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博物学家,专业暴富[综名著] > 第12章 Chapter12

博物学家,专业暴富[综名著] 第12章 Chapter12

作者:山海十八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9-24 18:59:48 来源:文学城

Chapter12

总有人商业嗅觉敏锐,从对珀尔的专访报道窥见出版新书的利润。

第一个找上门的是《伦敦时报》的主编艾伦。

艾伦近水楼台,通过手下记者马龙了解更多情况。

听闻珀尔·兰茨在船上就已经着手写书,推测这本书十有**快要完稿。

深知趁热打铁对书籍销量的重要性,这就立刻上门。

艾伦状似豪爽,甚至都没有提出试读一段稿件,上来就报价。

“兰茨先生,尽管之前我们没见过面,但刊登在我社时报上的专访,也算有过一次愉快合作经历。

你就是我的朋友了。对朋友,我从不吝啬。可以向你一次性支付稿酬八百英镑,购买出版你希望出版的那本书。

放心好了。时报出版社体系成熟,你把出版权交给我社,无需再担忧各项琐碎手续,从印刷到零销由我社全权代理。”

艾伦撂下这些话,微微抬起下巴,认为下一秒就会听到珀尔的感恩式答应。

他认为足够了解眼前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只通过新人记者马龙的专题访问,也向几位尼亚号船客旁敲侧击过。

珀尔·兰茨性情坚毅乐观,好不容易离开了荒岛,但身家财产几乎都在海难中毁了,目前正需要一笔足量钱款过生活。

八百英镑的报价,可不就是一笔巨款,它在1835年足够在伦敦一套很好的房子还有富余。

海难幸存者刚到伦敦,第一份稿费就实现房产自由,这是多么令人心潮澎湃且激动不已的事。

艾伦就等着对方的激动感谢。

珀尔不露声色地瞧着艾伦的自得姿态。

此刻,她岂止没任何惊喜。恰恰相反,心底有淡淡的不悦,这把她当成哪种型号的傻子?

与八百英镑不够去开银行保险柜盲盒无关,她纯粹为遇上给职场新人挖坑的公司高层而不爽。

如今给稿酬大概三种方式。

一口价,基础稿费 加印分成,以及版税。

版税不是通俗认知要支付的税收,而是指出版社使用书籍要给作者付的版权使用费。

大致公式:版税=单本书零售价x印书数量x版税率

通常,也可以说它就是稿费。

不难看出,公式中版税率的高低决定了图书分成的高底。

珀尔在旅途中向有出版经验的学者做过详细了解。

如果选择以版税方式支付,版税率最低有6%。向上可以不封顶,但基本在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那已经是高人气作家所得。

回头来看,艾伦报出一口价八百英镑是高还是低呢?

珀尔来不及做充分图书市场调研,却能粗略推算出自然类书籍的市场销售情况。

一本少插图的自然类通俗科普图书,零售价低至2-3先令。

仅看伦敦普通工人,月薪60先令上下,这样的书籍还在他们的消费能力范围内。

对博物学的兴趣热爱早就蔓延至大众之间。

伦敦人口已有两三百万,还不谈自然类书籍没有文化壁垒,能销往欧洲美国各地。

工人阶层能买得起大众科普读物,并且对这类书很感兴趣。

那代表庞大的潜在读者人口基数,也为此类书籍的销售总额持续升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眼下,『鲁滨逊二世』的新闻热度正在顶峰,人们对兰茨先生的传奇经历正在最好奇的时候。

珀尔无需出版社等候,可以立刻供稿。将这个时机精准拿捏,岂止是省了一大笔宣传费。

对比畅销热榜上的书籍动则年销百万,她退一步只做保守估计,在新闻热度档口卖出二三十万册不难。之后的加印数量还没算进去。

以一本2、3先令的售价,第一版总销售额能高达两三万英镑。即便按照最低版税率6%,也有1200到1800英镑。

艾伦给的一口价800英镑,根本不是豪气冲天,而是挖了一个大坑。

欺负的就是第一次卖书的作者,对市场估测没有经验。毕竟新人没名气,吃不准销量如何。

这种新人的弱点在珀尔身上完全不成立。

凭着“鲁滨逊二世”的新闻热度,谁不知道兰茨先生。她还算谦虚的,都没有往高了算。

艾伦作为《伦敦时报》主编对图书市场的行情不说了若指掌,也能判断得七七八八。

他不可能不清楚八百英镑的报价毫无诚意。不看文稿一上来就报价,自是清楚其中暴利,而不是两人是朋友之类的托词。

“谢谢您的慷慨。能获得您的友情报价,我倍感荣幸。”

珀尔没有直言艾伦的满满算计,和和气气地道谢。

下一秒,转口就提出自己的诉求。

“不过,恕我直言,比起一口价,我想要接受市场的考验采取版税制。卖出多少册,我就赚多少分成。这才公平,不是吗?”

艾伦本来信心满满,八百英镑能砸晕初到伦敦的年轻人。

不料对方和和气气就反手一个绝杀,居然异想天开要以销售额分成来算稿费。

开什么玩笑,这是痴人说梦!

巨额利润,报社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艾伦早就算了账,他凭着多年经验大胆估测凭着“鲁滨逊二世”的风头,哪怕珀尔的书写得再烂也能冲到百万销量。

百万销量的总销量金额能达十几万英镑。

就冲这一点,报社才不在乎这本书写得烂或不烂。

报社没必要看文稿,反正这次的购买者多是冲着探秘“鲁滨逊二世”的称号去的。

内容烂,这次也能获得十几万利润,是珀尔损失忠实读者;内容口碑好,下次再与珀尔合作就行。

反正这一笔大的是能稳赚就行。

因此,只可能是一口价,甚至不给「基础稿酬 加印稿酬」。涉及到加印就要看销售量了,在预估势必大爆的情况下,那就是把钱往外推。

至于版税制的分成方式,是绝不可能答应珀尔的。

“兰茨先生恐怕不懂,能以销量分成做稿费的作者,必须是出版社合作已久的老伙计。”

艾伦没说的是有个前提,必须是有好些本畅销书的作者,出版社为了留人才开高价。

像是珀尔·兰茨这样的新人,报社只想做先做一锤子买卖。

即便这位的人气正盛,谁能保证不是一闪而逝的流星,而能成为长明不灭的恒星。

艾伦颇有信心,他了解如今伦敦出版业的那些当权者,多是与他一样的想法。

“这样吧,我做主,再加五百英镑。一千三百英镑,是非常有诚意的报价了。你询问伦敦其他出版,他们的给价只低不高。”

一千三英镑,踩在了最低版税率的门槛上。

是将珀尔当做彻头彻尾的新人对待,不肯再多给一点点。

说到这里,艾伦又叹气卖惨。

“哎!你刚来伦敦,真不了解报刊出版。别看一本通俗类读物能卖2、3先令,但其中的利润真不多。

除了印刷成本与销售成本,报社也就是勉强度日。看在上次帮你宣传荒岛求生事迹合作愉快的份上,我才能做主多出五百英镑。”

对此,珀尔一个字都不信。

工业革命后,媒体出版业快速发展。

如今各个商家都会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商家支付的广告费就足以让报社盆满钵满。

报社先要有吸引人的报道。

人们纷纷购买,让报纸销量上去。愿意花钱的商家往往倾向于热销报纸,那样投放的广告效果更好。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循环。

巧了!

珀尔刚刚做过一回《伦敦时报》的恩人,但艾伦当着她的面颠倒黑白。

“或许我不懂出版业,但意识清醒。我确定从未恳求贵报社刊登专访。

上次的专访是无偿采访,我没收过费用。激增的报纸销售额,也没有一分落到我的口袋里,又从和谈起让你们帮忙宣传?”

珀尔语气不紧不慢,但用词非常直白地揭穿艾伦的谎言。

从头到尾都没求过《伦敦时报》办事。即便她收获了名气又如何,谁蹭谁热度得分清楚了。

如果不是马龙在登岛小队中,珀尔来到欧洲后不可能一文不取就接受《伦敦时报》的专访。

没有收马龙的钱,是出于对登岛小队的感谢,也是了解到实习记者的不容易。答应两人约一顿饭就好,当做朋友间的相互帮助。

有的钱不必不斤斤计较,但《伦敦时报》不能大言不惭地邀功。

那篇专访有太多媒体同行想要抢着做,谁求谁,谁该给谁好处更多该分清楚。

“艾伦主编,我相信不选择贵报社,多的是其他媒体愿意刊登专访。专访如此,出书也一样。”

珀尔毫不在意艾伦的脸色变得僵硬,直接回绝了。

“抱歉了,你能提供的条件,不是我可以接受的诚意。”

之前客气提出要求,对方非但没有给出合理的报价,而不要脸地居功,就别怪她戳破真相。

趁热打铁地出版书籍,本来能合则两利,但艾伦贪心不足蛇吞象,也就没什么好谈的。

珀尔想到旅途中听闻的各家报社出版社情况。

人们说主编艾伦很会蹭热度,这是说得没错。但没有说后一段,这人太过自利而不懂双赢。

艾伦被打了脸,万万没有想到会被回绝得如此彻底。

顿时脸上些挂不住。这次何止没把人忽悠住,对方把实情给看穿了。

一口气堵在心头。

艾伦很快就强硬地挺直身板,他的一通算计被看穿又如何。

好多年了,没有新人胆敢这样与他讨价还价。给一千三百英镑还不知足,以为自己是出版社股东吗?!

“小伙子!我教你一个道理。你瞧得明白也没用。书写得再好,人气再高,要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才有人买账。”

艾伦语气严厉,一改刚刚的示弱卖惨变为强硬威慑。

“今天,你拒绝了《伦敦时报》,难道指望其他出版社答应你版税式稿费?

可以明确告诉你,你这样的新人不管多有名气,除非是维多利亚女王写自传,否则别在伦敦做这样的白日梦!”

末了,艾伦还挤出一个笑容,努力放缓了语气。

“我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忠言逆耳。为你着想,才会说出这条出版业潜规则。”

此话一出,室内气氛变成凝固的安静。

珀尔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垂下眼眸,似乎被艾伦威吓住了。

她紧紧蹙眉,脸色变了又变,似乎被残酷的社会现状给打击到了,不得不努力适应伦敦出版界的不合理潜规则。

过了三分钟,有些无奈又愁苦地抬头。

她再开口时,语气也软和了不少。“艾伦主编,谢谢您的提醒。请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再考虑半个月,可以吗?”

艾伦见到珀尔明显服软的样子,刚刚被怼的那一股憋屈气出了。

他心情一下子就爽了。果然,对年轻人就要态度强硬,吓一吓就好,让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哦不!珀尔清楚出版业的价格情况,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艾伦自得地想,自己教育新人果然有一套,就要让这些有才华的人懂社会不好混。

他继续施压地说:“你大可以去伦敦别的出版社问问,没人会同意你的版税式稿费。你能考虑,但不能给你半个月。十二天,我只等到下周六下班前,过期不候!”

“好吧。”

珀尔似乎无可奈何地认输般点头,然后客客气气地送人出门。

等艾伦主编离开,她把门一关。

回头看了一眼书桌,眼神平静无波地看向法国、意大利、德意志等国的不同报刊。

**

**

一眨眼,十一天过去。

周五上午,艾伦按惯例参加报社高层会议。

他胜券在握,近期留意了伦敦出版商的情况,没人与珀尔签约。非常肯定就是今明两天的事了,珀尔一定会上门求签约。

没想到一进会议室,发现老板的脸色不对劲。

桌上躺着一本崭新的书。

扫一眼,法语书名《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出版社「巴黎新势力」。

等一下!

作者名怎么有点眼熟?居然是珀尔·兰茨。

报社老板面无表情拿起书晃了晃,“艾伦,我以为你是很懂把握时机的。看来,我也有走眼的时候。”

艾伦面色惨白,如遭雷击,愣在当场。

这不可能!半个月也不到,怎么就刊印出了新书?而且还是做事慢慢悠悠的法国出版社!

这一刻,艾伦忘了金钱有多吸引人。

如果是他负责出版,必是要抓紧时间趁热打铁,越快越好让新书上架。

因此,没什么不可能的。

只要出版社平时各方关系到位,上下游的合作商家办事靠谱,仅仅用一周上新书不是梦。

艾伦无法思考了,满脑子仅剩一句话:

小白脸兰茨居然无耻地与法国佬勾结,狼狈为奸地搞偷袭!

下午六点,有加更~

————

文中版税,是按现在的情况改编的。不清楚19世纪具体计算情况~

当时的作家稿费收入不一,前面也提到了通俗读物卖得多,博物学的一本书一周卖十万册。但深奥心理类书籍的一年也就卖一、两万册。

报纸行业迅速发展后,因为有商家不断投放广告,也就带动了报纸刊登连载小说赚钱。

不过,总体来说销售利润的大额都是出版社拿了,作者想要多分成必须有高知名度。新人想要一本万利很难的,除非出道自带光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Chapter1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