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白云山下事(种田夫郎文) > 第23章 第 23 章

白云山下事(种田夫郎文)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凉千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31 21:26:43 来源:文学城

村那头,牛家和王家挨着,两家都升起炊烟。

白天院门对外敞开,王家俩婆媳坐在门口择菜。看牛家的从山上回来,背篓里都装满了。

董玉笑着打招呼:“秀红回来了,去山上了?”

“这不皂荚用完了,我去山里摘些回来。”曹秀红脸上带着笑,她放下背篓,捧了一把皂荚给董玉。

董老夫郎赶紧摆摆手,脸上笑意更深,连忙拒绝:“哎呀你也是,这些家里都有,留着自己用才是。”

“哪用的完,既摘了,又是山里不要钱的,拿着便是。”曹秀红说什么也要给出去。

两家是邻居,一天之中低头抬头都能看见四五次,比远房亲戚见的次数还多,维持邻里关系总是没错的。

董老夫郎拒绝不了,曹秀红太热情,他笑着又聊几句,让儿媳妇刘素素把皂荚拿进去,又拿了一捧南瓜子:“新晒的,拿去吃。”

曹秀红才要接过来,旁边就有手快的。何英莲赶紧捧在自己手里,看了她婆婆一眼,被曹秀红暗暗瞪一眼。

何英莲咕哝一声,本就是拿给她们的,她收了有什么错。再说她也没占便宜,不是给出去皂荚了吗。不过这话她不敢对婆母说,一直都憋在心里。

“你先忙,我也该回家做饭去了,”曹秀红说一声往自家去,进了院门脸上的笑就没了。

而隔壁,董玉已经瞧出是怎么一回事,估计何英莲老毛病又犯了,惦记别人手里的东西。

他转头提点儿媳妇刘素素,道:“牛家是好的,坏在娶了个不懂事的媳妇。以后我们家少搭理何英莲,免得被赖上。”

“别的不说。勇儿和君哥儿的婚事已经定了,别还没把人娶进来,就让亲家看笑话。贺家是懂礼的大族,也不愿看见我们家和何英莲这种人拉拉扯扯。”

儿媳妇是个聪明的,董玉点到为止。毕竟隔墙有耳,说多了被别人听去,隔壁也不舒服。

这些道理刘素素都明白,别说是她婆母,就连她也看不惯隔壁的何英莲。就说上次炖鸡的事,何英莲没脸没皮跑过来蹭吃喝,就让她一肚子火。

虽然她勇儿的婚事过了明路,但君哥儿始终还没嫁过来。公婆好不容易给勇儿找了贺家一门好亲事,可不能因为何英莲毁了。

牛家卧房里,曹秀红全然没有笑脸。当着家里男人、儿子孙子和孙媳妇都在,曹秀红狠狠指着何英莲的脑门,气的没话说。

“家里是缺你吃还是缺你喝?用的着你伸手拿别人东西?贺家和王家不计较,也是因为我和你爹这些年在村里积攒的情分,你还真以为别人不和你计较?”

家里人都在,何英莲被骂的下不来台,索性也不认错了,嚷起来道:“我们也没亏他们,不是也还了豆子皂荚?怎么就全成了我的不是?再说都是邻居,不过是吃他们一点东西,至于这么小气吗?”

曹秀红气的心口疼,扶着桌子坐下,一家人都跑过来扶她,怕她年纪大出什么事。

牛有田没好气看着媳妇,吼道:“不能少说两句!”

一家人没一个人是向着她的,何英莲顿时心里委屈,低下头抹眼泪。她越是这样,曹秀红越看不下去,指着地上道:“我看你是听不进去道理,不让你长长记性,之后这个家要败在你手里,你今晚就在这里跪着,什么时候想明白再起来。”

说完,何英莲不可置信抬起头。

村里不少婆母都喜欢给儿媳妇儿夫郎立规矩,让人下跪守夜是常有的事。曹秀红算是和善,从没磋磨过儿媳和孙媳,谁知道何英莲越来越不像话。

当夜,何英莲跪了两个时辰,越想越委屈。闹着收拾包袱要回娘家。曹秀红怒拍桌子道:“让她回!谁也别去接她!”

何英莲原本就是想闹脾气,让大家安慰安慰她。谁知道婆母这次真要赶她回去,她脸都吓白了,可话已经说出口,现在是骑虎难下。何英莲拿着包袱,坐在地上哭个不停。

这么大的动静,隔壁王家也听见了,知道曹秀红终于肯狠心收拾儿媳妇,王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牛家的争执,远在另一边的贺家并不知情。

林榆从山上回来,采了不少菌子笋子,还顺路掰了一篮子刺芽,春天的刺芽正是水嫩的时候,炒一盘比鸡蛋都好吃。

贺家几个汉子也从地里回来,一身的淤泥和脏水。周淑云拿帕子给贺长德擦手,一边拍灰问:“耕的如何了?”

贺长德也觉得身上脏,在院外的石阶上刮蹭鞋底泥土,他道:“一晌午也就半亩田,肯定赶不上头一轮下秧苗。”

“不妨事,刚才我去苗圃里看过,秧苗还没长好。这几日天气都不错,耽误不了插稻。”

孙月华也拿了帕子给贺尧山擦,掰开男人领子一看,衣裳里面都是土。也不知怎么干的活,像是在泥田里滚了一圈。

贺尧山一脸憨厚,笑道:“摔了一跤,幸亏没完全倒进去。”

因为昨天刚下了一夜春雨,田里有积水,人踩进去都能陷入半只脚。

贺尧川看一眼爹娘,又看一眼大哥大嫂。抿着唇没言语,目光落在远处洗刺芽的小哥儿身上。

林榆高兴的很,一想到中午能吃上鲜嫩的野菜,嘴里就哼出童谣,周淑云和孙月华都觉得怪好听的。

林榆哼完,陡然看见贺尧川。一米八五的男人孤零零站在那里,没人给他倒水,也没人给他拿帕子擦。显得孤单又落寞,正可怜巴巴望着林榆。

林榆心软一下,把刺芽交给小溪:“再清洗一遍,拿给阿嫂炒了。”

说完,他也学着婶子和大嫂,拿一根帕子跑到贺尧川身边。他决计不是一个贤惠的,给贺尧川擦泥,像是在拿鸡毛掸子扫灰,扫完还吹了吹。打的贺尧川脸上通红。

贺尧川脸上的笑却停不下来,总算体会到他爹和大哥的感受。贺尧川把藏在背后的泥篓拿出来,开口方向对着林榆:“你看,上午在田里摸的。”

里面的东西黑乎乎一长条,还在翻动身体。林榆眼睛一亮,高高兴兴喊起来:“是黄鳝!”

贺尧川笑着看林榆,道:“应该是昨晚下雨的缘故,它们都躲在淤泥里。我拿锄头翻耕,看见它在躲窜,就抓了。”

黄鳝身上湿滑,贺尧川抓了很久才抓到,差点叫黄鳝跑了。

贺尧山也道:“我就是抓黄鳝摔的,二弟说田里有一条,肯定就有第二条。于是我和爹满田找,果然,真在田坎下摸了三条。”

他们还打赌,看谁抓的最多,好回家在媳妇面前扬眉吐气。贺尧山到底不如贺长德老练,只抓了一条。贺长德抓了两条,贺尧川一条。

周淑云笑了,道:“三个人加起来一百岁了,还跟小孩一样。这时节黄鳝不多,等到了六七月,那田里才多哩。”

不过那时候稻子也快熟了,没人愿意为了吃黄鳝下田踩踏水稻,糟蹋了庄稼就心疼。

贺尧川看着林榆道:“本想拿去卖了,可四条太少。便留着自家吃,等闲下来我去山里转转,若是碰见野鸡野兔再卖。”

林榆点点头:“不卖也好,四条黄鳝也不值几个钱。”

他们是刚分家,日子过的拮据。周淑云手里那六两银子是救急用的,根本不敢乱花。平时吃饭都是勒紧了裤腰带,也幸亏是春天,山里到处都是野菜不缺吃的。

可要说吃鸡蛋吃肉,那是不可能的,平时炒菜都要仔细放油。

周淑云的钱是她自己的,与贺尧川无关。他仅有的一百四十文全都给了林榆。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贺尧川心里在琢磨赚钱的法子,想赚更多的钱给林榆。

他问周淑云:“娘,三天后是不是有大集?”

周淑云点头:“杏花乡开集市,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贺尧川没明说,趁着饭还没熟。他拿个砍刀,去上里砍了两根大青竹回来,坐在院子劈竹条。

贺尧川会编竹筐,这是小时候跟舅母家的亲戚学的,他记到现在。编竹筐也是一门手艺活,乡里有专门做这门生意的。

他肯定比不上竹蔑匠,但编出来的筐子簸箕也能用,便宜卖出去,总能卖几个钱。

一个竹筐要编一个时辰,甚至更久。贺尧川是业余的,一天编一个,攒几天就能拿去卖。若是卖不出去,也能留着自家用,总归山里的竹子不要钱。

林榆兴冲冲剖完黄鳝,把黄鳝切成段。又翻进菜地里拔出一根大葱,用葱和蒜爆香黄鳝。

一家人难得吃一回肉,四条黄鳝虽然没有多少肉,但也能塞牙缝,闻着都是香的。一家人都围在锅边看着锅里,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林榆解下襜衣,等大嫂接过铲子炒刺芽。他挨着贺尧川蹲下,好奇打量竹筐。

“能卖多钱一个?”林榆歪头一问。

“小的十五文,大的二十文。竹蔑匠卖的贵些,我做的不精湛,便宜卖才有人买。”贺尧川停下手,耳朵红了红。

林榆很自然地坐在他身边,贺尧川隐隐压制嘴角。他见林榆蹲着,抽出身下的板凳给林榆,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说话。

“我多做一些,等攒十个拿去卖,要能全部卖出去,也有两百文。”贺尧川笑着说,仿佛赚钱就成了最大的期盼。

林榆点头,看着地上的竹条若有所思。他拿起一根,细软的竹条在林榆手上折叠环绕,竟然变成一只生动活泼的小狗。

看的贺尧川一阵惊讶:“你竟会做这个?”

林榆雀跃一下,小表情中有些得意和骄傲,他继续编下一个,说:“不仅会编小狗,还会蝴蝶、螳螂、蜻蜓。”

贺尧川编一个竹筐的时间,林榆已经编出好几个玩具,用一根麻线穿过提在手里,是个新鲜玩意儿。

我决定勉励自己,多写,多写,还是多写![狗头][狗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 2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