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博物学家,专业暴富[综名著] > 第13章 Chapter13

博物学家,专业暴富[综名著] 第13章 Chapter13

作者:山海十八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9-24 18:59:48 来源:文学城

Chapter13

七月的巴黎,来自大西洋的爽冽海风吹散这座城的暑意。

卢浮宫附近的薇薇安拱廊街。

温和阳光透过透明玻璃穹顶,倾泻而下一地迷幻金光。

男人走进了沿街咖啡厅。

他头戴礼帽,穿着黑色紧身礼服,下着浅棕色长裤,外搭烫金色马甲,踩着一双锃亮皮鞋走了进来。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身是法国花花公子的典型装扮。

“哦!亲爱的兰茨,你怎么能在约会时间之前就来。”

男人摘下了礼帽,似是做了一个脱帽礼,但将帽子放在心口前夸张地按了按。

“看见了吗?我的心好痛。你的提前抵达,把我衬得迟到了。我难得准点到达,居然又被打上迟到惯犯的标签。我太冤枉了!”

木桌边,珀尔好整以暇地坐着,面不改色地看着眼前这位的浮夸表演。

来者,弗朗瓦索·皮克。

尽管喜欢搞些浮夸表演,但在商业上颇有魄力与进取心。

作为富商家庭的次子,五年前向父亲借了一笔钱款开设了巴黎新势力出版社,开业后盈利得不错。

近年,在法国兴起了一个新词叫做出版人éditeur,将出版商与编辑的职业融于一身。

出版人是出版产业链中的中心人物。

既要了解大众读者需求,又要挖掘爆款作品与作者沟通,另外还要与纸商、印刷厂等多方沟通,将书籍成本与利润的平衡达到最佳值。

这与《伦敦时报》主编工作的不同,艾伦管不到印刷、纸商的那一环节。

显而易见,出版人有更大的自主决定权。皮克就是这样一位出版人。

十一天前,珀尔被艾伦“惊吓”到了。

对方斩钉截铁地说在伦敦出版界,不可能有哪一家比他报价更高。

恭敬地送走艾伦,转身就拿出了近些日子收到的一叠名帖。

自从“鲁滨逊二世”的专访爆红,欧洲各国媒体是各显神通。

短短三天,二十九家报刊杂志的记者编辑,将访问名帖送到了珀尔入住的旅店。

众人怎么得知到珀尔的临时住址?

当然是她在专访中看似随意地透露,要去近距离欣赏查令十字街的风景。

珀尔在收到名帖后,第一时间分类确定这些人的落脚点。

乔装查明旧钥匙的来历后,立即着手分批与这些迫不及待想见她一面的媒体人见面。

第一个被放进门的是主编艾伦。

《伦敦时报》吃到了兰茨先生的流量红利。

珀尔原计划观察一番主编艾伦的态度。如果对方有足够互惠互利的诚意,再次合作也无不可。

艾伦的表现岂止是差强人意,更是把毫不懂得感恩的嘴脸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许,得到专访报道带去的丰厚利润太过容易,给了他理所当然的错觉,认为可以打压刚入行的新人。

当时,珀尔不动声色将艾伦扔到黑名单上。

故意表现得被艾伦警告威慑住,就是要争取悄悄搞事的时间。

如她所料,其他报纸杂志也希望借着兰茨先生的热度,猛涨一波销售额。

但对于新书的报价,大多数人都止步于一千英镑。

对于涨价的提议,虽不似艾伦般强硬拒绝,但也都表现得犹豫不决。

有的是无法拍板做主,要回去请示上级;有的是故意拉长谈判时间,想要拉扯谈价。

之前,艾伦撂下的狠话也不完全是谎言。

伦敦十几家找上门的出版社,不愿意立刻签订分成合约。

最多是先给基础稿费,之后视销量再谈加印的分成。可给到的版税率是7%,一个不会让畅销书作者满意的数字。

分成比例能否谈得更高?

对方给的回应模棱两可,意思是等书卖了一阶段再谈。

必须看销量是否火爆,却避而不提销量到哪个区间给多少分成。

反正就是拖字诀。

珀尔明白书商们的套路,时间拖延越长对她不利。一开始没有签订条理清晰的合约,之后更会陷入扯皮之中。

更要警惕书商们暗中联手对她玩合力施压。商场如战场,没什么不可能的。

上帝把伦敦的门给关了,她就翻窗去海峡对岸巴黎瞧一瞧。

珀尔在尼亚号上的小半年,早就留意了乘客们提到的几家出版社。

查林杰教授一贯言辞犀利,他痛批了法国出版社「巴黎新势力」。

年轻老板皮克一直是花花公子模样。穿衣不正经,丝毫不像靠谱出版人。

不正经,可不就对了。

这种人要不就是离经叛道,要不就是脑袋简单好忽悠。

珀尔抵达法国,率先找上巴黎新势力出版社。

皮克不在。

职员说老板去南部马赛谈生意了,但听闻是兰茨先生来找,再三请求珀尔务必多留一天。

原因无他,是老板的吩咐。

大半个月前,鲁滨逊岛屿出现第二个存者的新闻传回欧洲,立刻引起皮克兴趣。

皮克本想去伦敦蹲点,守着尼亚号入港邀约专访稿件,但别的生意问题让他不得不去南部出差。

临走前,皮克留言。

如果有“鲁滨逊二世”的重要消息,要及时去南部马赛通知他。当兰茨先生亲自来到出版社,怎么能不把人留下来。

珀尔停留了一天。第二天中午,看到了连夜赶回巴黎的皮克。

皮克熬了大夜,脸色略有暗沉,但精神奕奕,像打过兴奋剂。一上来就问珀尔是不是为出书而来?

哪怕他远在法国马赛,读到《伦敦时报》的速度比伦敦蹲守的同行迟了一些,也从专访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商机。

珀尔开门见山地承认了,反问皮克敢不敢搞一波大的。

“鲁滨孙二世”的第一篇专访登载在英国的报纸上。

法国出版社敢不敢争夺第一本书籍的出版权?让这本书先有法语版,再有英语版。

这各种说辞是似乎利用了英法之间的习惯性不和。

是在拱火吗?

是,也不全是。

英法一对老冤家是事实,但出版人应该要抓住的重点是提议背后的新闻爆点。

为什么兰茨先生选择巴黎新势力出版社?是与伦敦出版界有矛盾吗?

其中的爱恨情仇,正能满足大众娱乐八卦的关注点。

皮克当场察觉爆点所在,无法不心动。

但他没被可以预计的利润冲昏头脑,提出要先瞧一瞧书籍内容选段。另外,就是谈妥稿费数量。

珀尔提供稿件,又策划了销售书籍的广告宣传套路,肯定希望拿到满意的报酬。

最终,两人协定采取「基础稿费 加印版税」支付的方式。

基础稿费折合英镑一千五,在出版前就支付。加印的版税以书籍销量的不同,对应不同版税率。

如果第一个月的销量破三十万册,以11%的版税率支付。如果年底前破百万,就再追加一笔分成。

粗略计算,假如这本书能销售百万,珀尔就能入账一万多英镑。与艾伦早前的一口价一千三英镑相差了一个零。

两人签了合约,达成一致意见。

——这件事要做,速度必须快!

在一周内印刷足够量的书籍且送到各分销商手中,利用报纸炒热度进行铺天盖地式宣传。

以闪电战的方式打《伦敦时报》一个措手不及,不给艾伦有从中作梗的机会。

皮克表示印刷、分销等渠道都没问题,但有一点这本书从英语版变为法语版的翻译需要时间。

珀尔示意完全不必等。

她是有备而来。小半年的海上航行,有一群学者能给专业指点,有这样的资源当然是把几种语言版本都给搞定了。

这是在法国巴黎率先出版,没有任何语言问题。

《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这种博物类科普读物面向大众,本就是要使用通俗化用词。等将来横渡重洋在东方出版译本时,再来考虑白话文与文言文的翻译问题。

书,内容搞定√

印刷、销售渠道搞定√

宣传策略拟定√

一场由珀尔与皮克合作的图书出版偷袭战,就在英吉利海峡那一端巴黎悄悄开始了。

于是,这七天以来,皮克连轴转。

直到今天新书运输到分销点,他才稍稍松一口气。

珀尔瞧着皮克还有力气开玩笑调侃迟到与否,看来这人还没累到极致。

她很有礼貌地致歉:“我的早到,让你的准时成了迟到,真是很抱歉呢。另外,请原谅我的严谨,我们相约于此不是约会,而是约见。”

这语气与措辞,似乎有一点点歉意,但肯定不多。

皮克也不在意被调侃,把咖啡杯朝桌边移了移,将八份不同的报纸摊到了桌面。

六份巴黎发行,两份伦敦发行,从不同角度报道了珀尔的新书《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明早发售的消息。

这些报道有对珀尔的访问、有纯广告。

还有看似中立实为新书宣传的对比研究——以《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为例,先以哪种语言出版背后的社会现象分析。

今天,皮克一早起床就让管家将所有相关报道都买来。

他在这些文字稿被刊印前就看过了,但还是没忍住要再看一看印刷后的实物。

皮克再看珀尔,这人不紧不慢地喝着咖啡,丝毫不为新书即将接受市场考验而心焦。

“新书发售的消息今天全面铺开,你居然没买报来看一看?难道喝咖啡就能让你忘却所有烦恼了。”

“喝咖啡,总比生吃虫子好。”

珀尔说着,还特意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皮克却嘴角一抽,神色有些不自然窘迫。

生吃虫子是什么梗?

那就要提到七天前两人初次见面。

皮克提出必须审阅书籍的质量。给他看一个片段,在确定写作内容过关后再谈稿费。

珀尔给出了《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其中一节,描写人类走进大自然时可能会遭遇的挑战。

大致是说「虫子懂得使用炮火攻击吗」?

当你去伦敦郊野踏青,在树皮下发现一种13至20毫米左右的甲虫。

粗略观察,它有着黄褐色的头部,棕红的触角,前胸背板黑色且两侧有黄斑。

这虫子有点面生。你的好奇心起来了,决定抓来一只先尝尝味道。

刚把虫子送入口中,嘴巴内响起一阵的爆裂声。

舌头、上颚、牙龈等处突然感到一股刺激性灼伤。那只甲虫仿佛在你的口腔内部架起一门火炮,对给它关禁闭的密室一顿突突突。

别“仿佛”了,把怀疑的语气去掉。

这不是食用虫子后产生幻觉,你就被虫子的火炮攻击了,因为你傻胆大地含住了气步甲虫。

气步甲虫在受到攻击后,腺体分泌的对苯二酚与过氧化氢被加入催化剂,形成了一种火炮武器。

吃一只气步甲虫没法被它的火炮杀死,但毫无疑问会让想生吃尝尝味道的人大吃苦头。

什么?

你不是傻子,不可能搞这样的尝试?①

珀尔确定,说这话的不少人在口是心非。

她太了解人的好奇心。

以往,在互联网时代匿名相关调查问卷中,收到不少尝过虫子味道的亲身经历稿件。怎么劝也没用,总有一群人在花式作死的道路上前仆后继。

同类最了解同类。

某种意义上,珀尔何尝不是疯狂冒险家,知道什么能勾起人的好奇心。

当时,皮克读完选段,脱口而出问“你是不是找私家侦查过我?”

这下,等于不打自招。

皮克尝过气步甲虫,而且遭遇过虫虫火炮才会有这种反应。

但他拒不承认是好奇心作祟,嘴硬地说是在树下乘凉,迎面的风吹来一只虫,刚刚好跑到了他正说话的嘴巴里。

珀尔继续继续说到,“您决意签下合约时,是信心满满的,对我的书籍内容给出了高度肯定。同时,你做出了一串分析认为这本书必然会一炮而红。

您说博物学书籍火爆是必然,它满足很多人的心理诉求。

首先,预备踏上旅途的人为求不要两眼一抹黑,想先瞧一瞧当地风俗。

腾不出时间旅游的人也会读一读。或丰富聊天谈资,或认为哪怕无法实地游览先了解一番也是好的。

另外,身处巴黎这样的大城市。越是得不到,越是向往自然与远方。这本书的出版是顺应时代洪流而生,没有不赚钱的道理。”

珀尔复述了这一大段,三连反问:“如此精准到位的分析,是您说的,您忘了吗?七天前,您踌躇满志,怎么到大幕开启时就紧张了?您与我签约的原因是认为我的书充分把握住了读者需求,不是吗?”

皮克承认这些理性分析是两人合作的原因。

但有的事该怎么说呢?

其实,还有隐秘的理由。其实气步甲虫的描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很想看看新书发表后有没有同好书迷出现。

珀尔看着皮克保持古怪的沉默,她仿佛没有任何戏谑地继续赞美。

“皮克先生,别发愁了。精准的市场判断力,您有了;超越常人的运气,您也有了。否则也不能刚好无意间撞上一只气步甲虫落到你嘴里。这足以证明您是被上帝庇护的,新书发售会顺利进行。”

皮克:这段话乍一听挺正确,但总觉得哪里都不太对。

他究竟是中了什么邪,一开始听闻“鲁滨逊二世”的消息时,竟然认为珀尔·兰茨是英勇神武的正派人士?!

被这样一搅合,倒是忘了最初的紧张,新书发售情况会如何呢?

①达尔文就尝试过吃气步甲虫。

文中气步甲虫描写,参考《邪恶的虫子》,【美国】艾米·斯图尔特/著。

这本书中提到达尔文年轻时的虫子观察经历,引用了达尔文本人的自述。

大概意思,他发现了两只罕见甲虫,两手各抓了一只,然后就看到了第三只。

当然不能错过,但又没有第三只手,所以选择把右手先抓的那只放进嘴里,再腾出手去抓第三只。

于是,非常有幸体验了一把嘴巴中被气步甲虫开火的体验。

这个刺激让他不得不吐出第三只甲虫,同时因为疼痛松开了手,也失去了另两只。

————

本文,珀尔来自平行时空,那里没有达尔文,她也就不会以达尔文举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Chapter1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