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表姑娘她不想高攀 > 第2章 第2章

表姑娘她不想高攀 第2章 第2章

作者:三月蜜糖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9 03:42:44 来源:文学城

陶嬷嬷见状,忙给侍奉的丫鬟使了个眼色,随后便躬身退出屋去。

李幼白直起身来,面朝李沛和冯氏:“爹,娘,你们的恩情,女儿永生永世不敢忘记。”

冯氏蹙眉,伸手要招她起来,李幼白却转头向她,又跪下去:“娘,原先是我不懂事,总跟妹妹计较,您别怪我。您给我的爱和关照,已经远超您能给与的范畴,女儿叩谢您的大度。”

她曾因冯氏偏爱妹妹而抱怨委屈,难过落泪,气她既不喜欢自己,缘何又要生下,气她明明是个慈母,笑颜却只对妹妹展现。可当得知自己身份时,所有因此而产生的不忿便都有了借口,那种伤心业已变得无关紧要,取而代之的庆幸,是对李沛和冯氏的感激。

冯氏颇为羞愧,两个女儿,她从来就没有一碗水端平过。连下人都看得出,晓筠是她心头肉,幼白像是捡来的。就像这回,她昧着良心对许家娘子说幼白有了亲事,这才叫许家定了晓筠。

她对李幼白,全然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故而听着这番话,着实心虚。

“不管怎样,我都是你娘,别说胡话。”

“爹,蒙您念在同科之谊,于绝境时收留女儿,女儿叩谢您的大义。”

李沛叹了声:“文宣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他。”

李幼白深吸一口气,目光渐渐变得笃定:“爹娘,女儿辗转难眠,思虑再三,仍想坚持自己所愿,读书科考,入国子监。”

“一概后果,皆已考虑妥善?”

“是,前路艰险,女儿定会小心谨慎,望爹娘成全。”

若说先前读书做官是要为李家争光,而今李幼白更多了个念头,她要考进京城,去看看生父曾就职的衙门,再看看那位闵大人,若还有可能,她想调查当年旧案,还生父清白。

一切都得徐徐图之,最紧要的便是准备来年的乡试。

李沛看着李幼白长大,这个女儿心性慧根极好,沉稳克制,聪颖有度,当真承继了言文宣的品行才貌,加之其刻苦勤勉,才有今日的学问成就。有时他忍不住想,这样好的女儿,若真是自己亲生的该有多好。

他摩挲着桐木雕花扶手,缓缓开口道:“那便去吧。”

李幼白把头磕的通红,事毕冯氏叫她上前。

“我知道你学问好,又肯用功,不像晓筠,总想着玩,凡事都得我帮衬着才行。昨夜我和你爹商量过,你已经十六岁了,有自己的想法和见地,想做什么,便去做什么吧。”

母女二人面对面看着,李幼白动了动唇,话未说完腮颊有些泛红:“娘,我可以抱抱你吗?”

她羡慕妹妹能在冯氏怀里撒娇,能任性胡闹,羡慕她累了困了不高兴了,冯氏便把她揽过来,轻拍后背哄着。李幼白无数次渴望冯氏也能像待妹妹一样,把她抱进怀里,可一次都没有。

她们的母女情分,从来都是疏离冷淡的。

闻言,冯氏一僵,但仍伸出手来,李幼白就着她的怀抱,把脑袋贴上前去,她总是想象母亲的感觉,想象被她抱着,会不会特别温暖幸福。

而今听着冯氏沉稳的心跳声,她又觉得分外陌生。

冯氏进屋,不久拿着一封信出来。

“陛下采纳长公主建议,明年开恩科,加了一场乡试,想来报名的人不在少数,你需得好生准备。咱们济州到底是小地方,便是你资质好,也得寻个像样的学堂,有正经先生教,必定能事半功倍。”

她把信递过去,李幼白看见“镇国公”三个字,不由一愣,“这是?”

“可听过卢家家学?”

“卢家家学严谨,请的夫子都是有名头的,兄长曾告诉我,致仕的弘文馆学士诸葛澜大人,就在卢家授课,他做过太子少傅,学问人品都是上乘。”

其实读书人没有不知道卢家家学的,门风好,请的夫子都有名头,正因如此,达官显贵都想把自家孩子塞进卢家,可谓一位难求。

冯氏见她知晓,便省去了口舌,径直说道:“我跟镇国公夫人是旧时好友,想来她能看在往日情分上,将你留下。”

她一早便写了书信寄去齐州,算是给李幼白铺路。

未成婚时,她和国公夫人称得上手帕交,常有来往。只可惜后来,她嫁给李沛,而李沛官运不济,稳在六品上多年未动。镇国公虽挂闲职,但爵位世袭罔替,食邑三千户,良田几千顷,更别说旁的赏赐。钟鸣鼎食之家,便是如今只剩下空架子,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随便拎出来什么,便够寻常人家富足终生。

夫家有差,两人关系渐渐淡下来。

若不是觉得亏欠李幼白,又没处找补,冯氏断然拉不下脸写这封信。

李幼白深知这封信的分量,双手接过仔细保存好。

“谢谢娘,您费心了。”

母女说话,甚是见外。

“这两日你先把东西收拾收拾,待国公府给我回信,便趁着你兄长得空叫他送你去齐州。”

李幼白屋里没甚杂物,故而她与半青将必需品规整好,分门别类做了标记好,便装进两个箱笼。

倒是兄长,一连几日在外头打晃,也不知忙些什么。

待国公府的回信抵达,冯氏松了口气,总觉得颜面没有丢损,昔日旧友还顾及当年情分,遂着手为李幼白准备行当。

临走前日,李温书拖着李幼白去往后院,告诉她那满车的东西都是他备下的,都得带着去齐州。

李幼白惊得呆住,李温书不管她是何反应,便去指挥小厮卸车,还不忘回头介绍,都是些季节性的东西,贵在新鲜。

“咱们去国公府读书,不好空着手。我思来想去,觉得买些特产便很好,带过去不会显得刻意,也不会叫人为难。”

李幼白抽了抽鼻子:“谢谢兄长。”

李温书伸手捏她腮,鼓鼓的腮颊,小仓鼠一样可爱。

“明年乡试,去齐州巡查的学政,与诸葛澜大人相熟。凭你的才能,过乡试应当不成问题,但若要进国子监,少不得先生举荐。诸葛澜大人既然与学政认识,想必是有话语权的。

总之你进了卢家,便等于一条腿迈进国子监。”

李幼白认真听着,李温书唯恐说的不够详细,难免就有些絮叨,翻来覆去说镇国公府的人情关系,其实他也不大明白,只是外头怎么传,他便怎么同李幼白讲。

“镇国公一脉主支四房,长房嫡子承袭爵位,夫人也就是母亲旧友,她育有一子一女,年岁与你都相差无几。”

“当年镇国公随太/祖安定江山,鼎盛之时炙手可热,担的都是实职要职,说一句位极人臣也不为过。后来老国公爷急流勇退,带着一众子孙去往齐州安家,自此以后各代镇国公皆领闲职,再未踏入朝堂中央地带。”

李幼白读史,自是知道其中缘由,早年本朝与太/祖征战的老臣们,或病死或因种种罪名被杀被抄家,唯有镇国公一脉全身而退。

关键便在于镇国公的高瞻远瞩,能在权势高峰时舍得还权于皇室。如今卢家后代安居齐州,任谁看起来都是一副慵懒闲散的模样。

“我明白兄长的意思,国公府有大智慧,我会好生学习,虚心谨慎。”

“你一惯懂事。”

晚膳便格外丰盛,秋日的湖蟹肉满回甘,沾着姜汁醋,众人吃的齿颊留香,甲鱼炖鸡,嫩而不腻,末了两个丫鬟抬上新炙的羊肉,滋啦滋啦的响声瞬时勾起肚里的馋虫,最后各自饮了盏菊花茶来刮油。

冯氏见他们吃的高兴,擦擦嘴说道:“明儿是个好天气,我找人算过,宜出行宜交友总之万事皆宜,此行少则四五日,多则十几日,温书一定要照看好你妹妹。”

李温书应声道是。

饭后消食,冯氏又带着李幼白去看她为其准备的东西,却是比李温书还要丰厚。泗水羊皮子,牡丹白玉粉,这都是给国公夫人备的谢礼。另外还有各种楷雕小摆件,多半是书房能用到的,便知是让李幼白来送卢家哥儿姐儿的,再就是碑帖,尼山砚,满满当当两大箱笼,看完便用锁片封好。

“卢家门第高,你去了少不得受些委屈,万事忍字当头,”冯氏说完,觉得有些多余,若论忍字,李幼白可是最在行不过。两姐妹偶有争抢,错的永远是她,起初她还会哭,后来连哭都省了,习惯了,便总是淡然冷静的模样。

冯氏尴尬地咳了声,道:“明儿还得早走,回去睡吧。”

不是亲生的,总是有隔阂,冯氏终究不能像对待晓筠一样对她。

启程前,管事地点了炮仗,一阵轰隆隆的鸣响,伴随滚滚浓烟,马车驶离李家。

为了稳妥,他们走的官道,路上能停的驿馆也都停下留宿,故而走了七日,才看见齐州城门。

镇国公府门口早有丫鬟婆子候着,国公府的正门寻常时候都关着,也只遇到重大事宜才会敞开。

故而李幼白搭着半青的手下车,跟随她们走侧门进入,李温书则与管事的去了后院停放安排。

府邸错落有致,格局清雅,李幼白虽不通风水却也能瞧出此中精妙。

也不知过了几道门,穿过几处游廊,沿途看来只觉通体气派,雕梁画栋,描金绘彩,处处彰显着国公府的奢华庄严。

略低头绕过垂花门,听得婆子沉声开口:“姑娘,前面便是正堂。”

李幼白抬头,便见宽敞通透的院内,偶尔捧帕侍水的丫鬟经过,廊庑下也立着两个,正堂门半开,暗红色毡帘被挑起挂在铜钩上。

正堂做的极为开阔,进门便是绣金丝团牡丹纹毡垫,不知熏了什么香,淡淡的带着股甜味儿,迎面是一道落地宽屏,上面绣着应季的秋景,余光所及,可见几座檀木博古架,上置各类古董玉器瓷器。

此时李温书也赶到正堂,两人双双等在屏风外,听得脚步声,便相继起身,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从门外进来。

婆子唤她夫人,兄妹二人问国公夫人安。

萧氏不动声色逡巡一遭,笑盈盈道:“快抬起头来叫我看看,一转眼芳茵的孩子都这么大了。”

看着李温书,萧氏道:“跟你娘长得很像,都是一双杏眼。”再看李幼白,她蹙了蹙眉,“你约莫长得像你父亲,脸上不大有你娘的影子。”

两人一愣,却也没辩解,自打冯氏嫁给李沛,萧氏便没与她见过,自然也不知李沛长得如何。

旁边婆子做礼:“夫人,奴婢先去厨房备着了。”

萧氏点头:“好生预备,晚上将那三房的哥儿姐儿都叫来,总归都是孩子,凑在一起也有话说。”

婆子躬身退出。

“你们母亲也真是,多年不见竟变得如此见外。她的女儿要读书,只管托我就是,哪里要弄这些周章,愈发不把我当自己人了。”

她客套,兄妹二人却不敢当真,随后又与萧氏说了几句家常,恰好府中有客人来,萧氏便叫人领李幼白去住处安顿,自己去了前厅见客。

公府曲折环绕,庭院极多,却很方正端肃。

分给李幼白的是春锦阁,位于府宅东南角,院里种着一丛菊,恰好都开着,屋里也都收拾过,被褥绵软干净,能看出连帷帐都换了新的。

李温书不好久坐,帮李幼白将盛书的箱笼归置好后,便去外院等她。

世家门庭,处处都要提防,他不禁为李幼白担心起来,小姑娘家的,初来乍到,会不会受排挤,会不会被人瞧不起?

他虽这么想,面上却不敢显现。

洒扫的下人端来茶水,是个热心肠的,兀自便说起世子和小姐,道他们和另外三房去了大佛寺,赏菊登高,祈福还愿。

“夫人原以为你们前日便能到,便叫世子和小姐等在府中,谁知这么不凑巧,今儿你们来了,他们倒出门去了。”

李温书点头:“路上走得缓,耽搁了时间。”

下人本还想说话,可见李温书神情淡淡,便只得放下扫帚,去西院打水浇花。

李幼白换了身松绿色襦裙,外面套上缠枝芙蓉长褙子,发髻间插了支攒珠簪子,与李温书去往正堂。

他们虽是客,但公府规矩多,故而去的早些,堂中还没有旁人。待暮色四合,各院陆续掌灯时,听到外头传来爽朗的说话声,紧接着便有丫鬟从内打帘。

李幼白站在李温书身旁,微微抬头朝外望去,只见一行人穿着华丽,装扮明媚,有说有笑地走来,后头则是几个郎君,各自扯了披风扔给丫鬟,大步跨进门槛。

方看见李家兄妹,众人俱是一愣,随即便有个明眸皓齿的女子莞尔一笑,问道:“嬷嬷,怎的也不帮我们介绍一声?”

那婆子便说是远道而来的李家客人。

女子挽着流云髻,发间簪红宝石榴花步摇,眉眼间与萧氏极像,尤其笑起来,连唇畔的酒窝都一模一样。

李幼白见她打量自己,便先福了一礼:“卢娘子好。”

女子眉微挑,心道是个不卑不亢的姑娘,虽穿着一般,但气度不凡,遂也回礼。

“我叫卢诗宁,按族中序齿行三,你唤我三娘便好。你呢,叫什么?”

李幼白便说了自己的名字与年岁,卢诗宁点头,复又瞟了眼李温书,见他同样斯文有礼,登时对他们兄妹的印象好了许多。如此,她将旁的姐妹兄弟全都介绍了遍,李幼白和李温书跟着一一见礼,奈何人多,转头便又对不上名字和脸。

依着萧氏的意思,晚膳便都是平辈在一块儿,待散席,或许她出面张罗,但也看她时间,指不定便不得空。

卢诗宁让李幼白坐在她身边,男女虽分席却都在同一间膳厅,连屏风都未置。

待饭菜悉数端上,众人却都干等着不动筷。

卢诗宁看了眼门外,笑道:“说是去栓马,怕不是被马拴在柱子上了吧,我哥也真是的,非要亲力亲为,甩给小厮便是了,这会儿可好,一大家子都等他一人。”

虽是抱怨的话,可说的坦荡从容,旁人也都说无妨,全然没有半分不耐。

少顷,听到丫鬟叫了声“世子爷”,便见毡帘掀开,从外走进个身量笔挺的郎君。

他身着靛蓝色金线滚边团纹直裰,腰束月白嵌玉带子,脚蹬漆色皂靴,行走间带出一阵疾风,生的是眉目清隽,端的是松竹气度。

李幼白正打量着,他却忽然扭头,使她登时秉了呼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2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