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北顾 > 第十九章 佩玉而身稳,明礼知五德

北顾 第十九章 佩玉而身稳,明礼知五德

作者:嘉棠七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2 12:50:52 来源:转码展示1

安徽亳州谯县,那是辛赞十年之前任县令之地。辛弃疾少时便跟着祖父到亳州,拜于恩师刘瞻门下,就在那时,便结识了师兄党怀英。在刘瞻的学生中,党怀英同辛弃疾是最为得意的两位,无论是气度、学识均在其他同门之上。

“岩老啊,恭喜贺喜呀!”施宜生提着礼,拱手道。

“明望兄,客气客气!”刘瞻回礼道:“人来就行了,你我之间何须如此生分!”

“礼多人不怪嘛!”只见院外又进来一人,“岩老兄、明望兄,我来迟了。”

“曼卿,快快进来!”刘瞻今日生辰,可谓是身心愉悦,好友齐聚,前些时日收到书信,自己的得意门生党怀英、辛弃疾也会来贺寿,这可真是,福事多多呀!

“岩老,听闻你那两位门生年初去参加科考了?”郭长倩问道。

“确是如此,不过皆是止步于殿试。”刘瞻话语中隐隐有一丝遗憾,“怀英我倒是不担心,他老练沉稳,三年后说不定便可榜上有名。而辛家那小子,唉···”

“辛家小公子桀骜,与其他世家公子不一般,你是他老师,难道还不了解?”施宜生笑了笑。

“他从小习字、作词便有一种肃杀之感,仿佛前世就是那沙场征战之人。”刘瞻眯了眯眼,似乎在回忆辛弃疾刚求学的情形。

“说不定他日后是封将拜侯的命呢!”郭长倩顺着刘瞻的话回应着。

“兴许还真是呢!哈哈哈。”施宜生笑着进了内院。

刘瞻看着二人的背景,想起了三年前辛弃疾离开谯县回历城前,自己与辛党的对话。

“圣人孔子曾与弟子谈论志向,今日我也想问问你二人,有何抱负?”刘瞻看前眼前端坐的两位自己最为得意的学生问道。

“老师,学生读书是为获取功名、做官,光宗耀祖,他日我定要到朝廷去做大官。”党怀英回道:“如若做不了大官,便回冯翊或是泰安隐世而居,同老师一般写写诗!”

“怀英志向高远,不错不错,”刘瞻点点头,甚是欣慰,继而问道:“那你呢,阿疾?”

“我不想做官!”未到十五的辛弃疾,一脸的少年气却遮不住那凌厉的眉眼,他抬起剑,说道:“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光天下的贼!”

“荒唐!”刘瞻倒吸一口气,幸而只得他们师徒三人,这叫有心之人听了去可得了。“住口!这些话以后不许再提!”

“金人夺我河山,辱我宋民!怎就骂不得,杀不得!”辛弃疾反问道。

“阿疾,你莫不是忘了脚下所踏之地是为何处?逞一时口舌之快,招致无端祸事呀!你可明白?”刘瞻劝解道。

“明白,老师!”

······

“岩老,想什么呢,快看看谁来啦!”施宜生的话把刘瞻的思绪拉了回来。

“是怀英、阿疾来了。” 刘瞻伸起脖子往外看。

“老师。”辛弃疾同党怀英行了跪拜礼,“学生贺喜来了。愿老师海屋筹添,福寿长存。”

“好好好!快起来!”刘瞻急急地应着“多活一日便乐一日,自在就好!”

“施老,郭老!”辛党二人也向老师好友行礼问好。

“老师,这是怀英送您的贺礼,万望老师莫要嫌弃。”党怀英呈上一卷轴,是一首诗“路转清溪树蔚然,解鞍坐愒午阴园。避人鸥鸟惊飞尽,时有游鱼弄柳棉”。

“好诗好诗,怀英的诗颇有陶、谢之风。”刘瞻收下卷轴。

“怀英工于篆籀,我得讨要一帖留存才行。”施宜生可是知道党怀英的书法乃今世数一数二的。

“蒙施老错爱。”

“世杰兄作了诗,那学生只好送幅画给老师了。”辛弃疾也递上了自己带来的贺寿礼。

“是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施宜生看着画作,啧啧称奇,“他的画作你竟能寻到?”

“施老说笑了,燕文贵曾绘《七夕夜市图》和《舶船渡海像》,这些都是前人传下来的,是否真有其事,哪说得准。”辛弃疾走到刘瞻旁边说道:“老师,此画我是根据想象而作,摹写汴京城彼时的繁华景象,不过学生画技拙劣,怕沾染了老师的双眼!”

刘瞻细细地看着画,七夕的汴京夜市,浮水流灯,红男绿女,酒肆花坊,竞相叫卖,好一城繁华似锦。只是时过境迁,如今的汴京城早已不是那时的汴京。

“收好收好!”刘瞻把画作收好,谴人把礼都拿进去,“阿疾的画,老师甚是喜欢!”

“都坐下吧!”刘瞻招呼众人入座,除了辛弃疾党怀英之外,其它同门师兄弟也来了好些,不过辛弃疾向来与其他人来往不多,打过招呼便没有过多交流。

“阿疾,听闻你祖父调任至开封做府尹?”刘瞻现虽隐于谯县,不问庙堂之事,但有些消息还是能听到的。

辛弃疾点点头,没有回话,也不知道怎么回。

“那你祖父何时去开封?”刘瞻转了一圈,还是没绕开这个话题。

“我们来亳州的时候,祖父就已经去开封了。”辛弃疾回答道。

刘瞻点了点头,“都入席吧!”

筵席过后,刘瞻把辛弃疾和党怀英叫进了书房,二人垂首站在案几边上。刘瞻招了招手,示意二人过去。

“这玉是我特意留给你二人的,没想到过了三年才送出来!”刘瞻拿着两块玉,塞到二人手中各一块。

“老师,您的生辰,怎还送学生礼物!”党怀英受了惊,也不敢接。

“佩玉而身稳,明礼知五德!”刘瞻手中的玉是两块,又是一对,还佩上了束带。“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你们各自留着吧!”

“是!”二人接过玉佩,作揖还礼:“学生定当谨记老师教诲!”

“六哥,咱们何时去开封?”辛绩与辛弃疾、党怀英一同来到亳州,逗留了好几日。

“过几日再走吧!世杰兄要回泰安,下次再见也不知得哪时去了。”辛弃疾把玩着老师送的玉佩。

辛绩一下窜到辛弃疾身边,下巴搁在他肩膀上,眼珠子骨碌一转,问道:“这是什么?我看党兄也有个差不多的?”

“老师送的。”辛弃疾不再把玩,那玉佩便垂在腰间。

“君子当如玉!”辛绩又翻过来,站在辛弃疾对面,“你离开历城,那许姑娘怎么办?”

未等辛弃疾回答,辛绩又自顾自话:“她一姑娘,无亲无友,又一人在历城?”

“我自有盘算。”辛弃疾虽未及冠,但做事可是毫不含糊,面面俱到。

“她无父无母,可谓是来历不明,想要入辛家,怕是婶娘那不好对付。”辛绩可真是好弟弟,对兄长好者,则为之计深远,他计得可真够长远。

“我娘亲岂是那种迂腐古板的无知妇人。”辛弃疾伸手挡开辛绩,径直朝床上一躺,“若是同我志趣相投,相敬相爱,哪管身份高低。”

“是吗?”辛绩倒在床上,还朝里挤了挤,辛弃疾竟也乖乖地往里挪,给他腾了点位置。“那你还是早点打听清楚,人家有没有许给别人?别以为自己多抢手?”

“十二哥,你别瞎掺合了,行吗?我恳求你!”辛弃疾翻个身,甩个后背给辛绩。

“唉!六哥!”辛绩伸手扳过辛弃疾的肩膀,“我这也是关心你!你转过身来!”

“不转!”

翌日,辛弃疾同辛绩起身后去敲隔壁房门,却一直未有人应声。辛绩轻手一推,门开了。二人进去后,唤了几声党兄,始终未得回应。

“六哥,党兄是回泰安了吧?”辛绩拾起桌上的纸,应该是党怀英留下来的。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辛弃疾念道,世杰兄不会就只留几句诗就走了。“走,十二哥!”

“去哪?”

“当然是找世杰兄。”辛弃疾收好纸条,抬脚就出门了。

“唉,等等我呀,六哥!”辛绩虽然摸不清状况,跟着走就对了。“你知道党兄在哪?”

“你可知此诗是杜甫所作《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这我知道!”

“后来李太白回赠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首句便是: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这说明二人在兖州一同泗水泛舟,一同步石门、登尧祠、访范十、游甑山……携手同行,最后登上兖州城楼。

“所以我们要去亳州城楼?”辛绩问道。这党兄也真是,约人出游还要搞这些文绉绉的把戏。

“亳州城楼就在柳湖书院不远处。”辛弃疾看过党怀英留下的诗,一番推敲,便猜出他是邀自己同游亳州魁星楼。

客栈离魁星楼倒也不远,二人疾步行了两刻钟就望见了楼台。柳湖书院左侧是魁星楼,右侧是文昌阁,现时是春夏之交,城中积水汇于此,水面宽达百余尺,难怪叫柳湖书院。

“六哥,你去登楼罢,我就在这书院绕两圈就成!”辛绩还是不喜欢那些登高望远,怀古忆今的酸事儿。

辛弃疾点点头,又望着魁星楼那,说道:“那你别走远了!我等下便来找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