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白月光是我非我 > 第22章 好起来了

白月光是我非我 第22章 好起来了

作者:一只发财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1 21:40:55 来源:文学城

很久没有大清早在厨房里忙活了,天冷,但屋里头热气腾腾的。厨子擀着面条,粗面细面他都要备上一些,甜粥咸粥在瓦煲里温着,各色包子也早就蒸好了。

昨日来人说,公子带回来的人爱吃些精细吃食,厨子还让自家婆娘做了些点心,豌豆蜜、莲子羹、包心酥、枣糕什么的都有。

想起自家婆娘,厨子揉面都更带劲了,家里要添丁。

这孩子他本来养不起,外头都是难民,水淹过后今年几乎颗粒无收,哪敢再生养。好在京城里来的官能顶事,眼瞧着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有盼头,厨子这才回心转意叫自家婆娘留下这孩子。

春怡今日也不用伺候公子,许明霁一个人全揽下了。

王玚有些发愣,他的嘴角还有没消的红意,阿明……吃了许久。

许明霁在温水里浸湿帕子,替王玚擦脸,触及唇珠,笑闹:“公子,这里很软。”

“阿明,也是软的。”王玚仰起脸,不甘示弱。

“我有一物,绝不会绵软。”许明霁弯下腰,鼻尖蹭着自己喜欢的王玚的耳垂小痣,“想要公子一试。”

论脸皮的厚度,自然是如城墙般结实的许明霁更胜一筹。

挥手让春怡等人退下,王玚由着人借更衣之名上下其手,他失笑:“放肆,谁试谁的?”

两人如何黏糊交颈,春怡都当睁眼瞎,这狐媚子愈发不知规矩,白日里头也净干些羞人的勾当。

不过许明霁敢只身南下追随公子,倒是让春怡大有改观,倒也不完全是以色侍人的玩物,这情意当做不了假。

府里小厮来报,杜鉴书请见。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州府大人突然拜访所为何事。王玚不紧不慢地让许明霁替自己穿戴好,才悠悠地去前厅会客。

许明霁对外仍旧乔装,还是那副“端庄的丑”模样,但多了一个被王家收编的幕僚身份,时时跟在王玚身边。

“后生可畏啊,将门之家的子孙果真是一表人才。”

杜鉴书见人便拱手相迎,没有分毫被晾起来的愠色,反而笑脸相迎,拿出了一副长辈的和蔼模样。

“杜大人无须多礼,南江之灾尚未结束,今日可为此事而来。”

“这是自然,我心系百姓,夜不能寐……”

话里话外全是情真意切,杜鉴书无非是在哭诉南江一带的财政难以为继,他这个父母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他面上做派却依旧富贵,此番来见,美名其曰给诸位带来了见面礼,一匣子东珠,价值不菲。

李大监在宫里什么珍宝没见过,这一把东珠流光溢彩实乃上上品。可放在眼下,倒像是用民脂民膏浇铸的血汗珠,这南江烂透了。

几人轮番打太极,许明霁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杜鉴书今日未穿朝廷服制,一身常服锦衣富丽,贵气逼人。

可为何他抬手时不经意露出的里衫,针脚凌乱,肉眼可见的粗糙,这不合理。

杜鉴书今日是来送粮的,这批陈粮早就该下放各县赈灾,可他不过小小州府,人微言轻,拗不过谢家的势力,连句话都带不出南江。

谢家在南江旁系众多,人人都想分一杯羹,都疑心自家是不是少拿了好处。因而本可以尽早控住的水灾,被层层搜刮过救命钱财后,莫说粥可浮筷,连有没有几粒米煮水都难说。此前所剩无几的救济粮是杜鉴书暗里省下的。

谢家老母自然是收到了京城儿子的来信,自以为收敛了许多给王家那乳臭未乾的小子让道。可当土皇帝惯了,本想给个下马威便算,哪知这小子上来就要打要杀,她呸,也不看看这里是谁家的地盘。

要人?她快入土了哪里离得了人。

要粮?谢家一清二白哪里有余粮。

加之在泗州的旁系天天来她身旁吹耳边风,说是儿子远在京城哪知娘亲在自己家受了天大的委屈,断不能让别家的人来此作威作福。

今天杜鉴书能来送陈粮,还是他家娘子的功劳。杜娘子连月拈针引线,绣下的仙桃祝寿屏风甚得谢家老母的欢心,她说着些讨巧的话祝贺,不经意间提起。

“可惜京城来的人催得紧,老让我分了神,不然定能让谢老先生您早些日子瞧见妾身的拙作。”

“不打紧,杜娘子有心便好。”

谢家老母指使着孙媳妇左右搬弄屏风,看得她心旷神怡,“不过是些米面罢了,他要便拿去,整日扰人真没规矩。”

“谢老先生慷慨,那小子不懂礼。”

一群人嬉嬉笑笑的,好不热闹,那几匣子东珠就是谢家给杜娘子的回礼,谢家老母说每每见杜娘子都是那几套行头,小家子气,不行,要她多换些花样才好。

不然她儿子在谢家当她侄孙的陪读,都会丢面子。

杜娘子深感得幸,谢着恩退下的。

此乃前话,眼下杜鉴书送粮送到了他可信之人手里,告辞时脸上的笑容都真了几分。

李大监随手查看米面,新陈交夹,是他如今绝对不会入口的东西。可他穷苦过,深知对流民来说已是难得。他得王玚点头,便立马张罗着下派米粮。

许明霁同王玚说了杜鉴书身上的异状,王玚也告知许明霁王家探子收罗的信息。

杜鉴书确实不像是什么好人,搜刮百姓的事没少做,他本一介寒门学子,当上州府纯属偶然,如今家底丰厚,无一不出自民众身上。

但也难以断言杜鉴书是个坏人,他为官近十载,手里几无冤假错案,且官居高位也无甚亲戚也跟着他“一人升天鸡犬得道”。相反,此次南江之祸,杜鉴书的表哥还因抗洪救民牺牲了,那里的乡里乡亲都主动为其吊唁,皆穿白衣戴纸花。

莫非,这是一个贪婪的好官?

米粮仍有缺口,但南江一带也并非全是各为己私之人。

王玚常上街巡视,有日遇上了乡贤结队主动拦路,几人带着大家伙自发募捐的银两与药材,尽己所能想为家乡做出些绵薄贡献。

“大人!我们一介草民做不得什么大事,可留了家里的口粮后,还有所余,皆在此处了。虽显单薄,仍万望您收下。”

“我本被关在城东村子里,日日昏沉不见光,身边死病不知几何。留着一口气没曾想京城里来了神仙,有药治病还有粥喝,如今还能做些活计换钱,这是刚领的铜钱,也请大人收下!”

“大人!这是我家的一袋碎米,也够一人吃上几日,收下吧大人!”

“我家也有一些吃剩的米面!大人等我一等,我让我家小子去取了!”

“我祖上行医,能辨药材!大人让我去村子帮忙吧!”

泗州的百姓向来沉默惯了,年年勒紧裤腰带缴纳各种税款,明年咬咬牙也能活下去。一场洪水更是淹没了他们来之不易的一亩三分地,来不及哭喊,就要带着家人逃命。

如今却像是天亮了,他们只要扫扫街道、通通水渠都可以换来一顿饭,若是愿意接触病患,或者干些脏活,还能得些钱。

病了大人还愿意平白无故地给他们医治,小孩可以先看诊。如此这般,别说是拿些余粮出来,要他们给京城的大人卖命都可以。

众志成城,天灾之下,人们也并非只能等死。

漫长雨季终于迎来了它的尾声,南江沿途决堤的水道也全在修筑,家家户户都重新燃起了炊烟,大伙可以回家过日子了。

许明霁看着人群前头,被男女老少轮番含泪致谢的王玚,忽然觉得阳光洒在王玚身上,都那么的夺目。

姜序离了京城,但没有离了算盘。他在府邸里一样在算各种账目,确保每一粒米、每一个铜板都花在了刀尖上。

这一算,姜序发现前后有一笔差额。

“这不对啊。”

“姜总,哪里不对。”许明霁在旁边敲开几个核桃,剥出了一小碟子核桃仁。

“多了一笔,杜鉴书报上来的东西,和五甲查出来从泗州库里拿的东西不一样。”姜序喝了口茶,瞟了几眼小碟子。

“大概杜鉴书是只披着狼皮的羊吧,在南江一众地头蛇之间斡旋出了自己的一分几亩地。”

看着满桌子的账本,良心发现的许明霁分了几瓣果仁给姜序。

“难得,小明还记得我这个发……”小字还没说出口,许明霁就把整个小碟子给了王玚。

“公子慢慢吃。”

“嗯。”王玚接过,一边吃还一边望向姜序,颇有些得意。

许明霁接着敲核桃,还不忘从姜序手里拿回来一瓣自己吃,这核桃仁嚼起来还挺甜。

“……”姜序忽然不想打工了,算盘都打油亮了也没见人关心自己,他控诉,“娘子,你偏心。”

“权宜之计,还望姜先生清楚自己的身份。”

王玚知道许明霁一路南下和姜序装作夫妻免去了许多麻烦,但并不代表这种伪装可以在日后有什么牵扯。

“谁和你搞同性恋了?”许明霁一阵恶寒,顺手给王玚的小碟子添上核桃仁,“少夹着嗓子胡说八道。”

“时候不早了,两位请回。”姜序指着屋外,面无表情地说。

外头太阳公公还在掰着手指等下班,离天黑还有很长时间。

许明霁瞥了一眼这个小气鬼,把核桃和小锤子留下就去推王玚,“公子,我们不和这人一般见识,你好好算账哈。”

“得空了给京中去封信,上次常子乐送钱来还说找你找得忧心忡忡。”

王玚抬手喂许明霁核桃仁,他特意留了。

姜序摆手示意两人赶紧爱去哪去哪,别来霍霍自己。确实应该给常子乐写封信,再怎么说自己也是卷款跑路了,只是信里写些什么,姜序还在斟酌。

其实那日在城西清淤泥,不是没有人发现树下半昏迷的许明霁,可是大家非亲非故的,见人如同病发,都乌泱泱的作鸟兽状散了。

如今大家伙见人不仅好端端的,还成了官家的人,许明霁和姜序在他们心中有了几分威信。

许明霁则借机让王家护卫都去宣传防疫止疫措施,故技重施,让大家自己发现他们经常洗手、只喝煮开后的水以及会在出门时带上三角面巾等等,说是京城里开过光的法子,能隔开病气。

起初大家伙将信将疑,只有部分人效仿,那部分人一边喝官府发的药,一边十足十地模仿王家护卫的做法,还真没有一个人感染。

因此人人争相效仿,三角面巾还一度脱销。

又过一月有余,决堤的水道就快要修筑完毕,人们不再流离失所,天灾**都即将过去,所有的一切都走在了各自的正轨上,想来灾祸的平复也指日可待了。

重建家园的闲暇之余,大家伙聚集起来就少不了讲讲街头巷尾各家的大小事。最近大家口中都多了一个故事,一个有关俏书生与少将军的情爱轶事。

小黑趴在墙头上晒太阳,毛都蓬起来了,他睡眼朦胧,耳朵却向着茶摊方向高高竖起。

“想不到这书生竟有情有义至此啊。”

“是啊,孤身一人奔赴南江,死生相随不离不弃,现下又有多少同林鸟,有难临头各自拼命飞。”

“也不枉京城那位大人把他日日带在身边。”

“听说,夜里头那大人的房间都会遣退下人……”

“我和州府的厨子有交情,他说呀,那书生白日里从不晨起,日上三竿才……”

“不知这大人腿脚不便……书生骑在上头……”

“或用些巧物……”

八卦越聊越深入,一黄不可收拾。这些**故事本只在京城中流传,要说为何都传到了南江一带,就要数小黑的功劳了。

王玚特地让说书先生编排的话本,最初的手稿被五乙无意间带到了这里。

那日旺财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猫猫朋友,兴奋的直打圈,小黑对这块黄毛毯子无可奈何,从书房的窗台跳了进去,旺财跟进来的时候踹翻了柜子。

书稿散了一地,小黑看得津津有味,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最后决定全部叼出大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