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96章 项羽本纪(五)

八卦史记故事 第96章 项羽本纪(五)

作者:布衣小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11 11:20:00 来源:文学城

项羽把宋义干掉了,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这时候的诸侯,有名姓的包括楚怀王熊心、齐王田市、魏王豹、赵王歇、韩王成、燕王韩广,没名没姓自立为王或割据一方的说不上来多少。

绊脚石干掉了,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渡河去救巨鹿,结果战事不太好,陈余又请求增兵。项羽于是率领所有军队渡河作战。过了河之后把船都沉到河里,把做饭的锅都敲烂了,把自己的营地都烧了,只带了三天的粮食,表达了誓死必战,决不后退的决心。这就是破釜沉舟的由来。

项羽到巨鹿,围困王离,跟秦军遭遇打了九仗,断绝了秦军的粮草通道,大破秦军,杀死了苏角(原蒙恬部下,蒙恬被杀后,手下应该是继续驻守长城一带,或者被分化到其余军队),活捉了王离。涉间不肯投降,**了。

那时候,楚国的军队(其实是项羽的军队)冠绝诸侯。各路诸侯救援巨鹿的军队有十几处壁垒(保护营地,防止偷袭),但是谁都不敢出兵。等到楚军攻打秦军,这些人都在壁垒上观望。所谓“作壁上观”。

结果楚军各个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的军队们吓得惴惴不安。等到项羽打败了秦军,召见诸侯将领的时候,这些人进了军营的大门,没有一个不跪着前行的,都不敢抬头往上看。

由此,项羽开始成为各诸侯(不在单单是楚国)军队的上将军,各诸侯都把手下兵委任到他手下。

章邯驻军棘原,项羽驻军漳南,两军僵持。

因为之前秦军多次退后(被项羽打败),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很害怕,就赶紧派长史司马欣去咸阳好好通融一下。结果人到了咸阳城,在皇宫的外门,司马欣等了三天也没有被召见(那时候秦二世被赵高劝着不见群臣,朝政大事都是赵高操控)。

秦二世不见他,赵高也不见他。感觉是赵高也不信章邯是真的打不赢,或者赵高需要做出不信任章邯的姿态来开展后续收拾章邯的动作,这位无耻政客左右考虑的都是自己。

司马欣跟着军队,也是死人堆里见过世面的,秦末的整体的政治氛围他也是懂得的,看赵高这个行为方式就害怕了,也不通融了,也不表白了,还是赶紧回到队伍里去吧,最少几十万军队和一个司马欣比起来要难处置的多。

司马欣还多了个心眼,没有原路返回,果然赵高后来派人去追他(很可能要灭口,或者抓起来捏造证据),没追上。

司马欣回到军营,跟章邯汇报:“赵高完全把控了朝政,下面的人没有人敢擅自做主。如今将军如果打了胜仗,赵高必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想办法排挤打压我们;如果这一仗打败了,我们难免要被处死。希望将军您能深思熟虑啊。”

这时候赵国的陈余也给章邯写信:“白起当了秦国的将军,向南整征讨鄢、郢(楚国),向北坑杀了赵国赵括的二十万士兵,攻城略地,战功不可计数,结果被赐死了。蒙恬作为秦国的将军,向北驱逐戎人,开辟了榆中地区千里疆域,最后在阳周被处死。为什么呀?就是因为功劳大太,秦国不能根据功劳给予相应的酬报,所以以触犯法律为借口杀死了他们。现在将军您做了三年的将领了,但是损失了十几万士卒,而起义的各位诸侯越来愈多,赵高那个小人素日里借助阿谀奉承当权很久了,如今事态紧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掉他,他就会用诛杀将军您来敷衍塞责,然后派别的人代替您领兵打仗来让他摆脱祸患。将军您带兵久居外地,跟朝廷内部的人有仇怨,您现在的情况,打了胜仗也会被杀,打败仗也会被杀。再者,如今是老天要亡秦国,聪明的人愚蠢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将军您现在对内不能给秦二世直言纳谏,在外只能做亡国的将军,您处于这种孤立无援的境界还想保存自身,这不是太可悲了吗?将军您何不带兵跟各路诸侯一起合纵,约定好共同攻打秦国,裂土称王南面称孤?这不比被盗斧加身,妻子儿女被杀戮好太多吗?”

章邯犹豫不决。暗地里派出君侯始成出使项羽,打算结盟。盟约还没有缔结,项羽就派蒲将军日夜兼程领兵渡过三户津,驻扎在漳水以南,与秦军交战,再次打败秦军。然后项羽率领全军将士在污水进攻秦军,大破秦军。

这一场场败仗打得章邯心惊胆战,章邯就派出了使臣去见项羽,摆到明面上了,打算合作。

项羽就召集军吏说:“军中粮草比较少,我打算跟章邯结盟。”

手下的军士们都说:“好。”

项羽就跟章邯约定日期在洹水以南的殷虚见面。缔结盟约以后,章邯见到项羽就流下眼泪,跟他说赵高的坏话。大概是表白一下不是自己品行恶劣,实在是赵高太坏逼得他走投无路,您别觉得我没有风骨,看不入眼。项羽就立章邯为雍王,将他安置在楚国的军中。项羽任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在前面行进。

对章邯的这个安排和楚怀王安置武臣一家子如出一辙。我给你高官厚禄,但是你要放开手中的权柄。至于司马欣,跟项羽有旧,又是章邯部下,对安抚投降过来的秦军是很有帮助的。

军队继续前进,到了新安。诸侯以及手下的将士大多曾经因为服徭役或者戍卫边防路过秦地,当年秦地的那些将士大多对这些人很不尊重。等到这些秦军投降了,诸侯将士大多借着战胜的机会像对待奴隶和俘虏一样役使他们,随意羞辱秦军官兵。说起来侮辱他们的秦军未必是他们现在接触的秦军,但是人一旦有了仇恨,需要发泄的途径,身份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除去正规军的尊严,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将士,心里也是会萌生悔意。他们私下里商量:“章将军等人欺骗我们投降诸侯,现在能够入关攻破秦国,当然很好;假如不能,诸侯俘虏我们到东方,秦国一定会将我们的父母妻儿全部处死。”这就是后悔了。

诸侯的将领们隐约也听到这些议论,就上报到项羽那里。项羽就召集英布蒲将军商议:“秦军的官兵人数众多,他们心里不服,万一到达关中后不听号令,情况就危险了。不如先出手杀掉他们,只与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这些高层进入秦地。”于是楚军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了二十万秦军。

关于这件事,胡乱说几句。

首先,接受章邯带兵投降的是项羽,章邯投降后,兵将们也都在楚**营,也就是说是项羽手下。

其次,诸侯的将士们折辱秦军而没有被项羽采取措施及时制止,矛盾激化了。

第三,告密的是诸侯手下,如果他们十分了解项羽的性格,基本就能断定项羽要干掉这些秦军。而一旦干掉这二十万人,项羽实际可操控的力量也会被削弱。这很难说是不是各路诸侯在隐性削弱项羽的力量。

英布和蒲将军都是项羽相似的性子,打仗顶呱呱,权谋是弱项。

其实,要是怕这些秦军不满,就约束手下不要虐待俘虏啊,这样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你只要表现出只有跟着你才能活,他们有退路吗?怕这么些秦军联合起来,就把他们打散啊,分一部分到诸侯军队里,让别人也帮你看着,诸侯们还感谢你给他们增强实力。这些人打仗的时候身边也有人督促着,等他们也对抗过秦军,没有退路了,不还是你的兵?

一下子就坑杀了二十万降军,以后谁还敢投降你?战也是死,降也是死,还不如战,免得死的无缘无故,无声无息。

项羽带领诸侯进军攻取秦地。函谷关有重兵把守,军队过不去,挡路的刘邦的人。

项羽又听说沛公刘邦已经攻破咸阳,非常生气,派当阳君等人攻打函谷关。当阳君英布一世猛将,叩关成功。项羽于是进入关中,来到戏水以西。

沛公刘邦驻扎在霸上,还没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地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相国,把全部奇珍异宝据为己有。”

项羽非常生气,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去打败沛公的军队!”

那时候,项羽的士兵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刘邦的士兵只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范增劝项羽说:“沛公在山东的时候,贪图财货,喜爱美女,(贪财好色)。现在进入关中,不收取财物,不亲近妇人,由此看来他的志向一定不小。我命人观望他头上的云气,都是龙虎之形,呈现五种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赶快进攻他,不要失去机会。”

这里说到刘邦攻占了咸阳,我们也简单讲讲。

刘邦虽然不能跟项羽比,其实也是死人堆里爬出来能打仗的。而且跟项羽比他有一个好处,杀人杀得少,只要你面子上说归顺我,我就尽量不动你,你如果被迫反叛了,然后又归顺我,我也尽量宽容,所以刘邦在别人眼里算是“宽厚长者”,愿意投降他的人不少。投降的谁都是投降,谁愿意家破人亡呢?所以很多人开门认输,然后保全妻儿老小。跟项羽绝对不是一个路数的刘邦,根本没打那么多仗。

项羽就像《北风和太阳》故事里面的北风,刘邦像太阳。北风越吹,人家衣服拉得越紧;太阳出来,要出汗,人们自己就把衣服脱了。

这应该也跟刘邦多年混迹基层,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有关,活着都不容易,抬抬手就过去了。

项羽知道刘邦占领咸阳并且把自己挡在关外是很生气的。他跟刘邦是多次共事过的,应该很知道刘邦的战斗力和性格。一个处处不如自己的人入了秦国首都,要站在比自己高的位置称王,他不可能服气。刘邦手下还给他打小报告,他就更不舒服了。所以干掉刘邦是他的目标之一。

至于范增说刘邦有天子气。这个事情很难讲。如果项羽没有天子气,范增为什么还投靠项梁项羽?他如果认天命,就该去追随刘邦。如果他不信天命,又何必在意刘邦有没有天子气呢?如果说他想逆天改命,那他挺有胆子的。主要还是觉得刘邦威胁太大了吧。

至于刘邦收敛自己的**,一方面是手下樊哙张良极力劝阻,他心里也确实抱有称王的野心,要攒一些名声;另一方面也是项羽实力强劲,他确实干不过,函谷关破了,要是不给项羽留点好处,项羽能徒手把他脖子拧断。

后面的情节,就是有名的《鸿门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