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不陷于情 > 第3章 没有月例

不陷于情 第3章 没有月例

作者:陶来啊嗯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5 15:33:26 来源:文学城

拜别赵主簿后,王惟清在县衙门口遇到了李小舟。

李小舟一双杏眼立刻在人群中锁定了王惟清,她焦急的走到王惟清面前,那眼神里的难过很是明显。“惟清哥,真的不能科考了吗?我已经同我爹爹说了,爹爹明年亲自会为你打点的。”

王惟清立刻制止了李小舟:“李小姐,不可为我打点!我想要的一切,都需我自己堂堂正正的拿到。”

“可是惟清哥,这半年你的刻苦我是最了解不过,难道就如此白费了吗?”李小舟愤愤不平的说着。她是心疼王惟清,也是心疼自己。王惟清又成为了一个卖鱼干的小贩,她爹爹是万不会让她嫁给王惟清的。

“怎么会是白费呢?我读的那些书,都在我脑子里。这些知识会伴随我一生,是上天对我的馈赠。”王惟清正色道。

这样正气凛然的王惟清又让李小舟心中的喜欢增加几分,她在心中暗暗发誓,此生非他不嫁。

回到家中,王爹王婶听说王惟清找到了一个白役的公差,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在这个对老百姓扒皮喝血的世界,竟然还能有这般好事发生?

王惟清自然也觉得有些梦幻,但他将这奇遇归结于自己是小说的重要角色,自然有金手指。

王婶回过神后,立即在屋里翻箱倒柜起来,一刻钟后,才在箱底找到一件衣袍。那件衣袍应是王爹王婶结婚时用的,看着那款式,透露着结婚时才有的喜庆。她拿着衣袍在王惟清身上比划着。

“王婶,我明日是去上工,又不是去结婚?再者,衙门里有统一的衣服。”王惟清一面笑着,一面任由王婶在身上比划。

“家里就这一件衣服能拿的出手了,这还是我和你王爹结婚时穿的。你去的是衙门,不同其他地方,不能让那些人瞧不起你。”王婶坐在了椅子上,拿出了针线盒,准备将王爹的婚服的尺寸改成王惟清的。

“王爹,你看看王婶,她真的要改你的婚服了!”王惟清对着厨房喊道。

王爹从厨房探出头来:“让她改!”

见王爹也是站在王婶那边,王惟清只得好言相劝。

他用手轻轻按住那件婚服,语气平缓又温柔:“王婶,我即使穿了一件昂贵的衣服又如何?衙门里总有人在市集里看到过我卖鱼干,与其打肿脸充胖子,倒不如坦坦荡荡的。”王惟清拉住了王婶的手。“二老的意思惟清心里明白,就依惟清的好不好?我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

翌日,王惟清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的粗布衣服,来到了吏房。

赵主簿正在与一众衙役翻晒书籍,见王惟清来了,便叫住其中一个衣服上有祥云纹样的衙役。

“老黄,你带一带这个晚辈。”赵主簿对黄誉吩咐道。随后又向王惟清介绍到:“这是咱们吏房的经承,主管一县之户籍。”

黄誉扫视了王惟清一圈,粗布麻衣,也就脸长的俊俏,赵主簿怎就看上了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还望黄经承多多指教。”王惟清向着黄誉行礼道。

黄誉爽朗的笑道:“今后大家一起共事,齐心协力为百姓谋公道。”

随后赵主簿离开,黄誉带着王惟清在吏房转了转,熟悉熟悉环境。

这黄誉是个热心之人,对王惟清很是友好。他见王惟清今日才来,说的过多会有些接受不了,便坐在吏房正厅,给王惟清倒上清茶。

按理原本应该是王惟清给黄誉倒茶的。

黄誉的这一倒茶的举动,使得原本坐在椅子上的王惟清弹跳起身,接过茶水。“多,多谢黄经承。”

“惟清,你无需介怀这些虚礼。咱们吏房就三人,以后便是兄弟了!”黄誉爽快的喝下自己的茶水。

王惟清见此,也一口闷了杯中的茶水。

“哎呦!瞧我说的,我可不能和你称兄道弟。你若是唤赵主簿兄长,那我自然不敢再做你兄长了。”黄誉懊恼的轻轻敲着桌子。

“不是的,黄经承,赵主簿不是我兄长。我是小渔村人氏,整个衙门没有亲戚,你便是我的兄长。”王惟清生怕黄誉不认他这个兄弟了,语速极快的解释。

“好,那我便做你的兄长!”黄誉笑的愈发爽朗。

上工的第一天,王惟清便在黄誉的带领和解说下,将这县衙了解了大半。

长滩县的县令姓程,单字一个至字。在下属看来,是一个话多,秉公任直的人。他下面有一个县丞,一个主簿。

主簿便是王惟清见过的赵主簿,而那个县丞则是长滩县有名的士绅之家,孔余。这个孔余,平日极少管事,游手好闲,常常不知所踪。但月例照拿,任谁都会对这个职位甘之如饴。

而主簿之下又分六房。王惟清要去的是吏房,吏房主事便是今天招呼王惟清的黄誉,他主管户籍、衙役考核以及文书办理事务,平日这些衙役书吏都唤他,黄经承。

黄誉虽说是衙役,却也是经制衙役,是在朝廷里有编制的。而此时的王惟清则是县衙里最低等级白役。

不知何时他才能成为县衙里的一号人物?

县衙里的衙役几乎都是住在县城里,只有极少数住在乡下。

住在县城里,一来是生活更方便,生活用品几乎想买就能买到。二来是提升了自己的地位,不再是乡下人了。三来是方便上工,节省了时间。

而王惟清就是那个极少数。他今日领着县衙发的工衣和工靴,足足有六套衣物。他背着厚重的衣物,走回小渔村要用时一个时辰。

等王惟清回到小渔村,已经天色暗淡,王婶看着王惟清背回来的东西,脸上的开心溢于言表。

这些衣物的做工,可比他们结婚时,穿的婚服华贵多了。

王惟清晚饭过后,便来到了小渔村沙滩的一块大礁石上,任由海风肆意的吹打。

他在礁石上躺下,两只手枕与头下,仰望着满天繁星。自己来到这个小说世界,已是半载有余,终于能凭自己的本事站住脚跟了。往后来日方长,一关一关的过吧!

时间飞快的流逝,转眼,王惟清已经来到县衙上工一月有余。

今日,他在户房外排着队,满心欢喜的期待着自己的月例。这个月按理,他能领到一两银子外加一石大米。他在心里盘算着拿到钱就去买点布给王爹王婶做衣裳。

他是最后一个走进户房的,管理户房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看着很精明的一个人,名唤吕大友。

“你是王惟清?”吕大友撇了一样王惟清。看来他是知道这个县衙新来的人。

王惟清见吕大友知道他,心中便觉得这个户房主事很是亲切。“吕经承,小的正是王惟清。吕经承有礼了!”

“第一个月是没有月例的,这你知道否?县衙规矩,第一个月的衙役无俸,只得领一石大米。”吕大友一面说着,一面指着那角落孤零零的一袋粮食。

这着实让王惟清感到诧异,黄誉明明给他说过今天会领一两银子一石大米的。他想给自己争取一下。

“吕经承,我”王惟清话还未说出口,便被吕大友打断。

“这账目就在这里,我只是一个户房经承,难道还敢作假不成?”吕大友撇了撇嘴,看着这下乡下来的小子。

“小的初来乍到,若有得罪还望吕经承海涵。敢问吕经承,下个月我的月例又是如何发放?”王惟清感受到了吕大友的不耐烦,但还是无畏的问了出来。

“下月一两银子一石粮食。”吕大友说完,便开始收拾桌子。

王惟清明白,吕大友开始下逐客令了。

王惟清其实能理解吕大友,自己来自一个乡下的小渔村,户籍还不清不楚的。若是一个人势利一点,恐怕比今日的吕经承更甚。王惟清在心中宽慰着自己,也罢,下个月就可以给王爹王婶买布了!

王惟清领着一袋大米,回到了吏房。

黄誉看出了王惟清不是很高兴,便走到王惟清更前,温声道:“怎么这小子拿了月例还黑着脸?”

王惟清一时不知该如何回黄誉的话,他可是一个铜板都没有领到。

吏房的副领导,管年崔浩然拍了拍王惟清的肩膀。

“黄经承有所不知,从去年开始,新进的白役第一个月只有一石粮食,没有俸禄。”

“怎的现在还有这个破规矩?我怎么不知道!”黄誉义愤填膺的说道。

王惟清见有人也不知道这个规矩,便放下心中的不痛快,在心中安慰着自己,下个月就能领到月例,本就是捡来的工作,能有一石大米已经很不错。

“惟清,你写字好看,以后这书写户籍册的活计就交给你如何?你才来没多久,便从最简单的做起。”黄誉轻声问道。

王惟清没想到他才来一个月,便将书写户籍册,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他心中对黄誉很是感激:“多谢黄经承!惟清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

“那我干什么?”崔浩然扬声问黄誉。这个崔浩然原是教喻,当年他是乡试前十名,虽说止步贡士,但还是在管理着一县学政教育的县学任教喻。后来是得罪了当地的士绅,才到了这吏房,任管年,是吏房的副领导。现在整个吏房,只有三人。除去经承黄誉,管年崔浩然,余下分在吏房的便只有王惟清一个白役。那日王惟清看见晒书的衙役,皆是其他房的手足。

黄誉索性拉开崔浩然,二人小声嘀咕几句后,崔浩然便走到王惟清跟前:“我正好一月过后,会去誊抄古书。我教你一个月,一个月过后,这份活计便是你的了。黄经承说得对,县衙里不养闲人。你也得有一技傍身才是。”

王惟清原先以为崔浩然不愿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计,却不曾想被黄誉三言两语就安抚好了。王惟清不禁在心中感慨,这县衙里的人情世故,自己要多久才能学会?

“惟清多谢浩然兄。”王惟清向着崔浩然行拱手礼。

南方的春天果然比北方早,虽说才是农历二月,晚上王惟清睡在茅草屋,都不冻脚了。

王爹王婶很是满意王惟清拿回来的粮食,说是要好好保存。

王惟清只当王爹王婶是过惯了苦日子,习惯性的珍惜粮食。却是不知道,王爹王婶是想要将这些粮食存起来,来年卖到米市,给王惟清攒县试的银两。

这万物消融的二月很快便过去了,崔浩然虽是严厉,但确实教了王惟清许多东西。王惟清自己也是没有懈怠,利用吏房藏有许多书的便利,看了许多的书。赵主簿时常过来,看着王惟清陷入书中,便会欣慰着转身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