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芳甸坐落在车马喧嚣的闹市,一墙之隔,阻断了凡尘俗事。
回廊下,叶青塘已褪去华服,素衣蒲扇,坐于中庭,与刘晦对弈品茗。几案只设蔬果,不见荤腥。
棋局方开,叶响便从前厅快步走来,凑到叶青塘身边低声耳语。叶青塘闻言,稍稍抬眸,视线扫过刘晦,又落回棋盘,唇角上翘:“求胜心切者,往往容易落了下风。”
刘晦凝神屏气,手执白子,待棋子稳稳落于棋盘之中,方才抬头笑道:“七郎莫要托大,我今日状态颇佳,必能胜你,你可休想悔约赖账。”
檐上飘来二三残雪,沾了衣袖,叶青塘轻轻拂去,执起一枚黑子,与眼眉齐平:“我素来言出必果,何曾悔过约定。”
“如此最好。”刘晦托起茶盏,吹去浮叶,趁着间隙抿了一小口。
叶青塘略做思索,落下一子,将蒲扇置于膝上,取了果子,含进口中,声音稍显囫囵:“倒是子晏兄,可要专注于棋盘,莫被旁事扰了心神,失了水准。”
刘晦摆手道:“我比七郎专注。”
叶青塘笑了笑,转头对身后的叶响说:“再去添一盆火来。”
廊下已围了数个火盆,熏得整个绕芳甸暖意盎然,胜过春朝。刘晦穿着冬衣,久坐于此,额角隐隐有薄汗渗出,却见对面之人单衣广袖,颇为潇洒自在:“七郎但凡多添两件衣物,也无须费这些炭火。”
“此言差矣。”叶青塘眉眼微挑,含着似有若无的笑意,“梅花不比旁物,娇嫩得很,可受不得半点委屈。”
话音刚落,空旷的小院忽而响起踏雪声,打破寂静。那声音由远及近,咯吱咯吱,像和着节拍,极富韵律。
刘晦循着叶家主仆的视线望去,但见一位白衣胜雪,长裙曳地的女子款款而来,与娇艳的红梅融为一体,淡了花色。
来人正是梅如霰。
“许久不见,叶先生还是这般鹤骨松姿,翩然俊雅,让人见之忘俗。”梅如霰眼眸含笑,一手抱着书画,一手提起裙摆,踩着酥脆的积雪,缓缓步入中庭。
素净的帷帽和斗篷灌了风霜,衬得身躯愈发单薄,体态颇为轻盈,像一只随时便要展翅的鸿雁。
“稀客啊——”叶青塘单手托腮,半倚在竹椅上,白玉簪松松散散地插在高高挽起的发髻间,两鬓落下几缕碎发,被清风拂乱,“梅老板正值春风得意之时,怎有空光临寒舍?”
“家兄新近得了一幅墨宝,特意托我一并带与叶先生,请先生品鉴一二。”梅如霰将视线移向刘晦,“不料刘大公子亦在此处,倒是扰了二位的雅致,实在抱歉。”
刘晦与梅如霰打了一个照面,复又转过头去,并不回应,仍旧盯着棋盘。
“有劳梅老板了,竟还亲自送来。”叶青塘握着腰间的祥云玉坠,细细把玩,“听闻梅老板近日正在遍访城中各家藏书楼,莫要在此耽搁了正事才是。”
话里带着寒气,和眼前的雪景倒是相称。
“叶先生说笑了,绕芳甸才是梓州城数一数二的藏书楼,小女子此番便是特意来拜访的。”
“哦——我这绕芳甸何其有幸,竟能排在……最末一位。”
“叶先生乃当世名家,绕芳甸更是与众不同,必要挑个良辰吉日才敢登门拜访。”梅如霰将画卷置于几案之上,脱去帷帽斗篷,将视线转向刘晦,“小女子听到坊间传闻,刘大公子有意设一书院,专作著书、校勘之用,不知是否属实?”
刘晦执棋之手稍顿,眉头蹙起,面上仍是不动声色,身子却已微微倾斜。
叶青塘接过斗篷搭在炉火旁,提起炉上小壶,斟了一杯新烹的热茶,余光扫过刘晦,笑得狡黠:“梅老板的消息倒是灵通得很。”
梅如霰坐在下首,端起茶盏:“刘大公子欲于书院之中,行刻书之事,事关本行,小女子自当知晓一二。”
刘晦幽幽开口,语气颇为不善:“梅四娘大可放心,此书院绝不足以与落鸿书坊争名夺利。”
“啧啧——在公子心中,梅如霰的心胸竟如此狭隘?”梅如霰放下茶盏,轻拭唇角,“刘大公子编书数载,刻印之事皆托于广绍书局,然商人重利,草率刻成,舛谬极多,甚至编次蠹毁,颇不能解,枉费了许多刻资。公子对圣人之学怀有敬畏之心,不忍见其遗误后人,故有此举。自行刻印,亦不为谋利,只求无愧于先贤而已。”
刘晦指尖一偏,堪堪落稳白子。
一枚黑子随即落入棋盘,清脆爽朗,叶青塘的声音随之响起:“梅老板还真是玲珑通透。”
“叶先生过奖了。”梅如霰捏住根蒂,拎起一颗小果子,并不食用,只是放在帕子上把玩,“刘大公子为人坦荡,从不藏私,这是世人皆知的。”
刘晦又执起一枚棋子,反手握于掌心,低声道:“鄙人不才,担不起此等赞誉。梅四娘既有如此想法,又何必费这许多口舌。”
梅如霰微启朱唇,笑道:“当然是想与刘大公子套套近乎了。”她轻叹了一口气,面露遗憾之色,“唉……谁知公子竟如此不解风情。”
刘晦冷哼一声,别过脸去,不欲再与她纠缠。
“公子爽快,小女子也不再兜圈子了……”梅如霰收敛笑容,为刘晦续上茶水,“其实是有一笔买卖,想与刘大公子谈一谈。”
刘晦的语气更冷了:“鄙人一介书生,顽固迂腐,从不与人做买卖,梅四娘怕是找错人了。”
“刘大公子虚怀若谷,迂腐却不顽固,更不会对一时口舌之争而耿耿于怀。”梅如霰将双手覆于火盆之上,红光撩人,从指缝中钻出,“落鸿书坊欲刻印一卷书,想请刘大公子为其作序,妆点一二。”
刘晦道:“落鸿书坊百年传承,声名远播。不过一篇序文而已,自有人上赶着去做,何劳梅四娘亲自登门寻人。”
“此文有些特殊,非刘大公子,难成也。”
刘晦眉头微蹙,紧盯棋盘,棋子攥在手心,来回翻转,迟迟没有落下。
“是吗?”叶青塘清朗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僵局,“我倒有些好奇,究竟是为何书作序?”
梅如霰从怀中掏出书籍,递与叶青塘。
“寒窗记?”叶青塘挑眉浅笑,翻开纸张,一目十行。
刘晦听得书名,便脸色一沉,若非主人尚在,早已拂袖而去。
“我知刘大公子素来重践履,轻辞赋,于话本之流更是成见颇深。但此书有些不同,刘大公子不妨先看看,再做抉择。”
“有点意思。”叶青塘将书递与刘晦,“子晏兄可要瞧瞧?”
刘晦并不理会,兀自埋头钻研棋局,眼见棋盘越下越乱,心中不免愈发烦躁。
叶青塘冲梅如霰摊开双手,作无奈状,而后斜倚于栏,以书击案,全然不顾眼前棋局:“子晏兄不屑于此,以为话本小说皆集俚俗,常谈鄙事,聊资笑噱,无甚功用。”
“刘大公子的担忧不无道理。”梅如霰接道,“但此文已由名手润色,明白曲尽,情与词偕,又多规悔之意,颇具风教之能,与刘大公子所编‘善书’如出一辙,更与公子的‘风教观’不谋而合。”
“梅四娘可知何为‘善书’?”刘晦将棋子丢回青花瓷罐,划出一道冰冷的弧线,与炉中迸溅出的火星交辉,“善书者,扶助正道,启发良知,指陈善恶之报,以求劝人为善。此文直指科举,颇多不敬,凭什么与善书相提并论?区区一个杜撰的故事,又何谈‘风教’二字。”
梅如霰举起茶盏道,抿了一口,缓缓放下:“‘善恶有报’不过是小民辛苦劳作的慰藉之药,如席间的茶酒,让人成瘾,于现世实无大益。此文借题发挥,变而不失其正,哀怨之中自成节奏,可讼美,可怨刺,可愤世忧时,可感化人心,自然当得起‘风教’二字。”
刘晦拍案奋起,怒目而视:“科举有何得失,要用它来讽谏?我辈以科举出仕,常怀报国之心,为江山社稷肝脑涂地,死而后已。自认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万民!”
“科举破九品,废察举,为寒门子弟广开门路,甄选天下有才之士,治国安邦,守卫疆土。其功绩,无人可抹。” 梅如霰稳坐于炉火旁,语气平和,“然科举发端至今,已有百年,其弊亦显。朝廷虽求贤若渴,官位终究有限。百余年来,千军万马,争过木桥,如刘大公子这般寒门出身,进士及第者,寥寥无几。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世人只道‘六经勤向窗前读’,便可一朝登至‘天子堂’,自此坐拥‘颜如玉’‘千钟粟’‘黄金屋’,却不见悬崖峭壁下的累累白骨。”
“一派胡言!读书为明理,为求知,为治国,为安邦,并不独为功名利禄!便是不得名利,又有何妨?‘白骨’二字,实属荒谬!”
“纵观国朝上下,大有不顾个人资质,一昧逃世避俗,倾毕生光阴,举全族之力,只为‘功名’二字之人。公子当真视而不见?刘大公子不食荤腥,常言‘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于物尚且如此,于骨肉同胞却见死不救,又与屠夫何异!”
“危言耸听,何至于斯!”
“‘辞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此文即便不刊印,亦能借说书先生之口,于市井中广为流传,掀起小小波澜。是否真的言过其实,公子心中其实有数,世人亦自有定论……科举之功过得失,自有后人评议,我等凡夫俗子只求现世而已。小女子请名手润色,请公子作序,虽为谋求私利,亦有推波助澜,传于后世之意。诚如刘大公子所言,它只是一则杜撰的故事,根本无力撼动科举之根本。既是如此,公子又有何惧,又缘何不愿成人之美?”
梅如霰清冷的声音在廊下回响。
四四方方的棋盘已被黑白两色占满,再无落子之处。
乾坤已定,胜负分明。
一盘棋局,胜者三人,败者亦然。
——
注:
1.风教:“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指用诗歌、音乐等文艺作品教育引导民众,以达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这是儒家伦理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文学家、艺术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我国自古以来的文艺作品基本遵循这一思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煮泉独啜寒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