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北顾 > 第二十章 魁星楼上生嫌隙

北顾 第二十章 魁星楼上生嫌隙

作者:嘉棠七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2 12:50:52 来源:转码展示1

“阿疾!”党怀英远远就望见了辛弃疾,向他挥手,果真他二人是心意相通,只留了几句诗,他便知要来这城楼寻他。

“世杰兄,今日我们是要登这魁星楼?”党怀英在城楼下等他,辛弃疾不禁笑得像孩子。可他原本就还是个少年,为了能跟党怀英比肩,让自己生生成为一个超越心性的老练之人。

“彼时太白与子美一同步石门、登尧祠、访范十、游甑山,最后登上兖州城楼。如今我俩倒是效仿二位先贤!”党怀英理了理衣裙,辛弃疾一眼便瞧见了党怀英腰间的玉佩,手也不自觉地理了理自己腰间的束带。

“来,世杰兄!”辛弃疾伸出右手。

党怀英抬眼,一笑,也伸出自己的手。没想到这魁星楼看起来没那巍峨雄壮,真登上来还是要花费一番体力。

“终于登顶了!”辛弃疾把剑放在城楼台上,张天双臂,“怪不得诗圣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水。这般景致不登顶何以有缘见得!”

辛党二人并肩站在魁星楼最高层,放眼望去,快入夏,城下是一片连绵的绿野柳荫,涡河如线,曲折蜿蜒地流向远方。

此情此景,惹得党怀英意气风发,大声道:“江山美景,如画似卷,无异于往日。然则人民离乱,疲于奔命,这正是我辈为朝廷效力,纾解百姓苦难之时呀!”

“嗯!”辛弃疾十分赞同,大力点点头,说道:“世杰兄所言极是,我们应该起而抗金,驱逐鞑虏,复我河山,为赵官家分忧!”

党怀英大惊,左右环顾,生怕有人在侧听去了这些话。“阿疾,如今大金鼎定天下,当今天子英明神武,千万不可再说此等大逆不道的言语!”

辛弃疾默然,他悄悄地抬起眼角,细细地打量着党怀英的脸庞,往日眼中的热切在一点一丝地消散,继而添了些许不解,还有怅然。这是他所熟识与期望的那位兄长吗?是那位要澄清宇内,心系天下的书生吗?或许原本这只是他自己捏造的一个内心期许的形象?或许世杰兄并没有变,他原本就是和那些师兄弟一样,热切于世俗的功名利禄?

党怀英似乎看出了辛弃疾眼中的那不解与不屑,有点急切地解释道:“阿疾,我并非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屈从于金主,而是为了天下百姓才出仕。要知道当今朝廷虽是异族人所建立,但也仰慕趋同汉化,重用儒生。这也正是我辈读书人出山为仕的好时机呀!”

“难道你看不见金人对中原百姓的欺凌侵夺吗?”辛弃疾双手握拳,脖间的血管有些微微膨胀。“金人强令我华夏百姓辫发胡服,以胡变夏,衣裳不合女真式样被杀者数以千万计。言语文章中稍有微词,则以“乱言”罪处以极刑。我大宋立国二百年来,以言获罪最厉害的也不过是坡老的乌台诗案。坡老也不曾因之而被杀。如若我等自掩耳目,骗己歁人,假装看不到这文明与野蛮之间截然的差别,而去卖身投靠金虏,岂不是全无士人气节?”

党怀英默默地站着,沉吟道:“国朝前期确实有很多欺凌百姓、横行霸道的人与事,然熙宗即位前受学于汉人文士韩昉,能用汉文作词赋诗,喜爱儒服雅歌。即位后,尤勤于汉文典籍的学习,且对女真旧制进行大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勃极烈制度,改成大宋的汉官制度,设三师三省。天眷元年,正式颁行皇统新律,共千余条,皆效仿大宋。如今朝廷汉化日益深厚,重用儒生,这不正是我们发声的好时机吗?”

辛弃疾无语,站在城楼上眺望着远方,半晌后,才幽幽说道:“强盗入侵我家,毁宅灭口,掠夺财物,尔后鸠占鹊巢,披上伪善的皮囊,妄称家族正统,奴人身役心性?金人与之相较,何异?”

未等党怀英开口,辛弃疾又道:“罢了,世杰兄。人各有志,如今你我二人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今日你能同我道出这番话,至少还是把我当作知心好友。来日方长,足够令你看清楚我所讲所为是否才是这天下正道!”

党怀英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高出半头的少年,他!似乎已不再是那个只会跟在自己身后打转,崇拜自己的那个小孩子了!又或是,他一直都是如此血性刚烈、颇有见地的男儿郎!

辛弃疾拿起剑,抬手拂袖,离开城楼台,党怀英也跟在后面。登楼时的谈笑风生变成了下楼的默然无语,二人一前一后走着,彼此心照不宣,不作声响。

辛绩正在书边的柳湖边,百无聊赖地扔着石子,一抬头便瞧见辛弃疾同党怀英前后向这边走来。“六哥,党兄!”辛绩扔掉石子,挥了挥手。

“魁星楼上,景致可好!”辛绩折了一枝柳条,像舞剑般扫来扫去。

“风景如画,你没登楼损失颇大!”党怀英回道。

辛绩觉得有些稀奇,平日里,他与党怀英可是甚少主动搭腔的。今日却是他先来打招呼。

“江山如故,却是人心不再!”辛弃疾闷闷地冒出一句话,党怀英也没吭声,辛绩更不知如何接话。

“这亳州可是神医华佗故里,药膳颇为丰富,咱们去逛逛吧?”辛绩觉察到气氛有些不对劲,提议去亳州街市游玩。

“纵使华佗再世又怎样?”辛弃疾扬起剑,削断了辛绩手中的柳条,“能医百病却无法治人心!当世读书人的气节早已消磨殆尽,不知神医能否妙手回春,医治这等杂症,使之风骨犹存?”

“世道变迁,朝代更替,这是大势所趋,更是规律。顺应时势方是良策,阿疾为何不懂?”党怀英自是知道辛弃疾这番话是有意讲与他听。

“不是不懂,是有人早已没有了气节,忘记了骨血!”辛弃疾转过身,那张原本少年气的脸庞,蓦地升起了一丝戾气。“是在贼人的屋檐下蹲久了吗?不知该如何站起来?还是把贼人当作恩人?”

“你真是口无遮拦!”党怀英气得血涌上头,“你以为这是哪?三十年前的汴京?你生来就在淮水北面的齐州!不是临安!”

“好了好了!”辛绩看着二人火气如此之大,竟在柳湖书院内吵了起来,赶忙劝住。“见解不同,互相争论乃是常有之事!你们争论归争论,万不可伤了和气。”然后抚了抚辛弃疾的后背,“六哥,党兄就快回泰安了,住后见面不容易,好生道别不行吗?”

辛弃疾捋了捋自己的情绪,看向党怀英,没有说话,戾气渐渐消散了,看得出脸颊仍是气鼓鼓的,他朝党怀英点了点头。气氛微微缓和了一些,党怀英也憨憨地一笑。随后,三人离开柳湖书院,慢慢地也走到了街市上。

“世杰兄,今日我不再辩解,但我并不认同你的观念!”辛弃疾说道。

“阿疾,连一棵树都会横生些许枝节,更别说见解和理念。或许待你再年长一些,你便能明白我说的话。”党怀英心想,多多开导阿疾,或许他能理解自己。

“仕金或是恢复失地,这是立场不同。”辛弃疾说道,“岂非一般观念相悖。”

“诶!你二人还真是自诩不凡呢,说得就如你们作出的抉择能改变历史发展似的!”辛绩忍不住有些想笑,“这茫茫宇内,我等就如那蝼蚁浮尘般渺小,能有多大能耐去把控时局?”

“蚍蜉尚能撼树,是否把控犹未可知?”辛弃疾对辛绩的说法也不以为意。

“那韩愈也说了,蚍蜉撼树,可笑不自量!”辛绩揽住辛弃疾的肩膀,往自己身边紧了紧,说道:“六哥,改日我去找个好地,你俩舌战一番,看谁辩得过辩!”

魁星楼上,是辛弃疾与党怀英的第一次正面剖心的争执,虽是不了了之,但双方已是在心中埋下对立之意,表面的风平浪静在掩饰着内心的焦灼不安。二人的命运立场是对立还是并肩,今日之事已显露端倪。

次日一早,辛弃疾同辛绩一起,把党怀英送上了回泰安的马车。昨日争执之事没个结果,辛弃疾的表情也有些不自在。“党兄,一路小心!”辛绩向党怀英道别,用手拐了拐辛弃疾的左侧身,只见辛弃疾一脸别扭地拱手,“世杰兄,保重!”

“阿疾,你去开封也要多加小心!”党怀英上了马车,颇为不舍地道别:“若回齐州,便提前修书于我!”辛弃疾没有再接话,只是点点头。

马车见贤慢慢地驶向远方,辛弃疾也转过身。“六哥,你可知新科状元是何人?”辛绩炫耀似地问道。

“此事我并不关心!”辛弃疾是连会试都未参加的人,怎会去打探这些事情。

“六哥可还记得那日来燕和楼的书画直长郑子聃。”辛绩缓缓说道,“不,如今该称侍御史!”

“是他!”辛弃疾回想一下,那日确是有人来了燕和楼探访他们这些参加科考之人。“看不出你收消息倒挺快的。”

“你有所不知,新科状元的故事传得那是神乎其神呢!”辛绩摹着那些讲述者的口气,为辛弃疾还原一场郑子聃的夺魁之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