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汴京梦话 > 第6章 第 6 章

汴京梦话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骑鹤下扬州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11 22:42:50 来源:文学城

“花押?”

“是。二娘可曾留意过,通常字画末尾,即收笔处多见一枚花体图案,似字非字,潦草难辨,此为作者特殊印记,谓之‘花押’。”

“哦......”

“今人押字,多以名或字稍花之,形似草书,不易临摹而兼具美观,可作本人独一无二之凭证。”

“我明白了,”欧阳芾恍然大悟,“就像是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冯京对她口中词汇稍露不解,然略一思索,笑道,“也可作此意解。”

“所以,你觉得我可以拥有一个花押?”欧阳芾捧脸。

见她充满期待的眼神,冯京微笑道:“二娘既有画作于世,自然可用花押书之。”

“但我不会草书,”欧阳芾随即想到,面露难色,“也不会行书。”

“无妨,二娘喜欢何种样式,京可帮二娘设计。”

“哇——”欧阳芾感叹,“冯学士这是在委婉地告诉我,你既会行书,又会草书是吗?”

“我.....”被她瞬间带偏意思,冯京失语又失笑,只看着她得逞后笑倒在桌前。

“我听说一个人要名留青史,需要三种特质,”欧阳芾笑罢,捋了捋发,认真道,“你知道是哪三种特质吗?”

冯京思量片刻:“京愚钝,不知是何特质?”

“首先,你要学会楷书,其次,要会行书,最后,要会草书。”

“......”冯京笑容凝滞,“二娘所言甚是,花押之事,二娘还是另请高明。”

“啊啊,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

为何看上去温文儒雅文质彬彬的男人可以那么难哄,欧阳芾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用过午膳,“哄好”冯京,欧阳芾这才安心前往温家画楼,然未料到,刚进门便被通知一件坏消息。

“退画?”

“是了,不知哪个人传出去的,说这是欧阳姑娘的作品,便叫人给退了,称师出无名,且细观之下笔法涩滞,难登大雅之堂。”店里杂役边解释,边给一脸发蒙的欧阳芾倒茶。

“什么笔法滞涩,哪里滞涩,我自小观画识画,他告诉我哪里滞涩?”温仪犹在气愤,“况他买画当日为何不言,过了数日才言,之前眼睛是长在了哪里?”

欧阳芾拉拉她的手,安抚道:“许是我真的画得不好,四娘别生气,我稍后便把钱退你。”

温仪反握住她的手:“阿芾,我知你的画虽技巧稍显稚嫩,然重在神韵,我也一直信你天赋高,你万莫把此事放在心上。”

“不会,只是一幅画嘛。”欧阳芾笑笑。

“......更何况,这画本非因你的画技而遭退还。”

“那是因何?”

“昨日我嫌对方家仆说话不清不楚,便不放他走,硬要他道出事情始末,细问之下才知,不是画主自己要退,是碍于朋友情面不得不退。”

“朋友?”

“便是范仲淹之子,范纯仁。”

买画之人名方邱,乃范府幕僚,与范纯仁平日交往甚深,购下此画,曾示于众人观赏,只因当时一句“据说是欧阳修家的晚辈所画”,范纯仁当即脸色不佳起来。

退画时,温仪自不肯依,说“哪有买了还退的道理”,对方干脆连钱也不欲要回,只将画放下便离开,像丢烫手山芋般,直将温仪气得不轻。

“阿芾,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哪里惹着范家少爷了?”温仪小心问道。

欧阳芾瞧她一脸担心模样,伤脑筋道:“我好似知道是为何了......”遂将前些时候自家叔父与范家闹的不愉快述与温仪听。

“岂有此理,”温仪闻罢,怒从心起,“哪有这样气量狭小之人,长辈闹得不欢,怎还牵连到你一小辈身上。”

“也怪我不该给叔父提议,叫他写文章声明,没准这是报应。”欧阳芾苦笑。

“你的提议无半点错,就应这样,不仅这样,还应叫你叔父再写篇文章,揭露这群人的真面目,让你叔父狠狠骂他们。”

欧阳芾挂汗:“算了算了......毕竟只是小事,我不想让叔父担心我。”

温仪见她如此,不忍道:“你不告诉他,他怎知你在外面受了委屈?”

“不委屈,你看,咱们钱也在手,画也在手,说来我们还赚了。”欧阳芾掰着指头帮她算。

温仪静视她一阵,叹息笑道:“傻丫头。”

*

很快冬至来临,这是欧阳芾在东京汴梁城过的第一个冬至。

京师历来最重此节,不仅寻常人家于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皇家亦在此时祭祀先祖。

皇帝御驾由禁军骑兵开道,后随宗亲及文武百官,千乘万骑自三更天便陆续从宣德门出发,先至太庙,后至青城斋宫、郊坛行祭礼。

据说起得早的人能看见天子仪仗出南熏门的盛况,欧阳芾起得晚,理所当然地错过了。

但她没有错过天子回宫的车驾,当日正午前便同温四娘候在宣德楼下,见浩荡仪仗返回宫城,待例行的宣读赦令环节结束,便有军乐队演奏乐曲,宣德楼下杂剧、舞旋、武术,依次表演。

楼上皇帝赐百官茶酒,楼下舞乐翩然,百姓围观,一派盛世民安景象。

欧阳芾跟着众人起乐,也不觉时间流逝,待至申时将尽,仪式结束,圣驾还宫,宣德楼前恢复往日模样,重聚集起各种摊贩。

温四娘和欧阳芾买了糍糕边走边吃,由于之前欧阳芾居家表现良好,今日又是节日,薛氏额外恩准她可以晚些归家,故她吃得不徐不疾,走得更是一步三停。

渐渐火光亮起,路过州桥时,已是夜幕张灯时分。

“啊,我好似看到熟人了。”欧阳芾突然眼尖说道,脚步溜过去,“我去打个招呼。”

她悄悄迈至一绯袍身影背后,那人正同另外几位官员拜别,等其他人走掉后,欧阳芾方出声:“这么巧,先生也在此处?”

王安石回身,便见到她一脸喜笑颜开模样,手里还攥着未吃完的肉签子。

“欧阳姑娘。”

欧阳芾于是拉着温仪向他介绍,顺便再次推销了“远近闻名”的温家画楼。

“原来这位便是王介甫先生,久闻大名。”温仪在每一位潜在客户面前皆礼貌极佳。

“先生也出来游玩?”欧阳芾问。

“今日冬至,官家设宴宣德楼,申时方毕,王某正欲归家。”

“正好,”温仪闻言,对欧阳芾道,“阿芾,要不你与王先生一块回去吧,这样我便不担心你了。”

温仪的家就在附近,她怕欧阳芾独自走夜路回家不安全。

“我?”欧阳芾指着自己,“但是,会不会给先生添麻烦?”

她瞄着王安石脸色,后者平静接受:“既然顺路,便一同走吧。”

那好吧。

挥别温仪,欧阳芾跟在王安石身边,手里仍拿着肉签子,又看了看王安石双手空空,道:“先生吃些什么吗?这边许多杂食都很好吃,我请先生。”

“不必了。”

“......哦。”

“官家设宴,我早先已用过食。”

这是在给她解释。欧阳芾明白,仍忍不住顽皮道:“嗯,我很羡慕。”

“......”

王安石无话了,欧阳芾愉快地笑出来。

冬季虽寒,抵不过节日繁华气氛,一条长长的御街张灯结彩,闾巷人家结伴同游,两侧角楼对称而立,楼阁鳞次栉比。

途径一家正店,门前华灯璀璨,忽闻一唤声自楼上传来:“介甫兄!介甫兄留步!”

欧阳芾循声抬头,见一锦衣青年手持酒杯,隔着栏杆向下呼喊,明显是看到他二人身影。

“介甫兄请稍候。”见王安石停步,青年挂着笑容喊道,言罢便从栏杆边撤身消失。

他身后隐约传来缭绕琵琶之音,和男子放纵笑闹声,夹杂丝丝缕缕女子婉转歌唱。

据闻正店里的歌妓弹曲唱词皆是一流,甚至比得上朱门贵胄家的女子。在京城正店里宴饮听曲,需花多少银两,欧阳芾确未见识过。

“是先生的朋友吗?”她小声问道。

“同僚。”王安石面无表情。

不消片刻,楼中走出两名青年,年纪皆在三十左右,一位年纪稍长,出来便朝王安石笑道:“还是彦回眼睛尖,一下子便看到介甫。”

“介甫兄这是正欲回家?”旁边被称作“彦回”的男人问。

“是。”

“这么早,何须着急归家,”年长男子拍上王安石的肩,“今日事毕得早,我们几个约在此处宴饮,介甫不若与我们同来,不必担心酒食,楼上自有人请客。”

他言语豪气,旁边彦回接口笑道:“今日请来的姑娘歌喉极佳,介甫不妨也来一同品鉴品鉴。”

欧阳芾站在旁边,看看他二人,又看看王安石。

王安石脸色变也未变,道:“不用了,王某还有事,不便在此耽搁。”

两人微怔,忽然发现旁边站着未作声的欧阳芾:“这位姑娘是?”

“我只是路过,准备回家。”欧阳芾忙道。

“原来介甫是要送姑娘回家,”年长男子恍然理解,“这样,我叫店家雇辆马车,送这位姑娘回家如何?姑娘家在何处,离这里可远?”

“不用的,我可以自己——”欧阳芾当即摆手。

“安石之意,是对楼上之事并无兴趣,故不愿上楼。”王安石平淡道。

两人神情瞬僵,欧阳芾也停下来望他。

“......介甫是未曾来过这样的地方吧,哈哈。”彦回打圆场道,“只是同僚间聚会,介甫无需如此抗拒......”

“安石并未抗拒,只因公职在身,明日一早还有事务处理,不敢懈怠。”

气氛彻底僵了。此处站着的三人哪个没有公职在身,这番话指代什么,不言自明。

王安石作了一揖,道了声“告辞”,便转身而去。

酒楼门口,被拒二人与欧阳芾徒剩尴尬,于是欧阳芾同他俩告别,也拔腿欲溜,便在这时蓦地听见背后一声轻嘲:

“倒真是清高……你说他作这般姿态给谁看?”

“唉,王安石不合于众,也非头回听闻,只未想到如此......要讨他的欢心,恐非志同道合之人不可,你我还是罢了......”

“......他这般拗硬性子,我倒想知他能讨何人欢心......”

两道低碎声音飘入酒楼。欧阳芾在酒楼门口站了站,而后小跑着去追前面的身影。

追上王安石,欧阳芾微喘着气,便就默默跟在他身后。

他走得本不快,似专门等她。欧阳芾目视他瘦直背影,正发着呆,便见面前人停步回身,撞上她的目光。

王安石望她乖巧站着,须臾道:“我素性如此强拗,你若不喜,不必勉强自己跟来。”

“不会呀,”欧阳芾不假思索,“我觉得先生适才说得极好。”她竖起大拇指夸赞。

见王安石形容稍缓,欧阳芾灵光一现,道:“考先生一个问题,先生可知今夜什么东西最美?”

王安石沉默些许,对上她笑眯眯的眼神:“......灯辉。”

欧阳芾摇头,弯眼笑道:“——是先生的风骨最美。”

那双望着她的眼瞳骤然惊动,视线中,欧阳芾脑门上金光闪闪四个大字:马屁能手。

明知她说话全不经意,不可认真,他却仍认真去听。王安石抿唇,按捺下胸膛鼓动,轻淡道:“有这般口才,想来你的文章定十分出色。”

“......”欧阳芾瞬间忆起什么,面呈菜色。

倒被他说中了痛处,王安石察出,转身道:“走吧。”

欧阳芾于是垂头丧气跟在后面。忽地,她小步追至王安石身侧道:“先生,可以请教你一个问题吗?是真的请教!”

王安石看她一眼:“什么问题?”

“‘不尚贤,使民不争。’此句该如何理解?”

“道德经?”王安石一句便明了。

欧阳芾点头:“是叔父问我的问题。”是欧阳修给她布置的小作文,交稿在即,她仍搜索枯肠全无半点思路。

王安石未就她问题的来源深究,思忖少许,言道:“所谓‘不尚贤’,圣人心中未尝欲以贤服天下,然使天下归服者,未尝不以贤。”

“嗯嗯。”欧阳芾表示赞同。

“常人以为此言差矣,乃认为‘尚贤才可使民不争’,然究此言本意,或欲天下之人,尽明于善,而不知贤之可尚。”

欧阳芾闻言,心中陡然微亮:“......还有呢?”

见她一脸求知若渴模样,王安石顿了顿,继续道:“尚贤,则‘为贤’必有欲求,故老子所言不尚贤,亦非不尚贤。不尚贤,则不必累于为善......”

*

数日后,欧阳芾交上去自己的小作文。

欧阳修看罢,又看了一遍,瞧她:“这是你自己写的吗?”

“介甫先生帮忙思考了一些。”欧阳芾诚实交代。

已经叫上“介甫先生”了,欧阳修捋捋胡子,看来是没少找人家帮忙。

似对她这篇文章颇为满意,后来欧阳修又抽空叫曾巩看过一遍,曾巩笑着夸赞,随后又把文章拿给王安石看。

“听说是受你的点拨写的,你也不妨一观。”于是这张书满正楷字的纸背着欧阳芾最终传至了王安石手中。

“如何?”曾巩笑问。

“她非全然按我之意书写。”良久,王安石看罢,“......不错。”

后史记载,熙宁年间,王荆公注《道德经》义说,中有“不尚贤,使民不争”一句,见解独到,辅举以管仲贵公之例,说理透辟。

又野史载,此例乃其夫人早年言之,荆公见之在理,注解时添其上,“惟不忘耳”。

以后尽量傍晚六点左右更新,这样大家就可以晚上休息时看到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