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彪悍红楼 > 第17章 第十七章

彪悍红楼 第17章 第十七章

作者:未名月下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5-16 21:11:29 来源:文学城

第十七章扑个媳妇

红楼原著中贾家前三个姑娘在贾敏过世前都不在了,以时间来推算,三姨母大概也活不了多久,接下来就是自家娘亲,这四姐妹就像一个牵一个似的,想想都让人心惊。

她小心翼翼的询问,“娘亲,那三姨母还好么?”

贾敏想到三姐又接着叹气,“她年初刚守了寡,她嫁的那家是江南的诗书大族,家世听起来不错,其实也只是守着祭田过活的田舍汉罢了。

你三姨夫倒也品貌双全,可生来便有弱症,一眼就能看出寿数不长。”

贾敏想到母亲给三个庶姐挑夫家时的态度,她心中就是一凉。

她们虽不是她亲生的,也是在身边从小长到大的,心得多硬才会把三个无辜的孩子往火坑里推,她养条狗都时时担心它冷了饿了呢。

在父亲的眼皮子底下母亲不敢太过分,挑亲事就专找那表面光鲜内里苦的人家,远远打发走了就再没来往。

贾敏那时太小,看不出里面的门道,如今回想起来,长姐嫁给北方守边大将军的次子,环境苦寒也便罢了,丈夫还是当地出了名的纨绔,日子能好过就有鬼了。

大姐挣扎了近三十年,还是在去年年初去了,只留下十六岁的独子,在祖父的护持下过活,想也知道艰难得很。

二姐的命更苦,嫁到西北没过几年就去世了,连个子嗣香火都没留下,自家竟连消息都不曾听到过。

三姐算是嫁得好的,主要是父亲那时在家里养伤,有时间过问女孩儿的事了。

即便如此母亲也没放过人家,挑了个病秧子把人打发走,如今不过四十出头就守了寡,只能守着两个姑娘过活。

好在那家并无得势的族人,他们畏惧荣国府的权势,并未太过为难母女三人,只把族里的田产收了回去,没人敢打她嫁妆的主意,以后只要多跟三姐来往,她的日子总能好过一些。

黛玉听娘亲说完三个姨母的遭遇,再次感叹投胎是个技术活,投身到富家世族还不算,还得是从正妻的肚子里爬出来的才保险,否则想过上好日子也是难得很。

她掰着小手算道,“这样说起来,我又有一个表哥和两个表姐了,表姐们有亲娘照顾日子不会难过,没娘的表哥就可怜了,他是学文还是学武?要是学文不如接到身边来吧。”

贾敏点头,“我也是这么打算的,那孩子在边陲连个好亲事都说不到,接到身边教导几年再找个好媳妇就能顶门立户了,我也好对大姐姐有个交待。”

贾敏见黛玉满脸认真的点着小脑袋,心中的怜惜满得都快溢出来了。

自家女儿虽是性子急了些,却是个再厚道不过的孩子,下半生要是想有好日子过,也得嫁进那真心待人的厚道人家才行。

品度母亲的行事为人,实在算不上慈善,二嫂出身的王家也尽是些唯利是图之辈,还有姻亲薛家,那都是群什么玩意儿,贾敏心中发寒,把嫁女儿回娘家的最后一丝念想也掐断了。

就算不挑宝玉六品小官之子的出身,单看未来婆婆也知不是良配。

母女俩靠在一起说话,有了女儿的安慰,贾敏的心情好转,又开始商量给三姐送节礼的事。

再有一个月就到中秋节了,亲戚之间走礼也是应有的礼数,礼物不必厚重,免得三姐回礼时麻烦,主要是表达亲近的态度,让婆家人不敢欺负小瞧。

贾敏跟黛玉细说与亲朋走礼的门道,因关系远近礼品亦有轻厚之别,除了要考虑亲密程度和家中人口,还要考虑对方的家资如何,需得与家资匹配,对方回礼时才不会徒增烦恼。

贾敏教导这些也不怕黛玉年幼听不懂,女儿打小就跟在身边看她打理家务,家中来往诸事和账目她都清楚,一手算盘也打得极好,已经是个好帮手了。

见黛玉听得认真,贾敏疼爱的把女儿抱在怀里蹭额头,母女两笑闹成一团。

林海回到家就看到这一幕,他走过来一手揽妻子一手抱女儿,问她们什么事这么开心。

贾敏便说了给三姐送礼和大外甥的事,“那孩子远在北方,也不知过得如何了,离那么远我们也够不着。”

林海拍着妻子的肩膀,宽慰道,“这有何难的,大姐过世一年有余,你这个做姨母的惦记外甥也是常理,送信给吴老将军,只说让孩子来济南府一趟给你瞧瞧便是,等外甥到了我们家,想怎么安排不行。”

对哦,贾敏茅塞顿开,想让外甥过来无需诸多借口,只说想孩子了,那边还敢不放人不成。

黛玉帮母亲打点礼品,先送走了去北方送信接人的,又安排船舶带着礼品南下。

在把南下的人送出二门时,她感到肩上陡然一松,好像背上有重物掉落了,她踉跄一下好悬没站稳。

身边的大丫头和云立即扶住黛玉,“姐儿是晒得头晕了?”

黛玉摇头笑道,“没,就是走神了,听爹爹说江南有很多好吃的,也不知何时才能去尝一尝。”

奶娘见黛玉一副小馋猫的样子,不由笑了起来,抱起她往回走,给她出主意,

“老爷今年又连了一任济南知府,第一任是三年,第二任大多两年就要调职,再过两年怎么也要离开济南了,以后到哪儿还难说得很,姐儿不如先把济南府的好东西都吃全了,免得离开时后悔。”

黛玉心说我倒是知道过两年会被调到什么地方,只是扬州不是善地,原著里不仅贾敏林海的性命都搭在那里,黛玉本就孱弱娇贵,没了父母护持离死也没剩几年了。

又过了十几天,天气依旧干旱酷热,各地开始拜神求雨,连贾敏都要带领官员家眷去寺里添香,为全城百姓祈福。

贾敏不想在酷热的天气里带女儿出门,便把黛玉交给二嫂和姨母看护,独自出门去了。

走在路上她心中感叹,难怪夫君总说亲戚太少,家里人口多的好处不到忙时还体会不到。

在二嫂和姨母没来家里之前,她再忙也要把女儿带在身边,现在家里可信的人多了,把孩子交给谁都不用担心。

黛玉在家里除了读书写字也没事做,午后就跟师傅和二婶一起榨果汁吃,先用小石磨把果子碾碎,再用木压板压出汁水,剩下的果渣也不浪费,小云朵在旁边等到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申时张绘张绎两兄弟从私塾回家,听说贾敏还没回来,便骑马去城外迎接,哪知这一迎就迎出故事来了。

官员家眷的车辆回城时,正好跟一个乡里的求雨队伍走个正面,求雨的队伍很长,后头敲锣的没看到前面遇到车队了,把锣敲得比打雷还响,结果就惊到了一家人的马。

张绎两兄弟已经跟贾敏汇合了,贾敏见两个侄子跑得全身是汗,就让他们上车歇歇。

张绘已经十四岁了,正是别扭好面子的时候,不肯承认自己累了,宁愿顶着大日头骑马也不上车。

张绎才十一岁,毫无心里障碍的爬上车擦汗喝茶,隔着帘子对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兄长吐舌头。

贾敏正看着两兄弟笑闹,在几声锣响后就听见后面传来惊呼声,张绘回头看到一辆马车从后面冲出来,直奔官道下的土路而去。

官道跟土路的落差将近一尺,这要是摔下去里面的人得颠出个好歹来,他想也不想就拨马向失控的马车跑去。

张绘想赶在马车被拖下官道之前斩断马匹身上的套索,只是他离得有些远,赶到近前时还是慢了一步,只来得急飞身接住一道粉红色的身影。

张绘一心想救人,见马车掉下官道时有人被甩了出来,他立即弃马接人,抱住人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卸掉冲力,等冷静下来后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看着怀里粉面飞红的少女,张绘的脸也红成了苹婆果,他,他他,他非礼了一个小姑娘,这可如何是好。

小姑娘亦是十岁出头,从小养在内院,何时与男子这么接近过,她在惊马时就吓得不轻,这会儿更不知如何反映才好了。

前面车队已经停了,贾敏扶着张绎走过来,见两个孩子倒地上抱在一起发愣,赶紧让人把他们扶起来分开。

车队里的人都挑帘往外看热闹,两个孩子那般形状他们也不好出面给人没脸,端看两家人要怎么处理了。

两个少年刚分开,就从后面跑过来几名妇人,为首的夫人跑得气喘吁吁,见女儿没有受伤,她先是松了口气,再看向贾敏时就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贾敏是知府夫人,她身边的孩子自然也是出身不俗,自家女儿被这少年在众目睽睽下抱住,要是对方不来提亲,以后想许人家可就难了。

可自家寒门出身,根基浅薄得很,万一人家看不上,自家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是好心救人,又没有存心非礼,总不能强逼人提亲吧。

以贾敏的聪慧,一眼就看出这妇人在想什么了,她在上香时就注意过这母女俩,母亲娴静女儿乖巧,在人群里安安静静的,不谄媚对上,也没见对哪个僧侣下人横眉冷目,自尊自爱一派安然,很是讨人喜欢。

当时她就想这姑娘要是说给自家侄子多好,可人家父亲好歹是六品通判,自家二表兄只是个举人,上门提亲就有那么一点点仗势欺人的感脚。

贾敏没想到张绘这么能干,自己就把媳妇扑回来了,还落了个英雄救美的好名声,不愧是自家侄子。

她拉过张绘,对通判夫人笑道,“这是我侄子张绘,出身蓬莱张家,大排行老三。”

贾敏的态度让通判夫人松了口气,同时也知道张绘是谁了。

知府大人的母家是蓬莱的著姓大族张家,三个兄弟都是山东名士,老二跟在知府大人身边当师爷,想必就是这少年的父亲了。

她也笑着拉过女儿,“我夫家是长安府袁氏,这是小女儿玉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