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长安不见春 > 第18章 第十七卷·长河落日圆

长安不见春 第18章 第十七卷·长河落日圆

作者:云书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9 20:53:47 来源:文学城

晨光熹微,一抹朝霞洒在白茫茫的大漠上,沙州的风貌,渐渐揭开了真容。

谢杳伏在窗边,迫不及待地望向外面,感叹道:“这里竟连一点绿洲都没有。”

她见元序没应声,立刻扭头望向他。

“沙州地处大漠腹地,异常干旱,在这里,水源和绿洲堪比无价之宝。”

元序缓缓开口。

谢杳故作不悦,“我知殿下来过这里,觉得不以为奇,不愿理我。”

元序忍俊不禁,“我没来过。”

“殿下没来过?”谢杳不大相信。

元序神色认真,“我那时一直待在阿舅的军营,除了凉州,没去过别的地方。”

马车行过七里沙石路,终于进了城,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就抵达了鸣沙客栈。

木质结构的客栈古朴典雅,门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在朔风中轻轻摇曳,招揽着四方来客。

客栈的大门敞开着,住客络绎不绝,带着浓浓的江湖气,是久违了的热闹。

谢杳感到很是新奇,望着眼前的景象出了神。

元序见状,牵起谢杳的手,拉着她快步走进了客栈。

“二位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掌柜的目光囫囵扫过他们二人。

元序勾了勾唇,“掌柜的,给我开两间你们这儿最贵的客房。”

掌柜闻言,脸上堆满了更深的笑意,“天字一号、二号,这两间紧挨着,公子意下如何?”

元序颔首,将一个金锭递给掌柜。

谢杳环视四周,悉心记下客栈内外的环境。

这家客栈的一楼多是些普通住客,二楼则是一人一间。天字一号和二号房在二楼的最里侧,较为僻静,两间房内的窗牖都朝着主街,能清楚地观察到街上的情况。

作为沙州最大的客栈,这里人来人往,极易隐藏,也最能打探各路消息。

谢杳卸下行囊,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床边,她躺下小憩了一会儿,就听见了几声轻快地叩门声。

果不其然,门外的人正是元序。

“怎么了?”谢杳一脸诧异。

元序拽着她的手腕,将她拉出屋外,“来都来了,何不出去走走。”

朔风卷地,黄沙袭天,玉门关静卧于大漠中,捍卫着大晟的疆界。

沙州作为大晟西部的门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沙州若失,西羌铁骑踏破陇右,必将直捣长安。

谢杳不禁叹息。

春风不度玉门关,她儿时以为这是夸夸其谈,却不想亲眼所见比诗中更为萧索。

元序幽幽开口:“皇祖父曾说过,大晟建朝前,陇右混乱不堪,多匪徒,是各国征伐之地,幸得有两个世家拼死守护,才得以安定下来。”

“陇右李氏。”谢杳脱口而出。

“还有凉州段氏。”元序补充道。

谢杳没再出声,让人辨不清情绪。

“安西军本是段家军和李家军共同组成的一支军队,段氏灭门后,陇右就剩下李氏茕茕支撑,这玉门关,终究是太过孤寂了。”元序面色悲怆。

“殿下还不打算告诉我实情吗?”

谢杳转过身,直视着他。

“这世上能清楚知道段府往事的人不过二三,那黑衣人步步紧逼,无非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殿下你知晓段氏遗孤的下落。”

事已至此,元序全盘托出,默认了她的话。

“既如此,殿下为何还要来沙州?”谢杳不解。

“我救下阿策时,他年岁尚小。”元序叹了口气,“时至今日,他都还不知晓自己的身份,根本无法为段府作证。”

谢杳眸光一闪,很快猜到了段氏遗孤是谁,她用唇语无声地念了个名字。

元序颔首,印证了她的猜想。

谢杳为之一震,当年的元序也不过只是个少年,是何等谋略,何等决心,让他在力有不逮的境遇下,还能倾其所有救下这个遗孤,将他藏匿数载,不被察觉。

她声音微颤,“殿下是觉得那黑衣人或许知晓当年的真相?”

“我也不能笃定。”

谢杳压低声音,“殿下不该以身犯险的。”

元序轻笑,“父皇当年说过这个案子永不复言,可我觉得皇祖父口中那个为保陇右百姓舍身忘死的门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与外敌勾结,意图谋反的。”

这般门楣,一夕之间不复存在,究竟是谁的过错?谨小慎微,屈居自保,真的能守护住想守护的人吗?

她心中困惑,没有答案。

过往之事,黑白对错,辨不清,道不明。可生在世间,就不能浑浑噩噩,无论如何,总要有个交代。

谢杳言辞坚决,“殿下已经做的够多了,剩下的,就让我亲自解决吧。”

日落后,沙州的天色却依旧明亮,丝毫没有入夜的迹象。

沙洲夜市热闹了起来,很多商贩在铺子门口吆喝,将行人引入店内,街边还有百戏表演,令人应接不暇。

街边的皮影戏,竟演了一出太子、太子妃携手赈济灾民的戏码,惹得谢杳和元序频频笑出了声。

谢杳和元序牵手穿梭在人潮中,走走停停,最终走进了一家绮罗铺内。

元序挑了一件鹅黄色镶着金丝的西域衣裳,拿给谢杳。

“这颜色……”谢杳有些犹豫。

元序向掌柜使了个眼色,掌柜会意,将半推半就的谢杳拉去里间换了衣裳。

少女发间缀满金玉,腕上的红翡玉镯与鹅黄色衣裳浑然一体,美自天成。

掌柜连连夸赞:“姑娘真是绝世芳姿,竟比西域女子还要适合这身衣裳。”

元序将白狐裘斗篷给谢杳披好,拉着她快步上了马。

“这泉竟是月牙形的!”谢杳颇为惊讶。

元序勒马停下,将她抱下马。

“儿时听阿舅说,沙州有一药泉在鸣沙山旁,呈月牙形状。”

谢杳不免感叹:“大漠如此干旱,竟还能留下这样一处药泉。”

“确实难得。”元序亦很是感叹。

夜色阑珊,布满星辰,倒映在泉水中,波光粼粼,澄如明镜。

一阵风拂过,吹起了元序的斗篷。远处城楼上的旌旗随之舞动,沙沙作响。

“风动,幡动。”谢杳口中喃喃,“今夜恐有大风。”

元序侧目望向她,神情认真,“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

谢杳愣怔在原地,心跳若雷。

“昭昭,我一直未敢问你,这太子妃之位,你可愿意?”元序缓缓转过身,面对谢杳。

谢杳眸光闪烁,“殿下想听实话吗?”

元序没有闪躲,迎上她的目光。

“太子妃之位,意味着无尽的枷锁和争斗,我生性喜爱自由,本是不愿的。”

“那如今呢?”

谢杳不答,轻轻点头,恬然一笑。

元序躬身作揖,“皇天后土为鉴,吾倾慕汝已久,心意若磐,诚以归妻,愿许一人之白首,尽平生之悲欢,相偕不弃,共谋江山。”

他向谢杳伸出手,“昭昭可愿意?”

“适我愿兮。”谢杳施以回礼,将手覆在他的掌心。

元序回握住她的手,将她拉入怀中。

星月当空,流光皎洁。

茫茫大漠,一片静寂,世间好似只有他们所在的这一方渺小天地。

谢杳靠在元序肩上,默默凝望着夜色中的药泉。

它的边界变得极其微茫,像是化在砚台上的一滩墨迹,自由散漫。水面不时泛起涟漪,微光跳动,似星星点点的萤火,绽放出无限生机。

“殿下可还记得你送我的那本《云夏奇卷》?”

元序被谢杳跳脱的思绪,弄得忍俊不禁,“怎么忽然想到这个?”

“我记得那本书里提到过一个毒女,她就在沙州长大,从这里入了江湖。”

“晏无染?”

谢杳连连点头。

“昭昭这一身功夫,若是处在江湖中,也能有一番天地。”

谢杳撇了撇嘴,“殿下抬举我了,姑姑说我这三脚猫的功夫,用来逃跑勉强过关,杀敌还远远不够。”

“姑姑是怕你懈怠,你的轻功我见过,就连我都未必追得上。绝对力量的制胜虽然难以达到,但可以用些计谋,足以克敌。”元序正色道。

“殿下这安慰人的功力倒是不减当年。”

“昭昭以后便不要唤我殿下了。”

谢杳一字一顿地唤道:“子启。”

元序微微扬唇,“昭昭若是担心,不若明日我们比试比试,互相讨教一二,如何?”

良久,谢杳仍未出声,元序歪头望向她,发现她竟靠着自己的肩膀睡着了。

“看来是真累了。”

元序轻轻拨开谢杳额间凌乱的发丝,心念微动。

他俯身在她额间落下一吻,少女眼睫微颤,安然睡去。

无人知晓的大漠一隅,大晟太子小心翼翼地背起他的太子妃,缓缓向城中走去。

夜半三更,几个黑影极快地闪进客栈,悄无声息地将值夜的人打晕。

领头的黑衣人抬手示意,余下的人四散开来,藏匿在客栈一楼的各个角落。

那黑衣人三两步跃上二楼,直奔天字一号房间而去。他将门上戳了一个洞,一股白烟顺着洞口飘了进去。片刻后,他轻声推开门,握紧手中的短剑,抬手向床上刺去。

他眉头微蹙,猛地掀开被子,心头一震:床上无人!

霎时,一个清瘦的身影翻窗跃进屋内,拦住了他的去路。那人将剑在手中一转,借力划破了他的面帛。他来不及掩面,在那人洒出的白色粉末烟尘中晕了过去。

谢杳挑眉,“你给我的百步散,如今我都全数奉还给你。”

她推开窗牖,向外吹了声清脆响亮的口哨,安西军闻声,立刻涌进客栈内。

客栈一楼的黑衣人急忙逃窜,终是抵不过人数的压制,败下阵来。

元序缓缓推开门,从天字二号的房间走了出来,拍手称赞:“太子妃好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谢杳嫣然一笑,毫不掩饰,“殿下过奖了。”

元序接过谢杳递来的令牌,扬声道:“劳烦各位将士,明日随孤一道,押送他们回凉州。”

“末将领命。”安西军一齐应道。

元序侧目,“昭昭何以断定他们今夜会来?”

“殿下还是快些进屋去看看那贼首吧。”

谢杳避而不谈,故意卖了个关子。

二人快步走到那贼首身边,元序蓦地面色一改,惊叹道:“应胥?”

“殿下认识他?”

元序眸光微凉,沉声道:“他是父皇之前的侍卫,不过在我从凉州军营回长安后,他就不知所踪了。”

谢杳默默思量:她没有猜错,这些人果然是冲着太子而来。储君之争,历朝历代都无比凶险,段氏遗孤的下落不免成了有心之人扳倒东宫的一个关键,可这人操之过急,隐隐透出几分怪异,也正因此,给了她可乘之机,不然难免是一场恶仗。

“昭昭这盘棋,下得不错。”元序缓缓开口。

谢杳眸光闪烁,“此番确是我利用了殿下。”

元序轻轻摇头,“兵不血刃,已是难得。”

谢杳见他反应如此平静,有些奇怪,“殿下装睡的?”

元序挑眉,面上带笑,“孤还在想太子妃怎么就困得睡着了,还拉着孤的手不放,于是孤将计就计,没想到,太子妃是为了偷孤的令牌。”

“我不过是拿令牌去搬救兵,又没有干什么坏事。”谢杳真诚地眨了眨眼,“况且我还借此机会,把太子殿下转移到了我这间安全的卧房里,也算是功过相抵。”

“多亏阿舅给了我这块可以调动安西军的令牌。”元序轻叹,“迟则生变,卯时我们便启程。”

二人眼波流转,心意不言而喻。

* * *

凉州城的牢狱,寒气逼人,暗不见光。

应胥缓缓睁开眼,唇角勾起一抹自嘲地笑,一着踏错,满盘皆输,终究还是他太过心急了。

“太子妃,是我小瞧了你。”应胥眼神阴骘,望向谢杳。

谢杳微微摇头,“不是我,你是败给了你自己。”

应胥仰头大笑,眼底猩红,“元序在何处?堂堂大晟太子竟躲在一个女子背后,真让人耻笑!”

“凉州段氏本就与他无干,自然是我来审你。”谢杳神色淡然。

应胥觉得无比可笑,“元氏一族是何等嘴脸,也配让你这般相护。”

“你为何劫持我来凉州?”谢杳没有受他的情绪引导。

“太子妃不是早就猜到了吗?”

“为了区区一个段氏遗孤,不至于让你这般愤恨。”谢杳抬眸,“你与太子殿下有旧怨?”

应胥眸光闪烁,避而不答。

“你对圣上有怨?”谢杳试探道。

“太子妃这么聪明,可不是什么好事。”

“你若独木难支根本无力谋划,我也便不绕圈子了,幕后之人是谁?”

应胥怒目而视,“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说。”

“那便说说凉州段氏。”谢杳将话锋一转,“我猜,当年凉州段氏灭门抄家之时,你就在段府。”

“正是。”应胥勾了勾唇角。

谢杳攥紧衣角,不露声色地继续问道:“圣上派你前去监察?”

“不,他派我亲自去斩杀段氏族人,一个不留。”

应胥的声音轻飘飘的,却在谢杳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涟漪。

“那你可有找到段府谋反的证据?”

“信。”

“什么?”

“段老将军通敌的信。”

谢杳猛地起身,“凉州段氏当年到底有没有谋反?”

应胥的笑意更甚,近乎妖邪,“当然……没有。”

元序闻言,猛地冲了进来,他揪住应胥的衣领,“证据可在你手中?”

“太子殿下何必惺惺作态,你元氏一族凉薄至此,你又算得上是哪门子的好人?”

谢杳快步走上前,将元序拉开,目光示意让他冷静下来。

“当年大理寺呈上证据,元朔甚至都没将信件认真看上一看,便匆匆下旨,诛杀凉州段氏满门。什么狗屁的大晟‘仁君’,真是可笑!”

谢杳眸光一沉,“空口无凭,你告诉我这些,无非是想引起我对圣上的猜忌。”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应胥抬眸,目光中尽是悲凉,“我当年发现通敌信件的字迹不对,急忙告知元朔,可他却说此案永不复言。我出身行伍,钦佩段家为陇右百姓的所作所为,于是暗中将信件留存,不想被元朔发现,险些将我灭口。”

“信在何处?”

谢杳话音刚落,应胥忽然七窍流血,倒在地上。

元序扬声喝道:“唤军医来!”

谢杳蹲在应胥身前,焦急地又问:“信在何处?”

应胥艰难地开口,“大……大理……寺。”

他头一歪,断了气。

谢杳跌坐在地上,心中思绪翻涌。

应胥死了,即便留下了物证,也很难为凉州段氏翻案。若他所言非虚,那救他之人会是谁?又为何要相救?一切又都不得而知。

皇家无情,帝王凉薄,权力倾轧,无数无辜之人被迫丧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样的朝廷,真的值得吗?

她心中的困惑更盛了几分。

元序小心翼翼地将谢杳扶起,缓缓拥住她。

少女轻声啜泣,悲伤溢满这片无光的暗狱。

朔光十七年隆冬,凉州段氏血淋淋的真相,终于在历经十载春秋后,昭然于世。

太子修书一封,自凉州八百里加急传至长安,一时间,朝野震动,流言四起。

新春嘉平,祝颂君安:

从今诸事愿,胜如旧,富且昌,尽欢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唐·王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十七卷·长河落日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