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出现的,半夜会出来找东西吃。”
“两周前……”林泽去过地下城废墟。
想到这里,他马上从厨房各个角落翻找。终于在生态缸一堆细碎土料中翻到了食腐银甲虫的孵化壳。
林泽推测:“这种生物最适宜的孵化温度是10-20摄氏度。刚破壳的时候可能只有指甲盖大,但生长速度非常快。两周时间的话……可以长成巴掌大。”
后续只要控制饮食,可以限制它的大小。所以在中央基地,食腐银甲虫也是不错的陪伴宠物。
林泽突然回头:“你早就发现了,怎么不跟我说?”
“没证据。”黎朔。
林泽赞同地点了点头,不亏是指挥官,做事就是严谨。
“来日方长,明天我再蹲它。”
不过这只食腐银甲虫机灵得很,两人连着守着三天,没再见过它的身影。
时间很快就来到林泽重返调查局的日子。
*
公共行政大厅里,来办事的居民少了很多。
“叮——,4层到了。”
而指挥中心各部门却像是忙疯了。
林泽前脚踏进去,后脚就被抓去开会。在场的五六十号人人,大部分都是雪场外勤组的成员。
首先代表发言的谢羽:
“这几周来,地磁能量泄漏事频繁发生,达到预警值。整个地表调查局联合各部门,共排查了123处可疑泄漏源,探查二分之一的地下基地遗址,共带回213具样本,包括各种生物和人类尸骨。”
“基地灾害中心指挥部决定,重启放逐地的阿尔法高塔,吸收泄露的地磁能量。”
“你们都是从不同单位召集的优秀人才,但本次行动挑战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希望大家尽快熟悉、磨合。”
与会人员都非常惊讶,窃窃私语。
“阿尔法计划?阿尔法高塔不是在放逐地,那是个有去无回的地方……”
“地磁暴已经严重到这个程度了么……”
雪场外勤组,暗流小队队长罗斯第一个站出来质疑:“谢队,我对林泽的能力提出异议。他才进地表调查局一个月,让他参加是对其他队员不负责任。”
谢羽早有准备,将外勤打卡记录放了出来。
“在林泽入职的24天内,他的连续外勤天数最高达到6天,总外勤天数15天。这抵得上普通队员半年的量了。而且15次内,有4次A级事故,8次B级事故,3次C级事故。”
“你们之中,有谁能做到,每次外勤后,地磁污染评估都能在10分以下?”
“有谁怕?怕就不要上。”
谢羽字字掷地有声。
我有这么厉害?林泽自己都不敢相信。
罗斯和众队员瞬间哑口无言。
雪场外勤组的队员也都是从地面日常事务组升上来的,自然知道连续外勤的含金量。
虽然调查员在探查泄漏源时会穿戴防护服,但仍有极大的可能被泄漏源污染。
基地专家曾辟谣说,以人体机能的强大,体内紊乱的电磁场不会超过700点峰值。
但专家的话哪能全信。
身在前线的罗斯清楚,这个极限值早就被超越了,只是那些人被关进了乌塔园,信息全被压了下来。
“我还有个问题。”林泽不适宜地举手,“我还没转正,合规吗。”
谢羽:“下午转正调入外勤组,还有问题吗?”
林泽:太好了,档案室我马上申请进入。
罗斯也作最后陈述:“我仍然保留质疑的权利。一旦林泽做出有违团队利益的事情,我会立刻请他出队。”
谢羽点点头,罗斯作为队长,怎么带队,他有经验。
动作很快,用过午饭,林泽就办完了转正手续。赶在下班前,他还申请查阅档案室。
谢羽十分爽快地应允了:“确实,你的能力很强,但雪场外勤工作经验欠缺。”
他甚至还细心地列了几个重点档案区。
虽然大部分都是常规行政档案,但林泽还是找到了几份有价值的。
“文件袋新旧不均,倒像是有人故意放在这的。”林泽嘟囔着翻看。
最早的档案中显示,阿尔法发射器就像是永不熄灭的灯塔。即使不幸走进时间湍流,只要有气象监测员在,就能用仪器识别出阿尔法发射器的特殊频道,回到了基地。
不过自从二十年前,阿尔法高塔被投票弃用后,还是有几条时间湍流的记录。但都很简略,明显是关键信息都被删除了。
直觉表明,这里并不是调查终点,重要的资料绝对会有备份。只是林泽这种刚转正的小喽啰还没办法轻易接触到。
林泽还花了一点时间,查阅基地编年史。虽然也有重点删减,但好歹摸到一些关于乌塔园的信息。
它是学院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地之一。但在编年史中,对这样一个掌握基地未来的重要机构,着墨甚少。
只知道它确实是个科研-医疗研究基地,半封闭的。
“奇怪啊,基地医院都有十页纸呢。”林泽摸着乌塔园的logo,确实和方舟研究所的一模一样。
“那边的同志,晚上档案室不开放,也不允许带出,请不要太耽误我们下班。”负责巡逻检查的管理员不太耐烦。
林泽合上手上的编年史,闭眼几秒,确认所有信息都已经存入脑中,这才走出档案室。
一张审批单的时效有三天,林泽一有空还是往档案室跑。
而这几天里,指挥中心的行动准备工作却不太顺利。
YG082号基地原本有东西南北四处门,放逐地就在塌方的北门高墙外。由于受地磁紊乱影响,指挥中心只能在放逐地入口3公里的区域内,利用无人机巡逻。
这次为了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索,回收中心的队伍首先对北门外的巨石进行了清理。爆破行动整整持续了三天,24小时三班倒。
供车辆行驶的道路被清出后,出发的进程却被按下了暂停键。
在基地指挥中心圆桌会议上,与会人员的表情都颇为凝重。
最高指挥官李天纲:“所以说,根据气象局的监测,放逐地的地磁暴评级是G4级?”
首席监测员蒋楠:“目标区域可能更高。”
她作为气象局代表,协助制定初步方案。
地质研究员苏阅:“虽然没有数据能证明,地磁暴对人体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毕竟是G4的评级,我们不能拿人命去赌。”
冯雪:“我本来就不支持‘阿尔法行动’。这么多年来,我们一样生活得很好,三十多年前的教训还不够吗,为什么我们非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寻找其他基地。”
李天纲:“谢羽,你作为行动总负责人,有什么想法。”
所有人都看着这位年轻的负责人。
他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既然气象局的负责人在场,来解释一下这份文件吧。”
蒋楠起身接过文件,一张张快速浏览,脸色铁青,直接站了起来:“你怎么拿到的。”
谢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三天后,代号阿尔法行动正式开始。
气象局原本作为独立于指挥中心外的特殊监测机构,一直与地表调查局争抢资源,这次却也破天荒地拨出人员参与此次行动。
然而,队伍刚踏足放逐地三公里外的区域时,地磁指数激升,所有的飞行器以及通讯设备发生不明原因的故障。
准备前往的4支小队共48人,其中37人在进入10公里区域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昏厥和窒息,只能逐步返回。
剩余的11人组成新的小队,继续前行。
其中除了林泽,还包括2名气象监测员、7名特勤队员以及1名回收中心的同事。
“1号ok!”
“2号ok!”
“3号ok!”
……
11名队员徒步近30分钟,确保体征平稳后,才换上动力滑雪板正式出发。没有了无人机导航,11人按照倒v型排开,方便互相定位。
领头的是蒋楠,她作为气象局最老道的实地监测员,对环境敏感度极高。
在队伍的末尾的是气象员张心凌和林泽。
每个人的防寒服中安装了特殊模块,在受地磁暴影响较大时,依然能够启用近场通讯保持联络。
他们现在只能拿着三十多年以前的地图,重新摸索。
比起其他无人区雪场,这里路面崎岖,断层带多,动力滑雪板消耗能量晶币的速度比预期快15%。
2小时后,队伍停了下来。
暗流小队的罗斯:“前面怎么是悬崖?”
按照地图显示,这里仍然应当是宽阔平原。
蒋楠站在边缘出向下望:“应该是区域气温回升后出现土地冻胀现象,地面拱起形成高度差。后来又因为板块运动导致高度差不断扩大。”
罗斯:“我听说过沧海桑田,但才三十年,演变速度有这么快吗?这得有2000米吧?”
张心凌:“有可能是地震。”
罗斯:“别开玩笑了,这个区域根本不在地震带上。”
众人的讨论无解,但难题却切切实实地摆在面前。
林泽一个人站在悬崖边缘,闭着眼,张开双臂。
“东南风,4级,气温10度,半小时后转为西南风。”
蒋楠打开便携式气象站,虽然因为受到地磁暴影响,无法自动化给出气象监测结论。但
她还是通过粗略测算出结果。
按照趋势,半小时后有75%的概率会转为西南风,与林泽说的几乎无差。
“他说的没错,马上会转成西南风向,我们有机会。”
罗斯也立刻明白过来:“我们可以通过动力翼装飞行,落到对面的地面上。”
蒋楠看向林泽:“我们穿的适应性纳米装甲可以提供动力支持,不过现在导航失效,需要人工定位落地点,你……可以吗?”
林泽点点头。
像这样借助外力的飞行,对他来说根本没什么难度。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飞行高度下降到500米时,罗斯和他的队友安捷卷入强对流,可见视野逐渐缩小。
在强风速中,迷失方向是最可怕的。
而且由于他们离大部队越来越远,近场通讯失效,其他人的指引作用变得相当有限。
蒋楠:“林泽,你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