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陛下因何造反 > 第158章 望远镜和水磨

陛下因何造反 第158章 望远镜和水磨

作者:任国成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3-13 12:38:55 来源:转码展示1

有太监来报,说是科学院聘请的西夷教授邓玉函求见。

西夷人见自己作甚?朱由检有些意外,想了想,让人宣他进来。

“尊敬的皇帝陛下,微臣邓玉函有礼了。”邓玉函操着略显生硬的汉话,似模似样的冲着朱由检行礼,他是欧罗巴瑞士人,邓玉函是来大明后取得汉名,现在皇家科学院供职,也算是大明官员了。

朱由检微笑道:“免礼。”

这些西夷人,为了“传教”不远万里来到大明,每一个都非常有学问,都是有理想者,对于他们,朱由检还是有些敬佩的。

“尊敬的皇帝陛下,微臣有朋友乘船从欧巴罗来到大明,给微臣带来了一件宝贝,特敬献给陛下。”

邓玉函双手拿着一只狭长的木盒,高高的捧过头顶。

王承恩从邓玉函手中接过木盒,放在朱由检面前御几上,轻轻打开,朱由检定睛看去,眼睛顿时一亮。

这是一只黄铜为外壳的望远镜,制作的非常精美!

朱由检突然想了起来,上一世的时候,有一个西夷传教士也送了自己望远镜,当时自己满心都是国事,稍微把玩后,随手便扔开了,不知道那夷人是不是这邓玉函?

当时的朱由检只是把望远镜当作好玩的东西,而现在朱由检清楚这望远镜非常的有用,特别是用在航海和军事上。

“皇帝陛下,这叫做望远镜,能把远处的东西放大在眼前。”邓玉函介绍着,朱由检已经熟练把望远镜拿起,向着殿外看去,远处的宫墙,走动的宫女清晰的出现在眼底。

“走,随朕去煤山。”朱由检兴致盎然道。

紫禁城内,煤山地势最高,站在煤山上,能俯览整个皇宫。

朱由检举着望远镜,兴致勃勃的看着。巍峨高耸的太和殿,秀丽精致后花园,嗯,那是朕起居的乾清宫,那边是皇后居住的坤宁宫。

咦,那小宫女和太监在假山后偷偷摸摸干什么?朱由检兴致勃勃看了一会儿,又把目光看向其他宫殿。

宫中各处情形,毫不保留的出现在他的眼前,实在是偷窥之利器。

望远镜再拉近,那是紫禁城北门城楼。

望远镜随意一转,观看着煤山上的景色,一棵歪脖树陡然出现在眼前,横着伸出的树杈,看起来是那么的熟悉!

把玩了良久,朱由检把望远镜递给王承恩收好,看向了邓玉函。

“你给朕送来这样的宝贝,可是需要朕赏赐你什么?”

邓玉函长出口气,终于等到皇帝的这句话。

“尊敬的陛下,微臣想请陛下准许,能在北京建造一座天主教堂。”邓玉函满怀期待的请求道。

“北京城不是在南城和东城有两座教堂了吗,为何要再建?”朱由检淡淡的道。

“我们这些教士现在大都在皇家科学院任职,皇家科学院位于城西北,距离两处教堂实在太远,做礼拜很不方便。”邓玉函解释道。

实际的原因却是他们发展的教徒越来越多,整个北京城已经有了近千人,两座教堂根本不够。

朱由检却没直接答应,而是突然问道:“你在科学院已经有段时间,听徐阁老说你精通西夷器械,可发明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对皇家科学院,朱由检抱有很大希望。

灵魂游历了四百年,他知道华夏文明已经开始没落,西夷诸国却在酝酿着工业的变革,很快便会超越东方,并通过坚船利炮控制这个世界。

大明要想超越西方,必须重视儒家根本看不上“奇淫技巧”,在技术方面赶上甚至超越西夷。

所以朱由检科学院成立之时,便告诉徐光启重视工科,多做有用的发明创造。在皇家科学院供职的西夷传教士中,邓玉函精通西夷机械,正在和王徵共同编着《远西奇器图说录》一书,当然主要是他着作,王徵负责翻译成汉语。

听了朱由检的问话,邓玉函连忙道:“有的,我新发明了水舂和水磨,利用水力,可以把麦子脱壳磨粉。”

“哦。”朱由检有些失望。在大明,早就有了水车之类的器械,根本没什么稀奇。

“我这种水舂和水磨完全不同,不需要用到几个工人,便可操作,每天能磨面数千斤。”看朱由检神色,邓玉函连忙补充道。

“嗯。”朱由检有了些兴趣,“走,看看去。”

邓玉函设计的水舂和水磨并未在积水潭科学院,而是安置在城外的永定河边,毕竟是要用水力,必须有河流。

朱由检微服出宫,在一队禁卫军的保护下,乘坐马车来到了永定河边。

在河边有一座十多亩的宅院,三面有围墙,这便是邓玉函的实验所在。宅院靠河的一面,立着复杂的木制机械,便是邓玉函所设计的水磨和水舂。

邓玉函设计水磨和水舂果然与众不同,并非那种竖着的水车,而是采用卧势的水排,并用曲轴连杆带动,把水力传送出来,带动木锤舂麦脱皮。

圆形的石舂,放在在一只石柱上,石舂的四周开有十几个孔洞,每个孔洞上绑有绳索,绳索的上方连着数根横着木杆,木杆又和复杂的机械机构相连,据邓玉函说,这是起重机。

在石舂的外侧,还有巨大的风囊,同样用曲轴连杆机构和水车相连。

石舂的下侧,有光滑的木槽,一端在石舂下方,位置稍高,另一端伸到旁边巨大的石磨上。

邓玉函亲自扛着一袋未脱壳的麦子,站在石阶上倒入石舂,在水车的带动下开始木棒不停的舂,约一刻钟后,邓玉函搬动机扩,木棒停止舂麦,起重机则开始工作,把石舂高高提起,然后一端倾斜,舂好的麦子连壳倾倒下来,风囊在水排带动下开始工作,强风吹过,把麦壳远远吹飞,只剩下干净的麦粒落在木槽中,顺着倾斜的木槽滑到石磨上,石磨在水力带动下开始转动,开始磨面。

邓玉函解释着,这样一座磨坊,只需要两三个工人便可操作,每日能磨面数千斤,整个过程完全由水力带动,工人不需要耗费多少体力。

“若是有几十座这样的石磨石舂,每日能磨面十万斤以上,足够供应大半个北京城。”朱由检忍不住道。

“是啊,皇帝陛下,您完全可以建这么一座磨面工场,应该能赚不少钱。”邓玉函道,然后眼巴巴看着朱由检,意思是我给您发明出这么好的东西,您是不是应该批准再建一座天主教堂?

“很好。”朱由检笑了,“赚不赚钱无所谓,主要是方便了北京城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