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剪像
李淮屏心神晃荡,一时昏昏。
不知是前事过眼,还是耳畔此时的回荡。
清风吹散浮云,墨绿色的群山在夜色下影影绰绰,空山万籁俱寂。
“你说什么。”李淮屏沉吟。
季沉重复道:“我说,我裁的是你呀。”
她从怀里拿出一张剪像,它被包的很好,小小一张,比之前的更加精细。上头的公子像是古画里的人,广袖流风,站在一处亭子旁,如静水微澜。
季沉拿给他看。
山林中颇有些幽寒,剪像在季沉手里随风微微飘荡。
她能闻到他此刻身上的香味略有不同,和平日里凛冽含蓄的松香不太一样,里头混杂着淡淡的甜味。
“我给云大人裁的那个人,是你。”季沉眼眸里清清亮亮,生怕他不知相信。
李淮屏望着她手上的那个人,陌生又熟悉。
季沉语气透露出欣喜,随即解释道:“之前我并不确定,现在我很确定!”
“我今天很认真的看了,真的是你。”
“你信我。”
李淮屏对上她的眼睛,真诚又期待,如同林间的幼鹿,试探性的向他靠近。李淮屏起身背过去,有些局促:“我都快忘了,自己长什么样子了。”
他怀里还留着那日故意用浪打下来的那张剪像,他不敢笃定,也不敢相信。
这世上,当真还有人记得他么。那晚,他不知为何,见到了一个小姑娘,她趴在船头,用指尖挑着他的剪像,将它轻轻握在手中。鬼使神差的,他将那张剪像偷了过来。
后来,他也知道了关于那个小姑娘的一些事。她是被望江县一个捕快捡来的,九年前父亲失踪,失去了家人的倚靠,又被世俗当作六亲缘薄之人,虽然被望江县衙庇护着,但落在外人眼里,也是个孤苦无依的姑娘家。可她孑孓独行,依旧默然行路。
“我记得。”季沉走到他身后,语气平淡的像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却在空山里拨起云雾:“我不会忘的,我答应过云大人,若是他忘了,我也不会。”
“你信我。”
她又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轻轻打在李淮屏的身上。
“我知道。”他道。
那股松香萦绕在季沉身侧,她察觉似乎又是不同了。
*
水月馆的暖阁里点着檀香,和着门外的春寒,溢散在琴室里。
苏庭予指尖轻拨,弦音悠长,乐韵甚远,只可惜琴上桐木的裂纹,清晰可见。
一把长剑轻挡在琴弦上,声音戛然而止。卫峋缓缓将剑刃抬起挑起她的兜帽,剑刃离苏庭予不过半毫,尚能感受到它的寒芒。剑在她的眼睛处停留,露出她大半张脸来。
那张脸,布满了瘢痕。
任谁见了都会大惊失色。
是火灼烧过的痕迹,连片的烧痕,斑驳交错,没有一块好地方,瞧过去都能让人感受到火舌舔舐的痛楚。
“你是不是忘了,我是怎么把你从那死人堆里挖出来的。”卫峋质问道。
苏庭予很是沉稳:“然后呢。”
“别真当自己是花魁了。”
苏庭予浅笑,眉目间依稀还能看到往日的痕迹,她的手覆在琴弦上,感受着琴弦的颤动,指尖一挑,一根弦丝便断在手中:“再给我点时间。”
卫峋沉声道:“我当然会给你时间,但是你的情郎能不能等就不得而知了,进了提刑司的人,能不能囫囵个儿出来,都得看造化呢。”
苏庭予冷眼望着他:“卫大人自然会给他一个造化,不是么。”
“那是自然。”卫峋轻笑。
他想知道九年前,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梁改制之后,下设提刑司,只奉皇帝命令监察百官。自从前朝皇帝死于江湖剑客之手后,皇室人人自危,提刑司再设绣衣使,不仅能越权缉拿百官,还是皇帝在江湖的耳目,掌生杀大权。九年前,培养杀手的听雨楼一夜之间全部消失,自此,天下第一剑客的消息,在这里戛然而止。对于皇室来说,无疑是个随时都能掀起风云的隐患。
望江县,卫峋第一次到这里时,这里江阔云低,当真是个好地方。
九年前,听雨楼最后落脚的地方,是在这里。
九年后,云伯奚绕路也要从这里过。
“你的师兄,到底死没死呢。”卫峋从她手里将那根断了的琴弦拿过去,绕在掌间:“昨夜,我遇到了一个人,他的剑,或许能和你师兄比一比。”
苏庭予听见师兄这两个字,手指紧紧扣着琴弦,几乎要嵌进肉里:“十六年前,他杀了师父师弟,听雨楼几乎分崩离析,他早已经不是我师兄。”
卫峋到时叹了口气:“我倒是真想见见他,看看天下第一剑客的剑,是什么样子。”
听雨楼第一杀手李淮屏,一身剑意与风骨。
“可惜了。”卫峋听说过不少他的传言,心里也莫名有些说不上来的情绪:“见不到居闲出鞘。”
他话锋一转,又将手里的琴弦递给苏庭予:“这次让你提前到望江县,是想截住云伯奚,谁知他一路都没下船,直奔青州。这次你去青州,你得务必核实清楚一件事。”
“都说他病了,竟然不记事了。你去看看他得的到底什么病,若是当真病入膏肓,那便算了,若是他还记得什么,这把琴弦,你就用在他身上吧。”
*
季沉站在望江县衙的后院。
陈县令正在添补晴雨录。
“我要去青州。”季沉道。
陈县令从书中抬起头,冷不丁听她这么直愣愣的一句话,面上并没有多少诧异,也并没有先问他去干什么,只是慈祥道:“青州离这里将近一月路程,你从小到大,连望江县都没有出去过,能找到路吗。”
“能。”季沉点点头:“我要去找我父亲。”
陈县令沉默许久,也没有做过多评判,只是缓缓向她说了个故事。
“昭德二十六年,也就是上一任皇帝昭德帝时期的事情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合安郡万槐县下石村有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收拾行囊,准备奔赴上京参加科考。说是收拾,里头也就是半旧衣衫,和烙的上路吃的粗面饼子。合安郡地处西北,冬天冷,夏天热,刮风像刀子,出门吸口气都是尘石,他连暖身的烈酒都买不起,两个月的脚程,要在孟春之前赶到。万槐县穷苦,难出试子,破庙躲雨、桥洞存身都是常有的事。”
“合安郡试选,他考了第一名,满怀希望的踏上赶考的路途,一时也不觉得困苦,倒还沿途赏景,脚步轻快,想着有朝一日功名傍身,不求治国平天下,但也能不负读书人之志,做个对民生有所裨益的好官。”
“到了上京,那里当真是楼台林立,琉璃瓦顶在晨曦里熠熠生辉,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尽显风雅,他站在人流中,被推搡着上前,感叹道这简直是他平生所见,最繁华的一座。即便如此,在上京这里,他也有些傲气,吃糠咽菜也不自认低人一等。苦心人天不负,那年恩科,他一甲十三名,入翰林。三年编修,又入都察院,任左补阙。
昭德三十年,他的好友被陷入狱,全家被判斩监候,满朝文武无一人敢言。从七品的小小补阙直言犯上,一己之身妄想在那洪流里为他好友求得一线生机,也被视为同党下狱。这就是后来的“昭德冤案”,贵妃**,当朝丞相狱内触柱而死,其子被判剔骨之刑,受牵连者数千,死者数百,闹市行刑台前血流成河。
而那个小小补阙活着出来了,被贬南方。”
后面的一段故事,陈县令说的十分平淡,但过程艰辛这寥寥几句怎能全然道尽。一个从七品官员是如何在这场杀戮里走出来,陈县令并没有详述,只是说起来语气寂寥,颇显悲凉。
季沉似乎知道陈县令说的是谁,也能感受到他语气里的无奈。
“陈县令,你不是说力所不能及时,自保为上吗。”季沉小声道:“那时他肯定知道自己可能活不了,为何还要去。”
“你的意思是,是我不该去青州吗?”她弱弱道。
陈县令起身,和蔼的拍了拍季沉的肩膀:“我其实一直知道,你不曾放弃寻找你的父亲。”
“但你等到今日,也一定有你的原因。”
“别人都说你心智不全、性情凉薄,但其实你是个好孩子,只是任何事不宣之于口。我是想告诉你,虽为蝼蚁,亦能挡车。别人的诽谤中伤,都不算什么。你想寻父,这注定不好走,会牵扯些什么,我有预感必不会简单。你终究是一介布衣,又涉世不深,其中艰难可以想见。但不管你想怎么做,都不要怕。”
*
季沉从县衙出来时,头顶的天是彻底放晴了,几个月的雨,终是停了。
县衙后院的墙补好了。之前,众人正忙活着补墙,说是连日的雨把西面儿的墙浸坏了,终是轰然塌了一角,都不知是何时塌的,还是清晨进城挑着扁担卖油茶的几个老汉在那探着脑袋商量着要将倒到外面的砖石捡走,方才被发现这豁了这么大个口子。
新墙那一块,很突兀,季沉以前经常在这里看蚂蚁,此进去青州不知何时能回来。
旁边的树梢轻晃,李淮屏足尖轻点,稳稳落在季沉面前。
树下停着一匹马。
“你答应我去青州,不怕我是坏人吗?”
季沉眉头有些拧巴答道:“你不是吗?”
李淮屏:“……”
他觉得有些好笑,看季沉早就认定他的为人,仍旧心事重重一副豁出去的样子,严肃道:“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季沉不理解:“陈县令说过,谁都保证不了和你同行的人一定是好人,又或者一定是坏人。”
“要干大事,就要不怕事。”
“走吧。”
李淮屏翻身上马,缰绳一拽,将季沉单手抱了上来,骑马疾驰。
季沉被风吹的有些睁不开眼睛,索性环抱着他的腰,头埋在他的背后。
她有个秘密。
早在九年前,七岁的她就见过李淮屏了。
李淮屏问她是否识得那张剪像。
她平生第一次说了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望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