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表哥今天娶公主了吗 > 第75章 第 75 章

表哥今天娶公主了吗 第75章 第 75 章

作者:千岁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4 01:19:38 来源:文学城

第75章

家长们等啊等,等了一天,等了两天,等了三天,那群孩子们却丝毫没有半点放弃的意思,每天一大清早,一群学生就呼喊着结伴去打水,说是要给地里的红薯浇水。

白天也经常去田里巡视,怕有鸟雀吃红薯种,见到杂草生出来也要赶紧拔掉。

若是日头太晒,他们还会想办法用竹棍支起一个棚子给红薯种苗遮挡阳光。

再辛勤的农人也没这群学生更细致妥帖了。

所有人都看到了他们的决心,才三四天的功夫,孩子们的脸就被晒得发红。因为天天在外头跑,穿的衣裳也总是汗津津的,家长们为了让他们认识到“错误”,改邪归正,就会叫他们自己洗衣裳。

结果到了傍晚,一个个男孩子情愿端着木盆,蹲在小溪边自己笨拙地搓洗衣物,也不说不种地的事。

“他们怎么就不听话呢?好好读书不好吗?种地这么累这么苦,怎么还要天天往那田里跑?”

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被视为不务正业的学生们,心里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劳累,反而每天干劲十足。

“岁岁,你爹给你回信没有?那个木犁做出来了吗?”

每一天清晨,去学堂里集合上课的时候,穗宁都会听到这个问题。

小女娃往往板着小脸,认真地回答道:“还没有,不过过两天就是我爹的休沐日了,他应该会过来,到时候有情况再跟你们说!”

“你爹真的会做木工活啊?”

“那当然了,魔方就是我爹做的!”

一般听到这句话,学生们就再也不会怀疑纪经天的木工天赋了。

虽然围炉院的种菜比赛中,令所有种子都发芽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有一些损耗,不过在离开学堂前往别院的前一天,穗宁还是给了大家奖励,也算是一个鼓励奖。

其中最新的一个奖品就是《三国》系列小人书,喜欢看小人书的基本都选了这个,还有人喜欢拼图,有人喜欢魔方,还有人喜欢乐高积木,穗宁基本每人都送了一样。

这也是端阳节后,学生们纷纷送她五彩绳的由来。

“不知道今天红薯有没有发芽,我昨天看了,好像出了一个芽尖尖,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也许真的发芽了呢!”

“诶,你们谁有三国第三册?我看完了第二册,后面看不到了。”

“我只有第一册。”

“第三册在我这里,不过我还没看完,你等一天吧……”

“不然等会放学咱们一起看?”

“……”

大清早的学堂里吵吵嚷嚷的,到处都是说话的声音,穗宁在自己的书桌边坐下来,从书袋里掏出课本。

诗经学完之后,她如今在学论语。

相比于学诗经时候的紧赶慢赶,穗宁学论语时可就大大放慢了进度。

反正现在又不用和谁比较,她也不用小表哥每天亲身辅导,学起来自然就慢了。

穗宁对此不以为意,她很喜欢现在的节奏,慢悠悠的,想学多少就学多少,不想学了就发发呆,放空一下大脑,偶尔课余时间玩一玩游戏,没有太多压力,这才是她梦想中的学习生活啊!

不过祖父显然很有意见,最近天天来学堂里巡视,一双利眼总是盯着小女娃。

如果是一般学生,被纪逢礼那么盯着肯定会惴惴不安,然后挺直脊背认真学习。

然而穗宁是谁?她可是混世小魔星。

她才不像一般学生那么脸皮薄,哪怕祖父再怎么瞪,她也能继续慢悠悠地学着,在老人的瞪视下面不改色心不跳,脸皮厚的堪比城墙。

“妹妹今日学到了哪一篇?”坐在旁边的谢斐之问。

穗宁翻了翻书:“唔……学到了为政篇。”

少年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妹妹可是有什么不懂?可要我为你讲解?”

穗宁毫不犹豫地摆摆手:“不用不用,我都懂!听安哥哥,你自己好好学习,不要为我耽误时间。”

谢斐之的课程跟她完全不在一个进度,之前是为了教穗宁自己都没怎么学,近来穗宁学论语,他才开始了自己的学习。

谢斐之翻开了面前的课本:“那行,妹妹有任何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问我或者是夫子。”

穗宁探头看了一眼,发现小表哥学的那本书叫大学。

小女娃心下摇了摇头,这一次,自己绝对不要再当什么天才了!

绝不会被祖父再抓住任何小把柄。

众人闲聊了一会儿,等大家都到齐之后,孩童朗朗的读书声便又从学堂里传了出来,飘荡在别院上空。

山林里鸟雀啁啾,一缕阳光从天边破出,直射大地。

远在千万里之外的京都也早早从沉睡中苏醒,一位驿差来到一户大宅门前,用力敲了敲大门。

不一会儿,旁边的偏门开了一扇,一个下人探出头来:“干什么?”

驿差道:“送信。”

下人瞧一眼那驿差身上的官服,连忙出门道:“劳烦差爷了,把信给我吧。”

随后又问,“是给谁的信?从哪里来的?”

驿差道:“给你家唐老爷的,从湖州来的信。”

下人送走了驿差,便拿着那一封包裹在布巾里的信件奔向了老爷的住处。

没多久,信就到了唐老爷手上。

只听下人说是从湖州来的信,唐老爷就一脸恍然道:“噢,是书翰呐。”

唐老爷个子不高,五十多岁的样子,身材有些肥胖,下巴上同样蓄着一把胡须,身上穿着一件靛蓝色交领长袍,看起来像是一位富家翁。

实际上他却是一名远近闻名的诗人,也是纪逢礼数十年的好友。

唐老爷名为唐致,幼年就与纪逢礼相识了,两人的交情也是从那时候便结下。

虽然交情甚笃,二人的人生际遇却不相同。

纪逢礼从小钻研诗书,性情刻板乃至于有些执拗,不通人情世故。唐致却是一个相当风流的人物,甚至是有些多情了。唐致出身也不低,家父曾做到三品大员,前年父亲去世,唐致便一直在家为父守孝,每日含饴弄孙、舞文弄墨。

唐致本人没有做官,他也不想当官,更喜欢吃美食、喝美酒、看美人、赏美景,他一直觉得人生在世就要快活,是以活得与纪逢礼截然不同。

唐致早年听从家里的安排娶过一位妻子,可妻子生育一子后身体便不好了,没几年就香消玉殒。

从那之后唐致再也没有娶妻,整个人彻底沉浸到了诗文与酒色之中,风流度日,日日潇洒快活。

大概是年轻时候太过放纵,等他年老了,报应就来了。

唐致的独子跟着他学了个十成十,是个鼎鼎大名的纨绔子弟,甚至比唐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唐致只是风流而不下流,他的独子却是个没脸没皮的浪荡子。

唐致年轻时候没教过儿子,等孩子长大了已经废了,整天只知道吃喝嫖赌,家里压着他成了亲也没有好转,三十多岁就染了一身花柳病,前些年就死了。

唐致伤心了一场,也从中吸取了大量的教训,好在他儿子还给留下了一双儿女,没有使他彻底绝后。

只是儿媳也因此抑郁成疾,早早走了,两个孩子也无人管教。

这几年来唐致一直在家带孩子,致力于将两个孩子好好教导,一定不能让他们染上和他们的爹一样的毛病。

可也不知为何,明明他每日含辛茹苦的教育,两个孩子却日渐有了叛逆的征兆。

唐致为此愁眉不展,却依旧毫无办法。

上回纪逢礼写了那篇校服论,还在文章末尾带上了他的小孙女,唐致读完文章后,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明明年轻的时候自己快活的要死,纪逢礼郁郁不得志,当时唐致还劝过纪逢礼,叫他改一改自己的脾气。

结果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再看纪逢礼的生活,唐致心里那叫一个羡慕。

纪逢礼两个儿子都当上了官,虽然官不大吧,但也是官呀!更别说还有好几个孙子孙女,那个能让纪逢礼写出来校服论的小孙女,更是一众公认的神童。

难道说他唐致教孩子就是不如纪逢礼?

唐致心里一边腹诽着,一边拆开了信件,想要看看这回纪逢礼又说了什么。

这一回的信似乎写了不少,捏在手里沉甸甸的,信纸有厚厚一沓。

唐致展开第一张纸,映入眼帘的便是几个行云流水的墨字。

——《育人之道论》

唐致的手经不住一抖,不是吧?这才几个月,纪书翰又写了一篇文章出来?

瞧瞧这信封的厚度,恐怕还是一篇鸿篇巨制呢!

他难道就没有瓶颈的吗!

唐致一边震惊着,一边慢慢往下读去。大半个时辰后,他终于读完了最后一张信纸。

此时此刻,老人的神情变得无比凝重,眼神里满是若有所思的味道。

如果说当初那篇校服论,让他觉得新奇有趣,觉得纪逢礼有所改变。

那这一篇新文章,却让唐致察觉到一股风雨欲来的感受。

何为育人?恐怕很多人都不懂得。

就连他唐致也不明白该怎样去教导一个孩子成才,直到他四五十岁,见到独子那浪荡成性的模样,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孩子需要教育才能成长。

就如这篇文章里说的那样,培育一棵菜苗,也需要松土施肥浇水灌溉,防护风吹雨打,孩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况且人比菜苗复杂数百倍,更需要好好教导才能成为国之栋梁!

而今的大部分人,只管生育,却不懂得如何培育子女成才。

纪逢礼却明白了。

他不仅明白了,还写出了这篇文章,将之公之于众。

这一篇文章,绝对将成为真正奠定他在文人界地位的一块基石。

唐致豪不怀疑,这篇育人之道论,一旦传扬出去,纪逢礼的名声将扶摇直上!

更加让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篇文章里,纪逢礼用了更多的笔墨去写他的那位小孙女。

育人之道论内容里有一大半都在讲述纪逢礼看到的情景,他看到小孙女进入学堂后的做法,看到学堂里学生的改变,看到教育对孩童的重要性,看到何为真正的教育与育人。

后半部分,才写了纪逢礼本人对育人之道的感悟。

唐致忍不住又将信纸翻了回去,翻到了第一页,重新细细阅读起来。

从纪逢礼的字里行间,他仿佛亲眼见到了一个天资聪慧的小女童,她的小脑袋瓜里永远有着奇思妙想,她的想法与世人总是不同,却又充满着质朴的道理,她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的简单却又发人深省。

若说在此之前,唐致只是口头称赞纪逢礼的小孙女神童,那看了这一篇文章,他便已打心底里心服口服,那位远在湖州小县城里的四五岁女童,一定是一位难得一见的神童。

仅仅是从书信里,唐致就忍不住喜欢上了那古灵精怪却又聪慧小女娃,乃至于他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她了,看看她到底是何模样。

竟然会使得少年时那位古板守旧的老友,变成如此这番醍醐灌顶的大才。

来来回回将文章看了好几遍,半晌后,唐致终于意犹未尽的把信收了起来。

“怎么什么好事都叫他摊上了呢!”

空无一人的书房里,唐大诗人酸成了一颗柠檬。

真嫉妒啊,那位小孙女为什么不能是他家的!若是投胎到他唐家该多好啊!

唉!

吃早饭时,唐致心里仍旧不是滋味。

尤其是在餐桌上,他的一对孙子孙女为了一块糕点大打出手,孙女大哭尖叫不已,小女孩的哭闹声几乎掀翻了屋顶。

“我就要糕糕!就要!那是我的!把它给我!”

“玥玥,你是女孩子,怎能如此哭闹?身为大家小姐就应该举止端庄……”

“哇哇哇哇哇哇!!!”

唐致被哭的耳朵发麻,转脸看向孙子唐珏:“小珏,你身为兄长,应该让着妹妹,把这一块糕点给她又如何?”

唐珏今年九岁,唐玥八岁,兄妹俩并非同母所出,这也是两人经常掐架的原因。

面对妹妹的哭闹,祖父的指责,唐珏面无表情的坐在餐桌边,仿佛听不见周围的声音一般,冷着脸把最后那一块糕点吃了下去,神色间没有分毫动容。

吃完后他起身对唐致道:“祖父我吃好了,您与妹妹继续,我先走了。”

不等唐致答应,他就径直离席,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少年浑身上下都写着冷漠两个字,唐致看得亦是心头发凉,这孩子他带了好几年,怎么对他这个祖父依旧如此生份,一点礼仪也不顾?

“祖父!我要糕糕!呜哇哇哇哇!”孙女唐玥的哭声再度大了起来,把桌上的空盘子也给摔在了地上,唐致的头一时更痛了。

眼瞧着这一片狼藉,在想到纪逢礼书信里那个机灵的小孙女,唐致心中陡然生出了一份冲动。

这两个孩子他是教不好了!既然如此,那就让会教的人来教!

他要带着孩子去找纪逢礼!

下定决心,唐致当即不再犹豫,转头回了书房就开始写信,写完信交给下人送出去,随即就叫人给两个孩子以及自己收拾行李。

他也不打算等纪逢礼回信再走,送信只是做一个提醒,不管纪逢礼答不答应,他都要去寻访这位老友!

“祖父,我们要去哪里?”看着家里下人忙碌,唐玥一脸茫然地问。

唐珏却对此毫无所动,即便被告知要离开家,少年依旧面无表情,仿佛任何事都不会引发他的兴趣。

“去拜访祖父的一位好友。”唐致说。

“祖父的好友在哪里?是在京城吗?”

“不是,他住在湖州。”

唐玥更茫然了:“湖州是什么地方?”

唐致解释说:“是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我们要先坐车,然后再乘船,大概半个月就到了。”

唐玥一听,小脸上顿时浮现出恐惧的表情。

“好远啊!祖父,我不要去那里,你跟哥哥两个人去好不好?”

唐致平日里是个相当和蔼慈善的长辈,很少对两个孩子摆脸色,这一回却坚定地道:“不行,你们必须跟我一起去。”

唐玥又开始呜呜地哭起来,唐珏神色满是事不关己的冷漠。

湖州泰安县别院内,纪逢礼尚且不知有一位老友即将不告而至。

他这会儿正坐在讲台上,瞪着一双眼睛看着台下一脸神游的小女娃。

虽然她也在跟别人一样朗诵,小嘴叭叭叭的,但他一看就知道岁岁是在走神,根本就没有认真读书!

他眼皮都瞪酸了,小女娃却当没看见似的,对他的注视置若罔闻。

纪逢礼:“……”

他自诩是个斯文人,从不打骂学生,此时却突然有些手痒,非常想拿起旁边的戒尺。

以前早读都没人监管,自从来到别院后,纪逢礼天天早上就来这里坐着当门神。

不就是为了监督岁岁吗?

偏偏这个小家伙,丝毫不理解他的苦心不说,当着他的面还能这么神游天外,学习的进度也是一拖再拖,气的纪逢礼忍不住吹胡子瞪眼。

若不是有所顾忌,他恐怕早就把岁岁带去亲自教导了。

纪逢礼的确不怎么通晓人情世故,但唐氏却是个人精,上回就在卧房里私下提醒过他一回。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道理,纪逢礼还是明白的。若是他要亲自教岁岁,那就必须连带着教明盛,以后或许还有更多麻烦事,兴许还会引的大房与二房心里不合。

纪逢礼不是那种对孙辈百依百顺的人,甚至他也并不怎么喜欢小孩,家里的几位孙儿虽有指导教育,却也并非事事亲力亲为。

若是开了岁岁一个先河,以后就有的麻烦了。

这也是他现在只能干瞪着眼,却没法儿做出行动的原因。

有些事不能管,一管就沾上手,再也甩不掉了。

思及此,老人禁不住吹胡子瞪眼,等到早读一下,才在众人的注目中不甘地离去。

才刚走到门口,就听见身后传来小女娃脆生生的小奶音,一听就知道有多欢喜雀跃。

“今天放学后咱们去爬山吧?来了几天了,山就在旁边,可不能浪费这么好的景色呀!”

“好呀好呀!我们一起去爬山!”

“爬山有什么好玩的吗?”

“当然好玩了!我们可以上去看日落!可以去摘野果子吃!可以捡蘑菇!我听说山上还有一个寺庙,可以去里面烧香拜佛呢!”

“哇听起来好好玩!”

“我要去我要去!”

“我也要去!”

“咱们一起去吧!”

“好好好!”

穗宁的爬山计划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上午的课程上完后,也才十点左右,一众学生就集结起来准备爬山。

爬山的不仅有学生,还有不少大人。

毕竟学生们都是一群年纪不大的孩子,大人们担心他们的安危,便也跟了过来。

还带了不少护院家丁,防止山里野兽袭击。

邹汀兰与纪淑娴也来了,穗宁还看见了小姑纪淑云和禾安,以及两人身旁站着的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她记得,是祖母从京都请来的那位女先生。

大家决定在山上露营吃午餐,所以每个人都提前带好了准备的干粮。

有人带了饭团有人带了干饼,穗宁一家带的面包,每个人身上还背了一个竹杯,里面装着沁凉的果茶。

一行人集合后,便开始寻找上山的山路。

青城山是一片连接在一起的山脉,占地范围很大,离他们最近的一座山叫做秋山,山上长了很多枫树,据说每到秋天这片山上就会层林尽染,漫山红叶,景色很是美丽。

别院里的管事常年生活在这里,对此处很熟悉,便在前面带路,给他们指上山的小径。

一行人走了大概一刻钟就到了山脚下,望见了一条蜿蜒向上的青石阶。

“我们平日里都是从这里上山,这条路的尽头就是一座庙,庙里住着几个和尚,夫人们可以上去上上香,那庙里的和尚会算卦,据说很是灵验呢。途中走累了也可寻路边的茶棚歇一歇,那都是平常砍柴的人搭起来的,边上大都有水源。”

管事细细给众人叮嘱了上山的注意事项,随即便离开了。

而后众人开始上山,一群活力充沛的男孩子们跑得最快,没一会儿就呼呼喝喝不见了影。

穗宁人小腿短,才不跟着他们跑,只跟在娘亲身边慢慢地走。

不过就算是邹汀兰也走得比她快,大人的腿总是比小孩长的,所以渐渐的,穗宁还是稍稍落后了一点。

邹汀兰每次走到前方一段,发现岁岁不见了,就站一会等后面的小女儿追上去。

穗宁哼哧哼哧走了一会,转头看向身旁与她保持同样速度的小少年。

她已经累得小脸通红,小少年却是面色如常,依旧那么白皙俊秀,宛若闲庭信步一般。

她一边喘气,一边问:“听安哥哥,你怎么也走这么慢?”

谢斐之说:“我在陪妹妹走。”

穗宁忽然犯起倔来:“我不用你陪,你自己往前走!”

谢斐之皱了皱眉,不赞同地道:“要是妹妹走不动了怎么办?到时候没人在妹妹身边,哪怕妹妹需要帮助,也没人知道。”

穗宁想了想,也是哦?

可是为什么娘亲这回也走的这么快?如果是以前,娘亲一定会留下来陪她的,她竟然放心自己一个人在后面走?

小女娃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中。

前方的石阶上,邹汀兰再度停下了脚步,等了一会儿才看到小女娃与小少年的身影出现在林荫之中,这才松了一口气。

纪淑娴在一旁笑道:“别担心,听安一向沉稳,不会让岁岁出事的,弟妹可以放心。”

“我知晓听安稳重,只是见不到岁岁,总有些不放心罢了。”

“我明白,为母之心都是如此。这离得也不远,我们再往前走一走吧,若有什么事,孩子们呼唤也能听见……”

纪淑娴拉着邹汀兰继续前行。

老母亲为了自己儿子的幸福,也是煞费了苦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5章 第 75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