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才子情隐本事 > 第11章 第十一回 富有经纶论道中兴 高登鼎甲得意春风

话说日头西落,诸人试卷纳毕,一并送至读卷的几位侍郎处,一连三日昼夜批阅。卷子分出一、二、三等来,一等三人正是纪开峻、沈元鹤与崔思古,二、三等名字已填了黄榜;第四日下了早朝,三人卷子进呈至灵华殿,由仁宗钦点一甲名次。

礼部侍郎姚安甫在下读卷,手中正是会元纪开峻的试卷,这时已读了两道策,现是第三道:“策问‘安国全军之道①’,对曰:

“‘臣闻:君为国之首,将为军之首;君明则将贤,将贤则兵胜②,上下同心,则可安国全军矣。故能选将之贤能者,君王之道也。然则君居紫宸,而拥人千万,躬身理事,实难为之。是故须付之有司:复兴武举,考之以武艺,核之以策略,擢拔也;训练边府,察之以兵操,观之以志性,磋磨也。磋磨既成,贤将可得,身正不令而从,兵常胜在望矣。’”

安甫稍顿,正要读纪氏的论,却听殿上传来皇帝声音道:“卿且住,先把三位贡士的策一并读了罢。”安甫答道:“是。臣便先读贡士沈元鹤的卷子。”他把三道策对一一读了,因前两道是寻常题目,仁宗只细细听了第三道,对的是节兵费、置屯田;又听第三张崔氏的试卷,写的是兵为下策,文德教化,以安戎狄云云,仁宗听了觉得无聊:虽则文德教化乃社稷基趾,然既论兵事,何必又扯到这上面来,儒生气太重。

要说这仁宗皇帝,以孺子继统,一直是皇太后陈氏垂帘暂权朝政,前几年才真正掌政;今不过二十五六岁,正是壮志踌躇。大宁朝彊胜荣盛,四海来服,就算是君主无为也大可无忧;然自高祖立国已过百年,隐忧积弊渐显,自然不抵最盛时,他追慕汉武唐宗,有志中兴,提拔了些能干的官员入京,授予高位,任为左肱右股,姚安甫便是他最看重的一位。

只听得这时安甫又去读几人的论;题是“论中兴之本”,是皇帝亲自出的,意在考选能中兴之士。安甫道:“此一篇是纪开峻的文章:

“‘……人君以身系社稷,必持敬尧舜,身蹈中正,民胞物与,乃兴国家。君执天下之中,故人可有私情好恶,而君不可。人之好恶,但及其身;君之好恶,可及四海,一何重也!’

“‘惟君之所好,在于利民:利而厚禄不足加、币帑不必惜,损而私情不可不废。广开言路,闻谏则喜,善政施于民。明主如此,人心向之,拱而辅之,可以致中兴。……’”

仁宗觉得写得雅正典质,确是不错,只觉似少了点甚么。安甫又去读沈元鹤的,道:

“‘……古之贤君何可致治耶?曰:使民晓谕也。百姓蒙昧,则不通政;不通政,则不明上之用心也;不明上之用心,则杂而不齐也,则中兴难也。故君与士大夫详政策之道,宣恩威之施,布及郡县,民有所从。此禹之制《刑》③意也。……’

“‘民为邦本,岂可凌忽。民心可教,通以理情,则农归南亩,女归机杼,父知宽严,子知孝悌,天下一心,各安其分。若居上位而孤行不知人风,殆也矣。……’”

仁宗听了点头,虽不比纪氏的严齐,却有新意。再读崔氏的,论的是抑兼并、复均田、轻徭赋之事,也算切中。

再后便是一首咏雁的命题诗,限五言六韵十二句律诗,考的是诗才灵气。纪开峻的诗平稳工整,浑融一体,有大儒风范,仁宗心里已有意点他为状元;只是不知沈、崔二位名次如何。却看这沈元鹤写的是:

汉都秋气冷,旅雁影重重。

延颈声凝远,轻身态横纵。

须臾翻百涧,旦夕过千峰。

霜露随风减,枝柯比翠浓。

绮云虽入眼,乡思黯盈胸。

上苑花开日,曾经拜帝宗。

仁宗觉得颇受用,道:“为雁颂君,朕心甚悦;话却明白,颇有乐府意。不知崔贡士诗如何?”安甫便念了,原是:

相思托鸿雁,衔书到陇头。

小楼牵旧梦,宵柝起边愁。

深念知任重,惟期解汝忧。

邈绵千万里,寂寞几多秋。

怀义殊轻蝶,存诚不羡鸥。

彩笺来日达,系意肯停休。

仁宗道:“多情而有坚志,有古人遗风。这崔贡士朕有印象,虽较沈贡士意态闲静不如,却有些风流态度,又未成婚,想是京中贵女若有中意他的,也可成就一段美事不是?朕有意点他做探花,卿觉如何?”安甫道:“陛下圣裁。”仁宗道:“纪、沈腹有经略,点纪开峻为状元,沈元鹤为榜眼。卿去把名字记了罢。”安甫深拜道:“臣与诸进士伏谢天恩。”

四月十五,举行传胪礼,帝御临。姚安甫将一甲三人的名字填进黄榜,诸位新科进士行叩拜大礼。沈元鹤心中激动,只觉说不出话似的:登科势在必得,但榜眼之第却着实教他喜出望外,一甲即可授官,虽只是校书小官,但毕竟进了仕途,家业振兴有望;宗雅做了探花,复清、襄时也高中二甲,好友四人皆是进士,怎能不教人欣喜?

传胪毕,黄榜张贴于皇城外,昭告天下,历京为之倾动。按俗新科进士要骑马游京,纪、沈、崔三人打马在前,真是好不神气,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④是也。道旁摩肩接毂,议说纷纷;又有不少年青女郎在楼上挑帘观望,点指那年少风流的探花郎,与身边女伴密语些甚么,又齐齐掩口笑起来。诸进士骑马至京郊茜江,摆杏林宴,彼此酬唱,往来笑谈。

又日再谢天恩,仁宗给一甲三人授官,状元纪开峻授荟文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甲、三甲等人待吏部铨选后再各授其职。状元又率诸进士到国子监谒先师庙,行释菜礼。这些下来,今年科举才算告终,而从嘉治二十年进士中遴选出来的这许多士子都将载诸丹笔,名垂青史,受后人钦仰。

① 策、论题目均是古代科考试题,信息来自网络。

② 引自[唐]白居易《策林三·四十六》。

③ 指夏王朝制定的《禹刑》,传说中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

④ 引自[唐]孟郊《登科后》。

——————

这一章“难产”了三天,文言还好,写诗简直写到头疼(T▽T)求收藏和评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十一回 富有经纶论道中兴 高登鼎甲得意春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