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抱香归 > 第2章 前路(2)

抱香归 第2章 前路(2)

作者:拜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4 18:53:17 来源:文学城

“出不得!出不得!”官差的声音嘶哑,喊声中带着绝望。

守军们不知这城还能守多久,也不知自己又能苟延残喘几时。

大康宁州,自秦汉开疆以来便是通商重镇,因地势险要、物产丰盈而繁荣千年。可眼下,这座城池的辉煌正被战火撕裂。

胡越匪军长驱直入,连破云州、永州两城,守军接连溃败,宁州沦为孤城。

城墙上的旗帜早已斑驳不堪,点缀其上的是仅剩兵士溅落的鲜血。

城头战鼓声从清晨响起,至傍晚仍未停歇。

残阳如血,映红了城墙,也映红了无数百姓仓皇的身影。

街巷间,哭喊与马蹄声乱作一团,平日繁华的集市早已荒无人烟。只有城门附近,挤满了拖家带口的百姓。他们双眼通红,眼中满是惶恐,不顾一切地想逃离这座城池。

无人注意到一座偏僻的院落中,烛火微明。

“姑娘,快收拾吧。”

窗外风声呼啸,秦婆急切的声音在寂静的房中显得尤为刺耳。

关宁站在窗边,盯着夜幕下暗红的天色,久久未动。秦婆的话她听见了,却仿佛没有听见,手中的布巾得愈发紧了些,细腻的布面被指尖碾出一道道褶皱。

“姑娘,再晚就出不去了!”秦婆走到她身后,语气中夹杂着不安,“守不住了,咱们再不走,就没命了!”

“守不住了吗…”关宁低声喃喃,嘴角泛起一丝几不可见的苦笑。

云州、永州已经破了,宁州是三州咽喉,守不住宁州,连着上游城池也难以保全。

父亲、兄长、母亲都战死了,这座城还能坚持多久?

她的声音不大,但字字如刀,让秦婆愣在原地,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秦婆,你说,还有希望吗?”关宁看着窗外。她的眼神清冷得可怕,似乎早已看穿生死,又似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这话问得沉静,听不出一丝恐惧,秦婆的嘴唇动了动,却没回答。

她转过身,看着这个年逾五旬的老仆。

她的眼神冷静得让人心疼,像是在看一场必然的灭顶之灾。

秦婆心里一颤,低下头不敢直视:“姑娘,咱们只要活哪怕……..哪怕宁州没了,关家也还有希望啊!”

“我们终究逃不过这一劫,”她喃喃道,“城破,是迟早的事。”

“姑娘,活着就有希望。”秦婆叹了口气,将布包递到她手中,“活着出去,关家总还有盼头。”

关宁接过布包,低头轻轻拍了拍包袱上的灰尘,像是在拍去命运加诸于她的无形重量。

希望。

这字落在关宁耳中却显得异常刺耳。希望,曾经关家也抱着这样的念头,可最终,父亲和兄长战死后,母亲也披甲上了战场,死在宁州立项那场战役中。

现在她又还能指望什么?

她缓缓闭上眼,努力平复心中涌动的情绪。

片刻后,她弯下腰,将桌上的包袱轻轻拾起。

“走吧。”她淡淡道,没有再多说什么。

***

城破,是在子夜。

一声尖锐的号角划破天际,随即而来的,是城门被撞开的巨响,以及铺天盖地的呐喊声。

守城的士卒早已精疲力竭,四散奔逃。

入城的匪军犹如洪水猛兽,转瞬间席卷街巷。

关宁跟随秦婆藏在一辆破日的马车中。

匪军骑着战马,手中长刀挥舞,将奔逃的百姓劈翻在地。尖叫声回荡在街巷中,曾经高高在上的士族宅院如今正被大火吞噬,门匾砸落,庭院狼藉,一切荣耀皆化为灰烬。

夜风裹挟着血腥气息从车帘的缝隙钻入,将她冻得打了个寒战。

她死死攥着手中的布包,指关节发白。

“姑娘,别怕,有我呢。”秦婆轻声说道,语气里却掩不住的颤抖。

关宁低头,嗓音微不可闻:“我不怕。”

她死死抱住膝盖。

秦婆贴着她的耳边轻声劝慰,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关宁没有应声,只是闭着眼。她听着外面的混乱,脑海中浮现出父亲披甲而去的笑容,兄长出征前的背影,以及母亲含泪托付的目光。

黎明时分,马车终于驶出城外。

宁州城,城墙上升起的烟像一条蜿蜒的巨龙,笼罩在整个城池的上空,火光照亮了城池,升腾的焰火将晨光遮掩,犹如一头遮天蔽日的巨兽,吞噬着宁州。

秦婆从马车上跳下,站在一旁为马车打点,她着壮汉打扮,行事利索。

关宁掀开车帘的一角,她下意识回头,宁州城的轮廓模糊在晨雾中。那是关氏数代人扎根的家乡,是她出生长大的地方。

而如今,她的父母、兄长、亲族都长眠在这片土地之下。

秦婆低声唤了她一声:“姑娘,这条路不好走,可咱们已经没得选了。咱们还要往北去,等找到下一个落脚的地方再歇脚。”

关宁点点头,没有出声,定定地看着宁州城的方向,眼中看不出一丝泪意。

“好好活着.…”母亲出征前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不要回头。”

活下去!

她轻声念出父母临终前的遗言,声音微微发颤,却带着一种决绝的力量。

她放下帘子,拉紧斗篷,迈上了未知的道路。

***

秦婆小心翼翼递来一块干硬的饼。关宁伸手接过,发现那饼不过半掌大小,边缘甚至隐约泛着一抹青黑的霉斑,她下意识皱了皱眉,却没有推拒。

但见秦婆没有给自己掏出饼。

“我不饿,你先吃吧。”她将饼塞回秦婆手中。

“哪能叫姑娘饿着。”秦婆将饼又递回去,声音里透着倔强,“再说了,咱们这一路还长着呢,总得省着点吃。”

关宁握住那饼,抬眼看向四周。路边的村落几乎看不到炊烟,田间的杂草稀稀疏疏,土地干裂如同一张苍老的脸。

她将饼一分为二,半块塞入秦婆手中,低头慢慢的咬下去

一阵风吹过,夹杂着泥土和**的气息。前方的官道旁,几个瘦骨嶙峋的男人蹲在那里,眼巴巴地望着过往的行人。他们的衣衫褴褛,头发乱糟糟地贴在额头上,瘦得眼眶深陷,仿佛随时会倒下。

“他们在等什么?”关宁低声问。

秦婆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等尸体呢。”

关宁瞳孔微缩,不可置信地看着她。

“战乱之后,到处是饿殍,那些人饿得没办法,会拿那些.……”秦婆说到这里,似乎也觉得残忍,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姑娘,别看,别多想。”

关宁低下头,耳边风声呼啸,紧了紧斗篷,脸颊却冰冷刺骨。

曾经的关家是宁州鼎鼎有名的武将家世,家学渊源,门风严谨。她的父亲为人刚正不阿,兄长更是以礼为重,从不以权谋私,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仍难逃覆灭的命运。

世道如此。

她默默想着,关家都没能改变什么,自己又能做什么?

她的双手攥得更紧,指尖已经发白,却仿佛感觉不到疼痛。

路过一片村庄时,马车不由得放缓。村庄的土墙大多塌,屋顶歪斜,院落里一片荒芜。路边,有几具无人收殓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瘦骨嶙峋的身形让人无法辨别是男女老少。

秦婆小声念了几句佛号,将帘子放下。

关宁却依旧盯着那一片废墟,目光凝重。

随着边疆三城的沦陷,宁州的覆灭,无数武将家族的灭亡,在宁州之外的这些村落里,又有多少人的家园化作了灰烬?

马车行至村头时,几个衣衫褴褛的男人从破败的屋舍中走出来,佝偻着身子,朝马车投来复杂的目光。那些眼神里,有乞求,有愤怒,有麻木,却唯独没有希望。

沿途路上逃难的流民,他们有的还算整齐,有的则是衣衫褴褛,关宁目光落在他们身上,他们曾经也有家园,也有安稳的生活。

关宁的喉咙有些发紧。

战乱毁了一切。

她心中涌起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这大康.……还能坚持多久?

这一路上,关宁不断看到残破的村庄和逃荒的流民,他们拖家带口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向京城。

京城的繁华吸引了他们,仿佛那座城池是所有苦难的尽头,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然而,这些人到了京城,真的会好起来吗?

她问出这个问题后,自己却沉默了。

她闭上眼,长长地吸了一口气。

***

山忆舒从军营出来,顺道从秦婆那处接关宁回家。

“娘,胡越他们为什么要打云州?”

山忆舒微微一愣,随即低声答道:“因为他们那儿贫穷,没有大康物产丰富。自己没有,邻居很多,自然就会有一些心思了。”

关宁皱了皱眉:“他们会不会打到宁州?”

山忆舒拍了拍她的头:“哪儿那么容易,咱们宁州可有重兵驻守呢。”

尽管她语气轻松,但关宁还是感受到了一丝不安。

回到家中,晚饭已经准备妥当,关父坐在桌前,一边斟酒一边和关凌冬讨论用兵之道。

关宁坐在桌边,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了同样的问题。

关父笑着说:“小丫头知道得不少啊,街上听来的吧?”

“嗯,大家都在说。”关宁点点头,满脸认真地看着父亲,“他们想要什么?”

“胡越啊,想要的是我们这片好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惜他们不知道,云州是打不下来的。”

“打不下来是因为云州有莫大将军吗?”

关父哈哈一笑:“对啊!”

莫将军朝廷的名将,兵法谋略无人能及。早年以以少胜多闻名,是个厉害人物,都说有他镇守在云州,胡越蛮子再多也讨不到半点便宜。

关凌冬也跟着点头:“爹说得对,宁宁你就放心吧,胡越想占我们地盘,还得问问莫大将军的刀答不答应。”

关宁却没有放松。

关父抬手揉了揉女儿的头:“阿宁,别担心。有爹,有你兄长,还有无数像莫大将军那样的将士守护着大康朝的疆土。我们练武、从军,就是为了让你们不用这些事。”

关父的语气透着几分坚定,仿佛要让这个问题在孩子心中彻底打消。

晚饭后,关宁溜到院中,看到关父正在擦拭佩刀,月光映在刀锋上,寒芒逼人。

“爹……”关宁悄悄走到父亲身后,“你是不是也要去云州?”

关父放下佩刀:“爹现在还不用去。云州有莫大将军,爹留在这里守护宁州。”

“那如果云州守不住呢?”关宁问。

关父沉默片刻,低声道:“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爹和所有将士都会尽全力守住下一座城,守到胡越无力再战。”

关宁低头想了想,终于露出笑容:“那我也要和你们一样,守护千千万万个家。”

“好啊。”关父哈哈大笑。

关宁伴随着马车的颠簸从梦中醒来,眼角微微湿润,她撑着身体坐起。

秦婆在外面听到了声音,打着帘儿往里看了眼,瞅到关宁醒来,她神色终于松了不少。

关宁自十岁开始就跟着她习武练体,边疆三城沦陷。身负恩人所托,要将关宁送至长安。

北上长安,一路艰难,自打从离开宁州,关宁这一路就没怎么说过话,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活泼的孩子变成这样。

秦婆揉揉眼角,放下帘子,安慰道:“姑娘,再行个五日便可到长安了。”

到了长安,有了亲族,便会好一些吧。

秦婆是这样认为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前路(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