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外有一丛枫树。如果秋天傍晚去那里,你肯定会寻得她。
我一直到很晚才得知,我们的第一次邂逅,其实很早很早。
那是一次校考。数学考试时,我是在B班的考场进行测试。我记得在考试途中,我的准考证不慎飞落到桌下,却又难以拾得。当时的我并没有多虑,只觉得考完后拾便是。不料考完后偶觉窗外清净,令人想到林徽因的散文,又觉得窗外是镜中花,水中月,但窗外的景致到真的是蓝的。
偶尔胸脯晓畅,便下楼在花坛前寻思。有瞥见似乎在旁边的教师办公室行摆着几片凌乱的花草,依稀似乎有株红叶,旁边泥土撒了一地,有凄凉之感蔓延心头。
当天晚自习时,我才猛然发觉自己的准考证已经不见了。一拍脑门:显然是忘在B班了嘛!准考证上有重要信息是绝不能丢失的。下课后我必须要去寻。
但虽是这样说,我心头却发着怵:B班人生地不熟,我找什么理由去问?万一没找到,岂不是十分尴尬。想毕我便在心中搜罗万全之策。晚自习虽是浪费了,但我想到第一节下课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趁第二节上课前搞定是最好的。其次,由于我恰好在考试时坐在第一组,透过走廊的窗子,或许能窥探到教室的地面,若是没了,便没必要再问下去了。
难耐的一段时间过后,我冲上了B班的走廊,我在走廊外来回踱步,妄图能窥见准考证的倩影,但均未果。我一次一次的将其归咎为视力不好看不见,但又不敢上前打扰认真学习的B班学生。万一,万一找不到呢!
人生中有多少个万一,怕是多于在庾之粟粒。但是这些万一有哪些是真正发生过的呢?怕无二三。正当我踟蹰之时,一双手搭住了我。
“你想进我们班吗?”那是温和的声音。
我怕不及回头,红便爬满了脸颊,“不,不……”我不待说完,便匆匆下了楼。后来我回忆起她似乎是曾经在学校学生会中与我有些认识的人。声音很有特点,虽然我不及看她的背影。
第二节上课后,我并没有找回我的准考证,正当我心力交瘁,不知所措时,准考证奇迹般的出现在我的抽屉里……
心中的巨石放下后,我便开始询问来源。听说是B班的人托我们班的一位女生送来的。之后我还托她向B班送一份感谢信。
事情虽是告一段落了,但那份感激一直温存在我的心里。
后来,时过境迁,曾几何时,我考进了水果大学。一个秋天的傍晚,我闲来无事,在校外的枫叶林中,当是闲庭信步。方是时,红叶堆满了我的眼界,一片灼热的红在晚霞的照耀下连成一面,蓝色的天已经看不见。
正神游处,我似乎撞到了什么,一下子退后了一步,我缓了缓神,便看到两个模糊的身影,一男一女,正在聚焦。
“你们没事吧?”那位女生问了一句,当时我只觉得这声音十分熟悉,有一种蕴藏在基底的温柔。
“没事没事……”我勉强应了一句,“话说我们三个怎么这么巧,都在这片树林中散步啊。”
“是啊,”那位男生的声音也很舒缓,“既然我们如此有缘,我们便交个朋友吧。”当时我并没感觉到他字里行间的迟疑与紧张。
“我是宛杏,是大一理(二)①的学生。”
“真的吗?我也是理二的。”我惊讶出声,“我是坐在第一组的角落的那个啊!”
那位男生想了想,“我有背过座位表,你是刘帆吧?我是吕茶,真是幸会了。”
“你也是理二的?”宛杏失声,“为什么我们都没有注意过彼此?”
其实我们原来离得那么近呀。
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抱大腿。初入大学,像我这种情商低的人,必须要抱一个情商高的人才能生存。我又想到吕茶说过要交朋友,于是便顺水推舟。
这时,正值宛杏望着漫天红叶飞舞,天色渐晚,“我想我们能不能学《多崎作》中的人组一个颜色组合,这样会比较好叫一些呢?”
“叫我绿,因为姓吕。”
“叫我橙。”我看到宛杏穿着石榴碎花裙,突然想到那天那个想让我进B班的女生也有这样的一袭长裙。
宛杏看了看被红叶遮住的黯淡天空低语,“以后你们就叫我蓝蓝吧。”
我们心领神会后,这红叶林便是我们活动的场所。春天时,叶子还是绿的,抬起头就能看见湛蓝的天空。
(选自《帆之海》)
【注】①:果大只招文理,不招专业,大二选专业换班。
1. (3分)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帆的准考证在数学考试时不翼而飞,而到了晚自习时才意外发现自己的准考证不见了,下课后急忙去寻找。
B. 吕茶那么希望和这两个有缘人交朋友,这从他背下全班座位表可以看出。这样做是因为他本身十分害怕交不到朋友。
C. 刘帆到大学后才发现原来之前B班的那个女生就是宛杏,因为她每次在红叶林穿的衣服都是高三时的那一件。
D. 文章开头写到红叶,是想说宛杏对此的热爱和刘帆和宛杏的姻缘;文章结尾写到红叶,除了照应,也代指color3。
2. (6分)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准考证事件中主人公的心情变化。
答: 。
3. (6分)宛杏喜欢红色,这从文章多处都可以看出;但是为什么宛杏最后选择蓝色作为自己的别名?请简要分析。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