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百味草 > 第11章 第十一章

百味草 第11章 第十一章

作者:收获季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12:30:33 来源:文学城

他到二年级时,学习非常认真,每天上课都把手背到身后,专心致治的听讲,下课回家后按时完成当天的作业。

学校考试时他连续期中、期末都在班上考了“双百”,数学、语文都得了一百分,常在班上考第一。

当值日生时,从家中拿来扫把和抹布,洒水扫地,擦桌凳,擦玻璃,积极搞好教室和门前的卫生,热心班集体活动,人又小心谨慎,不招惹是非,老师们都说是个乖娃娃,好学生。

在一次班集体活动上,班主任老师亲手发给他一面崭新的红领巾,他兴奋的不知道怎么带到了脖领上,终于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小小心愿。他也是全班带上红领巾最早的同学了。

不久后,在一次上课时,班主任老师对全班同学讲,让他当班长。

俗话说“慈不掌兵”。

他个头小,身体单薄。天性心慈善良,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不爱讲话,话说重了,怕得罪人,怕坏同学包复,欺负挨打,不敢批评做错事的同学,说得轻了,小同学们不怕他,也不太听他的话,所以管不住人,自己干得多,发动同学做得少。将就当了一年共两学期的班长,就自己不愿干了,老师也默许了。

在一次全校开会前,每个班,都由班主任老师和班长带队,在中院的西面集合。

中院西面的走廊前台阶上是主席台,五年级的几个大同学,正在抬桌子,摆椅子,一个教师正在接线接麦克风。

台阶下,一个班挨着一个班站着。熙熙攘攘,密密麻麻的人头。同学们互相交头接耳,小声议论,汇聚成了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在等待校长和领导到来,开会。

他们班站在最东面,靠中院东墙前面,排成四例纵队。由于人多,队伍挤得乱了队形,两个班靠近的两队,已分不清是那个班的同学了,有些乱哄哄的感觉。

闲着等时间,好些同学们向右偏头,伸长脖子,看中院东墙北半的一块黑板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小声议论,只听说话声音辨别是那个说得,头挡头没法看清,也不用看了。

突然,有一个同学冒失的说了一句:“看这个火炬怎么歪了?”可能大概意思是说把火炬没有画端,把火炬给画得偏斜了吧。可下这撞下了大祸了。

他们一位政治老师,从平台上的主席台旁,立即跑到靠中院东墙这边的平台前沿上,向前倾斜着身子,大声说:“刚才是谁说得?”紧接着又问:“是谁?”

政治老师犀利的目光,在中院东墙北半的那块黑板前,他们班和靠近一个班的同学仰起的脸上,迅速的前后左右扫来扫去,那眼神,好像在寻找、发现和要捕捉什么似的。他看了心惊胆颤,有些心寒。

这时,台下静悄悄的,你看他,他看你,一声不啃。中院西院西面的同学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都掂起脚跟向东侧身扭头,向这边张望。中院西院中间的同学们,也转头向中院东墙北半的那块黑板方向,拔长脖颈朝这边看。

政治老师从台阶上跳下来,挤进人群中,边往里走,边左右迅速扫视着身边的每个同学,继续追问着:“刚才是谁说的?”“谁?”

同学们都看着政治老师走过去,说:“我没有说”,“我没说”。他和很多同学一样,低头没有吱声,心里七上八下的,非常紧张,害怕别的同学说是我说的,还好一个人也没有说。

这时,会议开始了,政治老师也出了队伍,站到后面听校长讲话去了,他才稍稍安心了点,算是躲过了一难。

他上学时,很认真的,一直很遵守学校纪律。从来是,也不是每次上学都第一个到校进教室,但绝大多数时候是最早到校进教室的,老师讲的那就像圣旨一样,那就一定得做到,是班上和学校出了名儿的好学生。

班上经常旷课和迟到早退的同学,老师批评体罚,通知家长,有些学生也是没办法教育好的。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好学生,你只要旷课和迟到早退一次,老师就会对你不客气的,好学生学坏,那是很容易,但坏学生教育好不容易,好学生变坏,老师肯定很伤心,精力白费了呀。

一次,亲房兄弟,同班同学孔耀远来找他,说:“我们俩到河来面三姑家去,有点事办一下,顺便浪一圈”。河来面就是河南边的霍城。

孔耀远很认真的对他说:“八叔父给我们俩在老师跟前把假都请好了”。

他将信将疑的问道:“真的吗”?

孔耀远信誓旦旦的说:“不信你去问八叔父,我能哄你吗”!

“是真的”?

“真的”!

他也没有再去问八叔父,他相信了,八叔父给他俩真的请好假了。

他的八叔父,是他二祖父二祖母的独生儿子,孔耀远和孔耀永的父亲。

他的八叔父,个子高高的,脸色白里透红,人长的高鼻梁,大眼双眼皮。气度不凡,与其说是很有精神,不如说是有点高傲的样子。走路时,总是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可能是因为有点瘦的原故,所以走起路来稍有点前后晃动。也读了些书,算是村子上有文化的人了,他们大队选他当了村上的副主任。

第二天早上,他和平常上学时一样的时间起床,穿好衣服,早早吃过饭,跑到老四合院里东面的堂屋,去找孔耀远。

孔耀远正在吃饭。端着八叔母经常做的,很稀的苞谷面撒饭,满头大汗的就着碟中的凉拌白菜,坐在长年烟熏的又黑又明的厨房门槛上口吃。他催促孔耀远赶紧吃了快走。

他和孔耀远一齐,有说又笑,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渡口,坐上大木船到了河来面,一路玩着说笑着,就到了三姑家。

三姑母是他二祖父二祖母的大女儿,是八叔父的大妹妹。嫁到河南面霍城横城街外东边的一个村。虽然家底很薄,但三姑母常常哭着让三姑夫吊空去外面干些零活,共同种好庄稼,省吃俭用,盖起了一面七间的新房子,都说是哭出来的一院房子。

办完了正事,吃过饭,他们俩来到霍城横城街上,用身上带的一两元钱,买了几颗水果糖和一、两样文具,走到河边坐船,过河跑回了家。

第三天早上上课,班主任老师把他俩叫到办公室,问他们俩,昨天为什么旷课,他这才知道,孔耀远这家伙骗了他。

他们俩都低头不吱声,班主任老师气得把孔耀远和他骂了一顿,还狠狠的拧他俩的耳朵,痛得他直想掉泪哭,在中院罚站了半天,中午下课时,才放他俩回家吃饭。

回家的路上,孔耀远还嘻皮笑脸的说,八叔父可能忘了给我们俩请假了。

他大骂孔耀远哄人,说以后再不相信他了,再也不和他玩了。

他上四年级那年。

一天,学校郑老师来到他们班,带着一口浓重的天津话音说:“学校要成立腰鼓队,全班同学们都到大操场集合,学校要挑选打腰鼓的队员”。

郑老师是个外地人,嫁到了他们村,郑老师的爱人在乌铁市工作,听说还是教育局副局长呢。郑老师四十多岁,小巧玲珑的个子,瘦瘦的,脸上有些雀斑。人虽长的瘦弱,性子有些急,脾气挺大,老拉长着脸,动不动就要打学生,同学都很讨厌这个姓郑的女老师。

郑老师让全班同学在大操场站队,他也在其中。

郑老师走上台阶,转过身来,对着大操场上的同学们,很严肃的说:“学校决定成立腰鼓队,从我们班上选拔打腰鼓的队员。”

“现在同学们听我指挥,我们先空手练习。” 郑老师又接着说。

同学们按照郑老师的要求和指导,在大操场上认真学起来。

郑老师快步走到队列前面说:“拉开队形。”

同学们向后或向后,向左或向右,迅速散开。

“前后左右间隔两米,横着、竖着、斜着都要一条线。” 郑老师说。

同学们前后左右眼睛盯住,赶紧小步移来移去,走上退下的,努力找着自己准确的位置。

郑老师则忙着跑过来跑过去,看队形是不是整齐。

这时孔耀礼老师也来助阵,他带着学生们,不知从那儿弄来了一些树枝条,选掉枝杈和树叶,折成二十公分左右长的小木棍,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双,算是腰鼓槌。

“鼓槌一手拿一枝,拇指和食指、中指夹着,抓到鼓槌尾部”。

同学们都低头去抓好鼓槌,抬头看郑老师说。

“两脚要站成丁字步”。

同学们又低头挪动两脚。

“右手拿鼓槌举到头顶,胳膊伸直。鼓槌头向下垂直,掌心向前。”

“左胳膊稍抬,向内弯曲放平,手拿鼓槌头向下垂直,掌心向前。”

他和同学们边仔细听郑老师讲,目光都集中到郑老师身上,看郑老师的示范,边模仿郑老师的样子拉架式。

“左手前后打鼓,右手上下打鼓,要甩开”。郑老师边示范边说着。

“听鼓点,踏上步子,脚抬高”。“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郑老师和孔耀礼老师在他们中,挑选了三十名腰鼓队员。他虽格外认真练习,差点没被选上。

他们这样天天在学校大操场练习了些日子。回家做鼓槌,找指头粗又直又匀的小木棍,截得一样长两根,削得一样粗细匀称,用细沙纸细心打光。在每根手抓一端尾部,开一个小孔,以穿绑上红绸带。

学校为了练腰鼓和学校正常工作互不影响,学校安排他们到别处去练习。

一天,他们高高兴兴的,终于背上了斩新的腰鼓,拿上自己精心制作的鼓槌,在郑老师带领下,来到他们学校西面的山后沟里的平地上,加紧训练。

郑老师手拿树条,嘴中不停的大声唱着鼓点儿,使劲在那,随鼓点舞动,在手把手教,及时指点和纠正错误动作。

忽然,郑老师跑到两个女腰鼓队员前,举起手里的树条,将两人狠狠打了几下。说:“你们俩干什么?不专心练习。”

这两个女同学惊恐的躲挡,羞红脸低下头。

原来这两个女队员互相说了一句话,被郑老师看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