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 第11章 第 11 章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兰拓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2-02-07 12:41:15 来源:文学城

陈嫂没有夸张,她的土绣技法真的比翠屏阿嬷还要精湛,只是,江小满疑惑的是——

“陈嫂您这手艺这么好,怎么不自己做绣品去卖呢?”

这不比种地赚钱吗?

“卖给哪个呀?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用这种带刺绣的啦,都要用机绣的,那个又好看,又便宜,用着又舒服,我们这个,没人要咯~”陈嫂的语气里有着挡不住的惆怅。

她想起了她做姑娘的时候,那时候她妈老逼着她拿针线练绣花,老一辈都说不会绣嫁妆的女孩子嫁不出去,还说什么会了这门手艺,一辈子吃喝不愁的,可现在呢?

她倒是如愿嫁出去了,可出嫁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哪怕姑娘家手再巧,在这大山里面,也是吃不完的苦啊~

“总会有人喜欢的……”江小满低声回道,不知道是在安慰陈嫂,还是在鼓励他自己。

和陈嫂聊了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江小满想到两家住的并不远,又请她帮忙给自己验货,他这些年都在外面上学,附近村里的婶娘嫂子们都不太熟,索性就把验货的事情交给陈嫂。

“嫂子你这手艺好,人家做的好不好,我看不出来的,你肯定能看得出来,往后您就负责帮我收货,一双鞋我给你两块钱的验收费,您看成不成?”

“那有啥不成的?你放心,我肯定给你好好把关!”陈嫂听他说帮忙验收也有钱可以赚,立刻乐得合不拢嘴。

一双赚两块钱,看着不多,可十双就有二十了呀,这活儿不费劲,二十块钱够给娃儿买两斤肉了呢。

江小满找陈嫂借了一块深色的床单,把她拿出来的这些绣品都拍了照片和细节短视频,打算拿去招揽客户——他现在还没有注册网店,不过这些产品素材倒是可以先搜集起来,到时候肯定能用得上。

从江湾村出来,才下午四点多,看看时间,江小满跑到渡口那边找打渔的买了一条白鲢,这种鱼便宜得很,江里打上来的三元一斤,一条那么大的鱼才花了十七元。一路跑回家,他爸挖洋芋还没回来呢。

跑到厨房看了看,除了洋芋还是洋芋,江小满叹息一声,去二楼存粮食的房间拿了一把红薯粉丝,又抓了两把干豆皮,一把晒干的野山菌,拿温水泡发了。

然后把买的鲢鱼拿到门口水池子里剖洗干净,切成块,鱼肚鱼籽也没丢,洗干净放在一起备用。

把家里的小黄姜拿一块出来洗干净,和大蒜、辣椒一起下油锅爆炒,然后加半碗自家做的黄豆酱,倒入鱼块,翻炒到鱼皮呈现酱黄色,再把准备好的野山菌和豆皮倒进去,加水没过食材,盖上盖子炖十几分钟。

趁着炖鱼的功夫,江小满又舀了点面粉和玉米面出来,加水和面,用旁边的小锅烙了十个死面饼子。这种饼子跟羊肉泡馍里的馍馍差不多,不过拿来泡鱼汤吃却是绝配,有了饼子,连米饭都不用煮了。

饼子做好,鱼也炖得差不多了,江小满拿了一个双耳铁锅过来,把泡发好的粉丝和临时从菜园子里摘的牛皮菜叶子铺在下面,最后把锅里的鱼盛出来放在上面,这么一大锅炖鱼,够他们吃两顿的了。

只可惜没有豆腐,他家离集市太远了,买豆腐得先下山再坐车,只有赶场的时候才能买点回来吃,又或者过年的时候自家做很多,那时候天冷了,山里滴水成冰,豆腐做好了冻起来可以吃很久。

想到这里,江小满一边扒饭,一边对他爸说:“爸,咱家买个冰箱吧?”

“买那个干啥?咱家门口不就是菜园子?”江有粮舍不得花钱,买冰箱要花一笔钱,每个月的电费又是一笔,他家又不经常买肉,买冰箱回来放啥?

“哦,我现在不是在拍短视频吗?家里要有个冰箱。”江小满眼珠子一转,立刻就想到了对付他爸的法子。

说要给家里改善伙食,他爸肯定不同意,可要说给他工作用,他爸肯定同意。

果然,一听到儿子说自己工作要用,江有粮毫不犹豫地点头了:“这样,明天咱俩去板栗沟,顺道去一趟双弯镇,那边卖的家电比咱们这便宜,我听说现在好些人家娶媳妇都到那边置办家电呐。”

父子俩合计了一下,吃完饭就赶紧把明天走亲戚要带的东西找了出来。

他们这儿的高山野茶算是个土特产,外边买不到这么正宗的,包上几包,山荣老村长家送两包,其他认识的几家一家一包拿去尝尝。

自家割的土蜂蜜也装上几瓶子,各家分分。其他的就没啥好带的了,本来还有些山茶油的,年初被江小满挂在朋友圈卖掉了……

“到时候再去村里找个商店,买点糕饼烟酒吧,毕竟是去求人的,总不好拎着这么点东西上门去。”江有粮心疼地数出了五百块钱,想了想,又点了两千块钱出来,除了电冰箱之外,家里的电饭锅也早就坏了,去都去了,索性一起买个回来。

儿子不在家的时候,他一个人凑合着就这么过了,没有电饭锅,就烧柴火锅,不过,儿子回来了,江有粮就不肯委屈儿子了。

江有粮白天干活太辛苦,晚上就睡得早,回房间没一会儿,呼噜就打得震天响。

听着隔壁惊天动地的呼噜声,江小满想,以后他要是做直播,还是得去楼下做,不然网友们听着他爸的呼噜声,说不定耳朵都要震聋了。

打开手机,把白天在陈嫂家拍的素材简单编辑了一下,先发到了个人账号上,又选了几张不错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江小满在学校的时候就嘴甜勤快,经常帮学姐学妹们干活,加了不少微信,平时互相点个赞啥的,没想到今晚这个朋友圈一发出去,马上来了好几个私信,都是问他这个手绣的鞋面在哪买的,想托他代购一下……

可怜哦,被曹县的流水线机绣祸祸了之后,妹子们想弄点别致的手绣都得碰运气了。

江小满赶紧挨个回复,这时候他可算是知道,为啥开网店的都要请个专门的客服了,“客户”们的问题简直是五花八门,还有话都没说两句,直接打钱发图案要预定的,这对他也未免太信任了吧?

不过,看看头像,江小满立刻就知道这位学姐为啥对他盲目信任了——

之前他家的山茶油这位学姐也买过,后来还特意发信息感谢他,说这山茶油好用,涂上之后她小外甥的红屁股很快就好了……

江小满万万没想到山茶油还有这样的神奇效用,一脸黑线地答应学姐,明年家里新打的山茶油一定给她留几斤。没想到学姐这么快又来照顾他生意了。

其他人江小满只是先把花样子和报价发了过去,学姐这边却直接把定金收下了,毕竟是熟人,答应帮她优先做。

一晚上陆续接了三个订单,江小满算算利润,要是都顺利交货的话,光是这三个单子就能净赚一百多块钱了,要是能把销售渠道打开了,每天几十个订单,那每个月可比他在城里上班赚的还多了。

江小满最后是抱着手机睡觉的,还做了个美梦,梦到他带着郎山的土绣登上了国家级的时尚大秀,网店直接爆单,客服们接单接到手软……

早上起来,发现枕巾都湿了一块,估计是梦里笑得太大声,口水流出来了。

江小满赶紧把枕巾扯下来,又去卫生间把父子俩昨晚换下来的衣裳拿到门口的水池子里,撒点洗衣粉,把昨晚暖水瓶里剩下的温水倒进去泡一会儿,他爸也起来了。

父子俩一个做饭,一个洗衣服,配合默契,吃完饭,把家里的猪和鸡喂好,背起背篓,门一锁,天也亮了,俩人一路从山上跑下来,正好赶上第一班车。

今天没有大集,班车还挺空的,司机听说他们要去板栗沟,强烈建议他们一定要去尝尝板栗沟的香菇酱,据说他们村的香菇酱还被拍成了纪录片,上了国家台,就连人家大导演尝了都说好。

农村能聊的八卦不多,一说起板栗沟,车里的老乡们立刻七嘴八舌地顺着这个话题聊了起来。于是,江小满就从老乡们口中知道了,板栗沟不光有林下香菇,这几年居然还在省农大专家们的技术支持下,开始倒腾人工种植林下参和半野生灵芝了……

“要我说,这板栗沟以前跟咱们一样穷,说到底还不是人家抱住了金大腿?听说省农大的专家们,都是上唐村那个唐新岚给他们介绍的,哎!咱们啥时候能有这好运气啊?”

全车人都忍不住跟着叹息了,他们跟板栗沟那边据说还有点远亲,毕竟祖上都是这一片的山民,可上唐村那边,真的是一点亲戚都扯不上了。

不然要是能跟那个唐新岚家扯上点亲戚关系,到时候让唐老板带一带他们,岂不是也跟板栗沟似得,一下子就发了?

江小满跟他爹对视一眼,父子俩都有些心虚。

他们这次去板栗沟,其实就是想曲线认识一下那位唐老板,尤其是江小满,他在网上查阅过唐新岚的资料,还去她的网店仔细研究过,发现她手底下的项目真的挺多的,哪怕能谈下来一个,也够他们解决目前的困境了。

郎山真的是太穷了!哪怕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扶持贫困山区脱贫,可谁甘心祖祖辈辈就这样维持温饱呢?

就拿他们家来说,这几年他爸种的都是政府支援的改良洋芋品种,产量比他们原先种的洋芋高了一倍!

可那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山上的洋芋背下山去,三毛钱一斤,卖一百斤洋芋,连一袋米都换不来!总不能娶个媳妇回来,天天让老婆孩子跟着你吃洋芋吧?

听说上唐村那边的养猪场也挺赚钱的,可那是山下,在他们山上,一年才出栏一次,自家养的猪还不够自己吃的,就算拿去卖,按照今年的猪肉价格,一头猪也只能卖一千多块钱,够做什么的?

说到底,他们郎山想要脱贫致富,还是得有点别的产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 1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