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陛下因何造反 > 第160章

陛下因何造反 第160章

作者:任国成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3-13 12:38:55 来源:转码展示1

第160章

明代的棉纺织技术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从轧花、弹棉花、纺纱,到织布,以及织好布后染色,都有先进的工具和工艺,比同时代西方丝毫不差。

那轧花来说,有搅车,是一种脚踏器械,只要一个人,自踏、自摇、自喂,一日可轧籽棉十斤,出皮棉三斤。弹花则有悬弓,将弹弓悬吊在缚在柱旁的弯竹竿顶端,可以省却时时举弓之劳,操作极为方便。

纺纱则有黄道婆改进的脚踏纺车,可同时纺四锭甚至五锭棉纱。至于织布,技术更为先进,罗织、交织各种织布技术非常成熟,有三梭罗、五梭罗、七梭罗各种品种,还能把棉、麻、丝混织,制成各种各样的布匹。

若是建立纺织工场的话,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成熟的技术,制作纺织机械,雇佣工人,纺纱织布。有皇家为背景,成立这样一个纺织工场非常容易。

但是,这些纺织技术全都是靠人工完成,需要雇佣太多工人,费力费时不说,成本也高。

朱由检要做的是发明新的技术取代人力,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这样才能和江南的棉布竞争,把大量的棉布卖向海外,这样才能赚大钱!

蒸汽机等机械在魂游后世的时候见过,朱由检看见过蒸汽火车、蒸汽轮船,更看见过更厉害的电动机械,但朱由检完全看不懂,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很多东西想描述都描述不出来。

也许可以把魂游看过的一些画面写出来,用以引导科学院这些天才,让他们往那个方向研究,也许这样大明可以发明出蒸汽机之类的东西,率先引发技术革命。但要想成功发明出来,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朱由检根本等不及!

但是可以利用水力啊!前宋时便有水力纺车,只不过元乱时失传,为何不能重新制作出来,取代人力?科学院里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技术人才,完全可以设计出一套可以利用水力的纺织机械!

在朱由检的重金奖赏和未来股权激励下,宋应星、王徵,还有邓玉函汤若望等人,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徐光启甚至连内阁的会议都忘记参加,引得黄立极、施鳯来等大学士十分不满,还有御史弹劾徐光启玩物丧志!

他们首先让工匠把现在的纺织机械打制出来,然后开始研究如何利用水力使得这些机械自动运转。这些人都是绝顶聪明,很快便发明出来了水力纺纱机,水力搅车,水力织布机,但是织布的效率还是没有提高多少。

“我明白了,原来的脚踏纺纱车已经能同时纺四锭纱,咱们设计的水力纺纱机还是四锭,这样不行,应该重新设计,设计出至少能纺八锭甚至更多的纺纱机。”宋应星道。

“还有水力织布机,除了利用水力和原来没什么不同。织的布太窄,咱们应该设计出织宽布的织布机。而且织布时梭子要靠工人来回扔,速度慢,工人很容易疲惫,能不能设计一种自动来回运动的梭子,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邓玉函也道。

众人集思广益,开始了重新设计,邓玉函懂得机械,但是一些精巧东西却做不出来,于是便派人去了澳门,雇佣了几位来自欧罗巴的钟表匠。

终于,在大半年后,由一个瑞士人叫怀特的表匠制作出了“飞梭”,飞梭放在特制的槽中,借助于一条特制的绳索带动织梭,织工拉动绳索使其来回飞越梭道。就效率来说,比原来手掷梭子方法相比较,效率提高一倍,布面也比原来的宽了一半。

纺纱机,王徵提供了一个思路,把原本横着的纱锭竖着放置,这样就可以用一个纺轮带动更多的纱锭。王徵和邓玉函合作,按照这个思路设计出了新的纺织机,可以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把效率提升了一倍。后来又进行了改进,可以用一只纺轮带动三十二个纱锭,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水力纺纱织布机初步发明出来后,朱由检便下令建立纺织工场。一开始是准备在北京城外永定河边建场,后来徐光启提议,可以把工场设立在天津。

理由是天津守着运河,从山东河北各地收购的棉花可以通过运河运到天津,生产出来的棉布也可以通过水道运往外地甚至运出海外。而若是把工场设在北京的话,运输需要先经过运河到达通州,然后从通州经陆路转运,非常麻烦。

而且天津卫城以东,靠近海边有大量的盐碱地,这些地方种植庄稼产量极低,很多都是荒地,购地的成本很低,甚至可以直接用皇家名义征收,毕竟将来的工场会越来越大,需要的土地很多,北京城外永定河边的田地皆上好农田,都是有主之地,征收起来必定扰民。

朱由检从善如流,听从了徐光启的建议,决定在天津建设工场。经过考虑后,派宋应星为皇家棉纺织工场第一任总理,负责工场筹建之事。

就在崇祯元年,宋应星再次会试落榜,对科举彻底绝望,在徐光启的举荐下加入了皇家科学院,从事他最感兴趣的研究工作。水力纺织工场建立,需要建造太多的水力机械,必须有这样的人总管。为了激励宋应星,朱由检给了他一个翰林院待诏的官职,虽然只有从九品,却是清贵的翰林官,而且不用在翰林院上班。

当然,宋应星只是负责技术,具体管理上,则从科学院商科调了一名叫做田华的讲师担任大掌柜。田华原本是阉党的商行掌柜,阉党倒台,资产被查抄,田华差一点被抓进锦衣卫大牢,科学院成立,便被招到科学院当讲师,给商科学生讲授商业管理运作。

田华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山东拜访各家士绅,以皇商的名义敲定棉花收购合同。他给出的价格不低,甚至要稍微高出一点市场价格,要的量又大,山东的士绅们自然愿意和他合作。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把时间往前拉,就在科学院众人还在研究水力纺织机械的时候,新成立的大沽水师,周遇吉和郑芝龙接到了一个任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