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朝,出了宣政殿,周权走下高高的石阶,见朝中文武百官仍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正对此事议论纷纷。
怀青、李闯凑上前来道:“大哥,我们是不是要去青州剿匪了?”
周权只回了句:“听义父安排。”
兵部刚接了剿匪命令,至于人员、兵力如何部署,还得兵部内部商议过后奏报给皇上,皇上批了才算作数。但皇上不谙兵法,在排兵布阵上也很信赖义父,基本上便都是义父一个人说得算。
宣政殿内,赵呈则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左一句右一句,听得赵呈头昏脑涨,说了句:“容我回去好好想想,明日再议,明日再议!”说完,便甩开大家出了大殿。
而刚一出殿,便见赵秉文等候在侧,微微俯身叫了他一声:“父亲。”
赵呈知道今日是消停不了了,放缓了脚步,任由赵秉文跟了上来,只见赵秉文一边跟在赵呈身后侧走下石阶,一边在他耳边“嗡嗡嗡”地道:“爹,镇国公年事已高,此次土匪虽凶悍,但也只是一窝土匪而已,镇国公没必要亲自讨伐,估计会让周权掌兵。”
“怀青是周权副手,自然会跟着周权。那么李闯必然要留守京师,毕竟祖公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能打,又能信任的心腹就那么几个,可不能一齐出事。”
“怀信身子不好,长期野战吃不消。去年北征,京中大将鱼贯而出,周权原本想让他留在京城,但看怀信实在想去,这才带上他。怀信喜欢骑着马在草原上大杀四方,而这次是要开进山沟沟里跟土匪打游击,估计怀信也不会感兴趣。”
而正眉飞色舞,指点江山,赵呈回头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想知道此次剿匪如何排兵布阵,等这两日祖公的奏疏呈上来不就知道了,还用得着在这儿费尽心思地猜?
赵秉文这才步入正题,说了句:“儿子有一个粗浅的小想法。”说着,凑到赵呈耳边嘀咕了些什么。
赵呈听了频频点头,回了句:“可以,去办吧。”说完,又忽然怒目圆睁道,“但这跟你刚刚说的有什么关系!”
合着费劲扒拉听他讲了这一大通,只是他纸上谈兵,嘴上爽爽是吧?
赵秉文讪讪地笑了一下,回了句:“那儿子这就去办。”说完便“噔噔噔”地下了台阶。
“周大将军,周大将军!”
听到声音,周权、怀青、李闯三人齐刷刷地回过了头,见赵秉文一手提着衣摆,一手径直前伸,一边跑一边叫道:“周大将军请留步!”
赵秉文身材微胖,皮肤白皙,像一道肥而不腻的清炖五花肉。平日里只爱闭门读书,而不喜出门锻炼,才跑了这两步,额头上便冒了一层薄汗。
赵秉文拿出帕子精细地擦了擦,这才开口道:“周大将军,我和父亲有一事相求。”
周权道:“请讲。”
赵秉文又喘了两口粗气才开口:“想必周大将军也有耳闻,去年卫家商队去给南吴送货,途径青州,遭了山匪劫掠,所有货物被洗劫一空,商队的人也死了不少。土匪太过猖獗,这一年来通过青州去往南吴的商路便彻底断了。”
“我在想,此次大军开拔,能否让卫家商队随大军一同前去?等手里的货送出去了,换了钱粮,此次伤亡抚恤金至少可解决一半。”
卫家商队一直是替皇上做生意的,负责将官窑里的瓷器,官营作坊里的丝绸、药品等物卖到南吴与西域。
这是当年赵家父子想出来,替皇上赚点私房钱的一个小法子,虽无法作为立国之本,但时不时来一笔快钱倒也是挺香的。
每逢灾荒,国库不够富裕,皇上靠自己的私库也能解决一些棘手的小问题。
比如皇宫漏雨,不需要各部在朝堂推诿,皇上自己就能出钱修缮。
各部衙门里每天一顿的中饭,也是皇上用自己的私库请的。预算虽有限,但也是圣上体恤下情,大家心里也都感念皇上的好。
这些生意,平日里都是赵家父子在替皇上料理,皇上只负责数钱。
卫家商队出脚力,生意成了会从中抽成。
而青州地理位置特殊,南吴的商队在青州边界拿了货,先走陆路,之后便可换长江水路,一路直抵南吴腹地,青州便一直是大周与南吴通商的要地。
只可惜这一年来青州匪患闹得太凶,上回卫吉带了大批卫队随行,半路上却还是遭了劫,这一年来和南吴商队的交易便彻底断了,皇上的收入也随之萎缩。
这些生意都是在暗中进行,无法摆到明面上,但做了这么多年,祖世德、周权也早已心知肚明。
兵部有时紧急出兵,费用都在户部年初的预算之外,为了不影响其他各部的差事如期进行,皇上便常常从自己的私库掏钱。
今年攻打北国,不仅把国库打亏空了,皇上自己的私库也瘪了不少。和南吴富商的交易,一直占皇上私库来源的大头,商路一断,便更是雪上加霜。
此行商路若能打通,于兵部而言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周权道:“我先回去问过义父,但赵侍郎放心,这件事义父也没有理由拒绝。”
赵秉文微微行了一礼:“那就先谢过周将军了。对了,还有一事。”说着,赵秉文一边思索,一边慢条斯理地道,“想必周将军也听到了,今日早朝有人上奏,让御史台和我们户部派人查抄青州账目,怀疑青州账目有假。若要派人下去查账,自然也是随军前往。”
毕竟出了刺杀钦差这等大事,不随军谁还敢去。
赵秉文道:“我忽然想起令弟在户部见习,负责的便是青州账目。我在想啊,要不要派令弟也一同前去。地方的政务繁杂且落地,对我们文官来说,到地方历练从来都是长本事的好机会,顺道也能放放风。还是说,周将军担心青州匪患太凶,不希望弟弟涉险?”说着,他看向周权,询问周权态度,也是明晃晃在卖周权一个人情。
如果是他赵秉文,他自然是愿意去的。
京城如此无聊,有个出去放风的机会,他肯定牢牢攥着不撒手。看看一路上的山山水水,尝尝不同的当地美食,虽说尚有匪患,但有大军同行,老老实实跟着军队行军,自然也谈不上风险。
赵秉文道:“当然了,这只是个小细节,我忽然想起来了,就这么一说。如果周将军想带令弟一同前去,我来安排。”
周权跟着义父南征北战,见过祖国的大好河山,而祈安却嫌少出过长安。
周权回了句:“我倒是想带他出去见见,只是不知他自己肯不肯,等我回去问过他再答复赵侍郎,有劳赵侍郎记挂了。”
赵秉文潇洒地道:“小事小事,无足挂齿!等想好了知会我一声就好!”
新文求收藏[撒花][撒花][撒花]
《我不要当病弱谋士!》
[古耽/年下四岁/温柔受“养成”霸王攻]
齐国谋士季恒温润如玉,风光霁月,是个谪仙一般的公子。
当年老齐王走得早,小齐王姜询十四岁即位,接手了这满盘残局。
好在背后有公子主持大局,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将各方计谋都化解于无形。
在两人治理下,齐国也逐渐物阜民丰,国泰民安。
听说这小齐王姜询,也是公子一手带大。
自幼躺在公子腿上读书识字,长大后又坐在公子身边治国理政,对公子很是依赖,几乎言听计从。
奈何慧极必伤,公子身子不好,动不动便咳血……
--
季恒胎穿了,成了架空汉初齐国大王的义弟兼谋士。
后来王兄薨,留下三个嗷嗷待哺的小娃娃。
最大的阿询十四岁,继承王位,季恒是托孤大臣!
最小的阿宝才一岁,还要喝奶奶,季恒又当爹又当娘。
可他也才十八岁!
看着这些可怜见的小不点,想起王兄昔日的恩义,他还能怎么办?
硬抗。
于是他一面教导阿询学习文武艺,将来成为堂堂正正的一国大王;
一面替阿询暂理国政;
一面还要与汉廷的天子,四周的诸侯王斗智斗勇。
他自幼体弱,这下更是累垮了身子,吐血成了家常便饭。
好在阿询一日日长大,政事上颇有主见,即将能担当大任。
他便心想,等再撑两年,他便辞官归农,退隐山林,娶妻生子,调养身体。
只是阿询这小子,不仅一日日长得身高八尺,气质神武,一身的帝王之气,看自己的眼神……
怎么还越来越狼子野心,不对劲了起来?
--
季恒:“嗯?我养的崽崽竟想上我?”
> 姜询攻 X 季恒受
> 季恒温柔温柔温柔!姜询霸道霸道霸道!
> 年下野心帝王攻 X 病弱美人谋士受/年下四岁
> 1V1/双C
> 架空汉初,郡国并行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