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抱香归 > 第32章 两只狐狸(4)

抱香归 第32章 两只狐狸(4)

作者:拜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9 20:52:58 来源:文学城

数日后的一大清早,京城骤然传来一则消息,城南茶摊的刘老汉,在司宫台内监回宫的路上以死递状,为女儿讨回公道!

刘老汉这一以死递状,鲜血染红了司宫台前的青石板,也震惊了围观的百姓和学子。

然他的身子骨到底不堪重负,状纸才递到值守官手中,他便一头栽倒,昏迷不醒。

城南茶摊热闹了许久的茶水间,顿时笼罩上一层沉重的气氛,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有人握拳愤怒,也有人默默摇头,似乎对此事已经见怪不怪。

刘老汉的儿子刘安接到消息后匆匆赶来,见父亲昏迷不醒,双手颤抖,将老汉背回家中后。

齐锐、任子洲、李长风三人都聚在刘伯家中。

齐锐直截了当地问道:“刘伯的女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刘兄你得给我们说个明白!”

刘峰脸色难看,坐在昏暗的室内,声音低沉:“我有一妹,名唤刘怜梅,年方十七,生得端庄贤淑。几月前,她在路上被人掳走,送至家中早已没了气息。”

几人闻言皆变了脸色,任子洲沉声问道:“谁敢这般明目张胆?”

刘峰嘴唇颤抖,沉默良久,方才压低嗓音道:“右相徐勉之侄徐焕。”

齐锐猛地站起,眼里火光乱窜:“徐焕?!徐家竟敢如此猖狂!这狗贼的恶名早已传遍京中!朝廷竟无人能管他吗?”

刘峰低下头,眼中含泪:“我父亲跑了数月告状,可谁敢接徐家的案子?如今,他走投无路,只能冒死递御状。”

“只是递了状纸,不知能不能查下去。”李长风轻声说道,语气带着几分忧虑,眉头微皱,“徐家乃世家大族,若朝廷无意追究,怕是难有结果。”

“律法是为天下人所设。”任子洲语气坚定,“若天下人无力求助,我们这群人便有罪了。”

“查不下去,那我们就帮着查!”齐锐冷冷地道,目光炯炯,像是要烧穿这世间的不平,“徐家简直是无法无天!”

齐锐愤然起身,来回踱步,眼中满是怒意,拳头砸在桌案上,低声怒吼:“徐焕!狗官害命,世家害女,他徐家真以为无人治得了他们?”

任子洲按住他的肩膀,沉声道:“长白兄稍安勿躁,徐家势大,此案无疑是刀山火海。眼下你我尚未殿试,发声时还需谨慎。”

李长风摇头:“徐家横行已久,寒门如我等之辈不过草芥,莫说谨慎,不发声便能保平安吗?”

任子洲沉吟片刻,声音却如他一贯般沉稳:“齐兄,虽说侠以武犯禁,但我等士子以文为刃,不妨从文章入手。若状纸无法触动朝廷,那就让天下人知道这件事。以笔锋对不公,方为正道。以舆论为刃,何尝不能撬动那些不能动的力量?”

齐锐一愣,随即点头:“任兄所言极是!既然朝堂无为,那就由我等士子奋笔疾书!只是这文章如何写,需得仔细斟酌。”

李长风叹了口气,摇头道:“文章固然能唤起共鸣,但若无朝廷支持,终究不过是虚空喊话。”

“所以,文章要写得有力,写得精妙,直击要害!”

任子洲说着,拿起笔,沉声道:“徐家之恶,不止关乎刘伯一家,更关乎天下苍生。其恶行的每一步,都是对法治的践踏,对寒门士子的打压。”

刘康却只是摇头苦笑:“我一介粗人,读不懂诸位的文章。徐家太厉害,你们年轻,莫要惹麻烦。我妹妹泉下若知还有你们这样的人,也该瞑目了。”

他的语气沉重,带着些许疲惫与无奈。

李长风的眉头紧紧锁起,叹息道:“果然是世家横行,官场苟且。刘兄,你放心,我们虽手无寸铁,但文章总能刺人肺腑。你的事,我们不会袖手旁观!”

任子洲拍了拍刘峰的肩膀,郑重说道:“徐家作恶多端,今日你刘家遭此横祸,他日或许就是我等寒门士子的灭顶之灾。此事不单为刘伯,也是为天下人。”

三人商定后,各自开始撰文。

他们将自己对时事的思考、对法治的渴望融入其中,既言辞激烈,又逻辑清晰,将徐家案牵连到寒门士子的前途、天下百姓的安危,引发更大的共鸣。

三人的文章犹如三把刀,字字句句刺向徐焕和整个徐家横行霸道的罪行。

文章影响越发的大,越来越多的学子参与进来。

*

夜色深沉,皇帝静静端坐书案前,手中翻动着这份控诉状。

状纸上的字迹带着血迹斑驳,诉说着茶摊老汉的绝望和悲愤。

皇帝的神情未见波澜,但一旁侍立的赵怀书却从他微微抬起的眉梢中察觉到一丝深意。

赵怀书上前一步,小声说道:“陛下,司宫台已查明徐焕确实劣迹斑斑,但其家中势力盘根错节,恐动其一枝,牵连甚广。”

皇帝轻笑一声,将状纸放在桌案上,目光望向窗外的昏黄灯火:“朕要动的,岂止是一枝一叶。”

赵怀书躬身静候,未敢再言。

皇帝翻过几篇士子的文章,眼神略显欣慰:“这几篇文章倒写得有力,尤其这三篇,辞意锋锐,文章精妙,堪称翘楚。”

赵怀书接过细看,低声说道:“陛下,这三篇文章分别出自齐锐、任子洲与李长风三人,他们是今年春闱的贡士,这三人尚未殿试。以此文观之,皆为可塑之才。”

皇帝点点头。

皇帝沉思片刻,忽然下令:“寒门之声,难得响亮。让御史台明日早朝详弹徐焕罪行。”

赵怀书微微颔首,未再多言。

第二日早朝,御史台以猛烈的言辞弹劾徐勉,细数其恶行,将刘家案再次呈上,直言徐焕强掳民女、祸害乡邻,恶行罄竹难书。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哗然。

右相徐勉,面色铁青地站出来反驳:“陛下,徐焕虽有过错,但此案尚无确凿证据。御史台之言是否过于危言耸听?”

御史台官员冷笑:“徐大人如此急于替侄儿开脱,不知是害怕真相大白,还是担忧自身牵连?”

两派人马唇枪舌剑,争执不下。

朝臣中顿时分为三派,徐焕所在的徐党一派自然百般辩解,甚至有人试图以“证据不足”来反驳此案,又将矛头隐隐指向了学子说文章有乱政之险;一方的寒门官员则借此大声疾呼,要求彻查徐家,还民以公道;另一派则在隔岸观火。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在群臣之间来回巡视,面上毫无怒色:“如有如此恶行若不彻查,朕于心不安。此案便由司宫台协同大理寺彻查,再交由刑部定夺,务必给百姓一个交代。”

他话音刚落,又补充了一句:“此案涉及甚广,司察司务必约谈相关人士,逐一审查,避免暗中生事。”

徐勉眉心一跳,瞥了皇帝一眼,心中隐隐生出不安。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肃然。

皇帝并未停下,又补充道:“大理寺在查案过程中,应从深入百姓之言,让天下人见我大康之公道。”

此话直指士林,所有人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对徐家的审判,更是皇帝笼络寒门、削弱世家的又一步棋。

*

徐府内堂,徐勉与心腹低声商议。

“大理寺查案虽严,但尚可应付。真正的麻烦是司察司!”心腹神色冷厉,“皇帝命司察司逐一审问相关人士,这是在保护那些写文章的学子。”

另一位心腹点头附和:“章兄所言不虚,若学子们未受惊扰,只怕会更加有恃无恐。徐公子的罪名固然无法全推清白,然若能制造几桩意外……”

徐勉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你以为皇帝猜不到吗?他特意让司察司介入,便是逼我们不敢动手。”

心腹迟疑道:“那便放任他们乱写文章?”

徐勉冷笑:“文章再好,也需有人推波助澜,能成舆论之势才有用。这三人只是初入仕途的无名之辈,若无人举荐,便是再写十篇好文,也难登朝堂。”

他语气顿了顿,眼中寒意毕现:“我们静观其变,皇帝想借司察司打压徐家,未必能如愿。”

*

司察司的召令传至齐锐、任子洲、李长风手中时,三人皆心中一凛。

任子洲看着那盖着大红印章的公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轻声道:“看样子,皇帝已经注意到我们的文章了。”

李长风皱了皱眉:“司察司的名声不太好,此番召见,恐怕另有深意。”

齐锐却毫无畏惧,昂然道:“怕什么?朝廷有朝廷的道理,我们有我们的操守,既然入了这条路,便当为民请命!”

“司察司?”任子洲仔细端详手中红印公文,眉头紧锁,“京中谁不知司察司作风狠辣,召我们去,怕不是好事。”

李长风冷笑:“无非是要摸清我们的态度。皇帝既然让司察司插手,说明他早看到了文章的影响。”

齐锐沉声道:“这未尝不是好事。若皇帝真想查徐家,定会保护我们。”

任子洲站起身,轻叹道:“但我们也别无选择,既然文章已出,我们只得走一步看一步。”

三人准备赴司察司之约,虽言笑间未显慌张,内心却皆明白,这不过是风暴前的短暂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