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白日碧涛[民国] > 第28章 华北大旱和大萧条

白日碧涛[民国] 第28章 华北大旱和大萧条

作者:上原惠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19 08:12:42 来源:文学城

针对北方旱灾问题,国府立刻召集政要和专家进行讨论,最终决定成立华北治灾委员会,由行政院长直接领导。

由于国府目前财政能力较强,北方在兵灾平定后休息一年,仓库中还有些余粮。因此专家建议以工代赈,从南方和国外收购粮食运往北方,借助运来粮食和存粮招募受灾严重地区的农民为工人,让他们去修建道路和水利灌溉工程。这样一方面缓解水荒,另一方面缓解粮荒,可谓是一石二鸟。

在治灾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铃的指挥下,大量粮食被通过航运和铁路运输调往北方,北方各省随即开始一系列工程。由于农村生活艰难,城市粮价受到外部输入粮食的平抑,许多饥饿农民选择涌入城市求得生路,西安等城市的外围很快铺起了一大片贫民窟。

1928年秋,旱灾仍在继续,秋粮种植遭到严重打击,灾荒情况进一步蔓延,旱灾之后又有蝗灾。河南、山东、陕西等省受灾最为严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农民开始持续外逃。国民政府并没有阻止农民逃荒,甚至还协助农民有组织的迁移。因为治灾委员会认为逃荒农民大多数是受灾地区的佃农贫农,如今背井离乡反而能减少家乡粮食压力。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发展迅速,城市中的工商和服务业岗位不断增多,许多灾区民众背井离乡前往南方城市讨口饭吃。

南方市民最初同情灾民遭遇,在治灾委员会主持募捐时也象征性捐了一两个子,但如今这些灾区贫民涌入城市,不仅破坏当地市容和治安,同时还以更加低廉的工资抢走了部分当地人的工作,导致市民对他们从同情转为厌恶,怒骂这些臭外地的来南京/上海/武汉要饭来了。

1929年春,灾情仍在持续,但肆虐范围有所减少,受灾最严重的陕西已经完全依赖外部粮食供给,其境内不断有农民逃荒。由于父母无法扶养儿童,大量的陕西孩童受到贩卖,婴儿被溺杀。媒体积极报道当地灾情,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同情。

民国的政界和商界名流率先捐款,包括东北的张学良也豪掷一笔,一时为世人所称赞。治灾委员会效仿美国孤儿列车,将部分陕西民众无力扶养的孩童送往东部接受收养。孩童中男性大多得到收养,女婴和女童许多无人问津,古月力主修建孤儿院扶养这些孩童长大。

1929年秋,北方除陕西外灾害形势开始好转,陕西一省既非财税大省,亦非工业基地,对民国经济影响不大,持续帮扶便可。然而就在治灾委员会在报纸上宣传灾情好转,两年来政府通过以工代政修建大量水利设施政绩斐然的同时,厄运接踵而至。

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危机随即传递至世界各国,由于美国消费能力下降,中国和日本的对外轻工业出口严重下跌,一时间大量工厂裁员或倒闭,无数工人失业,人均收入骤降之下带动其它城市产业一同崩盘,政府收入也随之锐减。工人开始举行各种示威活动抗议老板裁员,劳资冲突日益尖锐,流血事件不断。至1930年,经济危机已经完全传导到中国。

国府紧急召开经济会议,整理了一系列应对大萧条的解决法案。古月在会议上提出了中国目前经济问题主要是市场需求的严重不足,而外需长期来看只会持续下跌,国府需要加大政府投资拉动内需。

经济部长兼央行行长宋子文没好气地指出这些年由于国府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日常赤字,债务规模不减反增,看在民国GNP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的份子上,债务占经济体量的比例还算是减少的。但如今民国经济危机,GNP和财政收入显而易见要大跌,连能否偿还现有债务都成了问题,更别说加大投资了。

古月表示不要慌,无非是筹借更多贷款,给我三年,还你一个比大萧条前还富裕的民国。政要中以左.派为主,他们趋向于保就业和民生而非财政,再加上党内对小胡能力的高度信任,因此通过了古月的意见。宋子文气的要辞职,古月表示你别急,随即向他展示了一些好东西。宋子文一时间大惊失色,对古月所展示之文件是半信半疑,暂时放弃了辞职的念头。

国府随即以包括税收在内的多项资源作为担保物发行公债,从社会面广泛募集资金,同时还想海外大举借款。国府本对海外借款没有太大信心,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人用美元认购一大笔国府债券。宋子文看到债券真卖出去了,也多了一份信心。

中国央行这个时候其实是发行法币的,还有专门的货币法,法币的面额与国府官方铸造的银元挂钩。但你拿这玩意去找央行并不能换成银元,它最大的法律保障是对政府具备法偿性,税务部门不得拒绝纳税者使用法币交税,因此法币就相当于税收抵扣券了。

目前法币的发行量和所占国内流通货币份额都有限,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法币支付,因此发行困难,信用还在逐年增强。想在银元占主流的前提下通过大规模发行法币筹集资金和实现货币贬值显然不现实,国府也就没有尝试借机滥发法币。

国府随即通过工业振兴方案,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商品需求和就业,大量新工程的上马拉动了已经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钢材业和建材业,政府以工资的形式将货币发放到建筑工人手上,又成功拉动了消费,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轻工业下落的趋势,市场和民众情绪有所好转。

为了解决尖锐的阶级矛盾,以左.派主导的革命党坚持了其一贯的阶级调和策略。在经济形势已经初步挽回后,革命党顺势在自己占据的议会上通过了新的《工会法》,建立了总工会以管理协调各工会,此举引发了党内部分积极左翼的不满,少数激进派脱党并成立中国社会党。

总工会成立后,为了收买人心和安抚左.派,革命党先是在议会上通过了限制十小时工时的新劳动法,又让总工会牵头与各省资本家谈判。各地资本家目前急需政府救助,还是卖了面子给总工会。大规模裁员的形势缓解,总工会在工人中的威望大幅提高。

1930年6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外大幅提高进口关税,中国对外出口受到进一步打击。随即各国都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全球市场遭到打击。

由于大萧条的蔓延和持续肆虐,列强各国的企业家都开始抛售生产资料,国府凭借不知道从哪筹集的虚空财政,对外进口大量先进的电力、采矿和工业设备,还聘请便宜的外国技术人才进行指导。许多美国工厂被1比1的复制到中国,国营资本的比例也在这个时期不断提高。

由于大萧条期间银价对比金价下跌,白银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也就相当于是中国的货币贬值了,这其实是好事,因为可以促进民国货物出口。

1931年9月21日,英国放弃金本位,英镑迅速贬值,国府以英镑计的外债自动缩水,但民国对英国的出口也随之下降。日本此时经济问题严重,外界普遍认为其会随即放弃金本位,因此纷纷将日元兑换成黄金。日本国内的大财团自己都这么玩,但日本财务大臣井上准之助偏偏死守金本位,而且还坚持允许黄金出口,导致日本的黄金储备大幅缩水。古月指派白手套用美元为抵押借取大量日元,然后将日元兑换成黄金。

1931年12月11日,槻礼内阁倒台,犬养毅被任命为首相,其一上台就废除了金本位制并禁止出口黄金,日元大幅贬值。古月随即指派白手套将黄金出售为日元,以偿还之前借取的债务。

随着各国先后放弃金本位,贬值货币,银价对比各国货币的价值持续上升,也就是说中国的货币增值了,这就导致了中国货物的出口更加困难。

等到1932年,美国已经陷入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国府继续依靠政府支出来挽救经济,GNP已经触底反弹,但债务规模还在不断增加,其还债能力受到商界广泛质疑,现在如果再从民间借取新债,就需要面对更高的利率。

百度百科犬养毅的词条上有一段写的误导性很强,它说

“1930年1月,伦敦海军裁军会议召开,滨口雄幸内阁经与英、美妥协,在限制海军舰艇的伦敦条约上签字。军部fxs势力对此十分不满。若槻内阁迫于军部的压力,不得不在12月11日总辞职”,正常人阅读绝对会理解为1930年12月若槻内阁倒台,而事实上若槻内阁是在1931年12月才倒台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华北大旱和大萧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