道:“军中向来禁酒,你带这个作甚?”

元破寒比了个嘘声:“女郎有所不知,三齐冬日严寒,需得烈酒下肚暖暖身子才行。”他想了想,又叮嘱道:“就带了那么一点,女郎可得替我保密。”

成之染愈发不解,轻笑道:“如今正值酷暑,元郎如何已考虑到冬日!难不成打这广固城,竟要一年半载吗?”

元破寒似是一叹,道:“承平三年时,宇文氏围攻洛阳,河南太守裴和靖婴城固守,长达百馀日。广固好歹是都城,攻下来并不容易。”

承平三年,至今整整十年了。那一年,成肃第一次出征追剿海寇,而成之染只有七岁,旧都失陷之事,于她而言不过如浮光掠影,其中的细节并不明晰。

听他这么说,成之染忽而想到,当日北顾楼初遇时,元破寒自称“裴七”。她心头浮起不祥的预感,问道:“这位裴太守……是你何人?”

“正是我舅父。”

成之染讶然,艰难道:“那他后来如何了?”

元破寒目光幽幽,半晌道:“城破被执,在长安幽禁至死。”

此言一出,仿佛连夏夜鸣虫都沉默了。

成之染不知该说些什么,安慰的话语轻飘飘不合时宜。她默然良久,道:“他亦是忠臣。”

元破寒微微勾唇,没有说什么。

“不过……在军中还是少喝些酒罢,”成之染岔开了话题,“我听张参军他们说,当初庾载明之死,便是因为他临阵醉酒。要不然那么难缠的人物,也不会冷不丁就死了。”

她声音越说越小,到最后已至于喃喃,掺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她口中的张参军,大名唤作张来锡,是从凉州归顺的汉人。投到成肃麾下后,与鄱阳县侯杜延年一同与庾载明决战,大破敌军,斩其首送还金陵。

张来锡正在不远处与诸将纳凉。元破寒收回目光,笑了笑:“哪能像庾载明一样胡来?”

他们正聊着,徐崇朝走过来道:“中军就要开始议事了,你们去不去?”

“去,怎么能不去!”成之染站起身来,一边跟他走一边问道,“大军入山已三日,明日总该走出去了罢?”

徐崇朝看了她一眼:“应该差不多。”

成之染“哦”了一声,望着苍茫夜幕中星星点点的篝火,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