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薄母已经很久不和薄家这群人打交道了,尽管随着一块离开去往北山,尽管又随着一块回来到了江南。
但她的冷淡和隔阂是每一个薄家人都能切身感受得到的。
就算是她的陪嫁丫鬟柳姨娘也识情识趣,很少会去打扰。
而薄止余每日纵使晨昏定省,和她说过的话也不会超过三句。
薄母若有什么需求和吩咐,便会打点李庆前去处理。
李庆一开始是陪曹家人到了北山,只是刚到了北山地界没几日,就又被自家长辈幺走了。
他毕竟随着薄止余从小在薄家长大。
虽说薄母不认曹家的门,可曹外祖母到底还关心她这个女儿,想着让李庆过去,照顾她的同时把她儿子的消息也告诉她。
母亲大抵都会记挂自己的孩儿。
没错,薄母对薄止余身上发生的事情知道的清清楚楚。
她冷漠的想。
果然是薄建华的种,顺着一切机会往上爬,这么喜欢荣华富贵。也不知道用了什么龌龊手段,而且还骗过了那个人。
这么多年不见。也不知道他的那种心思有没有变。
想来是没有的。否则也不会选择接手那个人扔下的烂摊子。
`
这几日天热,还未到三伏,连绵不绝的蝉鸣声却已昭告了夏日的到来。
按照祖制,纳凉的行宫早早就已做好了准备,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禀告到内务阁,奏请天子、太子等一同前来避暑。
这避暑的行宫同样拥有议事阁,也拥有一大片的荷塘,凉风习习,吹过荷叶,传来阵阵荷香。
这形容还是北山帝一时兴起跟韩谷描述的。
虽然两人都没有兴致,但话说到了这,行宫的负责人又眼巴巴的每日上奏,于是韩谷迟疑的提请道:“父皇,太医说您今年肝脾燥热,想来是该去行宫消暑养生。”
北山帝同样犹豫。
三年的时间,还以为很短,不过真二八经经历起来,其实也挺漫长的。那个时候,他还以为自己很快会翘辫子,结果竟然精神到了这会儿。
倒不是贪生。
只是行宫那头,亦有一些他颇为珍惜的童年回忆。
“那地方有数十年没去过了。如今可有什么变化?”内务阁的人听他这么问,连忙将这几年行宫的修建记录和图纸拿了出来,“先帝在位时期,并未对行宫有过改建,倒是林……林氏下令对颐合阁有两次修整。”
颐合阁,北山帝想起什么似的,微微点头。
“那便去吧。”
经北山帝点头,前往行宫避暑的事也就这么落定了。
薄止余懒洋洋的躺在东宫的凉椅上,任由韩谷清点出了要带走的一应物品,然后才起身来,走到人身后,将下巴靠在他肩膀上。
“没想到不知不觉都快一年了。”他指的是第一次见过韩谷至今。
韩谷微微侧头,对方的眉眼在阳光下发光般耀眼。
“想起来,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是在红街上。那个红街的老鸨我后来去找她,还骗我说你是从京都逃出来的囚犯。”薄止余在他耳边嘀嘀咕咕,半天说不到重点,他的思绪便不由跑远了些。
说起来,韩谷的记忆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虽然该想起来的也想起来了七七八八,但很多细节却如梦中花一样。
偶尔做梦醒来,他也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
“去行宫住,之后出门一定方便许多。”韩谷一个晃神,听到薄止余最后这样慢条斯理的问,“要不要到时候一起出门转转?”
南方的夏季是非常漂亮的,绿草成烟,绿树成荫,远足的心情也能令人豁然开朗,特别愉快。
南朝的百姓们也比北山更有情趣,更热爱生活,在民间的街巷首尾,随处可见攀藤的鲜花,桥下的溪流里撒发着瓜果焚香,茶馆酒楼不是大口喝酒吃肉的武人,而是满嘴诗情画意的举子。
这一眼瞧过去。
真有点画卷成真的意思。
举子们的讨论声非常热络,高谈阔论本也是他们如今最大的爱好和舞台,在科考结束之前,这些长衫束发的书生们都将是最靓眼的风景线。
焦则也穿着同款长衫,投注欣赏的目光。
他当然也是这届举子之一,只不过,按照他如今的身份和学识,哪怕不走科举之路,前途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不过,科举仍然是所有学子心中的证道之路。
哪怕焦则是如今在京都内炙手可热的红人,私下里也没有敢松懈过温习功课,全力备战。
“那些举子在聊什么人?”
焦则回头,忙快步走到桥梁底下,看了眼太子殿下手里端着的糖水,再看了看旁边正在负责掏钱的鲁国公,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的样子,笑道:“他们在这聊的是阁老华先生。这些年来,华先生门下出了不少进士。大家都尊称他为杏林圣手,他们聚在这里是在商议一块上门,求先生指点一二。”
华先生。
那个被文官集团推出来的清流之首,这些时日提奏了不少有益于选拔人才的建议,名声倒是愈发水涨船高了。
朝堂之上,北山帝当年废除丞相之位,该建内阁。但派系党林之争仍然有死灰复燃之相。
眼看华阁老无法为文官集团利益所驱使,很快他们便推出了另一个人成为内阁代表,除此之外,内阁还多了王老将军等。
几人互相牵制,却也互相攻伐。
不过,好在由于机制新颖,又高度集权。眼下看来,对于帝王来说,益大于弊。至少北山帝就算哪天不上朝了,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焦则还以为太子殿下会多问几句关于华阁老的事,可对方却微微低下头,视线落在碗中深红色的糖水上。
清冷的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这就是你制成的红糖?辅以芋头、红豆、薏米、糯米还有冰块。滋味很好。”
这话是和鲁国公说的。
焦则闭上嘴。
鲁国公半蹲在他们身后,将铜钱掏出去后,竟跟卖糖水的小哥掰扯起了成本问题,连锁问题,还有什么营销效应。
总归,都是些听不懂的话。
那个卖糖水的小哥倒是表情一愣一愣的。
“你喜欢这个味道?”鲁国公站起身来,对旁边好奇看过来的小孩子们笑了一笑,他的容貌足够让一条街外的妇人都面红耳赤。
“这东西不光能用制作糖水,还有其他用途。”他说,“更重要的是,物以稀为贵,这小贩一碗能卖三钱银子......”
“比馒头可贵太多了。”
南方人还真是有钱。
薄止余一开始以为这玩意要走上街头巷尾,怎么也得降低成本到十文以内,可这一会会,他已见到不少人过来购买。
这生活水平,有点类宋。
薄止余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香料和稀有矿石,回头也叫人去海外小岛搜刮些带回来。
“科举在即,街上的人可真多啊。几万举子能有多少入仕的。”太子殿下不提,鲁国公倒是兴致勃勃的聊起了科举的事,焦则精神一振,忙跟着前前后后的普及起来。
就在他们在京都闲逛之时,薄父和薄止易他们也来到了京都。比起回到江南时的大张旗鼓,此次前来,他们属实有些灰头土脸。
毕竟地主家最后的余粮全都用在了和五品官员的推杯换盏上。
薄止易一进江南就订了不少佳品补药。
其他人也都下了不少定金,专门用于充门面。
薄老二最后整合下来,发现他们薄家手头的现银竟然不足一千两。
薄家倒也不是真的只剩下一千两,毕竟祖宅,还有铺子、庄子、大片的田地、以及一些更重要的家产,古董字画之类的。
这个年代,铁矿、盐田等等资源型嗯仍属于公家的,所以民间最富有的不外乎是土里出来的土特产之类。
就算是薄止余也没打算从公家手上要一块铁矿之类,这种东西放开,太不利于社会安定了。
也许以后会放开,但不属于现在。
说回到薄家。
薄家人来到京都后,薄老二想方设法找到了一处距离京都皇城地段较近的宅子,据说左右隔了一条街以外住着的都是三品大员。
甚至还有华阁老这样的大官。
薄老二本来还挺满意的,但刚交了定金,拉着行囊车马进到宅子里,就听到了天子避暑,移驾行宫的消息。
这里离行宫可太远了。
薄老二赶紧将这件事告诉了薄父,毕竟他们的盘算里,还有一桩事。
本以为薄父会大发雷霆,可没想到他阴沉了片刻后,又平静了下来,“不用担心。行宫虽然远,但坐车一日便可来回。”
“可嫂嫂若是以此为借口。”
“放心吧。”薄父冷冷道:“她一定会去面见天子。哪怕你我不去找她,她也会去的。”
薄老二不明所以,但看薄父神情难辨也没再往下追问,他出去后和惴惴不安的薄止易商讨后,也没有什么好的法子,叔侄两只好各自回去等消息。
薄止易本来想去找方雅,带他出去游玩的。可他们刚落脚,之前一些江南玩的好的朋友一齐来找他同游,便准备了一番,兴高采烈的跟着出去了。
薄家只剩下薄父、薄老二和薄母。
薄家这块落脚的地方不算安生,门外面经常会路过进来讨水喝的举子,听闻是从华阁老街前没挤进去,跑来歇歇脚的。
嘈杂之声使人心烦气躁。
薄母本来还想耐着性子,了解一下情况,但见此情形,索性叫上了李庆,谁也不说,直接出门了。
她前脚刚出门,后脚薄老二就连忙把消息告诉了给了薄父。
薄父没给他开门,里面瑟瑟缩缩的动静,夹杂着吧唧吧唧的水声,让薄老二脸色微动,低下了头。
“知道了。”
薄父最后这样回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