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汴京梦话 > 第11章 第 11 章

汴京梦话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骑鹤下扬州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11 22:42:50 来源:文学城

正月里的某日,欧阳芾被叔父叫至书房。

欧阳修桌上摊着两张笺纸,示意她看:“你来评评,这二者谁更胜一筹?”

欧阳芾望去,两张不同字迹的笺纸各题诗一首,左边文字工谨细秀,右边则更显圆润自如,她认真品了品内容后道:“似乎还是左边的好一点,您觉得呢?”

欧阳修未正面回答她,只玩味道:“左边这首写的是景,单就内容而论,不如右边这首写人更为细腻生动,然若考虑切合题意,本次题目为‘元旦’,右边这首又不如左边这首表意鲜明。”

“所以叔父认为哪个更好?”

“这也是我将你叫来,要你评判的原因,”欧阳修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你既认为左边这首更为出色,那老夫便将此次诗文评比的最佳者定于此人了。”

欧阳芾听懂他的意思,但又隐约感觉哪里奇怪。

“你且将两张笺翻过来,看看诗人是谁。”欧阳修道。

于是欧阳芾翻过左边笺纸,是个她不认识的名字,又翻过右边笺纸,写着两个字,冯京。

欧阳芾:“......”

“……所以罪人要推给您侄女做是吗?”她终于看懂她叔父不怀好意的笑容。

欧阳修咳了两声,掩饰道:“这如何称得上‘罪人’,冯京此诗即使不排第一,也排得上第二了,不过....”

他话锋一转,问道:“听你婶婶说,你与冯京此前便已相识,在你看,此人人品文章如何?”

“您确定是在问我吗?”欧阳芾指着自己,“再怎么说人家也是三科状元,我何德何能去评价人家。”

“你是我欧阳修的侄女,有何评价不得。”欧阳修不以为然。

欧阳芾只得道:“我当然觉得极好呀。”

“极好是怎么个好法?”

“叔父,你今日好像有点奇怪。”欧阳芾盯着他。

“老夫可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作诗之人,”欧阳修颇含深意道,“我问你,当日冯京作诗时,你应当在他身旁,他没有对你说些什么?”

欧阳芾仔细回忆道:“他似说了句您文章里的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他并未解释是何意思。”

欧阳修捋着胡子笑了声:“你想知道他是何意?”

“是何意?”

欧阳修继续笑,轻拍她肩:“那就等日后,让他亲自向你解释。”

说到最后和没说一样。文人爱打哑谜,欧阳芾算是深刻体会到这点。

虽则如此,公榜之日所挂出的名单里却并不止魁首一人,欧阳修在此之前又另勾出几首颇为满意的作品,连其诗句一并附在榜上供人欣赏,以作勉励。

这其中自然有冯京的作品。欧阳芾还想过要如何安慰他,结果他看上去并不十分在意。

“欧阳公可有表露出不喜?”冯京只是问她。

欧阳芾道:“没有,他还说你的诗不排第一也排第二。”

冯京似放松稍许,又听她问:“叔父说你好像要告诉我什么,你要告诉我什么?”

冯京微滞,余光见得画楼里旁观看戏的温仪和穆知瑾二人,淡笑道:“再等些时候,我会告诉二娘。”

说到最后和没说一样。欧阳芾受到双重挫败。

问不出来便不再问了,这是她做人的一大优点。欧阳芾照旧过上了读书写字、琴棋书画还搭偶尔女红的日子,时不时也会去找温仪和穆知瑾闲聊。

穆知瑾较温仪心细,见到欧阳芾作画,问她:“阿芾的画与宫廷画师所绘风格略有不同,不知师从何人?”

她言中的宫廷画师,指的是翰林图画院的专职画家,其以黄派技法为主流,提倡细腻工整,偏好富丽堂皇,所绘对象多为花鸟鱼虫,以迎合皇室贵族的喜好,也称谓“正统”画法。

欧阳芾也作花鸟画,然她最擅长的还是山水。

“师傅啊,”欧阳芾似忆起往昔,道,“师傅说他闻达于诸侯之前,不让我说出他的名字。”

穆知瑾不禁笑道:“怎还有这样的人。”

“是啊,我师傅异于常人,将来定不同凡响。”欧阳芾毫不吝惜地夸赞道。

*

庆历八年,欧阳修在扬州,曾置宴于大明寺与僚属宾客游赏。

大明寺高居蜀冈之上,俯瞰平原,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彼时十一岁的欧阳芾和九岁的欧阳发不耐待在一众大人之间,便跑去寺庙后的山峰上写生。

欧阳芾那时学画不久,画出来的东西和她年仅九岁的堂弟不相上下,欧阳发到底是男孩脾性,嘲笑完她,坐不住便先溜走了,徒剩欧阳芾坐在原地研究二人绘画差异。

“你这画的是什么?”身后蓦地有人问她。

欧阳芾回头,见一青年男子立于她背后,三十岁上下的模样,青衫软巾,文士容态,正打量着她的画。

“春景。”欧阳芾含糊道。

“春景?”男子闻言笑道,“你这哪里体现出是‘春’景?我若说是夏景,秋景,冬景,又有何不可。”

“......”欧阳芾吃瘪,想了想还是把那句“我才学画一年”给憋了回去。

男子见她不满神色,复笑道:“春日之景,当雾锁山头,树林隐约,水色蓝而山色青,夏时则当林木蔽天,绿茵遍坡,瀑布于云端直泻而下,秋景乃树木稀疏,芦苇沙汀,冬景则为满地白雪,渔舟孤倚。凡画山水,当以四时之不同为特点,着墨深浅区分明显,使人一眼便知画中时令。”

欧阳芾呆视着他,惊讶道:“先生是画家吗?”

“画家算不上,只平日闲来无事,也爱随手作些画罢了,”男子蹲身朝前,接过她手中笔道,“你可知你画中缺的是什么?若要画山,则先定大山,谓之‘主峰’,主峰既定,再依次增添其他诸峰......”

后来欧阳芾才知,那位青年乃一民间颇有名气的画师,名郭熙,当日亦受她叔父之邀前往,专为宾客在宴会上作画。

郭熙喜爱游历,山林泉石皆成为其描画对象,而他生性异也,虽才华过人,却不肯随意与人相交。

一日郭熙正在溪边作画,忽觉身边多了一人呼吸声,抬首看去,年幼的欧阳芾正盯着他画画的手一阵猛瞧。

“欧阳公家的小娘子,怎么跑来这里玩耍?”郭熙笑意浮现。

欧阳芾当然不会说是问了别人,知道他在这里才专门找过来:“我出来打酱油,路过这里。”

郭熙回头望了眼曲折的山路:“集市似离这里颇远。”

欧阳芾一本正经道:“我比较喜欢探索未知的道路。”

郭熙不禁笑着摇头。

“没关系,郭先生您画您的,我马上就走,”欧阳芾丝毫没有偷师学艺的惭愧,“何况您画得那么复杂,我这么小的孩子什么也看不懂。”

“欧阳公知道自己有个如此赖皮的侄女吗?”郭熙不由调笑。

“我觉得他应当知道。”欧阳芾诚实回答。

知道赶不走她,也无意真的驱赶,郭熙不复再言,只提笔继续作画。

他绘画时极安静,专注时可一两个时辰不言语,慢慢地,只闻山涧淙淙流水,呦呦鸟鸣,天地浑然空阔悠长。

郭熙放下笔,又取另一支,这时忽然想起身边还有个人,扭头间,却只见欧阳芾凝神目视他身前画稿,眼睛一眨不眨,似在思索,又似在记忆。

他执笔的手顿了顿,望着她出神小脸,唇边漾起抹柔和的笑:“想学么?”

欧阳芾立即回神,将头摇得像拨浪鼓。

“无妨,我来教你。”郭熙道。

郭熙教了她一年,起初连欧阳修也觉诧异,然郭熙解释道:“她既想学,我便教她,何时她不想学了,我便不再教了。”

因着这句话,欧阳芾一直认真学习,大有要把郭熙平生所学掏空的架势。

但一年时光,纵使她再如何努力,也只学到基本。一年后,欧阳修移知颍州,临行前欧阳芾万般不舍,却无可奈何。

“郭先生何不随我们一同游历?听说颍州风景秀美,不输扬州。”欧阳芾想着,反正郭熙不考功名。

她再三劝说,郭熙状似考虑道:“我一外人,与你们同去似有不妥,如若前往,总需有个身份。”

“身份?什么身份?”欧阳芾开动脑筋。

郭熙屈指敲在她头顶:“你这丫头,果真没有良心,教了你那么久,连声称呼也不肯喊。”

欧阳芾反应过来,惊喜地噗通一声跪下去,倒头便拜:“师——傅——”

先至颍州,后至南京,最后又因欧阳修母丧重回颍州,这四年郭熙均与他们在一起。

皇祐五年,也是欧阳修回京的前一年,郭熙先一步来同欧阳修辞行。

“我本不该滞留颍州这么久,正如我本不该年岁未足,便先收徒。”

“先生过谦了。”欧阳修试着挽留。

郭熙缓缓摇首:“我之所以长留此地,除与公相交甚欢,不忍别去外,还有一重缘故。”

他对着立侍在旁的欧阳芾道:“你既有天资,便不应辜负。我说过,你想学,我便教你,这是我给你的承诺。”

郭熙平生重诺言,不轻许,既许,则必不违。

然又不止如此。自古学有所长之士,大抵也希望将自己的学识传与他人。她难得肯学,又对他十分敬重,说是欧阳芾在他身上学到许多技艺,不如说是他通过她尝到了为人师者的滋味。

人言师者如父,郭熙看欧阳芾,如何不像在看自己的女儿。

郭熙曾将自己引以为傲的雪景图轴示她,对她道:“如今齐鲁画家多仿李成,关陕画家多仿范宽,如此因循沿袭,专去模仿一家之作,画出的东西只有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你要兼学兼收,博采众长,我予你看的画也是,你可学我技法,不可学我风格,人总要自成一家,方能有所成就。”

欧阳芾道:“我记住了。”

“你此后再作画,若有人问起你师从何人,不必提我姓名。”

“为何?”

“师傅若通过弟子才能扬名,不是让天下人笑话,”郭熙玩笑道,“也正好看看,我们师徒二人谁先出名。”

“肯定是师傅您啊,您已经出名了,将来只会更出名,没准我在京师也能听到您的名声,然后我就告诉别人,郭熙本人的弟子就在他们眼前,想结交他的先来巴结我。”欧阳芾给他捶着肩,眉眼生动地描述。

郭熙放声大笑,抬手欲抚她头顶,而后见她灵动目光,持至半空的手又落下。

“大姑娘了。”他说道。

欧阳芾知道郭熙实际为何不让自己报他姓名,他希望她不拘于一家,不仅是画,心也如此。

是年冬,颍州为白雪覆盖,呵气成雾,欧阳芾画了幅雪压松山图,她端详良久,想找师傅帮她看看,是否已有她自己的风格,然郭熙居处早已人去楼空,她再找不见了。

*

欧阳芾这边与温仪、穆知瑾二人关系愈发亲密,殊不知朝中正有大事酝酿发生。

正月以来,朝中大臣因宰相陈执中的家丑而对其攻击愈发猛烈,大有不罢黜此人决不善罢甘休之意。偏偏此时大理寺却下判决:宰相因婢女犯错而教训责罚致人死亡,按律可免于刑罚。皇帝亦有不再过问之意。

陈执中退处私第两个月,大概以为风声已过,于是重回政事堂供职,谁料此举立时引发大批官员联名上疏。

殿中侍御史赵抃称陈执中的行为“肆匹夫之暴、失大臣之体、违朝廷之法、立私门之威”,御史中丞孙抃更率领全台御史官,要求皇帝对陈执中“特行责降,以正本朝典章”。

另有吕溱、蔡襄、欧阳修、贾黯、韩绛等人上疏请罢宰相,言辞甚烈,拿出的是“虽你不用坐牢,但也要你做不了官”的架势,欧阳芾观朝报时直感觉触目惊心。

对,其中还有她叔父的身影。

要说她叔父不愧是文坛领袖,写劄子也比别人写得更为锋利尖锐,一针见血地道出皇帝“好疑自用而自损”的心思。

何为好疑自用,欧阳修说“陛下不悟宰相所托非人,反疑言事者喜好驱逐宰相。疑心一生,视听便受迷惑,遂成自用之意,认为宰相应由人主自去,不可因言者而罢之......”措辞慷慨激昂,不留丝毫情面。

——这些上疏均石沉大海,皇帝并无任何反应。

欧阳芾曾闻传言,有人问皇帝“执中何足眷”,上言,执中不欺朕耳。她想,人臣与皇帝,所追求之物终究不同。

一日,欧阳芾正从外面归来,察觉家中气氛不对,薛氏和堂弟欧阳发坐在厅中一言不发,薛氏眼角泛红,似有泪痕。

她悄悄问欧阳发:“发生何事?”

欧阳发长叹口气,道:“官家下诏令,让爹爹出任蔡州,还有朝中其余反对陈执中的官员,一连外放了好些,要求不日离京。”

外放。外放意思便是,皇帝打算力保宰相。

欧阳芾瞬间明白薛氏为何而哭,他们去年才搬来京师,定居不到一年,又因欧阳修上书言事而被外放。

之前也是因类似缘由,引皇帝不喜而外任数年,若说家人心中无怨,却也难说。何况此番不同往昔,欧阳发正是读书的年纪,本打算开春去念国子学,这样一来便也去不成了。

欧阳发没说什么,但欧阳芾联想起这许多,也知他心中难受。

她想了想,道:“叔父在哪儿?我去看看叔父。”

推开房门,欧阳修正在卧房内喝酒。

他似已醉得不省人事,欧阳芾却知他轻易不会醉。她蹲在欧阳修面前,自下而上与他低垂的眼相对视。

欧阳修似不习惯被她这样盯着,终于撇开头去,闭上浑浊双目。

“我无事,你且去吧。”他道。

“好。”欧阳芾起身欲走,忽地被叫住。

“等等,”欧阳修道,他深吸口气,欲语而又迟钝,“......你,有没有怨我?”

欧阳芾于是返身,重新蹲在他面前:“叔父还记得,您最初教我的是什么吗?”

欧阳修看着她。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欧阳芾道,将欧阳修常年执笔而带有厚茧的手贴在脸上,“我说叔父是第一流人物,千百年后,还是第一流人物。”

她看见欧阳修有泪滴下,他笑着抚摸她脸颊:“二娘最会哄我。”

“我从没哄过您,我句句都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欧阳芾拒不承认。

她想起庆历七年,她和曾巩一道站在门外,听见门内薛氏对欧阳修的劝说:

“夫君不如将她寄养在亲友家,或可托我父亲代为收养,这样下去,夫君的名声至少不会再受损......”

欧阳芾后来走失,被曾巩找回。她虽无意逃走,却不知该如何再面对欧阳修,于是借假寐逃避追问。

她躺在床上,听见欧阳修在门外发火的声音:“够了,他们爱议论便让他们议论去,我欧阳修的名声还能再烂吗?这件事从今往后休得再提!”

门“吱呀”一声从外推开,她知欧阳修轻声踱步至她跟前。感觉到一只带有薄茧的手轻抚在她脸颊,她睁开眼。

欧阳修垂首目视着她,道:“是我的错,说带二娘回家,又让你担惊受怕......我虽非你的父亲,也必无法代替你的父亲,但我定视你如我的女儿一般,尽父亲之责,让你此生安康无忧。如此,二娘可否往后不再逃走?”

欧阳芾眼角泪珠滑落,她抽了抽鼻子,道:“好......其实我没有逃,我真的只是走丢了。”

欧阳修笑起来,将她抱在怀里:“我知道,我知道。”

“那我也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你。”欧阳芾说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 1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